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院子里的陆翠巧听见脚步声真走远了,反倒是失了魂儿般的追了几步。
不对!不能开门!
爹娘平日里待她那样好,可还不是帮着自家小儿子来坑害女儿!何况是林芷这个继女,她来,能有什么好事?先前自己如此苛待林芷,她一准儿是来笑话自己的!
“娘……”宝哥儿扶着门,大半个身子躲在门扉后头,大大的眼睛里满是惶恐,“我饿了,什么时候能吃东西?”
陆翠巧面上的狰狞褪去,没转身抱住儿子:“宝哥儿乖,娘这还有个饼子,吃了就去睡啊!”
见小儿子狼吞虎咽的样子,陆翠巧悲从心来,一时恨爹娘兄长的心狠,一时又恨收债之人的凶狠,一时又骂林芷当真绝情,连自己兄弟都不顾……
好似只有凭着这股恨意她才能支撑下去。
林芷到家后直奔她放贵重物品的官皮箱,从里头拿出一个小匣子,那是她出嫁时从陆家手里抠下来的那间铺子的房契。
这张房契她没动过,连之前想法子赚钱的时候都没考虑过县城的这间铺子。
倒不是她多清高,她早早就去看过那间铺子了。
铺子在城西,在巷子尾上就不说了,左边一家香烛店,右行几步就是一条臭水沟。整个巷子里的污水怕是都进了那条臭水沟。城西住的是穷苦人家,连收夜香的都不愿意往这儿走。
糟污狼藉,林芷只远远望了一眼,就知道这绝不是便宜老爹置办的产业。
林秀才虽不通庶务,也没什么经营头脑。可他瞎讲究啊,他是绝不会到这样一处地方置业的。官府的红契做不得假,这张塞在她嫁妆里的地契也确实存在。
难为陆家人了,不知道走了多少地方才找了这么一处铺面来恶心自个儿。
‘啪嗒’!
林芷把那匣子阖上,冲沈知衍道:“去套骡车,精米装一袋儿,算是我这个做姐姐的给宝哥儿的一点心意。其余的全装粗粮糙米,咱们这就驾车回去!第三回了,总不能回回都不让咱们进门吧!”
走这一遭,她和那边就算是彻底了结了。嫁妆都还回去大半了,往后就是宝哥儿讨饭也讨不到她门口来。
沈家的骡车穿过大半个桃源村停在院子门口,林芷捧着那匣子往那儿一站的时候,不说看热闹的村人。连一直装死不出面、不插手、不开口的三不管陆族长都顶着寒风来了。
“族长来得倒是巧,正好给我做个见证!”林芷瞟了一眼那老菜帮子后大声说。
“昔年出嫁时,家中为我备下的嫁妆甚是丰厚。如今听得家中遭难,虽不得进门,可我心中难安。这是昔年陪嫁的清河县铺子,不曾过户,现送还家中。另有米面粮食相赠,只希望家中能渡过难关,别教人提脚卖了去。”
陆氏族长老脸涨得通红,粗声粗气道:“秀才娘子这话好生没礼,陆氏何时出过卖人妻女的事儿!”
林芷眼含不屑:“如今风调雨顺,自然没有,若是再往前数个十来年呢?”
说完便不再理睬陆氏族长,她也无意进入那个曾经生活了十来年的小院儿。沈知衍招呼周围相熟的儿郎,把骡车上的米面都搬下来。更是秉承着送佛送到西的想法,直接搬进了厨房。
俩人不过与陆翠巧匆匆打了个照面,一句话都不曾说,放下东西就走。徒留陆翠巧站在原地,看着那熟悉的匣子发呆,半晌后似笑非笑似哭非哭地喃喃:“报应,都是报应……”
陆大江夫妻俩谁也没露面,后头倒是听说分了家的陆家二儿子去过一趟,也送了些东西。
惹得他媳妇钱氏站在门口大骂:“人家啥时候睁眼瞧过你!日子好过的时候是一丁点儿光没沾上,真得了好处的装聋作哑!你一个被分出来的倒是殷勤,罢了罢了,当是我这个做舅娘的救宝哥儿一命,就当积阴德了!”
不过这些都与林芷无关,她和那头终究是再没关系了。
她现在正发愁,怎还是要买人?
第41章 沈氏笔庄
林芷是真没想到自家还是得买人。
不可否认,她对买卖人口这件事有一点抵触。她原以为买人会在更久之后,至少得等沈知衍中举后,有了出仕的资格,家中便免不了迎来送往之际才会如此。
可她没想到,这毛笔铺子一开,沈家这几口便是掰做两半儿都不够用。
沈氏一族的毛笔铺子开张了。
对,是沈氏一族的,不是沈家自个儿的。沈知衍当时知晓林芷有意教导族中制笔手艺后,罕见地问了好几次。直接把林芷问烦了,那人倒好,瞅了她好半晌才说:“如此胸襟,不说我,怕是世间男儿不如你良多。”
林芷叫他一句话夸得不好意思发脾气。
随即沈知衍更是郑重其事道:“你放心,我必不叫你吃亏!”
转身带鸡毫笔往族长家去了。也不知他怎么说的,竟引得沈高山一把年纪了,来沈家与林芷道恼。
直言自个儿先前行事不妥,以小人之心揣度她,一把年纪了只学会了以势压人。
别说先前有陆家那老菜帮子做对比,便是没有,林芷看着沈高山那藏满风霜的脸和半白的头发也实在是受不起这个礼。
沈高山也是实在没法子,沈氏一族,在他爷那一代,四五时年前,全族不过十一户,三十一个男丁,五十七口人。那时他们就占据了桃源村东边。
可这么些年过去了,沈氏一族人丁暴涨,现今有三十二户,阖族二百零三人。人丁兴旺是好事儿,可族里的地还是那些地,水田是半亩不曾多得,旱地倒是增加许多,可这些依旧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
沈高山是真的愁!光吃老本怎么成?族里的孩子一茬接着一茬,却是越过越穷。就说二狗子一家,要是搁十年前,沈氏一族里头哪里有这样穷苦的人家?那时候最穷的人家手里也有八亩地!
所以在看见一点儿希望之后,他就按捺不住找上林芷。谁曾想到,林芷是有大志向大胸襟的人,反倒是他,小家子气了。
沈高山对林芷和沈家又愧又敬。沈家人也不是那斤斤计较的人,两相都知趣事情便好办。
先是族长大过年的召集全族开会,说了办族学和制毛笔两桩事儿。满满当当的站在晒场的沈氏族人先是一静,在某一瞬间,陡然如水入油锅般噼里啪啦炸开来!
嘈杂的人声混合着大笑和偶尔压抑的呜咽,闹腾腾一片好似能顶破天!北风似乎都摄于这股热闹,打着旋儿避开了。
沈高山看着族人皆是一副欢喜的快疯的样子,自个儿也忍不住红了眼。多少年了,他们沈氏一族总算是能看见一点儿希望了。
几息之后,沈高山敲了敲挂着的铜锣,待族人安静下来都望着他之后。
沈高山肃着一张脸开口:“这是关乎沈氏族运的大事儿,丑话先说在前头,管好自个儿和家里人。若是让我知道谁做了那吃里扒外的事,削丁除名,不得归宗!”
这些事儿林芷并不是特别清楚,她只知道送来学制笔的大半是男丁。偶有的几个妇人还是上了年纪的长辈,族长夫人李氏也在,但她的儿媳妇程氏不在里头。
制笔不是件体力活儿,反而是件需要耐心的精细活计,更适合女子。可显然,即便有林芷先前的提醒,沈氏送来的人还是将族里的大半女子排除在外。
传男不传女,千百年的思想禁锢,不是一朝一夕之间能改变的,慢慢来吧。
林芷与沈知衍开始教族人制笔技艺。而沈氏其余人,即便是冬日不好动土,他们也还是赶着在集上建了一间铺子。买地、材料、人手全是族里出,这间铺子完全仿照县里头的毛笔铺子来修建。
招牌、幌子、店内陈设,俱是下足了功夫,招牌上‘沈氏笔庄’几个大字,出自沈知衍之手。
店铺落成的时候,沈氏初代的制笔人也出师了。赶在沈知衍复学前,沈氏放了鞭炮,挂了红绸,请了舞狮正式开业。
掌柜的不是别人,正是沈知淳。
这是族长主动提出的,虽说毛笔铺子里是需要个略识得几个字,能说出一二三的人。可也不是非沈知淳不可。这样的人在沈氏族人里头还是能挑出几个来的,别的不说,就是族长自家,长子虽去族学教书,可他好些个儿孙都是能说会算的。
随便扒拉一个出来都成,可沈高山选了沈知淳。
这就是和聪明人打交到的好处了,有些事情无需多言,他自会考虑全面处处妥帖。
可这样一来,沈家人手就不够用了。林芷得教绣房和族学的姑娘们习字,沈知淳总览制笔还要守毛笔铺子。沈记茶水铺生意愈发好,这些活儿压在李玉香一个人身上不成。
茶水铺虽也能再雇人,可雇的人也只能在铺子里招呼客人做些清扫类的工作,煮茶收钱记账还是得自己人。这样一来,若想减轻李玉香的负担,为了安全起见,还是得买人。
毕竟,签到系统给的那些东西,是绝不能传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