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第366节
德亨:“那你想想法子,讨好他一下,父子哪有隔夜仇,对了,你不是在河里捞了好几个东珠吗,让人带回去,送给他,做赔礼好了。”
阿尔松阿:“再说吧。你看看这个,这是敌船炮弹射程,我觉着要比我们的火炮射的远至少一丈……”
第251章
热河避暑山庄, 康熙帝择选入住的宫苑御书房外,胤禛、卓克陀达父女两个,和阿灵阿走了个对头。
自从上次信件之后, 阿灵阿每次见到胤禛,都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
不敬肯定是没有的,就是, 那种幽怨的眼神,那种吞了苍蝇有苦说不出的表情,让人一看就知道,阿灵阿,对雍亲王胤禛,是心存不满的。
虽然心存不满,却说不出来。
更憋屈了。
胤禛才不管你憋屈不憋屈,他也看阿灵阿不爽很久了, 吃里扒外, 什么东西,哼!
侍卫入内请示去了, 所以,三人站在院子里等候,顺便吹吹风。八月的避暑山庄,来自山间和草原上的风,吹在身上脸颊上,十分的惬意。
卓克陀达看看自家老爹, 再看看苦瓜脸的阿灵阿, 率先打招呼道:“尚书大人, 令公子从库页岛送来的大鱼, 您吃了吗?尝着味儿怎么样?”
阿灵阿眼睛倏地落在卓克陀达秀美的面庞上,卓克陀达见他看过来,露出一个绝美的标准淑女笑容。
阿灵阿面颊狠狠抽动了一下,扯动面部肌肉,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道:“郡主,何苦踩奴才的痛脚。”
卓克陀达:……
那啥,她真的只是友好打招呼来着。
如今的避暑山庄,最热门的话题就是德亨从黑龙江河口,用大船通过黑龙江和海上两条通道,运来的大鱼、珊瑚、贝壳、珍珠、紫菜、大雁、熊皮、虎皮、黑貂皮、夹在纸页中带着海风散发独特芬芳味道的干花……
阿尔松阿跟在德亨身边,德亨有的,他也有,没道理傅尔丹给瓜尔佳氏一族带了无数特产,阿灵阿这里反倒没有。
阿灵阿如今的处境,卓克陀达不得不说句良心话,都是德亨造成的,所以,卓克陀达是真的在跟阿灵阿示好来着。
见了面,先谈论一下共同话题嘛,说一下你家儿子和我家弟弟关系多么多么的要好,以此拉近一下关系,缓和一下紧张尴尬的氛围,很正常的社交方式。
只是,似乎、可能、大概,这真的不是一个很好的话题吧。
胤禛站在卓克陀达身后,就跟一座大山似的,罩着自己娇花一般的闺女,见阿灵阿说话不像话,就用鼻孔对着阿灵阿,冷冷一笑。
只一下,不用说话,嘲讽已经到位了。
阿灵阿眼睛里的火焰瞬间就点燃了,正在此时,敏珠尔喇布坦出来,道:“皇上请三位进去说话。”
卓克陀达忙对敏珠尔喇布坦笑道:“敏珠尔,谢谢你,有劳了。”出来的可真及时啊。
敏珠尔喇布坦对卓克陀达露出一口大白牙,笑道:“姐姐跟我客气什么,快进去吧,皇上已经等着了。”
卓克陀达二话不说,拉起胤禛的手,就跟扯一头倔驴似的扯着胤禛跟在敏珠尔喇布坦身后入了御书房。
留在后面的阿灵阿深吸一口气,面色瞬间变的自然又平静起来,好似刚才的苦瓜脸和脸红脖子粗都不是他似的。
御书房内,康熙帝正盘腿坐在窗下,带着老花镜在纸上写写画画,左手边摊开的纸张一看那样式,就知道来自谁。
卓克陀达只扫了一眼就若无其事的移开,这种大小和样式的纸,她那里有很多,就一眼,她就知道,那纸上写画的是什么。
康熙帝抬眼,看了眼三人,道:“卓尔,过来给朕翻译一下斯林克诺夫的函文。”
其实德亨有附带翻译文,但康熙帝想看一下卓克陀达和德亨翻译的有什么出入。
斯林克诺夫是鄂霍茨克的督军,德亨接连三次打败了哥萨克骑兵和俄罗斯商队船只,斯林克诺夫便亲自乘船带人来与德亨交涉,索要德亨手里的俄罗斯俘虏。
因为斯林克诺夫从始至终表现的“彬彬有礼”,德亨实在没有找到机会与他干一架,且延信带来的人加起来超过三千人,这些人都不理会德亨是谁,只听延信的,延信邀请斯林克诺夫上岸详谈,德亨无法,只好见了一面这个所谓的鄂霍茨克督军。
对之前的进攻和深入黑龙江地区收税、奴役边民的行为,斯林克诺夫一个字都没提,只称是误会,请求德亨释放俘虏同时,要求和大清和平通商。
德亨当时差点没将桌子给掀了,德亨这样激动,延信根本弄不了他,第一次谈话自然无疾而终。
接下来的谈话也很不顺利,因为,会说俄罗斯语和拉丁语的,都是德亨带来的人,延信这边,一个都不会说,更听不懂,所以,德亨不配合,延信和斯林克诺夫根本谈不了。
既然谈不了,那就题奏北京,让皇帝决断吧。
反正早晚要上报这里具体情况的。
德亨并没有阻止斯林克诺夫以俄罗斯国的名义向康熙帝写信,相反,在回热河船队出发前,德亨特地派人“偷偷”去和斯林克诺夫说,“建议”他向大清的皇帝康熙帝写信,诉说这里发生的一切。
果然,在船队出发前一天,斯林克诺夫再一次亲自驾船而来,将自己的信函交给了延信,送上丰厚的礼物,请延信转交康熙帝。
延信没想到这是德亨所为,还以为这个斯林克诺夫聪明绝顶,看出他们要回热河,这才巴巴的写了这样一封信给康熙帝。
延信倒不是帮着斯林克诺夫说话,也不是认为德亨做错了,只是吧,做事情要徐徐图之,要先禀告,要等圣旨,等命令,不能自专,容易犯忌讳,更不能像德亨那样“暴躁”。
延信将这种车轱辘的话说了又说,德亨就梗着脖子不听,非要那个斯林克诺夫“好看”,延信实在没办法,只能将事情如实禀告康熙帝,请康熙帝裁决了。
德亨看了斯林克诺夫写的信,除了颠倒黑白的诉说战争始末,就是请求友好、公平商贸。
德亨一个字都不差的给翻译了出来,随信附上,送去给康熙帝。
德亨对斯林克诺夫写的信函挺满意的,事情的始末,傅尔丹、阿尔松阿等其他有上奏权利的官兵,甚至是延信都会如实奏给康熙帝,根本不是斯林克诺夫所能糊弄的了的。
斯林克诺夫的信函,只能表明两个词、四个字:卑鄙,无耻。
所以,等南下的船一出发,德亨就趁着南风刮的猛烈,带人驾船携风雷之势奔向鄂霍茨克堡垒,不管那个斯林克诺夫在不在,对着堡垒放了一通大炮,然后就跑了。
玩笑的就跟小孩胡闹一般,让延信哭笑不得,直骂他小孩子脾气。
康熙帝自然也在延信的信中得知了德亨的所为,读了后,晒然一笑,根本没当回事,就略过了。
两人都不当回事,斯林克诺夫可是吃了大亏,以至于秋深快入冬时,为了保命,不得不撤出鄂霍茨克堡垒,向勒拿河雅库茨克退去,这就是康熙帝所不知道的了。
卓克陀达接过斯林克诺夫的信函,对着翻译了一遍,康熙帝听了,点点头,没说什么。
和德亨翻译的大差不差,看来函文上没有问题。
卓克陀达翻译的斯林克诺夫的函文内容,胤禛和阿灵阿都听到了,德亨和延信所上的折本,内阁在朝会上也代为题奏了,胤禛和阿灵阿这样的朝之重臣,当然是知道的。
康熙帝吩咐道:“李玉,给郡主搬个绣凳来。”
李玉手脚麻利的搬来个绣凳,放在康熙帝的下面,笑呵呵道:“格格,您请坐。”
卓克陀达微微福了一礼,笑道:“谢谙达。”
李玉忙给磕了个头,道:“您折煞小人了。”
然后退下,卓克陀达给康熙帝行了一礼,然后在绣凳上坐了下来。
这其实挺不合理的,老子还站着呢,卓克陀达作为女儿,如何就能坐下。
但现在是君臣奏对,皇帝让女儿坐下,老子站着,父女两个就得听从。
康熙帝问道:“对德亨所提黑龙江之事,你们有什么看法。”
德亨给康熙帝上的奏折上,对黑龙江之事,提了四点建议:
一、赔款、归还我国百姓。让俄罗斯尽快归还从黑龙江和库页岛所掠掳的无辜百姓,为了补偿黑龙江沿岸百姓,以及被他们摧毁的村庄、部落等,需赔银十万两,以用我朝抚恤罹难百姓,和新家园建设;
二、重新划定中、俄双方边境界限。俄罗斯人占据黑龙江下游达八年之久,所辖三姓副都统居然毫无所知,除了三姓副都统渎职之外,最大的原因,是俄罗斯在黑龙江口以及以北陆地、海上经营已久,其势将成,若是放任不管,等其势力大成之时,不仅黑龙江口,就连黑龙江到乌苏里江、乃至松花江都不保,到时,宁古塔、船厂、盛京直至北京,又当如何!所以,为了能护卫盛京门户、黑龙江口平安稳定,需要重新界定中俄边境线。
三、移民实边,增派驻军。黑龙江被占,无人知晓,归根究底是乌苏里江至黑龙江河口界域人口太少,基本没有驻军,以至于俄罗斯人来了,以为这里是无主之地,大肆行奴役之实,损我国威。因此,提议尽快迁移内地之民至此实边,笼络周边部族,编户齐民,护卫国土同时,也能收取赋税。战时为军,太平为民,一举多得。
四、暂停对俄买卖。在第一、第二条完成之前,喀尔喀蒙古诸部、哈密、准噶尔蒙古等地,暂停与俄罗斯通商,向俄罗斯皇帝彼得发送国书,督促其重视其中厉害,尽快派遣相关大臣来清商谈,解决两国现有问题,共谋和平共举之盛况。
怎么说呢,除了第三条,所有听到德亨这四条的人,都是沉默寡言的。
不是他们不愿意说,实在是,他们不知道该如何说,说什么。
这突破了他们的认知,他们实在是无话可说。
对这四条,康熙帝已经召集内阁和六部大员们商议许久了,这些大臣们,不是说“都听皇帝的”这样的虚话,就是附议德亨的,等问为什么附议,这四条的好处在哪里,他们又都说不上来。
一看就是附和之流。
康熙帝以为他们有难言之隐,不愿意当着别人的面说,干脆就一一叫过来单独谈话,想听听他们的“肺腑之言”,可惜,康熙帝又一次失算了。
并没有什么改变。
康熙帝只得承认,如今的朝堂上,已经无人可用了这个事实。
既然别人问不出来,就听听那两个小子的父亲们怎么个想法吧。
就有了现在的召见。
康熙帝见两人都不说话,就道:“先说第一条,你们认为,十万两是多了还是少了,能不能要来。”
一句话,就奠定了基调,康熙帝想要,但问题是,能不能要的回来的问题。
“阿灵阿,你先说。”
阿灵阿不愧是理藩院尚书,他先提出:“十万两白银与我国来说,如九牛一毛,不值一提,奴才斗胆,德公爷此举,不在十万两本身,而是在正、邪两方立场断定上。”
你输了,你错了,才会给我们赔钱,要不然,我们开口要,你们怎么就给了呢?
这是定性问题。
不能退让。
康熙帝笑道:“看来,朝上还是有人能看的明白的。”
康熙帝对外邦来人,向来慷慨,赏赐大把大把的给,十万两白银,对他来说只是一个数字,就像阿灵阿说的,不值一提。
但就算这是牛身上的一根毛,康熙帝也不能不要,不要,别人不会以为你大方,只会以为你无能,软弱,你的子民是可以任人欺负的。
不仅要,还要大张旗鼓声势震天的要,比如,将敌人都杀死在自己的土地上。
阿灵阿继续道:“只是,恐怕难,俄罗斯国离我们太远了,边陲小国,如此大费周章,是不是太过小题大做了?”
还一二三四的列出来拿到朝堂上讨论,俄罗斯国也配吗?
康熙帝皱了下眉头,这也是他纠结的点之一。他看到德亨这奏折第一个反应,也觉着太小题大做了,给些教训,将人赶走就行了,就跟现在对朝鲜一样,但是,他又不能说德亨做错了。
当年,朝鲜人越界杀鸭绿江边民时,康熙帝是如何做的,德亨现在就是如何做的。
康熙帝以为德亨有样学样,都是跟他学的,所以,纵然康熙帝不想折腾,觉着德亨有些小题大做,但始终不认为德亨做错了。
若是宽容以待,又有一个问题不容他忽视:
“俄罗斯人不是第一次侵犯我黑龙江了,有一有二,难保还会有下一次,如夏之蚊蝇,赶之不尽,烦不胜烦。”
阿灵阿道:“如此,德公爷所题第三点,或可为良策。”
移民实边,战时为兵,太平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