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苍月心吟一愣,不明所以的“啊”了一声。
  许轻舟却浑然不在意她的反应,自言自语道:
  “这主意确实不错,就这么定了。”
  人虽在苍月,可是许轻舟却心系整个寰宇。
  解苍月心吟之忧,自是不能只解她之忧,还有这天下不是。
  咳咳,当然这都是冠冕堂皇的话。
  说直白一些,就是自己的修行不可落下。
  自当上了国师以来,也算是为了苍月的事废寝忘食,日夜颠倒。
  往常的日行一善大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他都快不记得,自己多久没拿全勤了。
  这样下去可不行,姑且不说行善累计次数可突破境界修为,增加寿命。
  这行善值和力量点自己也得挣不是,总不能就等着无忧和林霜儿的返利过日子吧。
  那和低保户有什么区别,他必须努力。
  以前没那个条件,现在事情大多已定,朝堂之上也好,商贾之间也罢,又或者是军队,都遍布了自己信得过的人。
  他无需事事亲力亲为,只需发号施令,就可。
  和苍月心吟一样,也是时候当甩手掌柜了。
  ————
  说干就干。
  那年盛夏,北门最喧闹的大街上,新开了一家医馆,上写四字。
  妙手回春。
  短短一月,便就名声大噪。
  因为这医馆里有一老郎中,无愧妙手回春之名,凡是寻他治病者,皆是药到病除。
  什么疑难杂症,皆不在话下。
  只是有些古怪,那便是这老郎中,一日只救一人,而且只救女人。
  这也成了整个京都最大的谈资。
  于是乎,这妙手回春的医馆里,每日早晨,你大都会看到一群老妇人大排长龙。
  而后抽签,中者可治其病,清其疾。
  这般一幕,对于寻常百姓,倒是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觉得这郎中性格古怪罢了,竟是有这般不寻常的规矩。
  可是有权有势之人,却清楚的很,这里面的郎中是谁,更无需费力去猜。
  毕竟许轻舟刚入京都之时,这全天下的人都在收集他的信息,那些年天霜城的忘忧阁,自是被人给彻底的扒了出来。
  现如今一对比,同样的模式,同样的规矩,唯一不同的便是当初的算命先生变成了如今的老郎中罢了。
  他们自然也猜得出来的。
  这老郎中可不就是当今的国师吗?
  对此,他们亦是心照不宣的默认,假装都不知晓。
  而许轻舟自是也乐在其中,治理天下之时,亦不忘了治病救人。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
  无所事事,淡淡春山,盈盈秋水,日复一日,月复一月。
  到了秋天的时候,江南三省迎来了正式变法后的第二个秋天。
  江南三省的百姓,也迎来了第一次的大丰收。
  他们拥有了自己的土地,辛勤劳作了一年,总算是有了收获。
  他们看着满屋的粮食,喜极而泣,高喊上天垂帘,高呼天子之名,高赞先生大德。
  这一年的秋天,不仅百姓家家有了余粮,因田亩分与天下人,国库收上来的粮食也爆满了仓。
  两年变法,初见成效。
  安居乐业,已具雏形。
  百官朝贺,狠狠拍了一波马屁,皆言先生如神仙在世,改天地,换日月。
  许轻舟面对恭维,只是淡淡说了一句。
  “变法尚未成功,各位还需勉力而为。”
  许轻舟确实没有说错,变法以来,一年有余了,苍月人口却不增反减,少了大几十万。
  变法图强,难免杀戮,心中虽然早有准备,可是当看到那揪心的数字之时,许轻舟还是心力憔悴,有些低沉。
  不免时常,对月轻叹。
  “哎——任重道远啊。”
  当然,数据虽不好看,但是却不妨碍如今苍月一片欣欣向荣景。
  他相信用不了多久,一定会看到盈利的。
  又是一年冬至,许轻舟宴请亲朋,于府中畅饮,顺便让众人汇报了最新的进展情况,以便来年重新修订建设计划。
  高谈喝彩,皆是功绩。
  第231章 欣欣向荣。
  无忧,小白说,再有半年,三省的孩童就能全部接回京都,入住流浪巷。
  宁锋说,最多半年,安和坊就能重建成功,预计可容纳天下乞儿上百万者。
  周卿,张平,周虚说,天下初定,该杀的杀了,该查的也查了——
  简小书说,国库充裕,可大兴土木,江南三省河道开凿一切顺利,新法商税,推行已步入正轨,新法实施,全国案件少了很多,尤其是凶杀案。
  南宫言说,试验田育种也成功了,其中稻谷,玉米等按许轻舟的要求,一年种两季,收了种,种了收,已经累计四季种粮了。
  现如今手里的种子,玉米可够栽种万亩良田,稻谷可种五千亩良田
  而许轻舟提供的土豆,更是平均2月余一茬,如今已然反复种植七次,其种子可供应大半个江南。
  对于许轻舟来说,这南宫言所说,便是他最想听的。
  只要土豆种下地,那么这江南就真的要成为名副其实的粮仓之地了。
  至于稻谷,玉米也可以在来年先覆盖一省,之后便可全国推行。
  试想一下,自此之后,江南之地,一年两耕,还有谁能吃不饱呢?
  到时候人口增长,必将是必然。
  于宴席结束之后,次日酒醒之时,许轻舟一一安排了来年的新计划,让众人分别认领,各自完成。
  便匆匆散去。
  而他则负手踱步堂外,游于园中,取食喂鱼,目光沉沉,思绪幽幽。
  “百姓都吃饱了,国库也满了,钱该花了,来年也该对付王侯了。”
  又是一年春,万物复苏,莺飞草长。
  今年的苍月,刚开春,就发生了一件大事,工部居然免费发放种子,给三省百姓。
  有田,有地,有吃的,这本就跟梦一样,现在朝廷居然免费发种子了?
  恍惚间皆是梦幻。
  “真发啊——”
  “人麻了,这变法变得,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梦了?”
  “听那小吏说,这东西叫土豆,砍成小半种在地上,两个月就能收成了,不知道真的假的。”
  “你看这稻谷,这可了不得啊,听给南宫家干活的人说,一亩地能产2000多斤呢,而且还能种两季。”
  “真的假的,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这2000斤,那不得敞开了吃。”
  “都不懂了吧,这可是国师培育的种子,那都是仙种,2000斤算什么,吃饱那是一定的。”
  “嘿嘿,你这么说,俺都迫不急的想到秋天了。”
  “........”
  今年的春耕,与往年不同,江南三省的百姓干劲更加高涨。
  他们都在期待,期待来年的秋天,收获满满。
  而上天也终将不负他们,定会让他们,挣个盆满钵满。
  如今户部有了银两,农业大兴,商业却略显颓势,为刺激商业的建立,许轻舟又颁布了新的法案,以三大世家牵头,动员世人,欲要大兴商业。
  不过吗?凡响一般,毕竟这公卿世家血案历历在目,人们投鼠忌器,自是不敢尝试的。
  在他们看来,现如今,干什么都不如老实种地来的安生。
  不求大富大贵,但求有命活着。
  对此,许轻舟未曾感到意外,也不曾着急惊慌,凡事需要一个过度,自己确实操之过急了些。
  要说今年,最忙的便是工部。
  不仅水利之事,明显增加,许轻舟大笔一挥,竟是要在京城外建造三所学堂。
  规模之大,举世之最。
  一个学堂,培养读书人,是曰书院
  一个学堂,培养修炼者,是曰武院。
  一个学堂,培养行医者,是曰医院。
  更是颁布新律,三院建完之后,天下学子皆可前来,只要通过考核,便可入院,吃住全免,无需学费。
  更是特别提及,女子亦可入院。
  无疑又是一个重磅炸弹,砸在了整个江南之地。
  天下读书人也好,习武之人也罢,皆心系江南,心向往之。
  ——————
  春悄然而逝,夏猛然而来,京都各地一幅热火朝天之景。
  而安和坊的建设也在历经两年的时间,彻底建成。
  一个全新的坊悄然立于京都之中。
  曾经的破败不见,现如今入眼皆是繁华。
  不仅楼阁耸立,更是建有书斋武院,设施之完善,让整个京都的百姓无不眼红,都在感慨,自己为何不是那乞儿中的一人呢。
  而无忧小白,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将整个江南的流浪孩童都送往了京都,送进了新的安和坊。
  并且无忧还在江南各地的府衙建立了完善的收容制度,今后,凡有无父无母之孤儿,皆需由官府送往京都之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