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第158节

  他让其他人继续去清点剩下的米仓,自己将德亨拉到一个僻静处,跟德亨悄声道:“德公爷先莫恼,对相助之事,老夫固然是一时兴起,但老夫有意交好,却是真心的。”
  德亨看着这个狡猾的老狐狸,对他说出的交好的话不置可否。
  徐潮轻咳一声,更加压低了声音道:“您还不知道呢,督察院已经有本上奏,参奏叶局首了,折子可能在皇上的案头压了一尺高了。”
  叶勤的称号早改了,他如今是大名鼎鼎织染局的一把手,江湖人称一声叶局首。
  德亨倒抽一口气,惊讶问道:“你是怎么知道的?”
  徐潮原本以为德亨会担心叶勤,谁知道,他居然第一句是在问不相关的话。
  徐潮只好解释了一句:“老夫三十年宦海不是白混的。”
  德亨点头,表示接受他的这个解释:“那你可是知道,督察院参我阿玛什么了?”
  徐潮:“我知道的是敲诈勒索谋取暴利,可能还有其他的,但你父洁身自好,其他的估计也都是一些寻常名目,不算罪名。”
  德亨哭笑不得,他也真的笑了一下,再问道:“那徐尚书可知,是谁参的我阿玛吗?”
  徐潮对德亨充满意味的一笑,捋须道:“德公爷近来得罪过谁,可还记得?”
  你得罪了谁,你心里没点子数吗?
  第116章
  德亨近来得罪的谁?
  自然是太子了。
  是太子让督察院的人参叶勤吗?那契机是什么?
  早不参, 晚不参,非得现在参,一定是有一个契机做引子, 能确保将叶勤给治罪。
  德亨问徐潮:“近日朝中可是有发生了什么让督察院非得要参我阿玛一本的事情吗?”
  徐潮赞赏的看着德亨,德亨这一句,算是问到点子上了。
  徐潮道:“前日,督察院有御史上书, 江浙米价腾贵,借由内地之米被奸商贩往外洋所致,请申严海禁,暂撤海关……”
  德亨冷笑:“怕噎死,以后就不吃饭了呗?饭菜上有一只虫子,干脆就将吃饭的桌子掀了。呵,好一个督察院的御史,这样不通道理的人也能做御史?”
  徐潮不妨德亨反应这样大, 倒是为那御史说了一句:“这人也不过是职责所在, 据实上报而已,而且, 聚海作乱走私屠戮者甚多,这也是事实。”
  人家只是给出一个法子,听不听,是否实施,还得由皇上定夺呢。
  德亨正色问徐潮道:“你也觉着应该关停海关?”
  徐潮若是说是,那没得说的, 德亨现在扭头就走, 谁管他死活。
  徐潮虽然觉着话题有些越扯越远, 但小孩子思维跳跃是常事, 他就耐着性子大体说了下他对是否有必要关停海关的看法:“从安定内陆上来看,关停海关是很有必要的……”
  德亨眼神开始变的锋利。
  徐潮看着面色变化明显的少年,没有停顿的继续道:“……但就像德公爷说的,不能因为惧怕,就不吃饭了?沿海固然时有海盗、乱匪劫掠作乱,但也为当地百姓提供了衣食活计,不管是打鱼还是走船运货,都能赖以为生,就跟农夫种田一样。老夫认为,糟乱不分沿海还是内陆,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滋生,杜绝是杜绝不了的,百姓们需要的,是好官能吏去治理,而不是禁停。”
  德亨拍着徐潮的肩膀赞叹笑道:“老徐,还是你眼光长远啊。你说的很不错,有走私贩粮的,派遣钦差能吏去严查就是了,做什么要掀了人家吃饭的桌子呢?况且,海关一关停,户部可就少了一大项进项呢,那些人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你说是不是?”
  徐潮:“呵呵,德公爷说的很是。”
  你可真是小孩儿脸,变脸比变天还快啊。
  德亨笑眯眯道:“来,你继续说。”
  徐潮:“……刚才说到,有御史提议暂撤海关,一概不许商船往来庶私贩绝,米价自平。对御史之言,自是有附议的,有不赞同的。”
  “不赞同者道,百姓船小,载不了多少米,贩私的都是豪商巨贾,他们有人做靠,无惧当地官吏管理,为了私利,行事猖狂……”
  “只要严惩这些徇私者,贩私米粮于外洋之事自然禁绝,无需关停海关。”
  德亨听的不住点头,道:“说这话的人定是个务实之官,不是那些个只会掉书袋子胡说八道的老迂腐。”
  徐潮:“……”
  徐潮张了张口,提醒道:“说这话的人,就是参你父之人。”
  德亨“啊”了一声,眨巴了一下大眼睛,道:“他说的那个豪商巨贾的靠山,不会就是我阿玛吧?”
  徐潮点头,表示你理解正确。
  德亨都不知道该做何表情才好了,只好道:“可是,我没听我阿玛说起过啊?”
  徐潮道:“这是昨天的事儿,且皇上让另议,就暂且搁置了,你父不知道也是寻常。”
  昨天没有朝议,也就是说,是在康熙帝御书房处理政务的时候督察院御史上奏沿海走私贩卖米粮之时,有心人就此参了叶勤一本。
  德亨问徐潮道:“你说真心与我交好,是想帮我阿玛说话吗?”
  徐潮笑道:“老夫拙见,这事儿,并不在于叶局首,而在于织染局。”
  德亨拧眉:“你什么意思……”
  话未说完他就转过弯儿来了,恍然道:“你的意思是,那谁想要的是织染局,若是我阿玛服软,那查明之后,就只是个误会,我阿玛自是一点事儿都没有,他还是织染局的首座,若是我阿玛不服软,那他恐怕要不好了。”
  徐潮安慰道:“叶局首非等闲之辈,德公爷也无需太过担心。”
  德亨横眼瞧他,心道这不是你爹,你当然不担心了。
  徐潮笑笑,微微俯首,在德亨耳边小声道:“皇上不会治叶局首的罪,但织染局,他恐怕难以保住了。”
  德亨:“有什么话,你不妨直说。”
  徐潮示意德亨去看已经堆了一座小山高的沙土粮,对德亨正色道:“老夫素闻德公爷乃急公好义之辈……”
  德亨真的没忍住,他“呵呵”了一下。
  徐潮这老狐狸,就跟没听见没看到德亨的嘲讽一般,磕巴都不打一下的,继续道:“……今德公爷见如此藏污纳垢之事,定不会视而不见,不如你我联合据奏,向皇上禀明今日之事。”
  德亨好奇:“然后呢?”
  徐潮:“粮储乃是大事,皇上定会彻查。”
  德亨:“然后呢?”
  徐潮看着德亨,笑而不语。
  德亨撇嘴:“你不会以为,这样就会让那谁收手吧?”
  徐潮笑道:“皇上会。”
  粮仓的事最后肯定会查到太子头上去,康熙帝不会因此去申饬太子,他会处置了擅动粮仓的奴才,着令补齐粮仓,然后在叶勤和太子之间做好平衡,不伤了宗室臣子的心。
  德亨恍然大悟,用手指头指着徐潮道:“老狐狸啊你!”
  有粮仓这样大的事情在前头挡着,参叶勤的那一本子自会不了了之,康熙帝也会压着太子,保住叶勤的织染局。
  这样,徐潮尽忠职守,及时发现粮仓之失,乃是大功一件,当嘉奖。
  粮仓里的粮食有问罪的来补齐,八旗官兵的禄米会照期发下去,徐潮的麻烦解决了。
  至于太子这里,太子不会觉着徐潮这个汉臣会胆大到敢向皇上参他,他只会以为是叶勤胁迫着徐潮上奏,将之当成是叶勤的反击。
  太子的眼睛都盯在叶勤身上,徐潮自己,自是事了拂衣去。今日他叫住德亨的目的,就算是达到了。
  既保住了粮仓,又保住了自己,还保住了叶勤的织染局,这个徐潮,就像他自己说的,没白在宦海浮沉了三十年。
  徐潮半点没有得意之色,他苦笑道:“老夫更希望,今天的事儿没有发生。”
  德亨被他这句沉重且心酸的话给弄的沉默不语,因为他不知道如何作答。
  良久,徐潮打起精神来,故作轻松笑问道:“德公爷可是考虑好了?”
  德亨道:“你都打算至此了,我似乎也没有拒绝的理由。”
  徐潮轻轻一笑,拍马屁道:“老夫就知道,德公爷是急公好义之辈。”
  德亨觑了他一眼,淡淡道:“你这在大街上逮矛盾的爱好,以后戒了吧,别人可没我这样好性儿。”
  徐潮收敛了笑容,微叹道:“实不相瞒,若不是您,老夫一定不会开这个口的。”
  德亨:“难道是因为我看着好欺负吗?”
  徐潮:“都说了,老夫是看您是急公好义之辈……”
  德亨打断他,道:“这种话就不用说了,我虽为国公爵,然并未参政,我会让佐领巴音出面,文墨方面,就由徐尚书出力了。”
  徐潮躬身礼道:“应当的。”
  德亨不想再继续待了,他转身离开,走了两步,复又回来,不放心的问徐潮道:“你不会还有什么算计没跟我说吧?”
  面对德亨的不确定,徐潮只道:“老夫保证,不会算计德公爷什么。”
  德亨狐疑问道:“真的?”
  徐潮再次保证道:“真的。”
  德亨:“……暂且信你一次。”
  目前看来,徐潮是个能做事的户部尚书,海关、粮仓都是国之重器,德亨希望有这样负责的人掌户部。
  至于心眼子多到跟筛子一样,呵,他要是心眼子不多,也不能坐稳尚书位子四年。
  看看其他部的尚书吧,不管是满还是汉,尤其是满尚书,差不多一年一换,顶多两年一调动,能一任好几年都不动一下的,寥寥。
  徐潮,一任就是四年。
  今年,就是第五年了呢。
  康熙帝信任他,如果他不是负责又清廉,康熙帝不会让他掌这么多年的国库的。
  这可是国库。守着国库的大门,徐潮居然一点都不动心,没有伸手去拿,他定是一个心有坚持的人。
  对这样的人,德亨是钦佩的。
  德亨回府没多久,叶勤就回府了,他苦大仇深对儿子道:“今日皇上召我去御书房说话,给我看了好些个折子,都是参我的……”
  德亨:“……皇上看着如何?”
  叶勤轻叹道:“皇上能给我看这些折子,自然是相信我的,但还需要上折自辩。”
  德亨:“阿玛,您可以去请教一下户部尚书徐潮。”
  叶勤差点蹦起来:“他?那老匹夫!”又疑惑:“你怎么知道他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