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家食肆经营日常 第196节

  修整了差不多一刻钟,江谌找茶棚的小姑娘买了两大桶的凉茶留待路上喝,队伍便继续朝着新安县赶路,四个姑娘家玩了一上午的扑克牌,这会吃饱了昏昏欲睡,要么靠着车厢,要么趴在桌上,一个个的打起瞌睡来,官道修得还算平整,白叔赶马车很稳,倒是一点也没惊醒。
  美美的睡了半个时辰,江孜打着哈欠伸了个懒腰,于晓静捧着话本看得入神,时不时捂着嘴笑,不想打扰仍旧耷拉着脑袋打着瞌睡的肖茹,胡晴儿则不见了踪影,江孜掀开车帘往外一瞧,她的这位准嫂子去找自家哥哥说话去了,两个人同坐在一辆马车外,亲亲秘密的说着话呢。
  江孜闲着没事也开始看话本,是本戏子与大家闺秀冲破世俗眼光,最终在一起的美满故事——就也算挺甜的,写得不错。
  马车这一走,就又是将近两个时辰,江孜屁股都要坐麻了,依靠在车厢内简直是生无可恋,唯独于晓静依旧活力满满,掀开车帘指着天边:“你们快看,今日的落日真漂亮啊!”
  确实漂亮,是难得一见的火烧云,白云似在燃烧,在空中绽放出绚丽夺目的光芒,美轮美奂。
  “姑娘,新安县到了!”肖茹突然指向前方,新安县几个字高高挂在县墙之上。
  “可算是到了。”江孜长长舒了口气:“我可真的是头一次坐马车坐到心累。”
  第538章、新安县
  车队刚进入新安县城门,穿着印有清风茶楼字样的小厮就靠近过来了,是江孜和江谌的老熟人,常跟在齐叶身边的小厮齐矢,都习惯叫他石头了。
  “江公子,你们可算来了,我家少爷让我在这等你许久了。”齐矢作揖,江孜听到声音掀开帘子,也有些惊讶:“石头,你怎么在这?”
  "“少爷昨日从平乡镇回来,知道江姑娘你们会来新安县,便在这等你们。”齐矢扬着笑脸继续道:“江姑娘,齐家在新安县有一座宅子,少爷让我接你们过去,住在自家宅子更安全些,他也有事要与你说。”
  齐矢与江孜来往更多些,每月都是由他与江孜这边对接两家的账目。"
  “这样啊,那就麻烦你们了。”江孜本想拒绝,但是听到齐叶找自己有事说,最后还是应下了,江谌见状招呼着齐矢上了马车,车队便在齐矢的指挥下朝着齐家宅子去了。
  新安县比清河县要小些,一路走着也没那么繁华,也就比常平镇看起来热闹些,眼下已经是晚膳时分,街上人已经很少了,于晓静显然有些失望:“瞧着也不怎么样呢。”
  “每个县镇都有不同,发展得不如清河县也正常。”江孜倒是没什么感觉,即便是现代,省份市乡镇的,发展都是有好有差的,多正常的事情。
  虽说江孜也是第一次来新安县,但也发现齐家宅子位置不错,隔着一条巷子就是主街道,虽然离得近却一点也不吵闹,颇有闹中取静的意味。
  马车全都被齐家的下人安置在马厩,商队其他人都被齐家下人带走安置,江孜等人则跟着齐矢去了主院,齐叶正在堂屋看书,见了几人便笑着打招呼:“阿孜,阿谌、晓静、晴儿姑娘,真是许久不见。”
  “那还不是你这个大忙人到处跑。”于晓静与齐叶也很熟悉了,毫不客气的坐下,捏起盘子里的点心就吃,不住的点头:“味道挺不错,你这是用了阿孜的抹茶粉做的糕点吧?茶香很浓郁。”
  “对,府上有个厨娘糕点做得不错,倒是做出来几样别致的糕点。”齐叶笑着点头,将书放下:“你们赶路辛苦,现在是晚膳时候了,咱们有什么边吃边聊?”
  江孜几个自然是不会拒绝,一路不停地,就中午吃了些包子馒头,晚上可不得好好吃一顿。
  齐家的厨子手艺还不错,菜式虽清淡,但是味道极好。
  江孜尤爱吃那道酥香排骨,炸得酥脆,几乎没什么配料,但是很香不油腻,还有她平时吃得很少的大肘子,这次也吃了不少,真的是肥而不腻,入口即化,江谌和于晓静这两个肉食主义者可是真的没少吃。
  “你家厨子手艺可真不错啊,就算去酒楼也绝对是能大厨的!”于晓静吃到最后打起饱嗝来,胡晴儿都被逗笑了:“你呀,差不多就别吃了,一会积食,难受的可是你。”
  于晓静趁机大吐苦水:“晴儿姐姐,你是不知道啊,我在家过得都是什么苦日子,我娘非说我胖了不少,她的厨艺本就不怎么样,清汤寡水的更吃不下多少,这样好吃的饭菜我真的是有段时间没吃了。”
  “瞧把你委屈的,说得跟平时跑我家偷吃的不是你似的。”江孜戳破于晓静卖委屈的假象,于晓静还是理直气壮的:“那才吃了点什么,能跟今天的大肘子比吗?还是齐大哥最好了!”
  突然被点到的齐叶挑挑眉,笑着摇头:“你说我好也没用,现在可不早了,小心会积食的。”
  “好好好,知道了。”于晓静确实也吃不动了,放下筷子,端起齐家下人刚送过来的茶水喝了一口,眼睛一亮:“齐大哥,你这是什么茶饮?有些生姜的辛辣味,但是又甜甜的,中和在一起还挺好喝的。”
  “应该是姜蜜水吧?我虽然没有喝过,但是倒是知道做法,很简单的,把生姜捣成糊糊,用温热水冲开,放凉了加些蜂蜜就可以喝了,可祛湿驱寒,润肠通便。“江孜抢答,毕竟这算是在她的擅长的领域里,齐叶也点了点头:“对,是姜蜜水,我喝着不错,就让他们给你们也试试。”
  几人就着吃食闲聊了一会,江孜喝着姜蜜茶,问起正事:“齐大哥,石头说你有事与我说?”
  “对,我最近不是在在各地巡查铺子,路过平乡镇的时候,那边正好有两间不错的铺子在出售,我已经买下了其中一间做茶楼分号。”齐叶认真与江孜解释:“我记得你说过你一路往广川郡,路途上若是有合适的铺子是想要买下来,我想着反正你们也会路过平乡镇,那两间铺子正好是同一个房东的,我与他商议了一下,那间铺子还会留上五天,正好你顺路可以去看看。”
  "江孜有些惊喜:“齐大哥,你这可帮了我大忙了,既然你都觉得不错,这铺子肯定差不了。”
  “我们预计明天要在这里带上一天,后天便会出发去平乡镇,时间上还是很充足的。”江谌在旁边盘算了下时间,于晓静双手撑着下巴,问:“我也挺想再开间铺子的,买估计买不起了,租还是可以考虑的。”"
  这一趟出门,她可是将自己现有能动用的全部身家都带上了,足足有三百多两呢。
  当然是比不得江孜,江孜拿了两千两银票放在白策身上,自己只留了五百两和一些碎银子。
  “若是想租,等阿孜去看铺子的时候,你也可以问问房东,那位手上可是有不少房产的,说得就有合适的铺子要出租。”齐叶提醒她:“不过平乡镇发展不比新安县这边差,租金也不便宜。”
  “发展好,镇上的百姓才舍得花钱,生意才好呢。”于晓静嘿嘿直笑:“只要有合适的铺子,就不愁挣不到钱,毕竟阿孜加工坊的那些货品,就没有不好卖的。”
  她的杂货铺,三分之二的货,都是加工坊提供的呢。
  第538章、徐家粮油铺
  第二天,齐叶先回清河县了,留下齐矢到时候一起去平乡镇,他索性一大早就带着江谌去和胡晴儿去了码头,他们整理不少些货物,一半人手跟着去码头卖货,一半人手在县里逛逛,看有没有什么合适的货物。
  江孜和于晓静也打算去镇上四处逛逛,没跟着商队的人,只有肖茹和白策跟着——白策身手好,商队的那些大高个们虽说力气是大,但是不成体系,白策一个人就能搞定他们,即使不跟着他们,也不会有什么危险的。
  首先去的就是新安县的主街道新安街,道路两旁铺子前留出来的空地摆放了不少摊位,与其他镇县其实没什么太大区别,卖的东西也相差无几。
  “阿孜,我看这家酒楼进出的人多,咱们中午就来这吃饭吧!”于晓静蹦蹦跳跳的,每个摊位都溜达着转了一圈,瞧见醉香楼,眼睛都是亮晶晶的。
  “好。”江孜自然是答应的,每到一个新的县镇,必然是得去当地的酒楼饭馆试吃,这家醉香楼就是齐叶提起过的新安县最大的酒楼,且路过的时候闻到到香味似乎挺勾人的,还只是早膳,午膳应该更不错。
  并没有在醉香楼前停留太久,江孜瞧见前面有一家徐家粮油铺,当即就过去查看——如今自家的食肆越来越多,什么粮油瓜果的需求越来越大了,每个月采购都是一大笔金额,她大致都知道价格,但是瞧见粮油铺子都想着进去看看,说不定就能找到些不一样的东西或者更便宜的东西。
  “阿孜,我听说新安县这边好像盛产糯米和黄小米,说不得价格都要便宜些。”于晓静凑到江孜耳边小声道,她的杂货铺什么都卖,如果有便宜的米粮买些回去也不错。
  “先看看。”江孜点点头,就在粮油铺里面闲逛起来,小厮瞧见立刻就过来招待:“几位,想要些什么?咱们这可是新安县米粮最齐全的铺子了。”
  “我们是外地来的,听说你们这盛产糯米和黄小米,价格如何?”江孜直接询问,小厮闻言就领着几人往里走:“几位算是来对地方了,咱们家可是有自家的庄园和田地,可以说新安县三分之二的糯米与黄小米都是咱们自家生产的,这价格自然是比别处都要便宜些。”
  店铺的左侧地面上用麻袋装着各种米粮,其中就有糯米和黄小米,成天与各种食材打交道,对米粮也是有一定了解的江孜一眼就能看出这些糯米和黄小米都是中等偏上的质量。
  “若是想要大量采购,是否能更优惠些?”江孜抓了一把黄小米仔细看了看,满意的点头:“你家掌柜的可在?我想谈笔生意。”
  “那姑娘在这稍等一会,我去叫掌柜的。”小厮打量了一下江孜,又看了看她身后的白策,转身就掀开帘子去后院了,江孜看了一圈,都是些常见米粮。
  “几位,鄙人姓徐,是这家的掌柜。”徐掌柜是个高瘦的中年人,看起来十分精明,并没有因为江孜年纪小而不当回事,因为铺子里还有其他不少客人,特地将他们领到铺子后院,十分直接的开口询问:“姑娘说要多买些糯米与黄小米?”
  “我们两家在常平镇、石原镇以及清河县开了几家食肆与杂货铺,若是价格合适,是需要不少米粮的。”江孜先将自己这边的条件摆出来,又补充了一句:“最近还打算再开几家铺子,需求只会越多。”
  徐掌柜略略思索,很快便笑了:“这三处开的食肆与杂货铺……两位不会就是江家食肆和于家杂货铺的小东家吧?”
  “咦,你知道我们呀?”于晓静惊讶的眨眨眼,扯了扯江孜的胳膊:“原来咱们的食肆和杂货铺这么有名气的?”
  “江家食肆里的有不少新鲜吃食,味道极好,听说还有不少各种加工的半成品食物,都在杂货铺出售,我上个月还去过石原镇,运气不错,买到了一份酸辣粉,那味道是真不错,可惜数量实在太少了,好几次叫人去买都没能买到。“徐掌柜说到最后听起来挺有怨气的,江孜简单解释:“产量有限,咱们自家刚新建了商队,商队需要的货品量要更多些,以后能买到的应该会更多些。”
  “若是这般,怕是要等到你们来新安县开铺子才能买得到,清河县那几处还是离得远了,我们也很难买到商队的东西。”徐掌柜叹气:“这般美味的吃食,许久不吃还真是让人惦记得很。”
  “要是能在新安县找到合适的铺子,我肯定是要在这也开个铺子的。”于晓静摊手:“可惜,好铺子难求。”
  于晓静其实也只是随口感叹一句,谁料徐掌柜的突然就笑了起来:“说起来,这铺子还是有的,就看姑娘是否真的需要。”
  “徐掌柜的意思是,新安县如今有出租或者出售的铺子?”
  “真的?有的话当然需要!”
  于晓静和江孜异口同声的开口,压根没想到只是逛个粮油铺而已,还会有这样的意外惊喜。
  “咱们徐家在新安县的铺子有不少,几天前就有一家铺子空置了下来,原本想着是不是要继续出租。”徐掌柜说着顿了顿:“若是姑娘需要,我倒是可以去派人去说一声。”
  “租租租,当然要租,正愁找不到铺子呢!”于晓静当即就激动的应下来,江孜都没拦住——这个傻丫头,表现得这么迫不及待,也不怕到时候人家捏着你想要这一点,租金都要你的高价。
  “行,那咱们先谈谈米粮的事情,稍后再叫人带两位去看铺子。”徐掌柜说着又补充了一句:“姑娘放心,你们要真租,租金肯定会给你们个实诚价的,就是日后偶尔也帮我留些吃食,我平日里忙,可不定能有时间去抢购的。”
  看样子,应当是是忠实粉丝无疑了。
  "于晓静这运气是真不错了,在新安县都能遇上这好事。
  毕竟齐叶在平乡镇帮江孜看了间铺子,江孜也相信他的,定然是会买下来的,新安县这的铺子要是价格合适,到时候肯定是归于晓静的。"
  如今本钱足够的情况下,江孜更倾向于买下铺子,而不是租。
  第539章、菠萝和刀豆
  采购糯米和黄小米的事情出奇的顺利。
  徐家粮油铺的价格售卖的价格本就比江孜在别处买的要便宜了两文钱一斤,因为她要的量不少,且长期采购,又在原本的基础又便宜两文钱。
  别看四文钱不多,但江孜一次性各要了一千斤,这两千斤足足省了八千文钱,也就是八两银子,长久下来也能省下不少银子。"
  糯米和黄小米各一千斤,其中有各有四百斤是于晓静要的,她的几间杂货铺各放上一百多斤,到也不算多的。
  生意谈妥,徐掌柜就让之前招待她们的小厮带他们去看铺子,铺子的位置虽不在新安街,但是离得不远,就在齐家宅子的那条巷子里,位置也很不错。
  这间铺子之间是做书肆的,租户家的儿子要去广川郡预备着九月的乡试,这才退租,铺子面积不小,原本的书架都没搬走,后院略小些,有一间屋子一间厨房,院落没有水井,提水的地方在巷子入口正中央的大榕树下,走路过去也就几分钟而已。
  接待他们的中年男人并没有报高价:“既然是二爷带来的人,这租金我也不叫高了,就五十八两银子一个月,押一付三。”
  毕竟是县里,位置还不错的铺子,租金只收五十八两确实不算高。
  但是讨价还价才是生意人正常的操作,于晓静自然也是很会这一套的。
  可是生意人,哪个不精明,于晓静都没开口,只是有这个想法,那人便先开口堵住了于晓静想要说的话:“姑娘,这个价格已经是最低的,若不是二爷让人带你们来的,这个铺子没有六十五两是不可能租出去的。”
  话都到这了,于晓静歇了讨价还价的心,答应了下来,接下来就是办理租赁手续,缴纳租金,这也用不上江孜,她干脆从铺子走出去,一眼就看到旁侧有一家卖蔬菜瓜果的铺子。
  等等,那是什么?她看到了什么?
  椭圆的带着硬皮的但是内里是黄橙橙果肉的菠萝啊!
  江孜咽了咽口水,快步走过去。
  铺子里只坐着一个穿着粉色裙衫的小姑娘,瞧着年纪比江孜要小上两三岁的样子,正耷拉着脑袋打瞌睡。
  “小姑娘,你这果子怎么卖的?”江孜提起一颗菠萝,忍不住咽了咽口水——她都多久没吃菠萝了?应该说除了些树莓橘子山楂柿子,很多水果真的是见都没见过,她不只是馋菠萝,还有其他的水果,她个个都馋得很。
  “这个呀……这个叫凤梨。”小姑娘打着哈欠走出来:“是咱们自家山上种的,不分大小,按个卖,一个20文钱。”
  是了,古代的时候都叫菠萝为凤梨,因为果子顶端的叶子如凤尾,果肉香味似梨。
  “自家种的,应该挺多的吧?我想多要些。”江孜眼睛都亮了,仿佛看到菠萝罐头、菠萝酱、菠萝派、还有菠萝咕咾肉、菠萝炒饭!
  “数量是挺多的。”小姑娘点点头,随即又皱了皱眉提醒道:“姐姐你要很多吗?这果子虽然酸酸甜甜的味道是挺不错的,可是吃多了扎嘴发涩,你买上一两个回去试试味就好啦。”
  这小姑娘倒是实诚,江孜笑眯眯的开口:“没事,我家开食肆的,要得多,你把你爹娘叫出来,我与你爹娘谈。”
  “哦,好呀。”小姑娘答应着就往后院跑,江孜干脆在店里转了转,又瞧见样很久没见过的东西——刀豆。
  刀豆若是在九十月播种,那么将在次年夏季,即七八月成熟。
  如今六月底便有了,时候还挺早的。
  小姑娘很快就领着人出来了,中年女人与小姑娘长得有七分相似,脸上挂满笑意:“姑娘,你要买这凤梨?这是我们自家种的,数量可多着呢,你需要多少?”
  “我是想多买些,但是这价格,是否还能便宜些?”江孜暂且将刀豆抛之脑后,先询问起菠萝的价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