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家食肆经营日常 第210节

  “好。”肖茹应了,又笑:“姑娘怎么了?这是被说得不好意思了?他说得可是实话,姑娘向来对咱们极好,这几句夸奖还不够呢。”
  “行了行了,你也来调侃我,赶紧盛出来放凉冰镇,差不多午膳前就开始派送吧。”江孜没好气的掐了肖茹一下,转身离开了厨房。
  第577章、蜜烤菠萝、萝卜丝骨汤
  午膳的菜式有香辣回锅肉、干煸肥肠、四喜丸子、水煮鱼片、葱油鸡、龙井虾仁、鲜蘑菜心、蒜蓉豆角丝、青椒皮蛋、凉拌三丝、红油云丝以及蜜烤菠萝,汤则是黄芪老鸭汤与萝卜丝骨汤
  六荤六素加两个菜,一主厨两副厨四帮厨,厨房里也够忙得过来的。
  江孜在厨房转了一圈,和龚辉确认了午膳,与他道:“那今日中午就给我做干煸肥肠、葱油鸡、鲜蘑菜心、红油云丝以及蜜烤菠萝,萝卜丝骨汤也来一份,我就尝尝味道,吃不得太多,少少盛一些,余下的你们做午膳就好。”
  “好,我一会就准备起来,我与优优和芷晴分摊着来做。”龚辉很清楚自家姑娘这是想要趁机再尝尝确定下他们的厨艺,若是真的出了差错,就算是要把他们三个换掉也简单的很——据说方山村的庄子上近来一直都有在培养厨子呢,他们若是不行,多的是人替补上来。
  确定好午膳吃什么了,绿豆汤有肖茹在盯着,江孜坐在院子树荫下,一手团扇一手账本,她已经许久没有盘账了,也不能总是当甩手掌柜,偶尔还是得看看账本的。
  等肖茹忙完了,出来见自家姑娘这么勤快,靠近的脚步都放轻了几分,同样拿了账本坐在江孜身旁看了起来。
  虽然说肖茹随着江孜出门前就交代了人月初时查账对账,但总归还是不太放心的,便交代了她们看好的账本随着送货的马车送到平乡县,等她一回来就可以再核对一遍。
  江孜看的是以往月份至五月的账本,都是肖茹已经核对过的,肖茹此时正在看的则是截止到六月的。
  主仆俩难得一齐安安静静的坐着翻看账本,等到林优优过来说可以吃午膳的时候,已经过去一个时辰了。
  食肆二楼有包间,林优优已经提前叫人往屋里地上撒了冰凉的井水降温,屋里窗户敞开,勉强还算不是很热。
  “这账本可真不是人看的,这一个时辰看得我头昏眼花的,浑身都僵硬了。”江孜坐在桌前抬手捶了捶肩膀,肖茹见状连忙起身替她揉肩捶背,还笑:“姑娘,我都提醒你起身走走,你总说就一点儿就看完了,这会知道眼睛难受,身子都坐得僵硬了吧。”
  “顿了顿,她又道,语气有几分幽怨:“姑娘你可总算说对了一句话,这账本可真不是人看的,我平日可辛苦了。”
  “是是是,我家阿茹最辛苦了,等你对完六月的账,咱们就去锦绣县赏花吧,听说锦绣县之所以被称之为锦绣,是因为先帝南巡路过时称赞说那里花团锦绣,便从西庄县改名为锦绣县。“江孜舒坦的靠在椅背上享受肖茹的按摩,笑眯眯的。
  肖茹撇嘴:“姑娘,你这是盯上锦绣县那荷花池中的莲子了?莲子有什么好吃的,莲心可苦了,去年天热时,我娘总是总莲心熬凉菜,真是苦极了。”
  “新鲜的嫩莲子可一点也不苦,你是没吃着,那水嫩嫩的,清甜得很。”江孜被戳破想法也不在意,还笑眯眯的:“行了,你也别给我捏肩捶背的,坐下一起吃,菜都起了。”
  就按照江孜的要求,每道菜都是用小碟子盛的,分量不多,两人吃足够,汤是用小瓷罐装着的,一人一碗。
  江孜第一眼看向的就是蜜烤菠萝,这是她外出那段时间寻到菠萝后写下的数种菠萝入菜做法之一,还是她第一次在自家食肆有人做来吃——菠萝切成一口的小块,刷上一层蜂蜜放入面包窑烤制而成,金黄灿烂的漂亮极了,吃起来香香甜甜的完全不酸不涩,且因为是烤制过的,口感脆脆的。
  “姑娘,这蜜烤菠萝真好吃呀。”肖茹喜欢香香甜甜的吃食,一连吃了两块才挪开视线,夹了一小块葱油鸡,吐了骨头才微微摇头:“姑娘,这葱油鸡味道一般般,感觉没有葱油的香味。”
  闻言,江孜也夹了一块吃了起来,点头:“鸡肉虽然滑嫩,但是葱油没有熬好甚至有些油腻。”
  陪在一旁的林优优有些紧张:“姑娘,这道菜是芷晴做的,她极少做葱油鸡,她也发现熬葱油的时候有些失误,但是时候来不及,主厨就让先上菜。”
  “你去叫她再熬一碗葱油送过来。”江孜没多说什么,等她出去了,便端起小瓷罐喝了一口汤——清爽不油腻,骨汤香浓又有一丝萝卜丝自带的清甜,应当将猪骨炖煮了一夜,又撇去了骨汤表层的油水才能这般口感清爽不油腻,然后在准备上菜时往汤中加入切好的萝卜丝,萝卜丝也是清脆清甜的,所以这道汤是极为清爽解腻的。
  其他的几道菜都还不错。
  鲜蘑菜心鲜嫩爽口,做法简单,没什么差错,干煸肥肠最麻烦的就是处理肥肠,去腥处理干净了做出来的干煸肥肠口味麻辣鲜香,外焦里嫩,干香有嚼劲,也是做得很不错的。
  至于红油云丝,酸辣解腻,很是开胃,但可惜在平乡镇尝过住宿客栈做的红油云丝,两相对比,这道红油云丝就逊色不少。
  肖茹也是这样的看法:“姑娘,这红油云丝……还是咱们在平乡镇吃的味道更好些。”
  她的话音刚落下,林优优和许芷晴便进来,林优优明显听到肖茹的话了,脸色微微一变,上前问:“姑娘,这道红油云丝是我做的,是哪里做得不好?”
  “你做得味道很不错,但是我们在平乡镇时吃过那边厨子做的,味道确实更好些。”江孜说得直接,又补充:“你用的应该是加工坊那边送来的辣油吧?你尝试着自己做些辣油,挑选不是很辣的辣椒,要做出香味大于辣味的辣油,微微辣就好了。”
  顿了顿,她又继续道:“选用辣味淡些但是香味更足的辣油,凉拌云丝调味的时候要把控好米醋的量,醋的酸味要足但是要恰到好处,这样才能更爽口。”
  第578章、蹄花汤
  林优优若有所思,点头应下。
  “不过你做的也没什么问题,正常挂牌售卖是没问题的,若是改进了便让人通知我,我到时候再来试试。”江孜又交代了一句,然后看向许芷晴:“葱油熬好了?”
  许芷晴赶紧上前,将手上的小碗放到江孜面前,江孜看了一眼,碗里的葱白葱叶都在,炸得焦黄不黑,她端起来闻了闻,没有焦味,满是葱油特有香味,明显熬得比用在葱油鸡里的葱油好多了。
  “这份葱油熬得不错。”江孜点头:“以后注意些,都要保持这个水准。”
  许芷晴终于安心了,浅浅舒了口气,又问:“姑娘,那我做的那道鲜蘑菜心?”
  “清脆爽口,十分鲜美。”江孜从不吝啬夸奖,抬头看向林优优:“除了红油云丝,你还做了哪道?”
  “姑娘,那道汤是我负责的。”林优优赶紧回答,期待的看着江孜,江孜笑了笑:“很好喝,清爽不腻。”
  得了指教和称赞的两人高高兴兴的让江孜叫出去吃饭了,肖茹给江孜夹菜:“姑娘,你也赶紧吃,光顾着和她们说话,菜都凉了。”
  既然那些菜式是林优优和许芷晴做的,那剩余的干煸肥肠与蜜烤菠萝自然是主厨龚辉做的了。
  要么说这人怎么就能得到推荐,来到江家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成了主厨,厨艺确实是好的,就单说这两道菜,江孜也是挑不出毛病的。
  吃过午膳,江孜就有些打瞌睡了,干脆叫上肖茹回客栈去歇个午觉,七月的天气向来是变幻莫测的,踏进客栈前外头还是烈日当空,等她们回到客栈房间时突然就接连响起好几声闷雷,乌云翻滚着,大风呼呼的刮了起来,大雨就这样噼里啪啦的落了下来,透过窗户往外瞧,无论是摆摊的小贩还是路人都急匆匆的找地方避雨,地面上已经湿哒哒的了。
  “咱们可真是运气好。”肖茹感慨,将窗户关小了些:“也好,下雨就能凉爽些,姑娘你快睡吧,盖个薄毯吧,别着凉。”
  江孜难得睡了一个好觉,醒来时雨又停了,她将窗户彻彻底底的敞开,迎面便是清新凉爽的气息,有些泥土的芬芳和草木的清香,之前还乌云密布的天空,此时仿佛洗净了所有的尘埃,露出原本湛蓝柔和的天色,阳光暖暖的并不炙热。
  “真舒服。”江孜伸了个懒腰,叫上肖茹去食肆,平乡县的食肆是要做晚膳的,但是晚膳会比午膳随意些,今天是开业第一天,龚辉说准备的是冷锅串串,其实就是钵钵鸡,她到食肆的时候大约也就刚到四点的样子,冷锅串串已经准备好了——大堂中央拼上两张木桌,上边摆着四排瓷盆,每排四个瓷盆,分别是香辣、麻辣、蒜香、麻酱四种口味。
  每种口味四个瓷盆,两个瓷盆是素菜、两个瓷盆是荤菜。
  素菜主要是些时令的蔬菜,还有庄子加工坊做好送来的年糕、腐竹、豆皮、豆泡、面筋等
  荤菜主要是些常见的鸡蛋、鸡爪、鸡翅、鸭舌、虾、猪肝、猪心、羊肉片、鱼皮等,也有庄子加工坊送来的午餐肉、鱼豆腐、脆皮肠、香肠、羊肉丸、猪肉丸、芋头丸等。
  江孜随手拿了一串麻酱口味的芋头丸,入口温热,裹上一层麻酱的芋头丸是浓郁的芝麻酱,咬开里面是清甜的芋泥,芝麻与芋泥混在一起一点也不违和,十分香,她边吃,拿了一串蒜香的鱼豆腐递给肖茹,肖茹接过咬了一口摇头:“姑娘,还是温热的,估计刚做好,都没泡入味呢,味道很淡。”
  “麻酱的倒是不错,反正只要泡进去裹上一层麻酱,味道就足足的。”江孜没在试吃剩下两种口味,走在肖茹前头去后院厨房,龚辉和林优优、许芷晴站在一处灶台前,连江孜来了都不知道,还是帮厨提醒,龚辉才回了头:“姑娘来了,我们正在炖蹄花汤呢。”
  “晚上就卖冷锅串串配蹄花汤?送来多少猪前蹄,够用吗?”江孜走过去,锅里的蹄花汤已经炖得奶白,表层的油花被撇得干干净净,闻起来很是鲜美,一点都不油腻。
  “够的够的,为了今天开业准备,特地让送了四十只猪前蹄过来,只多不少。”林优优朝着江孜笑:“姑娘,咱们这先炖了快一个时辰,将芸豆放进去又炖了半个时辰,时间应当是够了吧?”
  “够了,只先炖了这一锅?先温着吧,剩下的也要赶紧炖上,不然时间怕是会来不及的。”江孜顿了顿又道:“盛一碗出来,我试试。”
  许芷晴立刻应了,拿起灶台旁的汤碗就舀了一只猪蹄,满满的一碗汤,还有不少的白芸豆,龚辉则去调了一小碗蘸料,放些辣油和醋就足够了。
  院子里因为下了雨,湿哒哒的,但是很凉爽,已经有人在打扫清理水渍了,江孜就让端到院子里的石桌上,龚辉几个也跟了过来,排排站在江孜身后,就等着江孜给出评价——他们极少做这蹄花汤,总是担心做坏了,这才先只炖了一锅十只猪前蹄。
  "这蹄花汤用了一整根的猪前蹄,汤色奶白,因为放了些当归和白芷,闻起来淡淡的中药味。
  江孜先喝了一口汤,入口便是淡淡的中药味,减轻了猪前蹄原本的油腻,且除了少许盐提味,其余没再放任何调料,使得这汤喝起来鲜且不腻。
  只喝了两口汤,江孜便放下勺子,拿起筷子对准汤碗里的猪前蹄,猪前蹄不大,但已经炖煮得十分软烂,轻轻一戳皮肉便自动脱了骨,她先夹了一块掉下来的皮肉直接放进嘴里,几乎是入口即化,十分软糯,吃起来完全是食材的本味。
  紧接着,江孜又夹了一块,蘸着龚辉调的油泼辣子吃,同样是软糯得入口即化,但是比之前食物的本味又多了些香香辣辣又带着浅浅的酸。
  原味清淡,蘸料香辣,各有各的滋味。
  第579章、赶路
  在听到江孜的对蹄花汤的称赞后,龚辉几个总算是松了口气,赶紧又回了厨房,要将剩余的蹄花汤炖上,江孜则慢吞吞的喝完一碗蹄花汤,打了个饱嗝。
  晚膳生意不错,冷锅串串素菜一文两串,荤菜一文一串,再花个十文钱来一碗热乎乎的鲜而不腻的蹄花汤,饭量大的花个三四十文钱足够,饭量小的二十几文钱也就差不多了。
  别嫌贵,一碗蹄花汤,那一眼看过都是肉呢。
  也没人嫌贵,肉多又好吃,还算实惠,县里的人普遍还是愿意在吃食上花钱的——只要味道好。
  晚膳自然也是吃的冷锅串串,江孜偏爱麻酱和香辣的,尤其是脱骨的鸡爪鸡翅以及各种应季的蔬菜,她没再喝蹄花汤,而是让人煮了酸梅汤,冰镇过后配着串串,简直是人生享受。
  有人瞧见了角落里的江孜在喝酸梅汤,不想喝热乎的蹄花汤,点了冰镇的酸梅汤,这就真的只是简单冰镇过的,不像江孜的酸梅汤里还有细小的碎片,她嚼得咔嚓咔嚓嚓响,凉爽极了。
  平乡镇距离新安县两个时辰的路程,江孜嫌热,早早起床就出发,没打算听江谌的等庄子送货的人过来再一起回去,因为离得远,庄子那边送货的人是三天才会来一趟,下次过来得明天,她才懒得等了。
  早些到新安县,歇上一天,就可以回常平镇,躺在自家的大床上,不比住客栈舒坦?
  早膳是特地去食肆吃的,是肉末花卷——加入葱花、腌制的肉馅等抹在面团上,卷成螺旋状后蒸制而成,口感松软,带着淡淡的肉香与葱香,咸香可口,再配上一碗咸豆浆,味道真心不错。
  肖茹和江孜吃的不一样,她要了葱油拌面,说是许芷晴做的,江孜想起她昨天做得不成功的葱油鸡和后面成功做出来的葱油,从肖茹碗里夹了一筷子葱油面,满满的葱油香,比起昨晚的葱油鸡不知道好吃了多少。
  吃饱就出发了,到新安县的时候才不过十一点,直接就奔着于晓静的杂货铺去了,只是她并不在,铺子里只有一个账房和小厮,也都认得江孜,毕竟都是在江家庄子培训的。
  “江姑娘,我家姑娘昨儿还提起你,说你今天肯定得到了。”负责管账的叫翁海,三十岁出头,笑起来很是精明的样子:“姑娘说她先回常平镇等你了。”
  “行,也没什么事,我就过来看看。”江孜点头,随意逛了逛就离开了,这家杂货铺与于晓静其他的几间铺子装饰得都差不多,就是多了不少江孜眼熟的东西,都是江谌沿途带回来的,于晓静的动作是真快,就已经往铺子里放了,刚刚就瞧见有人选的东西就就是。
  “姑娘,咱们找间客栈住下?还是赶路回常平镇,从新安县到常平镇最快也要三个时辰呢。”肖茹跟在江孜身旁问,江孜有些犹豫,原本是想在新安县歇一天,可现在还早,晚膳时间应该能到的。
  “你饿不饿?你若是不饿,咱们就继续赶路,还记得那会路上的那间茶棚吗?到时候在那里休息,吃些东西?”江孜询问,肖茹摆摆手:“坐在车上都没挪动过,一点都不饿呢。”
  “那就继续赶路吧。”江孜做出决定,几人又坐上了马车。
  她还记得路边的那间茶棚,凉茶很好喝,肉包子不行,但是白面馒头十分松软,抹上肉酱吃起来很不错。
  坐在马车上,江孜接过肖茹递过来的酸梅汤道:“咱们就去那间茶棚,要壶凉茶,要些白面馒头,抹上肉酱吃,应付一下,回到常平镇,叫林姨再给咱们做些好吃的。”
  “好呀好呀,咱们出去也有十来天了,我可想我阿娘了。”肖茹笑眯眯的,又往车外看了一眼,小声道:“我看白叔也急着回去呢。”
  “你敢不敢大些声说?”江孜有些好笑,但是转念一想,又道:“咱们回去或许可以办喜事热闹一下。”
  林荷与白策都已经戳破最后一层窗户纸了,又不是十几二十岁的小姑娘小少年了,就赶紧把婚事办了,多好。
  “那肯定好呀。”肖茹对即将成为自己继父的白策一点也不反感,看起来甚至十分高兴他与她娘在一起,白策就在车厢外,江孜也没多说什么了,但是这件事确实是可以提上日程的。
  走了半个多时辰,就到了之前的遇到过的茶棚,今日没遇见那个很是活泼的小姑娘,只有老翁一人,肖茹好奇询问才知道,小姑娘竟然嫁人了。
  “这也没多久啊,她就嫁人啦?我看她比我还小呢!”肖茹实在是惊讶,老翁却是笑着摇头:“我家那孙女,年岁可不小咯,上月便已经满了十七岁,已经留她在家够久了。”
  “十七岁?那可真是显小啊。”江孜也忍不住惊叹一声,真正的童颜啊,瞧着像才十三四岁,老翁乐呵呵的,就在她们面前开始夸自家懂事的孙女,江孜和肖茹很配合老人家,拿出香菇肉酱抹在馒头上吃着,时不时喝一口凉茶,见老翁对她们的香菇肉酱挺感兴趣的,肖茹感觉掰了一块馒头给他。
  “哎哟,你们这酱做得可真香啊,价格可不便宜吧?”老翁尝了一口就不肯再吃了,江孜解释:“这是自家做的。”
  "“我们姑娘厨艺很好的。”肖茹很是得意,老翁点头也是夸奖:“这是姑娘做的?没想到啊,姑娘瞧着年纪不大,厨艺这般好。”
  这一聊,就说起老翁家做的肉包子,这次虽然没要,但是这肉包子的优缺点她还记得很清楚——肉馅新鲜味道不错,但是和面包包子的人手艺不太好,导致做出来的肉包子面皮很厚。
  江孜将自己包包子的方法教给老翁,最后走的时候硬是没肯收他们的钱。
  马车继续往前走,江孜突然就想起来了,很是无奈:“所以那位姑娘都十七岁了,她当时怎么就能叫我姐姐叫得那么顺口?”
  “姑娘,那小姐姐长得比我还显小,她当时要是叫你一声妹妹,你会这么想?再说了,做生意就得嘴甜呀,叫声姐姐而已嘛。”肖茹将江孜看了一半的话本递过去,两个人就没再讨论这个事,各自看书去了。"
  第580章、凉皮
  回到常平镇时已是戌时一刻,夏日天黑得晚,瞧着天色倒还有些明亮,但实在是坐久了累得很,几人干脆直接回了江宅,没成想江母和江谌都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