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第224节
阿尔松阿不理他,道:“等我休沐了,去找你学这个俄罗斯语,你可不能拒我于门外。”
德亨笑道:“我求之不得呢,你要问问你家亲戚和相好的小哥们儿,只要是愿意学的,我都来者不拒。”
阿尔松阿笑道:“好,我帮你问问。其实我更想学习拉丁文,这些洋人们似乎都能说拉丁文,学了能一通百通。”
德亨:“你眼光很可以啊,在欧洲,拉丁文是一种官方文字,康熙二十八年咱们跟俄罗斯签订的《尼布楚条约》就是用满、俄、拉丁文三种文字书写的,满、俄藏于己方,拉丁文传行欧洲,供各国阅览。”
阿尔松阿惊讶:“咱们两个国家签订的条约,竟然洋人国家都知道的吗?”
德亨理所当然道:“当然啊,国家外交嘛,当然要知道邻居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啊。”
阿尔松阿:……
这是很寻常的事情吗?
他怎么觉着有哪里不对呢?
阿尔松阿意识受到冲击,觉着不应该是这样的,又见德亨这样云淡风轻就跟说“今天的天气很好啊”一样的自然,就又觉着是自己见识浅薄,大惊小怪了。
德亨突然笑道:“这你倒是提醒我了,既然都是学,不如俄罗斯文和拉丁文一起教,丰富一下学科,你说怎么样?”
阿尔松阿:“我不知道。”
德亨笑道:“那就是可以了。我现在就去找你老爹打招呼,别忘了给我介绍学生啊。”
说完,德亨就挥手走了。
阿尔松阿:……
切,有什么了不起的。
德亨找到阿灵阿,可巧,马奇也在。
马奇已经知道德亨成了他的助手了,见到德亨,马奇起身见礼,高兴道:“有您筹办学馆,大事成矣。”
德亨双手交叉胸前比了个拒绝的手势,害怕道:“这还没开始呢,可先别戴高帽,我受不住。”
马奇被他逗的哈哈笑,道:“至少该怎么教、怎么学,已经有了章程了。”
德亨好奇:“您有章程了?”
马奇点头,道:“您怎么学,学生们就怎么学,这不章程就有了?”
德亨:感情在这等着我呢?
德亨:“对如何学习,我的确有一些想法,咱们可以相互讨论,相互印证,相互补充,集思广益,不怕这学馆办不起来。您来找尚书大人是有什么事儿吗?”
马奇:“这么学馆场地选在北馆嘛,要安置这么多学生,需要理藩院拨银支搭棚席,老夫来找尚书大人要钱要银来了。”
德亨忙道:“这可俭省不了,尚书大人您可一定要批了。”
阿灵阿:……
“您来找老夫又是作何来了?”
德亨笑道:“这不那些俄罗斯人受您管吗,我领了筹办学馆的差事,以后少不得要有麻烦尚书大人之处,特来拜会。”
说罢,施施然一礼。
阿灵阿可不敢受他的礼。
知道为什么宗室子弟这么多,却少有在六部等其他部院任职的吗?
就是因为宗室子这个身份太不好搞了,你个姓爱新觉罗的在部院里做个小小笔贴式,日常遇到上官是上官给你行礼啊还是你给上官行礼啊?
这礼法上,不就乱套了吗?
德亨现在就是这样。
他虽然是领了个差事,但这个差事,没品没职的,他就是个办事儿的,要是别个,去到别处人都不搭理他的,偏他有个了不得的身份,他来给阿灵阿行礼,差点没将阿灵阿给噎死。
马奇在旁看的好笑不已,所以说,得罪谁都不要得罪女人和小孩儿,女人难缠,有本事的小孩儿更难缠。
德亨抱着手鞠了一躬,阿灵阿跪下给德亨磕了个头,双方算是初步达成协议了。
只是在北馆外的空地上支搭个简易教学棚子,正经花不了几个银子,都不用写批条送去户部,理藩院自己就支了。
除了理藩院这边,德亨还打算去拜访步兵衙门托合齐和镶黄旗的都统、副都统或者护军统领、参领等其中的一位。
马奇:“您这是要?”
德亨:“请他们留心这些俄罗斯人,防止他们在城中闹事,扰乱治安。”
马奇:“这些是理藩院管的,咱们只要做好学馆就行了。”
德亨摇头,道:“要是真出了事儿,理藩院会说京城安定是步兵衙门的职责,步兵衙门会说镶黄旗都统有责任处理好本旗旗务,镶黄旗都统岂不是冤枉,正经这事儿跟他没一文钱关系……”
马奇明白了,笑道:“官场做事向来如此,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不事儿还没发生吗?”
德亨也笑:“这可是我接的第一份差事,我想做的尽善尽美一些。”
此次来京的俄罗斯护卫中,居然会有哥萨克人,由不得德亨不上心。
马奇就道:“那行吧,您多操心,老夫可就轻松多了。”
德亨:“您可不能做了甩手掌柜,还要您掌眼呢。”
马奇呵呵笑:“好说。老夫家中也有些闲散子弟,您要是不嫌弃,让他们给您跑个腿儿如何?”
德亨笑道:“求之不得……”
德亨四处拜访了一通,马奇也没真做了甩手掌柜,要不怎么说姜还是老的辣呢,马奇是阁老,他从蒙古房里调了一个中书过来管理学馆包括维持秩序、学生管理等事务,相当于给学馆找了一个班主任。
理藩院的棚舍搭建的很快,一天之内就给搭好了。
就是几根立柱上面搭了茅草,就成了一个棚子,棚子下面放上不知道从哪个库房里搬来的木桌木板凳,一个简易的教室就搭好了。
德亨:……
这么草率的吗?
常度,马奇给找来的班主任,道:“俄罗斯人在京也就两个来月,若等学馆一切筹措完备,恐俄罗斯人已经离京。”
明白了,骑驴找马才能将人和时间利用最大化,且如今四五月的天气,在屋子里学习还怕闷呢。
行吧,就这样。
但是,“得多搭建几个棚子,我这边学生不少。”德亨道。
常度一惊,马奇只跟他说学生有六十八人,没跟他说德亨这边还有学生?
常度问道:“您那里还有多少学生?”
德亨:“目前来说,约有两三百人,不过是要筛选的,不知道最后还能留下多少人呢。”
虽然但是,常度还是深吸一口气,问道:“马中堂可知晓吗?”
德亨:“自然是知道的,他家的小子也在内呢。”
常度微松了口气,多问了一句:“可报与皇上知道了?”
幸好多问了这一句。
德亨道:“皇上还不知道,我打算等初筛之后再报与皇上知道。”
常度:……
“德公爷,小人建议,您还是先给皇上上个奏折,说一下比较好。”
德亨:“挺严重的吗?”
常度严肃面孔,点头:“遇事请示、上报是规矩。”
德亨想到,赵昌也曾提醒他要“万事先报备,不要乱拿主意”,原来是这个意思。
德亨很听劝,道:“今晚我就写奏上报,顺便将咱们办学的进度给汇报一下,你放心吧。”
常度更不放心了。
果然,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这就是个祖宗,得眼不错的看着。
常度耍了个心眼子,他没有立即让理藩院的人加盖棚子,而是拖了两天,等德亨跟他说皇上有了批复,准许他加人之后才着手搭棚。
这就是官场老油条了。
德亨目前还不知道,他去了罗刹庙,也就是俄罗斯北馆找到伊凡,问他可有推荐的俄文老师。
伊凡推荐了两个,一个叫基洛夫,一个叫奥夫谢,胡贾科夫也给推荐了一个,叫瓦西里。
德亨还想找个俄罗斯来的传教士,但此行传教士只有两个,一个是莱蒙罗索夫,另一个被康熙帝留在畅春园没有回来,而莱蒙罗索夫对教授俄文不感兴趣,德亨只好作罢。
老师找好了,场地搭起来了,学生也该就位了。
马奇那边的学生自有内阁侍读鄂奇尔诺木奇岱去通知,德亨这边简单,一道命令下去,三佐领内五岁以上十五岁以下的孩童和少年们,不分男女,就都被家长送来了。
除了这些必须送来的,有感兴趣来学的,德亨也都欢迎,反正又不要他们出钱,只要人到了就行。
除了佐领内旗民之外,国公府里以芳冰为首的芳雨、芳雪、芳露、芳菲、芳雾几个也都到了,各自带着几个小丫鬟和小小子,有些德亨看着只觉着面熟,名字却是叫不上来。
芳冰和芳雨是内侍,一个跟着德亨外出,一个留守府上,沟通内外院。
芳雪、芳露、芳菲、芳雾四个是大丫鬟。
都是四福晋和纳喇氏一起给德亨安置的。
对身边这些长辈赐下的人,德亨一向是没什么意见的。
除了德亨房里的,叶勤那边也派了孙来旺带着几个小子来,说是给德亨撑场子。
另外,二叔务尔登将长子清博和次子启昭也送来了,说是给萨日格做书童,族叔塞尔都和巴哈穆也将自家小子德云、德楞、德塞给送了来,说是给德亨做亲随。
除此以外,二婶娘家扣德氏也送来几个子弟,都是亲戚,德亨也都收下了。不过,他将三叔务尔德宜家那个才三岁的给送回去了,他这里不带奶娃娃。
再加上弘晖、德隆、月兰、萨日格、表姐哈宜呼、锦绣以及富察家的,德亨说两三百人说少了,至少三百人。
德亨也提前跟众人说好了,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三次小考两次大考五次考试中三次不合格的,要退出。
中间自愿退出的,德亨也不会强留。
德亨这边基本上算是义务教学,要不要继续学,全靠自愿。
马奇那边基本上都是二三四十岁的“通文理”的监生或者是从内阁典籍厅里面挑选的内阁司务,他们在棚子内坐着,有课桌有笔墨有书本正经学习。
德亨这边就跟赶大集似的,连草台班子都算不上,从自家自带小板凳,露天排排坐的等老师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