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她懂亲家,这意思是老范家送不起去私塾的钱,但也能为孩子出点力。
  闺女女婿出去,老两口悄声说着话。
  为了孩子,并不在乎谁付出的多。
  听一会响,范云开始写作业。
  一写就写到了下午申时,出屋子揉动手腕。
  手不能放桌子上写字,没有支撑,真的很累胳膊,尤其是手腕。
  悬空状态一个多时辰,转转胳膊轻松很多,也能歇歇眼睛。
  *
  新的一天,看着俩黑眼圈严重,满脸没睡醒的俩人。
  范云出家门就问昨晚干啥去了,听到又写到半夜。
  他皱眉说:“你们这样不行,就不能白天写完吗,晚上太伤眼了,油灯再亮,都不如白天的太阳光。”
  陈学才和吴玉宁脸皱着,说一天都除了吃饭都坐在书桌前的。
  范云斜了眼俩人,“我真不信,是不是你们早晨想,还早呢,出会神,半天写不完一个字,下午再快也写不完了。”
  看着两人被戳穿了的神情,范云哼一声往前走。
  一路上赔笑道歉,范云也没理会两人。
  吴玉宁:“范云别生气了,我这会写自己的名字,还能认好多字,还会背书,爷爷都说足够用了。”
  “对啊对啊。”陈学才也是说了一大通。
  范云听了一路,私塾门口才说行了,别呱呱了。
  其实他一大早的没那么多气,只是听着两人说的话,不知道说啥。
  大人灌输的,他们就认,当目标。
  但范云又清楚,大人并不是拿当木偶,只是觉的最好的一条路让走。
  可他总有些排斥,明明村里没出过,却要被禁锢在这,有点不甘心。
  走进学堂,把这些想法放空。
  胡思乱想又浪费时间,还耽误背书,可不会为难自己一点。
  放好书包,拿出书本,转着脑袋沉浸其内。
  学识的浩瀚,怎么能不想出去见识见识,看看村外呢。
  默背的熟练,夫子来检查,期待的看着。
  孟夫子一看这眼神,直接走过。
  范云扭着脑袋跟随身影,见停在了玉宁面前。
  奇怪,我脸上写的会背吗,好想被检查一次,再被同窗们哇塞一回的。
  可是这不被检查的特权,好像也蛮爽的。
  心里笑着,书本看的越发认真。
  转眼日子过去,艾主簿又来收赋税了。
  一年年的应该习惯,但一亩地就一石多粮食,每次一收,见少那么多,就是心疼。
  可他又清楚明白,朝代的统治离不开赋税。
  见孩子这不开心,吴红英抱起娃来,亲了口脸颊,“云云,等会给你包包子吃,行不?”
  “包子?”范云双眼一亮,“行行,我要吃韭菜鸡蛋馅的。”
  在吃面前,啥事都无,犹豫一秒都是对粮食的不尊重。
  每日辛苦劳作的成果,还是进自己肚子好。
  里长家,堂屋内艾主簿主座,陈里长,孟夫子作陪。
  在村里就田地之事,拍着艾主簿马屁,听到好几件县衙之事。
  艾主簿转头跟孟夫子言语,他这县衙人员,能接触到朝廷公文,治理权利在手,对不算功名的老童生,态度一般。
  孟夫子自诩是读书人,又觉得艾主簿不过个小吏,算不得什么。
  两人不和,以前孟夫子只是陪旁边,但今天脸上是淡淡的笑。
  交谈中谈起一个学生,口里说着比其他学童强些,可神情掩不住的自得。
  里长一下子就猜出是谁,他自己孙子他都是慢慢让艾主簿认得。
  先混个脸熟再其他,等大了再安排事让看看能力。
  看来有时候想的多,整的复杂,还不如直接来。
  艾主簿只关注收粮多少,在意屁|股下的位置,这一听有利可图,来了兴趣。
  可听完,不信:“村里念书,不过识得几个字就罢了,夫子说的未免有点夸张些。”
  一句话,孟夫子桌子下手一紧。
  好高高在上的话语,在其眼里,村里孩子就不该有脑子似的。
  陈里长脸上讨好的笑暂停一瞬,接着更大的笑容。
  倒上酒,“主簿,孟夫子他有点醉了,我来陪您喝。”
  不解释,也不话多,更不反驳,里长几杯酒下肚,哄得艾主簿又笑了起来。
  瞅准时机,里长开口:
  “主簿,提那孩子叫范云,跟您不敢瞒着,我跟他姥姥有亲,但那孩子还真五岁上学堂,现年就开始学《论语》了,我家孙子可是就听他的话,是真没夸张。”
  艾主簿眼神对上,“既然如此,就去把那孩子叫来。”
  孟夫子立刻站起离席,里长也快,说让孙子跑着去叫来。
  陈学才咬牙跑着,只觉平常几步就能到,今个有些远。
  范云正在灶房内,被以尝馅子咸淡,开小灶。
  院子里范三郎喊学才,他忙擦擦嘴,咋这时候来找他玩。
  但一瞅过去,是满头大汗的样子。
  范云:“你急啥,来玩就来玩呗,出啥事了?”
  陈学才直接拽胳膊,跟大人说爷爷找。
  两个小孩跑出门,吴红英忙让三郎去跟着里长家看看,这咋回事啊。
  孩子进堂屋,范三郎院子里从里长婆娘的口中知道艾主簿也在里面。
  睁大眼,吃惊又疑惑的等着。
  此刻,站屋里的范云虽也不理解,可艾主簿问什么就答什么,不带磕巴犹豫的。
  艾主簿喝酒不上脸,此刻却越发上脸的红。
  他热切的问:“这真不是县城私塾内进的学?”
  孟夫子又脾气上来了:“主簿,老夫功名上是童生,可学识自认不输于秀才。”
  艾主簿却没顶,拍着桌子哈哈大笑,连声说好。
  治下出读书人,可是政绩,这真是意外之喜。
  一秒,他就想到这毫无根基的农家小子,若是他扶持出来,回报简直不敢想像。
  【作者有话说】
  《论语》春秋时期,孔子学说。
  第30章
  范三郎紧张的心,在见到孩子出来那一刻,踏实了。
  牵着孩子的手,被里长婆娘送到门口。
  父子俩说着话到家,其他人都迎上来问干啥去了。
  范云:“没啥事,就是把我叫去背书唻,背完那艾主簿夸好,我就出来了。”
  听这简单的事,一家子就把心放回肚子里。
  范云洗洗手,漱漱口,进屋干了两杯茶,嗓子舒服多了。
  晚饭吃着包子,香的把啥事都往后排。
  隔好些天没吃,着实香迷糊了。
  大人不当着小孩子面说事,范云也不想去猜测,干饭第一。
  夜晚,范云很快就入睡了。
  东屋,吴红英跟三郎说着话。
  但猜测来猜测去,把自己都说累了,打了个哈欠。
  “不说了,可能就是挑个娃,专门去表现的吧。”
  “嗯,或许就是这样,但一想到是挑咱云云去,那不就说明,咱孩子最厉害吗,也没见挑其他孩子去。”
  两口子说这话,嘿嘿的笑。
  过了几天,一家子都把这事差不多忘了。
  这日上午,里长竟带着艾主簿来了,一家子都慌张又局促。
  这又不是收粮,交上足分量就完事。
  翻找茶杯拿不定主意,问里长,即便听着干净的就行,也是刷了又刷,小心的递到面前。
  看着茶杯水都晃悠出来,范三郎放下就把手赶紧握住,露出个笑。
  一家子站着,跟不是自己家似的。
  艾主簿放下手中包裹,并没有碰茶水。
  老陈氏是最稳定的,让坐下交谈,她就直接拿凳子放旁边坐下,眼看着两人。
  艾主簿观察完人,微笑说道:“别紧张,老人家,我为了范云那孩子来此。”
  这话一出,愕然看过去。
  可再听下来,就更不由迷惑。
  范三郎手放背后,左手掐右手,觉着疼再换前面来。
  半个时辰后,一家人堆着笑送两人离开。
  哪怕看不到人,也是站了一会儿才转身往家走。
  到家嘴角放下,揉揉腮帮子,坐那一松。
  *
  老陈氏为不影响孩子,一个字没说,去到私塾做完饭收拾回家。
  下午范云见姥姥来接,没让学才和玉宁送。
  院子里边洗手,边笑说今个学堂内发生的事。
  大人们让进屋,他就看到了桌子上那显眼的包裹。
  没等孩子问,他们就将事情说了出来。
  “艾主簿今个来了,他说云云你念书有天分,送来了几本书,还包揽一年五两银的私塾费用。”
  范云听着,一下子蒙了。
  说的每个字都明白,合起来不理解。
  头回碰上这种掉馅饼的事,第一是棘手的感觉,并不是高兴。
  “姥姥,要不先把这包裹放我屋那桌子上,我明个去跟夫子说,问问他的意见?”范云不折磨脑子,第一时间就想这法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