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这泥炉烧烤可不比之前坊内摆摊儿,怕明火烧着七娘,尹遥不许她凑近炉子,只让她帮自个儿收收钱、数数钱。七娘有阿姐在旁,便已心满意足,收钱也收得兴高采烈。
  尹遥默默摇头,心中不由升起些许自豪:看来自家七娘,还是个正宗“姐宝女”呢!
  不过七娘到底小孩子心性,这“姐宝女”当了没半个时辰,就又跑到街对面摊子去了,跟她罗姐姐凑在一块儿,玩得不亦乐乎。
  就在尹遥后悔自个儿话说早了时,七娘又跑了回来,做起阿姐的小跟班,过一会儿再跑去街对面玩耍,两头端水端得倒很是熟练,把尹遥闹得哭笑不得……
  之前尹遥去南市署报备时,还是有些去晚了,没订着两个挨着的摊位,因此只能跟罗珊娜隔街相望。
  今日在她隔壁的,是个售卖香囊、荷包一类绣活儿的年轻女子,口才很是不错,路过的郎君娘子们,好多都被她推荐着买了一两样儿。
  女子摆摊儿之余,也被尹遥的烧烤给勾出了馋虫,趁着这会儿一波游人走了,新客还没上来,便买了串儿淀粉肠在那吃。
  她边吃还边跟尹遥搭话:“哎,小娘子,你是那沈记糕饼铺的东家吧?”
  尹遥见对方认识自个儿,便也仔细打量了她一番,这小娘子年纪轻轻,长得也是一副笑模样儿,看着十分讨人喜欢,好似是有些眼熟?
  那小娘子笑嗔道:“我姓李,平日里就在你们铺子的街口摆摊儿,小娘子没见过?”
  她这么一说,尹遥想起来了,这小娘子她确实见过的。
  沈记是次街上的第二家铺子,第一家就是邵记成衣铺。他家的铺面正对主街,门口有不少摆摊儿的小贩,这李娘子就是其中之一,而且还是生意最好的那个。从成衣铺出来的客人,经常会在她摊子上流连一会儿,买上一两件配饰再离开。
  尹遥当时还跟陆娘子感慨,这摆摊儿也有不少门道儿,不同的摊主,生意差别真大呢。
  对面的小摊儿上,罗珊娜正跟七娘凑在一块儿,旁边还聚了几个年轻小娘子,正在叽叽喳喳研究那猜谜游戏。李娘子努嘴笑道:“那是你们家的胡姬娘子吧,你们怎么没在一起?”
  尹遥解释了原因,李娘子便热心道:“没订到位置啊,要不然明日我跟她换换?”
  “这不大好吧?”尹遥有些不好意思。
  “这有什么,都是主街上*的摊位,我在哪儿摆不是摆?对面那个位置也不错的。”
  尹遥想了想还是作罢,自家的两个摊子,售卖的都是吃食,凑在一堆儿反倒互相抢生意,这样隔街相望也挺好的,足够相互照应。
  见她婉拒,李娘子亦是无可无不可,没再提这事儿。不过两人此番也算结识,没客人时便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几句。
  李娘子口才好,这一会儿工夫,就卖出去好几个香囊,生意简直跟尹遥不相上下。
  可要知道,尹遥卖的是吃食,都说民以食为天,谁出门游玩不买点儿吃的呢?可李娘子这香囊,却并非必需品,这样算下来,她的销售能力,可比尹遥还要厉害。
  只见对方又从身后的袋子里,拿出几个香囊摆在摊子上,尹遥不免好奇:“李娘子,你这香囊都是自个儿绣的吗?”
  李娘子挑眉道:“怎么可能,我哪能绣得出这许多,说是你也不能信吧?”
  尹遥轻咳一声:她就说嘛,除非蜈蚣成精了,不然正常人哪能拿出这许多绣品?
  李娘子凑到尹遥身旁,悄声道:“实话告诉你吧,这都是我坊间邻居做的。她们平日里在家做绣活儿,却没有门路售卖,我平日里便摆摊儿代为售卖,岂不是一箭双雕?”
  尹遥失笑,原来这李娘子并没有手艺,而是靠着代售赚取差价,正好坊间亦有许多小娘子,有手艺却不愿或没法儿抛头露面,两边也算互惠互利了。
  两人就这般挨着摆了三日的摊儿,尹遥也一直暗暗观察对方,到最后一日快收摊儿时,她终于笑着发出了邀请:“李娘子,你有没有兴趣,再代售些别的?”
  前些日子,尹遥便一直在琢磨,若是要做进店的生意,那糕饼售卖该怎么办。
  现如今她是在门面处横了张台子,作为售卖糕饼的柜台,到时肯定是要撤掉的,不然食客们都进不来门。
  她原本想的是,把台子改成立在墙上的架子,将那糕饼摆在架子上售卖。
  只是沈记的门口太过狭窄,原本就只能让两个人并肩通过,再加上个架子,即便做得再窄,食客也只能一个一个进门,实在是不大体面啊,因此还一直犹豫着,没有正式实施……
  这回摆摊儿遇到李娘子,倒是让她有了新灵感。
  李娘子心思活络,一听尹遥这话,便立刻反应过来:“尹娘子,你不会是想让我代售你家的糕饼吧?”
  尹遥就喜欢跟聪明人打交道:“没错,李娘子平日里摆摊儿时,再匀块儿地方,给我家的糕饼如何?”
  李娘子转转眼珠,这沈记的糕饼,她也曾买过的,味道确实不错,而且这些日子以来,能看出生意很是红火,若能帮她家代售,那不比自个儿在坊间收购的什么香囊、荷包,销路稳定多了?
  两人一拍即合,又都是说干就干的人,收摊儿后回去睡了个囫囵觉,第二日一早便同去行头那儿,请了位保人,签下了代售协议:李娘子帮沈记售卖糕饼,酬劳每百抽五。
  因着双方是初次合作,尹遥还另外定了试用期三个月,期间双方若有异议,都可以提前三日结束合作。
  不过毕竟是初相识,尹遥也没把宝押在她一个人身上,想着等有空了,还得再去南市里,多寻几家代售的摊子,鸡蛋不能放在同个篮子里嘛!
  ……
  就这样一文一武、一雅一俗,罗珊娜和尹遥两个人,在上元节这三日里,好好儿赚了一笔钱。
  尹遥数了一下,入账足足有九贯,而且节日经济嘛,溢价都比较高,利润自然也不低,她算了算,去掉各项成本和税金,净利润差不多有六贯,简直赶上铺子里之前半个月的收入了。
  她不禁感叹:“真想日日都是上元节呀!”
  当然,日日都是上元节纯属做梦,还是老老实实做生意吧。
  前几日她曾抽空去了趟铁匠铺,原本想打口铁锅,可是一问价格,她要的那个尺寸,足足要五贯钱!这价格都够她一个月的房租钱了,尹遥犹豫再三,还是没下定决心,灰溜溜从铁匠铺出来了……
  不过这回上元节的银钱入袋,她又有了底气,再次去了那铁匠铺:小小铁锅,拿下!
  ……
  如今的沈记铺子里,墙面、门窗都已修缮一新,桌椅也漆得油光水滑,可那地面,对尹遥来说却实在超纲了。
  铺子里原本是夯土的地面,虽然之前盛郎君租房的时候,已请人重新夯实过,质地还算坚硬。但尹遥对这种土质的地面,实在是难以忍受。之前堂屋没启用也便罢了,如今自家要做食店,食客进来了,一走一过满室扬尘怎么行?
  好在她又朝宋婆婆打听到,之前帮张家修缮房舍的匠人们,有位郭石匠正是洛阳本地人,她便专程寻了上门。
  人虽找到了,可郭石匠听了她的请求,仍是以元月里不能动土的理由拒绝了,还说哪怕只是切割石材也不行。
  后来尹遥无奈,又随口问了句,那是否有不需要切割的铺地方法。
  郭石匠想了想还真有,朝她推荐了种以锻石粉、砂子、鹅卵石混合成砂浆,用来铺设地面的方式。
  商量好这个办法后,尹遥终于成功请到郭石匠出马,把自家堂屋的地面给重新修整了一番。
  洛阳城内本就河道众多,砂子与鹅卵石都是最易得之物,价格亦是十分低廉。以之跟锻石浆按比例混合,再加入少许糯米浆,铺在地面抹平夯实,表面又刷了层桐油。
  等到地面干透后,尹遥仔细检查了一番,发现这古人的办法还真有用,此谓之“三合土”的地面,坚硬的很,哪怕是拿脚摩擦,也不会扬起半点儿灰尘,再加上隐约露出光滑的鹅卵石颗粒,看着还挺漂亮的。
  第60章
  作为标准的华夏人,尹遥自然也是一个十分朴素的实用主义泛神论者。
  比如除夜守岁时,陆娘子说彻夜燃烧庭燎,可以保一年平安顺遂,她便撑着眼皮添柴加炭;
  比如元月初一韦老太去世,她便说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所以百无禁忌,可以帮忙操办丧事;
  比如如今要开食店了,她又觉得,此等大事可万不能马虎,得好好挑个黄道吉日才行。
  这个年代没有现成的黄历,尹遥还专门去了趟弘道观,花二十文钱请道士算了个好日子:
  元月二十六,宜开市、挂匾、交易、纳财。
  看着那写在红纸上的灵签批文,陆娘子十分疑惑:“三娘,咱们之前糕饼铺开业,你怎么没去算算日子?”
  尹遥理直气壮:“当时那不是急着赚钱,就给忘了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