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听到院子中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好像是有人在来来回回搬东西,尹遥好奇地爬了起来,推开窗户朝外瞧去。
  一个孔武有力的汉子正往推车上搬东西,陆娘子则在一旁照应着,见尹遥探出头来,便笑道:“三娘醒了?这都未正了,快起来吧,不然晚上又该睡不着了。”
  未正,那不是才下午两点?怎么天色这么暗了……尹遥不由抬头往上看了看,只见天空中布满了乌云,一点太阳的影子都见不到,让人更昏昏欲睡了。
  “陆娘子,我搬完就先回去了。”院中的推车上,已堆了十来个麻布袋,看上去应是尹遥昨儿采买的小麦。搬东西的汉子看上去是个沉默寡言的,见到尹遥只简单点了点头,打了个招呼,然后双臂发力推起车,低头离开了沈家。
  “那是……”尹遥推开门走到院子里,她刚睡醒,脑子还有些懵懵的。
  陆娘子去厨房倒了盆热水,又拧了条毛巾递给尹遥:“那是费家郎君啊,三娘忘啦?”
  尹遥接过毛巾擦了擦脸,又将热乎乎的毛巾盖在脸上,深吸一口气,舒服!
  片刻后,她脑子清醒多了,这才想起来:“哦,是那个帮咱们磨面粉的?”
  “对呀!”陆娘子笑道,“你不是让我去找他来着么,我上午便过去了,还谈好了价钱。帮咱们磨一石麦子,只需付十文钱就成。”
  前两日收摊儿时,费三娘问过她,为什么每日只做两百个蒸饼。她说是因为自家磨面粉,每日只能磨这么多,还被费三娘好一通笑话,说这摆摊儿的,哪有自家磨面粉的呀,岂不是要累死了?
  费三娘又道,若是觉着去米行买面粉太贵,那便委托给其他人,给些辛苦钱,自然有人愿意代劳。
  这不,她还给介绍了一家,说这费郎君乃是她同族堂兄,正是年轻力壮,因要照顾瘫痪在床的老母,不能外出务工,才只能在家中接些活儿来维持生计。费三娘平日里也是在他那儿代工的,保管出货速度快质量又好,价格还公道。
  尹遥算了算,按照每石小麦能磨五十斤面粉来计算,一百斤面粉的成本就是两百二十文,比起去米行直接买面粉,一百斤就要三百文,可正经划算了不少呢!费三娘这渠道,靠谱!
  方才搬运粮食,撒了些麦粒在地上,陆娘子拎起扫帚扫到一堆,又拿个簸箕撮了起来,这麦粒都是上好的,把砂子筛掉还能吃呢,可别浪费了。
  她边干活儿边笑道:“费郎君说了,不超过三石的话,第二日就能取,若是多了,就得多花点工夫才行。我也不知咱们要磨多少,便让他搬走了六石先磨着,应该够过几日做寿桃儿的吧?”
  尹遥忙点头:“足够了,辛苦舅母啦。我方才太困了,就忘记同你讲了……”
  一听这话,陆娘子便放下簸箕,抬手戳了戳尹遥的脑门,气道:“三娘你也真是的,大半夜就起床包粽子,怎么也不叫上舅母?”
  尹遥这会儿睡饱了觉精神头儿十足,调皮地缩了缩脖子:“包粽子倒没什么,主要是得看火添柴,我一个人就够了,还折腾您干嘛?”
  陆娘子现在也开始有脾气了,瞪了她一眼:“你少来这套,哪有全家人睡觉,只留你一个小娃儿干活儿的道理?答应舅母,下回再不许这样了,要干活儿就叫上舅母一起,知道吗!”
  “阿姐,你睡醒啦!”尹七娘听到外面的声音,也从屋内跑了出来,“下次也叫上七娘一起!七娘帮你包粽子!”
  “哈哈,七娘还是长身体的年纪哪,你还是乖乖睡觉吧!”尹遥忍俊不禁,又挽起陆娘子的胳膊,用头蹭了蹭她肩膀,爽快认错:“我错了舅母!你放心,后面两日的粽子,咱们一会儿就包好煮熟,到出摊儿的时候,只要蒸一会儿热透了就行,再不用这么起五更爬半夜啦!”
  “这还差不多!”
  三人说说笑笑间,一阵冷风吹过,空气中夹杂着一股湿意,把尹七娘给吹得直打了好几个喷嚏,尹遥也给冻得一哆嗦。
  陆娘子赶紧把姐妹俩推回屋里:“哎哟,怎么忽然这么冷,咱们快进屋吧,可别伤风了。”
  沈老太太正坐在屋内,左手拇指上戴了枚顶针,右手则在飞针走线,看得尹遥眼花缭乱。
  见到几人进来,老太太停下手抬起头,仔细瞅了瞅尹遥,看她脸色还不错,这才放下心来:“三娘要注意身子,小娃儿家家的,别仗着年轻就点灯熬油的,小心落下病根儿,过几年有你受得。”
  尹遥赶忙笑应了,她这偶尔起早贪黑一回,倒被阿婆和舅母一口一个小娃儿的,给好一顿数落。
  不过,有家人关心的感觉,真好啊!她怎么感觉自己忽然有点儿想哭?
  轻咳了一声,尹遥眨了眨眼,瞅向沈老太太手里正缝制的东西。
  昨儿买的三匹棉布,已按照几个人的身形,画出模子剪裁下来,正好能做三大一小四套冬衣。
  沈老太太又瞥了眼剩下的布料:“还有点儿边角料,阿婆今晚再给你们三个做副围脖和手套,干活儿时记得戴,这天气一日冷过一日,可别冻着了。”
  “阿婆,我来帮你固定棉花!”七娘凑到沈老太太身边主动请缨。
  知道阿姐在补眠,她这一下午都没去打扰,而是留在主屋里,帮沈老太太穿针引线。这会儿她又用小手将棉絮扯均匀,铺在布料里侧,再由沈老太缝制固定,正经是个能干的小帮手呢。
  沈老太太年轻时女红出了名得好,虽说近些年没怎么再做过,但捡起来也是极快的,不到一日的工夫,一件小小的冬衣便已快缝好了。
  她举起来对着尹七娘比量了一下,笑道:“我特意做大一些,先把多的部分卷到里面缝起来,待短了再放出来,七娘现在长得太快了。”
  “七娘要快快长高,长得跟阿姐一样高!”尹七娘举起手,朝尹遥头顶的方向比比划划,下着决心,把几个人都逗乐了。
  “对了,阿婆。”尹遥又想起来一事,问道,“咱们嘉庆坊中,可有私塾或者学堂一类的啊?七娘也到了该开蒙的年纪,等过几日得了空,我准备去给她找找,哪里能读书识字的。”
  沈老太太想了想:“这我一时倒不知了,之前坊内倒是有个老夫子开的私塾,你舅舅和阿娘便是在那儿读书识字的,但这都三十来年了,人是不是还在都不晓得……得问问你许婆婆宋婆婆他们才行。”
  尹遥拍了下自己脑门儿,这几日真是忙晕了:“昨儿晚上去他们几个家的时候,光顾着通知打仗囤粮了,压根没想起来这事儿。”
  “无妨,”沈老太太笑道,“这事儿不急于一时,等你得了空,再打听打听便是。”
  “是不是下雨了?”窗外传来噼里啪啦的声音,陆娘子边说着,边推开门瞧了一眼,惊讶道,“哟,是雨夹雪呢!”
  神都洛阳今年的第一场雪,夹在阴冷的雨滴中,落在地上又融化成水珠,渗入泥土之中。
  沈老太太数了数日子:“这还要几日才立冬,怎么就下起雪了?看来今年冬天会有些冷,咱们的冬衣得抓紧做,这几日赶紧换上才行。”
  睡了半天,连午饭都错过了的尹遥,这会儿正坐在桌边,吃着小点心垫垫肚子,忽然想起了昨儿得的一样好东西。她拍了拍手站起身,一脸的跃跃欲试:“既然下雪啦,那咱们晚上就吃热乎乎的胡椒猪肚□□!”
  “胡椒?”陆娘子眼睛一亮,“三娘昨儿还买了胡椒吗?”
  “那倒不是,是昨儿我买香料时,软磨硬泡那店主送给我的。就一小把,刚好够吃一顿的!”
  说到吃,尹遥立刻坐不住了,“走,舅母,陪我煲猪肚鸡去!”
  昨儿尹遥买了两扇整猪,除了猪肝和猪心外,屠户还送了两只猪肚,今儿正好拿来煲一锅胡椒猪肚鸡。
  陆娘子去院中打了桶清水,洗净猪肚内壁的黏液与杂质,用剪刀剪掉外壁的脂肪,先用粗盐搓洗三遍,用醋搓洗三遍,再用生粉搓洗三遍,最后用米酒搓洗一遍,冲洗干净,确保猪肚洁净去腥。
  尹遥则去鸡舍中,抓了只新买的半岁小母鸡,干净利索地放血、以开水褪毛,再斩成寸许的小块儿。
  准备好食材后,起锅热油,待油微微冒烟,下入猪肚煎制片刻,煎到两面都微微金黄,释放出油脂的香气,可以确保一会儿煲出的汤汁儿浓郁奶白。
  捞出猪肚切成长条,在锅中加入清水,下入红枣、姜片与鸡肉,大火将水烧开,以勺子撇去浮沫,让汤汁保持干净清爽。
  再将猪肚倒回锅中,盖上盖子继续大火炖煮一刻钟,待到汤汁由透明转为微微泛着奶白色,转成小火慢慢煲制半个时辰。
  等待猪肚鸡煲制的过程里,尹遥摸着下巴琢磨:放点儿什么配菜好呢?
  这胡椒猪肚鸡汤汁浓郁,配菜也需放些水分少的才好,否则一下进去就稀释了汤汁,反倒破坏了口感。
  “有了!”她灵光一动,从架子上的袋子里抓了把干云耳,用清水泡发了,又去菜窖里拿了根淮山药,也洗净切成段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