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那一年,是变法的第一年,后来老人们都说,先生来的那一年冬,江南确实没下雪,却是下了血。
  也是在那一年,人们才真正的意识到了,什么是变法。
  简小书到余杭时,深秋逝,大刀阔斧。
  消息传回京都时,寒冬至,群野哗然。
  一时之间,城间小巷也好,茶楼酒馆也罢,又或是田间地头,人们三三两两,五六成群,议论声声,吠声滔滔。
  “听说了没,三省巡抚简大人到了余杭,斩尽满城公卿啊?”
  “可别说了,说是一连砍了一个月,杭城外的江都染红了。”
  “太吓人了,这是要干嘛不是变法吗?怎么死了那么多人。”
  “太可怕了——”
  “怕什么,这是好事啊,没听说吗?所有的余杭百姓正在分田地呢,每人都有,分到了那可就是自家的了。”
  “当真有这么一回事?分田吗?”
  “这你们就不知道了吧,余杭血染江,百姓乐开颜,家家有田地,心里不发慌,来年那可有好日子过咯。”
  “真的假的,那以后是不是就不用给人家做佃农了?”
  “那可不,翻身做主人了,哈哈。”
  “啥时候这风也能吃吹到咱们京都来啊,挺急的。”
  “别急,别急,快了快了。”
  一场土改风波,自余杭开始席卷整个苍月。
  对于土改,百姓们有一些概念,云城当年变故,新的山王便是将这整城的土地分给了百姓。
  当时的百姓听之,犹如梦幻一般,想都不敢想。
  不曾想数年之后,这场风居然吹到了江南。
  江南人口多,良田也多,若是真平分了,那每人皆可得数亩良田,往后的日子,那都不敢想。
  吃饱肯定是没问题的不是。
  故此初听余杭大乱,寻常百姓无不期待,皆翘首以盼,期待那三省巡抚早日到来。
  而氏族商贾,王侯将相却是人人自危,看着屠刀悬顶,乱做一团。
  余杭之地,一月光景,公卿被杀了个干净,踩在他们的血泊中,一个群体慢慢崛起,百姓纷纷高呼,圣上之名,国师之名,高呼简小书之名。
  这个冬天,整个江南注定不太平。
  远在封地百王,初闻此风,骇人听闻,一个个完全不可置信。
  人人都知道,会起一场风雨,却是没人想到,这场风雨居然如此猛烈。
  氏族大家,砍了。
  地主老财,砍了。
  王侯将相,砍了。
  就连皇族血亲,苍月氏,那简小书,也是说砍就砍,眼睛都不眨一下的。
  各地贵族听闻,纷纷上告京城,控告三省巡抚,徇私舞弊,屠戮忠良。
  中书省的诉状,堆满了案牍房,看不过来,根本看不过来。
  六部官员初闻此事,亦是人心浮躁,他们预测到了事态可能会失控,却是真没想到,会这般恐怖如斯。
  一个月,斩首十万人,这是何等的夸张,说是整个苍月开国以来,最大的典狱也不为过了吧。
  而且这只是刚开始,现如今余杭村镇乡野,砍头还在继续,这个数字,还在上涨。
  “疯了疯了,这简小书想干什么,真打算杀尽天下公卿氏族吗?”
  “废话,余杭一省,都特么要杀绝了,你说呢?”
  “如此杀孽他就不怕遭天谴吗?谁给他的胆子啊,真是不知死活。”
  “小点声,这事这么大,肯定是那位的主意啊。”
  “太可怕了,国师太可怕了,看着和和气气,杀起人来,是一点不带犹豫的啊。”
  有人害怕,有人惊骇,有人慌张,自是也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悲天悯人。
  “在这么杀下去,苍月怕是要乱啊。”
  “谁说不是啊,京都,钱塘,现在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国师还是太急了些。”
  “且看看,且看看,但愿不要出什么乱子的好。”
  他们的担忧并非不无道理,毕竟兔子急了还咬人呢,余杭杀了那么多人,钱塘和京都的怎么可能坐得住了。
  眼看那屠刀就要落在自己头上,自是多少运作,上坊京都。
  结果可想而知,消息石投沉大海,没了音讯。
  毕竟整个京都谁不知道,简小书背后站着的是国师和圣上,借他们十个胆,他们也不敢反对不是。
  所谓的文人风骨也好,文官死谏也罢,全部是扯淡。
  简小书是杀人不假,可是人家都是按新律杀的,每一个人死的,那是一点毛病都挑不出来。
  看似屠杀,可是在百姓眼中那可不一样,这对于他们来说,就是迟到的正义。
  被杀的那些人,一个个都是为富不仁鱼肉百姓的主,死了那是活该。
  简小书,就是染了一身的血,他也是好官。
  更何况他们还分到了土地呢。
  所以在百姓眼中,简小书也好,忘忧先生也罢,还是当今圣上,推行新法,杀公卿,就是为了将那些田地分给他们。
  人是为他们而杀,为天下而杀。
  自是纷纷称赞,不求神佛,反倒拜起了天子和国师。
  他们不仅自己不骂,还不允许别人骂?如今在余杭,若是听到有人说圣上和国师半句不是,那家伙,被打残都是轻的。
  贵族公卿们眼看上告无门,而屠刀临近,索性一不做二休,竟是意图造反。
  可惜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锦衣卫的监控之中,刚动了念头,尚未举事,就被满门尽灭。
  王侯,公卿死了一批又一批,一些不知死活的官员,试图挑战权威,也成了变法之下的垫脚石。
  这一次,反倒是四位公卿学聪明了,选择按兵不动,紧闭府门,不迈出大门一步。
  他们清楚,他们可斗不过这国师,所以摆明态度,我没出门,啥事都和我无关。
  可谓将怂字体现的淋漓尽致。
  人杀了一批又一批,却是半点浪花也没溅起来。
  这让那些看热闹的,旁观的,暗中观察的,一个个惶惶不安。
  细思极恐啊。
  屠尽天下公卿氏族,居然一点动静都没闹出来,这难道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吗?
  试问天下何人能做到。
  唯国师尔。
  人在京都坐,仅仅一年,天下尽在手中。
  最重要的是,如今的变法深得民心,一切已成定局,再无翻身的可能了。
  "忘忧先生,当真仙人——"
  第230章 变法第二年秋
  次年初春,余杭事了,又三月,简小书安定钱塘,分了天下土地,流下一滩汪洋血海。
  进京都,百姓呼应,仅仅一月,京都事易了。
  时逢四月,染血的江南,绿意正浓时。
  简小书金暖殿上,着血衣官袍,御前复命。
  “臣三省巡察使简小书,幸不辱命,已行新律于天下,分三省良田于天下之民,特来赴命。”
  许轻舟自起身,踱步殿中,赞。
  “简大人,辛苦了。”
  “为陛下,为天下,臣不苦。”
  无人知晓,他到底经历了什么,这场风暴在江南席卷了7个月,他便杀了七个月。
  期间遭遇暗杀无数,下毒,埋伏....无所不用其极,幸不辱命。
  踏遍天下公卿骨,斩尽江南王与侯。
  为这盛世,染尽泥泞,为这太平,斩尽荆棘。
  随着天子剑归位,此事彻底了了。
  除了京都皇族,三大家族以外,整个江南无一幸免。
  简小书给许轻舟交了一份染血的答卷,却也是一份满分的答卷。
  而许轻舟也给苍月心吟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取天下之田,还于天下之民。
  不仅如此,简小书此行抄没之财物皆入户部,合计白银十万万两。
  一时之间,空虚的国库,竟是堆满了金银,达到苍月建国以来,最高峰值。
  简小书因立此大功,官至左丞相,兼顾工,户,吏三部之实权。
  算是这个时代,屌丝逆袭最佳的代表。
  而与其前往三省的四千多学子,也得到了对应分赏,安置在各个部门,掌控政要之事。
  新的政权在建立,新的官员体系在重组。
  许轻舟也成功的走完了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接下来,只需要一步一步的来,便可实现苍月心吟要的大国梦。
  而他悬着的心也渐渐落定。
  一日之晨,许轻舟在翻书,苍月心吟在批阅奏章。
  苍月心吟悻悻道:“今日奏折比昨日又少了耶,真好。”
  许轻舟轻笑应:“事情大多已了,以后大可不必这么累了。”
  闻言苍月心吟放下笔杆子,往许轻舟的身侧靠了靠,期待的望着先生,问:“那先生,我们接下来,要干嘛呢?”
  许轻舟想了想,放下手中书,看向苍月心吟,突然问道:
  “你说我在城里开个医馆如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