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他不傻,也不愚,他知道许轻舟说出这句话的意思。
  那就是要让他操刀,大行杀伐之事。
  这不是一个好差事,因为染血,会死很多很多的人。
  可是他也知道,这事很重要,他关系着变法能否成功。
  事虽脏,可总要有人去做。
  许轻舟选中了他,是对他的信任,也是认可。
  他没有任何理由拒绝,无论是为了报恩,还是为了自己,又或是为了死去的那位挚友。
  为了这天下百姓,为了他的满腔抱负。
  他都该接受,也就该接受。
  他黑色的眸子在月光下凝在一起,高举茶杯,郑重道:
  “臣,简小书愿为先生分忧,踏尽天下公卿骨,即便罪恶加身,血溅轮回,公若不弃,臣万死不辞。”
  许轻舟深呼吸,
  “简兄大义,今日许某以茶代酒,敬简兄,干了。”
  “干!”
  二人高举杯,饮尽一杯茶。
  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后落座,在长谈,直至天明。
  秋夜一晚,浓茶五盏,一位先生,一位儒生,为那满江南的公卿王侯,氏族豪商定下了一个罪。
  死罪。
  这注定了是一个不寻常的夜,那儒生也因今夜而注定了不寻常。
  第228章 三省巡查
  临近天明,浮云散,天光亮,秋风起——
  二人从长亭移步书房,一切方才渐入尾声。
  许轻舟揉了揉发涩的眼,慢声道:
  “我给简兄介绍两个人。”
  说完拍了拍手,“进来吧。”
  话落,屋檐上和门外的那棵桑树上都传来了悉数的动静,不等简小书回神,两个大汉已然进了屋中,对着许轻舟整齐行礼。
  “国师!”
  “先生!”
  许轻舟起身,来到二人身前,指着二人一一介绍道:
  “这位是沈君。”
  “这位是李三。”
  “自今日之后,他们就归你差遣了。”
  二人侧身对着简小书拱手作揖,异口同声道:
  “见过简大人。”
  简小书也赶忙回礼。
  “二位无需多礼。”
  许轻舟端着手,柔和的目光落在了三人身上,再次交代道:
  “你们都是许某信得过的人,接下来,我和圣上就把这事交给三位了,还望你们尽心冕力,通力合作,互相扶持,务必将此事办好。”
  三人在许轻舟面前列成一排,依次表态。
  简小书:“先生放心,简某定不负重托。”
  沈君:“国师放心,沈君会全力配合简大人的。”
  李三:“我和三千兄弟,定为先生披荆斩棘。”
  许轻舟眼底尽是欣慰,也是慎重,亦对三人抱拳。
  “那就拜托了。”
  三人告辞,相继离去。
  许轻舟踱步窗前,徐徐呼吸,见天明,听风鸣。
  “好戏才刚刚开始——”
  这只是开始,却并非结束。
  踏尽公卿骨,杀尽天下王,而后分天下田产,给天下百姓。
  这从不是一件小事,不是自己的人,他信不过。
  让那些户部的官去做,显然是不可能的。
  这也是为何他要举行新科的原因。
  他就是需要一批新的血液去做这件事。
  简小书是领导者,而沈君作为金丹高手,自是可以在明面上护住简小书。
  至于李三,算是意外之喜吧。
  一月前突然到来,而且来的不止他一人,还有当初林枫城的三千死士。
  他们得知自己要变法,缺人手,便不约而同的进了京,愿为许轻舟肝脑涂地,生死不惧。
  许轻舟确实缺人,自是用了他们,他们一片赤诚之心而来,自己岂能辜负。
  明面上的事由简小书去处理,暗地里的一些脏事自然也要有人去做,而三千死士原本就是干这个的。
  也是他们擅长的。
  至于如何做,他也交代清楚了,他将锦衣卫几个月来收集到的所有王侯公卿,士家大族的罪状交给了简小书,他相信,简小书知道该怎么做的。
  至于锦衣卫,也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世家王侯与朝堂臣子,军队将领之间,千丝万缕,关系错综复杂。
  彼此之间渊源深厚。
  有的是亲戚,有些是师生同门,而有些则是结了亲。
  只要简小书那边一动,那么锦衣卫就需要时刻盯紧这些百官,稍有异动,便可先斩后奏,以防动乱。
  他们若是聪明不动,那便就这样了,若是动了,便是死。
  许轻舟都已然安排妥当。
  ——————
  次日:
  许轻舟以国师之名,召满朝文武于皇宫早朝。
  又以君王之名,在朝堂之上,宣布了新科考生的任命。
  任命简小书为:三省巡查使,官拜一品。
  授天子剑,可执新律先杀后奏之权。
  奉旨巡查三省之地。
  又封4000多官员全部入主户部,官及九品户部文书,随简小书巡查三省,一切皆由其差遣。
  圣旨一出,朝野震动,群臣哗然。
  他们知道,这一次,国师是要动真格的了。
  巡查三省是假,土地改革怕是真的。
  不然何至于一个三省巡查使,配了四千才子跟随呢?
  这不明摆着要搞大事吗?
  早在之前,户部就丈量了天下田亩,又统计了天下之民。
  国师也不止一次说过,天下之田亩,应归天下之民所有。
  而且新律中有一条关于土地的律法,是这么写的。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强调了,天下是天子的天下,土地是国家的土地,不归任何人所有。
  言外之意就是,你可以用,但是这不是你的。
  更是明文规定了,不允许任何人买卖土地,否则全家发配充军。
  就是摆明着告诉你,土地是让你用的,不是让你卖的,因为这是国家的。
  奠定了土地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
  而现在,这新律施行,三省巡查,要的就是变法真正落地。
  他们都不用想,那些手握大量土地的人,一定是此次变法的试刀石,无处可躲。
  朝会结束,群臣散去,简小书带着圣旨和许轻舟的托付,浩浩荡荡的出了城,直奔离京都最远的余杭而去。
  打算由远即近,来一波扫荡。
  群臣惶惶,议论纷纷。
  “这简小书是何来头,竟是得国师如此重用?”
  “不知,不过国师用人,历来无私,就是我等这般,也未曾受他排挤,想来这简小书定然有什么过人之处。”
  “三省巡查,说是查这新律是否落实,可是这阵仗怕是没那么简单啊。”
  “呵呵,你们还看不明白吗?国师这是要洗牌了,现在万事俱备,这简小书就是那阵东风,等着吧,余杭过个几日,定然有大事传来。”
  “碍,时代变了,想那么多作甚,明哲保身,留下这颗脑袋才是明智之举,没看就连三大世家都妥协了。”
  “确实,彼时国师还未有功名,魏公都尚且斗不过他,现在,这普天之下,还有何人能与国师抗衡的。”
  “嗯嗯,确实,除非祖陵那位出山。”
  “那位,谁知道真的假的,散了散了,该干活了。”
  简小书走的那一日,许轻舟和苍月心吟在城头目送,待了很久很久。
  沐着秋风,二人漫步城头,边走边聊。
  苍月心吟问:“先生,这次是真的要动手了吧。”
  许轻舟没有否认,语气却始终带着些许失落。
  “嗯。”
  苍月心吟歪着脑袋,看着先生眼底的那抹愁,又问:
  “我看先生好像不太高兴,是担心那简小书办不好这事吗?”
  许轻舟摇头,眼中染上一抹悲悯,意味深长道:
  “我从不怀疑,只是要死人了,很多人——”
  公卿未曾欺我,公卿却要因我而死,对于行善救人习惯了的许轻舟,心里难免还是会有一道坎的。
  苍月心吟又岂不知先生所愁,可是历来盛世,本就是踩着鲜血诞生的不是吗?
  “先生无需自责,那是他们的命,也是他们欠这天下的。”
  许轻舟没再说话,只是没落的看着城外,看着天边,看着那高耸入云的苍山,看着那漫天白云。
  是啊,那是他们的命,享受了先辈的福泽,那便承受那福泽下的恶报吧。
  当然,他们可以活,只要他们舍得。
  可是,真的舍得吗?
  第229章 猩风起江南
  凛冬将至,一年已逝,今年的江南还是没有下雪。
  可是却起了一场猩风。
  风从余杭一路南上,吹到了京都,闹满城风雨。
  血腥味弥漫在江南三省的每一个角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