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第157节

  不过现在嘛,为官员发放俸银的亏空,皇上您得先想法子补上。
  要是朝廷连俸银都发不出,那您这个皇帝当的还有什么意思?
  所以,补吧。
  康熙帝玉口一开,从内务府移送部分银两入户部,为官员发放俸银所用。
  户部这边是高兴了,但内务府织染局这边就冷脸了。
  内务府原本就是服务于皇室和宗室的,你户部总是来掺上一手算什么?
  海关银子你没拿吗?
  发卖人参貂皮的银子你没拿吗?
  你怎么没完没了的,还来织染局拿啊!
  银子就这么多,你户部拿走了一部分,那不就意味着,宗亲们拿到手的就少了?
  谁会嫌银子多啊,我原本能拿一百的,现在只能拿五十了,我招谁惹谁了?
  叶勤也是宗室,他还是算混出头的宗室,他手里还握着搂钱的耙子,除了康熙帝照常赏赐的,搂到手里的钱,他拿一部分塞自己腰包里。
  没问题吧?
  康熙帝都觉着一点问题都没有。
  所以,你户部尚书徐潮总是盯着老子的钱袋子算怎么个一回事儿?
  我不让奴才打你出去,是我涵养好,为人斯文,可不代表咱没脾气啊?
  当然,话是不能说的这么明白,且说到人脸上去的,有伤和气。
  但每当叶勤和徐潮碰上,两人都有那么一丢丢的“斗”气在,这也是真的。
  叶勤跟宗亲们分钱的时候那是真痛快且大方,但跟徐潮移交钱两的时候,就抠抠搜搜的。
  那叫一个不情不愿。
  织染局是有自己的生意圈子和人脉圈子的,这两个圈子是近几年在康熙帝的允许下,叶勤辛苦建起来的。
  生意圈子分内外两个部分。
  内是面向国内市场。
  以织染局为指导,提供部分原材料,将纺织业务分给一些竞标成功的大工坊,这些大工坊会按照织染局的要求,生产出织染局所需的半成品布料,然后再收回,进行精细加工。
  头等的尖尖儿货自是要上贡给皇室的。但有江南织造局和承德织造局的精品打底,京城织染局出品的布料就有些相形见绌了,一般都是康熙帝看一眼,留下一些做赏赐用,然后其他的大量布料,就会通过各大商行,销往内陆各大城镇。
  这可是皇上亲自挑选过的精品哦,手慢无哟。
  这样的布料,往往被各家大户一抢而空。
  同时,织染局也在郊区等偏远地区豢养了一些家庭小工坊,只要织染局给提供源源不断的原材料,这些小工坊就好似有使不完的能量,在短时间内将之加工成相应的布料。
  但缺点是这些小工坊出产的布料成品参差不齐,上不得高台脚,但没关系,这些布料价廉量大啊,在织染局稍微过一过手,就能将价格翻一番,走中品路线销售出去。
  关中之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市场巨大,只要织染局放下架子,只对内这一个市场,就能吞掉大部分的货物。
  但织染局是不可能放下这个架子的,毕竟织染局的本职是服务于皇室,间接着为皇帝赚点子“外快”,你要是本末倒置了,那织染局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织染局固然可以垄断国内市场,但不行,它只能走精品中的精品路线。而众所周知,精品市场是非常容易饱和的,因为买得起,有资格用这种规制布料的人是少数中的少数啊。
  所以,织染局有了余力面对对外市场。
  这个对外,就是海关贸易,主要贸易对象,就是东印度公司。
  具体来说,是英国。
  皇室面对皇室,贵族面对贵族。
  清皇室贵族能用的精品布料,精品瓷器,精品手工艺品,往往是出多少,英国商人就要多少。
  像是叶勤这样的宗室是不可能直接去和英国商人谈买卖的,他也出不了京城,去不了海关,他需要派遣家人或者委托大商贾以及到这些海关就任的八旗官员进行谈价、订贸易单、督查运货等等琐碎事情。
  这就是人脉圈子了。
  所以这几年,叶勤每日穿戴齐整的跟个富贵大爷似的四处喝茶听曲儿,真不是没事儿闲逛,耽于享乐,他是真正在做事情。
  其实叶勤也不是一人在做,像是衍潢、讷尔苏、雅尔江阿这样的铁帽子王也在做,如果有牵头的,额尔赫布、务尔登、讷尔特宜这样的宗室子弟也有参份子入股。
  谁又能想到,其实最开始和东印度公司做外贸的,是太子胤礽和多罗贝勒胤禛呢?
  当德亨从叶勤那里得知,叶勤派去浙江杭州、宁波等地和外国人做贸易的代理人,竞争对手居然是胤礽派去的凌普和胤禛派遣去的傅鼐的时候,当真是给惊着了。
  皇子花钱,除了朝老爹康熙帝伸手要之外,还会通过各种法子自己搞钱。
  比如盘剥自己佐领内高官厚禄之人。铁帽子王顺承郡王就曾派遣奴才去在广州任上的佐领人要供养银,不给就在衙门里闹事,抢夺当地财物,十分的嚣张跋扈,那个佐领人完全没有办法,只好奉上几万银子打发了这个奴才。
  比如卖官鬻爵。对一些不慎重要的四品以下官职的归属,康熙帝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胤禩就曾经安排过好几个他看好的进士去地方任知县、通判、同知等,这些人有了“俸禄”,自然会第一个感谢胤禩的提拔的。
  比如强取豪夺,吓诈奴才。曾经有一个奴才干了不甚好的事情,被胤禟知道了,这下好了,这个奴才为了脱身,先后被胤禟连吓带骗的搞到手好几千两银子。
  比如经商。经商听起来似乎是正经路子,然而,藩王的经商和一般的商贾可不一样,人藩王要做,就做垄断性买卖,尤其是像是胤礽和胤禛这样的皇子遇上了,那没的说的,先联合起来压价,将对方全部吃下,然后再内部“凭本事”来分,不管最后能得到多少货物,将之转手之后的巨大差价,足够得到丰厚的利润。
  胤禛当然是争不过胤礽的,不过那都是在叶勤加入之前了。
  在叶勤代表衍潢、雅尔江阿等铁帽子王加入之后,胤禛反倒退居二线,商场之上改为宗室贵亲和太子驰骋了。
  内部战是内部战,并不妨碍他们联起手来压价外来商船,所以,每当叶勤和德亨说起这些事情的时候,德亨都是当做一个故事听的。
  不管最后谁赚的多,都是外人吃亏了嘛。
  织染局只三四年就能有这样的气候,实在出乎康熙帝的意料,叶勤居然能和太子争的有来有往,也更是让康熙帝惊讶不已。
  叶勤背后有衍潢和雅尔江阿、讷尔苏这些铁帽子王,康熙帝也不是不知道,但能张罗起这样一个摊子,叶勤这个人,绝非是有人扶持这样简单。
  既然织染局势头这样大,那就发挥更大的作用吧。
  户部银钱短缺,织染局先拨一个季度的银子补上吧。
  早就对手里的银子做了充分打算的叶勤接到这个圣旨的时候直想骂娘,又是户部,户部那个徐老儿这是没完没了了是吧?!
  而且一要就是一个季度的,虽然是一月一发,但那可是京城全部官员的俸银,那是小数目吗?
  我留这银子放库房里看他闪闪放光芒他不香吗?
  为什么要分去给户部啊,想也知道,拨去户部的钱,是不可能再要回来的。
  叶勤面上恭敬接旨,但心里那是不爽极了。
  爷挣这点子银子容易吗?你户部张口就要走了,哎哟,不行了。心口疼!
  怕怠慢了,徐潮都没敢派左右侍郎来找叶勤签字画押,他自己拿着自己的尚书印信亲自来了,结果来了之后,受到的叶勤的好大一番冷嘲热讽。
  这种带着笑脸的名为阴阳怪气实则冷嘲热讽,徐潮发挥了他唾面自干的风度,忍了。
  但你要说他心里没疙瘩,想也不可能啊。
  但徐潮也没办法,伸手要银子的人是户部,他作为尚书,让人家说两句就说两句吧,谁让户部日子过的艰难呢?
  当然,这次交锋是在过年封印之前了。
  康熙帝四十六年腊月的俸银户部算是成功发下去了,次年正月和二月的俸银也有着落了,到时候,徐潮再来找叶勤领就行了。
  徐潮认为,叶勤人虽然为人“吝啬”了些,但他也向来是个十分守信的人,说给一百,就不会给九十九。
  所以,徐潮虽然被刺的心里不得劲儿,但他也没担心过剩下两个月的俸银会再有什么变故。
  俸银的事情解决了,该解决禄米的事儿了。
  若是跟叶勤交锋只要脸皮够厚就行了,但与太子交锋,徐潮摸了摸自己的脖子,那就得看脖子骨是不是够硬了。
  对太子,徐潮这个老臣是打心眼子里犯怵的。
  徐潮都打算好了,若是有朝一日太子登基,他一定要乞骸骨,侍奉这样的储君,徐潮没把握。
  但太子只要还是太子,还不是皇上,徐潮手上的活还是要继续干的,他不能阻止太子的门人以假充好混乱粮仓,但他可以勤加清点,再从中斡旋,让有心人无可乘之机。
  这几年护粮仓,徐潮都护出经验来了。
  但随着去年江南旱灾,米价高升,徐潮心里开始打起鼓来,对即将运到京来的新一批漕粮,是担心的食不知味,夜不能安。
  要知道,八旗新一季度的粮饷该发了,这一批漕粮关系重大,不容有失。
  这不,漕粮一运到,徐潮就亲自带人来清点入库来了。
  正在徐潮心中翻腾着求爷爷告奶奶的时候,啪的一下,有贵人从天而降了。
  哎哟喂,这可真是如来佛祖听到我的祈求了,送来贵人给小老儿我顶灾来了。
  眼前人是谁啊?
  是能跟太子玩的有来有往的织染局叶勤的独子啊,是能在八贝勒府和太子面对面交锋不落下风的德公爷。
  佛祖老爷真是显灵了,将这么个妙人儿送到了我的跟前。
  范三拔其人徐潮是知道的,两人还曾共事过,初八那天德亨要护的人是谁别人可能心里嘀咕,但徐潮却是知道的。
  毕竟宝钞局铸造铜币,他们户部是必须要参与的。
  唉,范三拔是退了,他徐潮能不能过今日的难关,还要看运道啊。
  他是没那个胆气去对上太子,他不想逞意气之勇,他还想留得有用之身做更多的事情,但这不是有人有这个意气吗?
  这可是你们爱新觉罗的江山,既然撞上来了,那就一起吧。
  对徐潮这个人,德亨是真的不熟,他是不知道徐潮和叶勤之间还有这么一段的,因为叶勤在家的时候叨咕的都是户部如何如何,德亨还以为,和叶勤去要钱的,是户部的满尚书呢。
  他是怎么都没想到,会是徐潮去找叶勤要钱去的。
  他更没想到,徐潮已经打好了算盘,打算瞅准时机将织染局并入户部,或者至少跟海关一样,将织染局大部分所得入户部。
  德亨在发觉自己一着不慎入了徐潮的彀中之后,他也没先恼,而是拉住要亲自去干活的徐潮,要跟他要个说法。
  德亨:“徐尚书,都这会子了,您是不是跟我解释一下?”
  徐潮:“……德公爷想要什么样的解释?”
  德亨:“你先说说看,你的解释我能不能接受吧。”
  徐潮想了想,道:“……为国为民揪出蛀虫,保住国朝储备之资,让八旗官兵有粮饷可拿,这个解释怎么样?”
  德亨:“你揪你的,你保你的,做什么要将我给拉进来?”
  徐潮还欲打一打马虎眼,但看着这么一个和他孙子差不多大小的少年,徐潮难得的升起一种欺负小孩的微妙愧疚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