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范云,你这字写的怎么就这般好看呢。”
  “对啊,都是夫子教,跟你差距真大。”
  范云并不糊弄,教着道:“每个人写字都有自己的习惯,我也有自己的风格。”
  “我写横会微微向右上倾斜,写竖带点曲意,这样一个完整的字就会很好看,每个字好看,一整张的字不就更好看。”
  学童们睁大眼,认真听着。
  其中有不甘心道:“跟你学着怎么写,有时候我自己都不会写字了,看一个字久了,就不认识了。”
  范云压压手,安慰道:“不要急,每个人都是这样,慢慢来,练字这个就得比耐心的。”
  几句话下去,学堂内气氛又重新有了笑声。
  下午放学,又被朋友们送回家。
  吴红英这个时候都在家等着娃,也不出门。
  陈学才一进来就不住嘴,喊完称呼,就说范云的字今个又被夫子夸了。
  吴红英直接一脸的笑,让多说说。
  三个孩子玩了会,大人巷子口一喊,才回去。
  这到时间不回去,指定在这玩,大人之间都不客套了。
  没事直接说句走了,转身回家。
  等家里其他人回来,吴红英把这事一说,都美滋滋的乐呵。
  云云每天被夸,也听不腻。
  晚饭是煮熟的面条过了凉水,那油盐酱醋香油一拌,撒上荆芥和蒜末。
  搅拌搅拌,吃上一口,清凉爽口,直冲天灵盖,突突的吃着。
  干了两碗,出院子揉肚子消化食。
  碰上好吃的就是吃到撑,不懂啥六成七成饱。
  太阳一点点落下,橘红粉色的晚霞照亮半边天,边看着景边走,到像是为了景不舍得进屋似的。
  看儿子还在外站着,吴红英催着,“孩子,怎么还不进屋写字?”
  范云:“哦,在学堂里就把今个的作业写完了。”
  吴红英啊了一声:“那怎么我跟学才娘和玉宁娘碰上,她俩都跟我说作业得写到半夜都写不完?”
  范云笑出声:“他俩的字今个又被夫子批了,学才被罚抄写十张,玉宁背也没背好,还得抄书本呢。”
  吴红英直接喊了句老天爷:“怪不得呢,写到那时候。”
  其他人也是点头,这听着就累。
  范云转身接着走动,那俩人写字没有难看,只有更难看,懒得说。
  想起之前,他那么教,四个字四个字的背,教怎么断,好歹玉宁总算把《百家姓》背完了,但是这练字,毫无进步。
  俩人的字一看就是他们的字,总不能把手剁了吧。
  人的个性,领教过一次,范云觉得往后再插手得好好想想。
  隔日,夫子查完作业,新的篇章教读、让抄写,说明日就检查背诵。
  范云举起手,孟夫子看到让说,就见说明个放假。
  一算,还真是。
  “那就后天来我检查。”孟夫子这话如常,像是顺嘴。
  学童们丁点不在意是不是真记不得了,表情惊喜,又多一天背谁不高兴。
  下课后,范云被夫子叫到隔壁办公房。
  夫子看着他说道:“刚刚你做的很好,不过怎么如此清楚记得放假时日?”
  范云直立着:“夫子,其实是我爹今个对我的,明个要带我去奶奶家,个把月没回去了。”
  跟着念书几年,孟夫子了解家里情况。
  点点头让离开,不是光计算着玩耍的日子就行。
  这位老童生也知道,来自己这私塾,就只是不让孩子睁眼瞎的想法。
  旁的没有,也没那个脑子敢想。
  譬如陈学才,认字是必须的,若不然往后接里长的位子,不认字怎么跟衙门之人打交道。
  再比如吴玉宁,别看罚抄写,实际要求的低,知道笔划就行。
  村民们发生争执,都是村里内解决,下一辈族长不会写名字,那怎么处理。
  但唯独范云这学子,孟夫子是注意的最多,心神也放的最多。
  如此天赋,实在稀罕。
  背书好,写字好,念书也教一遍就会读。
  可怎么爱才,就家里那情况,没有选项,没有能借力的。
  一家子种地的,往后范云村子里给人写写信,念念字啥的,一眼到头。
  摇摇头,孟夫子不再想。
  往好处想,已经比家里人强了,也没白花钱。
  会写会念的养活自己,已比种地轻松。
  【作者有话说】
  《三字经》----南宋时期的王应麟
  《百家姓》-----北宋初年
  《千字文》----南北朝编纂
  《幼学琼林》----明代程登吉编著
  《笠翁对韵》-----李渔,李渔号笠翁,因此这本书被称为《笠翁对韵》。
  《论语》-----孔子,春秋战国时期
  第29章
  放学回家,范云三人一起桌子上写作业。
  大人们看着就移不开眼,这场景真是爱看,去院子里离的远远的不打搅。
  老吴头去地里摘了个西瓜,有点歪,但丁点不影响吃的口感。
  大人们切吃了一半,另一半等会孩子们歇歇吃。
  自家种东西就是这样,商贩来收专挑圆又好的,不好看的都自己吃了。
  好一会后,两家大人来领孩子走。
  陈学才没吃够,直接手还拿着一块边吃边走。
  学才娘直接打了儿子一下,自家有偏不吃,云娃家啥东西都好。
  吴红英连忙说小事,几个大人门口聊几句,笑着分开。
  范云吃完西瓜,解渴又饱腹,晚饭就吃的少了点。
  跟大人说吃饱了,回屋子里把书本纸张都收拾收拾。
  比起写到半夜用油灯费眼睛的同窗,范云有意的保护自己眼睛。
  屋子里一暗,他就不再看书写字。
  爱护眼睛,每天牢记。
  隔天一早,范云从藏宝箱里面拿出粉红色花绳。
  半月前,货郎来村时买的。
  当时买了两份,一份给了豆豆,这一份想着给小兰的。
  放怀里,父子俩回小河村。
  巷子口玩耍的孩子们都认识范云,这一喊,范家人直接都快步走了出来相迎。
  范三郎笑着分给孩子们糖,老李氏看见忙赶走,把糖她自己收着。
  那边小兰直接扑着抱人,“云哥,云哥。”
  范云哎着连声答应,抱了下,递上花绳。
  范秋兰蹦跶着两手捂住,大人们瞧这小模样,逗着说想看看,但小人摇头不给看。
  拉着云哥的手,只一个劲往屋里拽。
  “这小丫头,可真精,给带好吃的好看的,这个亲。”
  “就是,平常都是大娃他们背着出去,这云云一来,谁也不要了。”
  大人们说完笑的不行,王氏进屋看着,其他人跟三郎聊家常。
  屋内,小兰只会嗯嗯啊啊的,或是单个字的蹦。
  但范云能听懂,点头,啊,哦的回应。
  捏捏软软的小腮,小孩皮肤真是好。
  其实他也不知道,无论半个月还是一个多月,小兰总是能这么腻歪他。
  两岁的黄发小屁孩,都还穿着开裆裤呢,喊云哥喊的溜。
  平常大娃他们背篓里看着,或是三娃四娃逗着玩,可偏就最稀罕他。
  在范家呆到午饭后,范三郎就忙说得回去了。
  范家人都不舍,说再呆会。
  但等范三郎一说回去还得写作业,都站起给收拾东西。
  认不得一个字的他们眼里,念书写字,那啥也耽误不得。
  筐装半个满,家里也没其他东西给,老李氏去主屋,再出来给云云一百钱。
  草绳系着放娃手里,“拿着,回去买个毛笔买个啥的。”
  范云收下:“谢谢奶奶。”
  “瓜娃,都说了,对别人客气,对自家人不用这样。”老李氏说这么说,但笑的开心。
  父子俩离开,走了一会,范云把钱交给爹。
  硌得慌又沉,让爹先拿着。
  左右都没人,范三郎还是快速把钱放怀里。
  其实他也搞不懂老娘想啥,对钱那么攥手里的人,对云云大方。
  每次俩人单独在,老娘就会说,沾了亲家的光,要范家哪送的起去念书。
  这话都心里清楚,要在范家,一年到头省不下一两银,不吃不喝都送不成。
  到了家,洗手喝口水,范云接过钱回自己屋,放藏宝箱里。
  铜钱有旧有新,虽都值一文,但范云喜欢新的又足料的。
  而且正是从这些铜钱上的字,他知道了两个年号呢。
  新些的咸佑通宝的穿孔分好系上,亮亮的分一起晃动着,动听的很。
  范云在这听钱响,堂屋里范三郎把给钱的事说了出来。
  吴红英:“又给了啊,多少,钱呢?”
  范三郎笑:“娃去放着了,一百钱。”
  老陈氏:“这是孩子奶奶的心意,一年给个两回三回的,收就收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