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家食肆经营日常 第217节

  “真的好漂亮啊。”于晓静拉着江孜凑到街边的花盆前,眼睛亮晶晶的:“这是什么花呀,艳丽的玫红色的花瓣可真的好漂亮呀,味道也挺好闻的呢。”
  “这种花是三角梅,每朵花都由三片花瓣组成,瞧着像三角形对吧?所以才叫三角梅呢。”江孜伸手摸了摸那朵花,和于晓静解释:“你瞧,这外面的花瓣十分艳丽漂亮,每朵三角梅里面都有三个花蕊,每个花蕊顶端还有一朵很小很小的小白花。”
  "“阿孜,你是真的懂很多啊。”于晓静感慨:“我是不是应该跟你一样多看些有用的书?但是我感觉你看的不也就是些杂谈话本的呀。”
  于晓静很疑惑,但是很快又放弃了这个念头:“算了,我要是真去看那些正经书,怕是一夜没看完就能睡着。”"
  问题是杂谈话本之类的也不算什么不正经的书吧?
  要说不正经,应该是某些带颜色的书吧!
  "尤其是,古代这类书还挺多,甚至很露骨。
  江孜偶然在书舍翻到一本,那真是只看了一眼都觉得自己差点不干净了。
  两人看了一会又往前走,傅怀瑾和于晓毅紧跟着,于晓毅看到路边有卖烤红薯的就问:“你们饿不饿?晚上还没吃东西,要不要吃个烤红薯。”
  “不想吃烤红薯……好像有烤玉米?我要来一根。”江孜朝着他说的望过去,拉着于晓静就过去,于晓静则瞧上了旁边摊位上卖的糕点,朝着傅怀瑾和于晓毅招手:“诶诶诶,你们看看那边有什么糕点呀,瞧着好像挺好吃的样子。”
  傅怀瑾被于晓毅拽到了卖糕点的摊位上,只是视线还是落在江孜身上,很快挪回视线问:“这是花糕吗?都是些什么口味的。”
  给每人要了根烤玉米,于晓静数了铜板递给摊主大爷,傅怀瑾和于晓毅便提着油纸打包好的糕点回来了,于晓毅接过烤玉米道:“全是花做的糕点,有茉莉花、玫瑰花、三角梅和桂花四种口味。”
  “阿孜用桂花蜜做过桂花糕,我就没要桂花的,其余三种口味的买了些。”傅怀瑾在旁边补充了一句。
  “我看有不少摊子都是卖糕点呢,那边是卖米糕的,我看夹层是红色的馅料,是花蜜吗?”于晓静边走边啃着烤玉米,问江孜:“阿孜,我们是不是可以从锦绣县这边收些花瓣回去,做成各种花蜜,杂货铺做的那些糕点是不是就能多些花香口味的啦?”
  江孜点头。当即也有了想法:“当然可以,各种花蜜各有各的风味,咱们可以在这里收些鲜花回去,到时候鲜花也可以入菜的。”
  “太好了,到时候记得先给我留一批花蜜,各种花蜜新口味的糕点肯定好卖。”于晓静当即就搂着江孜的胳膊咧着嘴笑得欢喜,但是很快又皱眉:“但是吧……如果咱们考虑在锦绣县开店,这里可不好卖。”
  “这里以花出名,外来人开的店,用花做吃食,还真不一定比本地人好吃。”江孜点头,又很快摇头,只觉得好笑:“你现在都没在这找到合适的铺子,就想着好不好卖了?你干嘛非要跟本地人抢生意,咱们自家的那些东西去哪里都好卖!咱们现在是出来玩的,讨论这些做什么,走走走,瞧瞧那边,好像是紫色的三角梅!”
  三角梅不单只是玫红色,还有紫色、橙黄色、淡黄色、白色等,江孜还看到花瓣是浅白与浅粉色相间的三角梅,看起来很是仙气。
  "“这些三角梅真漂亮啊!”江孜和于晓静齐刷刷的感慨,路边摆摊的大婶就笑:“你们是外地人吧?再往前走走,除了三角梅还有其他品种的花呢!等白天的时候,你们往县里的西边去,那边可是有一大片花海,更漂亮!”
  摊位是卖用绢布做成花的头绳,做得很漂亮,于晓静挑了一朵淡黄色,和她身上淡黄色的裙子很搭,傅怀瑾弯腰,挑了朵花瓣是浅白与浅粉色相间的三角梅,给江孜戴上,定睛瞧了一会,笑:“很漂亮。”"
  白策也挑了两朵,说是要带肖茹和林荷,于晓毅站在那里看了好一会,最后默默地跟着江孜几个离开继续往前走。
  往前走着,三角梅渐渐变少了,花盆里种的变成了太阳花,艳丽的红,娇嫩的粉、明亮的黄、清新的蓝、贵气的紫等颜色多种多样,重瓣的太阳花向阳而生,一生灿烂。
  再往前,木槿花、长春花、天竺葵等等,还有悬在屋檐墙角的蓝雪花,一片清新的蓝色十分漂亮。
  真可惜,若是有相机,她绝对能从头拍到尾,拍个尽兴!
  第598章、锦绣县
  姑娘们喜欢花,边走边吃着,足足逛了一个多时辰,夜深了,路边的摊位都收摊了,行人越来越少,才慢吞吞的往回走,路上还遇见了同样出来闲逛消食的江母等人,江谌和胡晴儿也到了,两人落在最后面,正在卖花束的摊位上挑选花束。
  修剪整齐好看的花枝摆放在摊位上,各种颜色各种品种鲜艳欲滴的,有用草绳绑好的花束,也有散放在一旁的。
  “阿孜,那个摊位咱们之前好像没瞧见呀,那边的花束和好漂亮!”于晓静立刻就拉着江孜一起凑过去了,绑好的花束就是之前路边瞧见的那几种花,不过是每种颜色都挑出来一朵绑在一起,瞧着五颜六色的很是绚烂。
  摆摊的是一对母女,两人眼光很好,有一束是三角梅和太阳花、蓝雪花搭配在一起的花束,胡晴儿就瞧中了这一束,江孜和于晓静也想要,摊主就赶紧现场直接搭配又绑了两束。
  一束花束十五文钱,本地人家家户户都种着花,也只有像江孜他们这样特地来游玩的外地人才会买,摊主还特地提醒:“你们回去,将这花束放在花瓶里,倒些清水养着,一天换一次水,还能养个五六日呢。”
  等买完花准备离开时,就瞧见一个三十出头的男人远远走来,小姑娘高兴的招手喊着爹爹,是来接摊主母女回家的。
  “真好,我以后成亲了,我的夫君要是这么贴心就好了。”于晓静抱着花束,笑嘻嘻的和江孜说着,被胡晴儿听到了调侃:“那你可得好好选,于婶不是已经在给你相看了吗?”
  “我才不急呢。”于晓静小声嘟囔,调侃回去:“我是不知道我能不能找到这么贴心的,但是阿谌哥肯定贴心的啦!”
  两人说说笑笑的,江孜放缓了脚步,抱在怀里的花束挡住了半张脸,仰着头冲着傅怀瑾笑:“阿瑾,好不好看?“
  “好看。”他笑,月光下让江孜看了愣了一瞬,重重点头:“好看。”
  她说人好看,但是他说的也不知道是人,还是花。
  第二天早起,客栈的早膳是茉莉冰豆浆、蛋煎木槿花和现炸小油条。
  “阿孜,这里竟然都是用花入菜耶!茉莉花和豆浆能是个什么味啊?”还没上菜,于晓静就闲不住左顾右盼的盯着隔壁桌上的早膳,眼睛都仿佛在放光,一脸惊奇真的完全是没见过世面的傻样:“昨天咱们好像有见过木槿花吧?那么好看的木槿花,竟然还能煎蛋呀。”
  隔壁桌坐着的是个老太太,带着小孙女正在喝茉莉冰豆浆,听到了于晓静的话,偏头过来冲着她们笑得十分友好:“几位是头一次来锦绣县吧?锦绣县花多,许多花都能吃,这就是咱们锦绣县的特色,能开店的就没有几个手艺差的,外头摆摊的就认准人多的,总有些摆摊的味道不行,就光骗你们外地人。”
  “就是就是,漂亮姐姐可千万不要去外面那家白氏老摊位上买花饼,不好吃,白阿嬷用的花也不新鲜的!”小姑娘年纪不大,看着跟江源差不多的年纪,乖乖坐在那里喝了一口豆浆,认认真真的提醒:“姐姐可不能说是阿九说的哦,阿九不能说人坏话的!”
  “你这个傻丫头。”老太太好笑的摸了摸小姑娘的脑袋,冲几人笑笑,没再说什么,于晓静眨眨眼:“阿九真可爱!”
  客栈小厮送来了早膳,白浓的豆浆上漂浮在数朵茉莉花,凑近了能闻到茉莉花的清香,江母率先拿了一杯喝了一口,于晓静眼巴巴的望着,追问:“江姨,这豆浆什么味儿,好喝吗?”
  “好喝,茉莉花香很清新。”江母点头,江孜这会也喝上了,也跟着点头。
  豆浆很香醇没有豆腥味,配上茉莉花的清香,冰镇过喝起来冰冰凉凉,超级清新的味道,有一种一口一整个夏天的感觉。
  茉莉冰豆浆给了江孜不错的体验,她拿起筷子夹了一小块蛋煎木槿花,木槿花的味道很浅淡,口感滑溜溜的,配上鸡蛋倒是很香。
  但是不太喜欢这种口感。
  “我不太喜欢木槿花这种口感。”江孜摇着头,夹了一根小油条,又道:“不过可以用木槿花泡茶,凉血降火,现在这么炎热就很适合。”
  “这种口感,感觉和山药差不多,没山药好吃,但是煎蛋挺香。”于晓静吃了两筷子也不吃了,喝着豆浆配着小油条,直点头:“这小油条炸得焦脆焦脆的,真香真好吃。”
  几人很快就吃完早饭了,众人兵分两路,江母于婶陪着傅老爷子去锦绣县西边的花海游玩,江孜则是要去锦绣县的通记牙行,白策肯定是要跟着去保护江孜的,于晓静也想去牙行问问,傅怀瑾当然是要陪着江孜的。
  通记牙行在东区,众人出了客栈便分开了,于晓静搂着江孜的胳膊兴致勃勃的问:“月中的时候结了不少银子吧?打算继续在这边开个食肆?”
  “食肆开了这么多家,你跟我哥有在我这里拿货,清风茶楼和乔家酒楼的分红货款结账也不少,确实挣得比以前多。”江孜点头,又道:如果有空置的宅子买下来也行,毕竟这里花多绿植多,空气也好,没事的时候就当过来度假。”
  “这想法可以啊。”于晓静兴奋得直点头:“铺子越多,挣的银钱也更多了,我再多努努力,先在常平镇买个宅子跟你当邻居!再来锦绣县买个宅子一起来度假!”
  “做的什么梦。”江孜故意打击她的积极性:“出售的宅子可不多,不一定轮得到你哦!”
  “说什么丧气话!”于晓静撇了撇嘴,突然歪头看向走在江孜右侧的傅怀瑾:“傅小秀才,咱们阿孜现在可是个大富婆哦,你得赶紧努努力,要不然就追不上她了。”
  “于晓静!”江孜掐她胳膊:“你再胡说八道试试,我就跟于婶说赶紧把你嫁出去!不让你再等那个谁!”
  “我可没在等哪个谁!”于晓静的音量可疑的低了几分,很快又哼了一声:“我才不要这么早成亲呢!我要多多挣钱!”
  江孜朝她竖起大拇指:“很好,有志气!”
  第599章、买庄子
  通记牙行与江孜的合作已经非常密切了,几乎每个月都要给方山村庄子上两到四个合适的人选,在加工坊做活或者跟着学做账、学厨等。
  可以说现在方山村的人手充足,即使接下来江孜再开个两三间食肆都不会缺人手。
  方山村的庄子足够大也修建了足够的房子,更多的人是在加工坊帮忙的,还有方山村的地、后院里养得那些鸡鸭猪鹅之类的,人手越多,产出也就越高。
  当然,银子也来得更快。
  锦绣县的牙行负责人姓薛,薛管事和汤管事还是亲家,是早就听说过江家的,知道江孜会来,这几天都早早的在牙行等着,听到小厮来报,他就赶紧迎了出来。
  薛管事很热情,进了内院大厅,叫人上了茶点,就开始和江孜说起正事。
  “锦绣县是以花为主,吸引各地百姓游玩的县城,这里家家户户种花养花卖花,可惜这世上生活不易,哪有那么百姓不忙着生活跑出来游玩的?”薛管事叹着气跟江孜等人说着锦绣县:“外头表面上看着热热闹闹的,其实很多人家现在都在想法子找另外的生活出路了。”
  见众人脸色都比之前凝重了几分,薛管事很快又笑着摆摆手:“当然了,虽然说来游玩的人不多,但是大家生活还是没什么问题的,只是没之前那么宽裕罢了,只不过郊外有几处庄子现在都有打算出售。”
  “出售庄子,连庄子都不要了,是不是太夸张?”江孜不解:“即便来锦绣县游玩的百姓不多,但是至少这里的气候适合种植花草果蔬的,庄子上的产出应该不错啊。”
  “庄子产出是不错,但是整个锦绣县的百姓都在种花养花卖花,他们的产出不错但是挣的钱并不多,他们也不止这一处庄子,既然效益不高,不如卖了去别处。”薛管事笑了笑:“只要有银两,有门路,去别的地方可不比锦绣县这里差。”
  “那你的意思是,你这里有庄子出售?要多少银子?”于晓静听懂了薛管事的铺垫,当即就兴奋起来——她虽然知道自己身上那点儿小钱离买个庄子可还差得多,但是万一呢?
  “有三处庄子,最小的只有三亩地,其次是十亩、最大的那处庄子有十八亩。”薛管事立刻朝着旁边的小厮招手,从他手上拿过三处庄子的地形图递给江孜和于晓静,继续道:“最小的庄子位于锦绣县西边的庄子,各位应该知道,锦绣县西区是有一大片的花海,是专门为了来游玩的人建设的,这处庄子因为离得近,庄子里不仅种花养花,还做着招待贵客住宿的生意,不过庄子的主家觉得这一处庄子太小,挣的钱也不算多,就想着干脆卖掉算了,价格是八百五十两银子。”
  “最小的才三亩地大小,竟然就要八百五十两银子啊。”于晓静听得直摇头,抖了抖手上的地图问:“那剩下的得是什么价格?”
  “另外两处分别是三千五百两和一万六千两。”薛管事报价,并解释:“那处十亩地的庄子价格比正常的价格超出许多,主要是因为庄子里有一处天然的温池,四周温度适宜,即使是冬季寒冷的时候也能种植处反季节的蔬果花草,要不是家中变故缺银子,这处庄子是肯定不会对外售卖的。”
  “至于最后那一处庄子没什么太特殊的,价格昂贵主要就是面积足够大,但是价格都是很实诚的,绝对没故意报高价的。”薛管事继续补充说明着,江孜没说话,只是默默盘算了一下——十八亩地,差不多得是一万二千平方米。
  确实够大,确实买不起。
  至于剩下的两个庄子,说实话,江孜都想要。
  三亩大的庄子靠近花海,本就做一些住宿生意,完全可以打造成一处农家乐,住宿餐饮游玩一体。
  十亩大的庄子有温泉,在这里可以专门来种植花草蔬果,反季节的蔬果到时候运送到食肆做成吃食售卖,也能作为食肆的一大招牌卖点,而且面积足够大,到时候将方山村庄子上加工坊的人分一批过来,在这里再建立一处加工坊,这样以后食肆缺少各种加工品或者食材的的时候完全可以从就近的庄子来派送、
  但是两处若是都买下来,就要四千三百五十两,这个价格着实是贵得很。
  “这处小的庄子和这处占地十八亩的庄子我都想要,但是这个价格还是有些高,薛管事看看这个价格是不是还能再谈下?”江孜一边盘算着自己能动用的银钱,一边开口询问,于晓静在旁边都惊呆了,扯了扯江孜的衣袖,声音压低:“四千多两银子,你有这么多银两吗?虽然听起来这庄子是不错,但是也太贵了。”
  “没事,不够找你借。”江孜毫不客气的样子让于晓静再度呆了一瞬,最后只是竖起大拇指:“你胆子挺大。”
  这么贵的两处庄子啊,说要买借钱都买,胆子还不大吗?
  "江孜倒是没多大的压力,她带来的银票就有三千两,还有几十两的碎银,几家食肆都有预留现银在食肆里备用,她不担心凑不齐银子,有他哥,有于晓静,甚至她娘身上现在估计也能有不少银子呢,
  再说了,马上月底对账结账,至少又有个一两千两银子入账,她立马就能把银子还给他们的。"
  讨价还价不是江孜的强项,不过有于晓静,还有傅怀瑾——这还是江孜头一次见傅怀瑾这么能说会道,讨价还价,从来游玩锦绣县的人变少说到这些庄子是因为营收减少才出售,那真是一句比一句听着好像有道理的。
  总之,有两个帮手助力,这两处庄子的价格谈到了四千一百两银子,薛管事死活不再肯退让,江孜也就应下了,说是要凑钱,先让薛管事带她们去这两处庄子看看,没问题就付钱交地契。
  四千一百两银子,两处庄子。
  江孜觉得没亏。
  第600章、买庄子
  几人在薛管事的带领下去了两处庄子转了一圈,不愧是锦绣县附近的庄子,庄子上种满各色鲜花,且也是开辟了农田的,住在庄子上的人都能自给自足。
  四千一百两买下两处庄子,江孜差了一千一百两,于晓静贡献五百两,傅怀瑾贡献六百两,凑齐了银票,牙行动作很快,地契不到半个时辰就交到江孜的手上,另外庄子上还有些仆人也直接都给了江孜,卖身契也送了过来。
  占地三亩的小庄子上有两个厨子,两个种地打理花田,一个负责打扫卫生的杂役,一个负责管理庄子招待客人入住的。
  占地十亩的庄子上人就多些,两个厨子一个厨娘,种地打理花田的有十人,负责打扫卫生的杂役有两人。
  他们先到的就是大庄子上,留下了十四个仆人,江孜只是大致认认脸,交代了着他们先按之前的继续做活,就又坐着马车赶去了小庄子,小庄子离锦绣县西边花海近,正好去接上江母等人去小庄子上午休,然后吃顿午饭。
  “买了庄子?两处?还花了四千两银子?”江母被接到小庄子门口的时候还有些回不过神,于婶就笑:“阿孜会赚钱,庄子也有产出的,这么大的庄子后续肯定能挣钱的。“
  “我倒是不担心这些。”江母摇头:“只是这样多辛苦。”
  “娘,这哪里会辛苦呀,事情都有人做的,隔段时间来看看就好了。”江孜带着众人往里走:“这个庄子占地三亩,不算很大的,因为离锦绣县西边的花海比较近,所以以前前院专门建了院子,专门供给那些来游玩的贵客的住宿的,我想着以前还是老样子,不过不单单是提供住宿,以后还会提供一日三餐,后院主院时咱们自家人来的时候就可以住,旁白的都是些下人房和工具房、库房,开辟了花田和农田,自给自足也是没问题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