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第832节
“外头什么人吵吵闹闹?”赵都安没好气地喊。
这次轮到钱可柔小跑进来,小秘书鼓着腮,生着闷气:
“大人,是国子监的学子,还有一些读书人,对了,囚犯家属也没走。
这帮读书人正在骂咱们呢。还有很多百姓围观。声势太大,督公又躲起来了,没人敢强行去驱赶。”
所有人都知道,如今整座朝堂,整个京城无数目光隔空盯着小小的梨花堂。
政治倾轧之下,连诏衙的活阎王们都害怕了,愣是不敢冒头,生怕等尘埃落定后,被当做平息风波的牺牲品。
“……”赵都安叹息一声:“算了,不必理会,老规矩,谁敢往里闯就打。”
若在平时,他直接派人出去暴力驱赶即可。
但正所谓人言可畏,赵都安的目的是肃清内奸,而不是将读书人群体推到反贼那边。
出一口恶气,狠揍一群读书人很简单。
但却会在这个节骨眼,让女帝的名声变差,不利于平叛。
赵都安觉得,自己可以为了贞宝稍稍委屈一点,暂且不搭理这群叫嚣的书生。
“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
……
然而,见他不理会,院墙外头的骂声越来越大。
赵都安被吵的睡不着,索性出门,戴了顶帽子和面巾,带着几个亲信,从其他堂口后门溜出去,绕出衙门,藏在围观的百姓里,看热闹。
只见梨花堂外头,一大群读书人面红耳赤,骂的风流倜傥,酣畅淋漓,舌灿莲花,争奇斗艳,不时爆出佳句,引得满堂彩。
“好!”
赵都安藏在人群里,拍手叫好,啧啧称奇道:
“不愧是读圣贤书的,骂人的花样这么多,还怪好听的,不过这帮人究竟是在骂我这个国贼,还是当众表演文采呢?”
钱可柔跟在旁边,换了一身罗裙,愤愤不平道:
“这帮读书人精明的很,一个个口口声声是为国除贼,实际上,不还是知道整个朝堂看着这里,所以借机扬名?
大人呐,清流党本身就和读书人走的极近,多少门生故旧在里头,袁公在读书人心中又是何等尊崇?您如今和清流党斗,可算把城里读书人都得罪死了。”
赵都安嘀咕道:
“说得好像我以前招他们待见一样……诶?这帮人怎么往里扔砖头了?!”
只见有书生骂的不过瘾,不知从哪里捡来砖头,抡起胳膊,丢进了院墙里头。
而后,众人仿佛被点醒了:
官差拦着不让进,按我直接扔东西总拦不住吧?
很快,越来越多人捡来砖头往里扔,甚至有读书人吆喝同窗,不知从哪里拉来一牛车砖头,众学子撸起袖子开扔。
看的钱可柔、侯人猛几个人眼皮直跳。
赵都安却背着手,笑呵呵道:
“等晚一些去收拾下,正好衙门里垂花门年久失修,这回有砖头修房子了。”
……
傍晚时分,骂累了的读书人们终于散去,而经此一闹,整个京城几乎所有人都得知:
诏衙里出了个接替赵阎王位子的新官差,许是怕人记恨,脸上带着面具。
上任一天,就得罪了半座朝堂,和袁青衣对上了,引得无数学子仇视。
而相比于闹剧一般的民间乐子,朝堂上的气氛则沉重肃杀。
朝中大臣们不蠢,都明白那白脸缉司代表的,乃是女帝的意志。
本质上,这是女帝与以袁立为首的清流党的博弈。
内奸是否存在?自然存在。
但内奸有哪些人?
袁立是否也有问题?无人知道答案。
而之所以这一天,始终没有真正的大人物下场,就是因为,所有人都在等。
在等一个答案。
等诏狱中,那些被捕的官员们的供词,等女帝对袁立最终的一个态度。
而极少有人知道,就在这个深夜,一份大审讯的最终供状,悄然从诏狱送入深宫。
当夜,御书房灯火通明。
……
时间来到了第三天。
赵都安如同没事人一样,依旧早上点卯,然后搬了椅子在院子里晒太阳。
今日的院墙外头异常安静。
没有官员来要人,也没有读书人来怒骂国贼。
赵都安躺在椅子里,手指轻轻敲击扶手,阳光穿过梨树的枝杈,光斑打在他的衣袍一角。
终于,皇宫中今日的朝会在延迟了足足一个时辰后,终于散朝。
坐在梨花堂内的赵都安也等到了女帝的最终答案。
“大人,白马司监孙司监来了。”钱可柔小跑过来,低声道:
“从宫里来的,孙司监今日入宫主持了早朝。”
赵都安睁开眼睛,坐了起来,起身露出微笑:
“请。”
少顷。
院外一道穿着宦官蟒袍的老者身影缓缓而来,老司监孙莲英恢复了掌印太监的打扮。
身后跟着几名宫中太监随从。
莫愁不在京城,孙莲英作为女帝最信任的下属之一,如今便代表着女帝。
“下官恭迎孙司监。”赵都安拱手道。
孙莲英走来,在他面前站定,满是皱纹的脸上,睿智的眸子深深凝视着他,说道:
“传陛下旨意,诏狱中无辜官员悉数释放。”
——
排版先更后改
第553章 别装了,你就是赵都安
“放人?!”
听到孙莲英的话,赵都安还没有反应,周围几个下属坐不住了。
脸色不约而同变了。
心想朝堂上的博弈,陛下选择了退让吗?
好不容易抓的人,就这么释放掉?岂非意味着肃清行动的失败?
“下官遵旨。”赵都安神色却异常平淡,似早有预料,扭头对小秘书等人吩咐:
“听到了吗,去将无辜的那部分释放掉。”
无辜的那部分……钱可柔等人眼睛一亮,意识到了什么,她不确定地问:
“大人您说的是……”
赵都安提醒道:“名单新增的那半截。”
当初,梨花堂出手大肆抓捕清流党时,赵都安曾在嫌犯名单的末尾,手写增添了一堆名字,一起抓了回来。
这两天,这部分人虽也受了一些皮外伤,但事实上并没有被当成内奸对待。
锦衣们始终疑惑,自家大人额外抓一拨人进来做什么,直到此刻,他们猛地明白了什么,眼中流露出吃惊的情绪,眼睛亮亮的,几人扭头立刻飞奔离开了。
孙莲英意外地看着这一幕,忽然笑道:
“不请咱家屋中坐一会么?”
赵都安愣了下,展颜笑道:“孙司监请。”
二人当即往内堂走过去。
那几名跟随的小公公没有动,依旧站在原地。
等秋日的内堂中只有两人,孙莲英掸了掸袍子落座,双手交叠,饶有兴趣地看着白脸缉司给他递来一只洗好的梨子。
老宦官忽然笑眯眯道:
“能让堂堂赵都督亲自洗了梨子送上,咱家也该荣幸了。”
赵都安弯腰递梨子的动作一滞,戴着面具的脸抬起,诧异且恰到好处地流露出茫然:
“孙司监此话何意?”
孙莲英没好气道:
“别装了,你小子骗骗外头那些人还可以,但骗不过咱家这双老眼。
什么时候回来的?
咱家之前还琢磨,供奉影卫里何时出了这么个厉害人物,脑子里筛了一圈,没寻到对应的人物。方才看到你小子,才确定。”
赵都安脸一垮,抬手隔空一抓,房门“砰”地闭合,他摘下面具,苦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