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家食肆经营日常 第168节
可惜,这个时代对女子的约束还是太大了些,江母虽然不怎么管束她,她也不敢太过火。
卖焖面的是个小摊位,两口锅,煮面和焖面,生意很不错,还没到饭点,三张桌子已经坐满了了一大半,剩余一张桌子被江孜他们占了,算是运气不错,四个人一桌刚刚好。
“今天卖的是豆角五花肉焖面,十五文钱一碗,蛋花汤免费喝。”招待客人的是扎着两个小辫子的小女孩,看起来估计才十岁出头,站在他们桌边一点也不怯生,落落大方的。
“行,那就来四份。”胡晴儿很喜欢这样大方的小女孩,忍不住就笑着问她:“你叫什么名字啊?多大了?”
“大家都叫我平安,我今年已经十岁了。”平安大方的回着话,走到摊位旁脆生生的喊了一声:“爹爹,四份豆角五花肉焖面,我先给哥哥姐姐们盛蛋花汤。”
“这小姑娘挺能干的。”胡晴儿夸奖了一句,江孜和于晓静对视一眼,嘿嘿直笑,把胡晴儿笑得一头雾水:“你们笑什么?”
“你们两个,别逗晴儿。”江谌很无奈,两个丫头都是他看着长大的,他能不知道她们在想什么?
胡晴儿是真不知道,反而被江谌的话勾起好奇心:“到底怎么了?快跟我说说。”
“哦,就是……晴儿姐姐,你既然喜欢小孩子,就赶紧跟我哥生一个嘛。”江孜故意慢吞吞的,在胡晴儿闹了个红脸的时候又补充了一句:“我想当姑姑了呀。”
“对呀对呀,我也想当姑姑了。”于晓静嬉皮笑脸的跟着江孜调侃起来。
“你,你们可真的是……”胡晴儿一向大大方方的,这会还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江谌替她解围:“你们别胡说,我们还未成亲,要想当姑姑,回去催你晓晨哥。”
虽说江谌意在解围,胡晴儿可不管,伸手就掐了他一把,气哼哼的扭过头不理他,莫名被迁怒的江谌有苦说不出,还是平安来送焖面给他解了围:“哥哥姐姐,尝尝我爹爹做的焖面,可好吃了。”
这焖面看起来不错,入眼是漂亮的酱红色,每一根面条都裹上了酱汁,碗里的豆角和五花肉可不少,这十五文钱是真的挺值的。
闻着香味,江孜有些饿了,拿起筷子就先吃了一口——面条根根劲道,香味浓郁,爽滑又入味,有菜有肉又有面,量大又实惠。
第458章、刀板香(一)
吃完焖面,江孜和于晓静就准备回清河县了,江谌和于晓静打算再住一晚,继续在码头逛逛,看看还有没有适合的货物可以带走。
新化县离清河县只有一个时辰的距离,江孜和于晓静径直去了通记牙行,招待他们的是小厮阿强已经是老熟人了,几乎固定了都是由他来招待,几人熟门熟路的去了待客厅,刚坐下,于晓静就有些迫不及待的问:“阿强,周边离得比较近的镇县可有铺子在出售?如果是在清河县就最好了。”
阿强年纪不大,二十岁出头,瘦瘦矮矮的,听说就是因为他从小比较瘦小,家里人总担心他长不大,取名做阿强,说是希望他身体强壮——这还是于晓静那日与她闲聊问起来的,实在是他这个名字和本人相差甚远,于晓静又是个爱八卦的,实在是忍不住那颗八卦的心。
不过阿强是个好脾气的,时时刻刻的脸上都挂着笑,让人感觉很舒服。
“于姑娘,你也知道铺子难找,清河县这边暂时是没有的。”阿强低头整理了一下手上的清单,将其中一份递给于晓静:“这些是周边镇县有在出售出租的铺子,姑娘你先看看。”
说吧,他又将另一份清单递给江孜:“江姑娘,这是近期咱们这里的人员,你看看有没有合心意的,今天也是不巧,咱们汤管事有事去了广川郡,怕是还要个三五天才能回来呢。”
总归打交道的时间多了,其实汤管事不在也没什么影响的,江孜倒不是特别在意,她翻了翻手上的清单,问:“从清河县去往广川郡沿路的镇县若是有铺子出租出售的,一定要记得通知我,我最近打算再开几家食肆,人手也会比较缺。”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离清河县半个时辰距离的石原镇有两间铺子在出租,一间在出售,出租的铺子位置比较好,都在主街上。”阿强听了这话仔细思索了一番,很快就想到了合适的铺子,说着又看向于晓静:“出售的铺子位置虽说偏僻些,但是周边都是些居住的宅子,若是于姑娘打算开杂货铺,这个位置也不错,前面是铺子,后面有个小院,两个房间,一间卧室,一间厨房,售价也不高,于姑娘其实可以考虑下的,清单上有这间铺子的图样,你可以看看。”
听到这话,于晓静立刻就有精神了,拿着那一叠子清单翻到了石原镇,仔仔细细的看了起来,很快就兴奋的看向江孜:“阿孜,这铺子看起来不错,售价二十二十两。”
“于姑娘,这位置和主街比是偏僻些,但在镇上算是中等位置了,就这个位置的一进的宅子都要卖一百八十两,你这前头的铺子能做生意,面积也大,价格真不算贵了。”阿强见于晓静有些意动,赶紧笑着跟她推荐起来,于晓静这人多精明,做惯了生意,也习惯了讨价还价这一套,张嘴就问:“二百二十两,对我来说可不是小数目,还能少多少?”
这人是真不客气,不是问还能不能少,而是问还能少多好。
江孜听得好笑,也不去管他们如何讨价还价,拿过于晓静手上的清单,重点去看两间出租的铺子。
这两间铺子都在石原镇的主街上。
在街道中间位置的铺子是两层带院子的,后院四间屋子一间厨房,厨房并不大,这铺子原本是做米粮生意的,说是赚了不少银子,在永和县买了宅子租了新的铺子,石原镇的铺子就不租了,这个位置不错,租金不便宜,二十五两一个月,契约要签五年,一次性要交半年的租金和一个月的押金,提前退租押金没收。
在街道末尾位置的铺子原本就是做饭馆的,虽然只有一层,但是面积大,能摆得下十六桌,后院三间屋子一间大厨房,因为位置的问题,生意一直不太好,所以就不租了,若是在租来做饭馆的话,里面的桌椅都有,装潢上能省不少,租金略便宜些,只要二十二两一个月。
两间铺子各有各的优缺点,虽说要花的钱更多一些,但是江孜还是倾向于街道中间位置的两层带院子的商铺。
铺子选得好,前期投入的总能挣回来的,既然做生意,当然选好的。
最主要的是,江孜最近有钱,底气足足的。
毕竟她哥把加工坊四分之一的货都拿走了,给她的货款都有两百多两银子呢。
暂时不缺钱的江孜自然要选好的。
已经有了决定的江孜见于晓静还在跟阿强说着,便放下房屋清单,开始看人员清单。
除了官牙,私人官牙几乎被通记牙行给垄断了,几乎每天都会增添新的人员,人口买卖在古代是合法交易,江孜选人的时候更倾向于挑选一些年纪小的,尤其是女孩子。
古代女孩子的地位本就不高,被买卖的女孩子没多少好下场的,她也只是想能帮就帮,被她买去只是做些活,被别人买去谁知道是做什么呢?
但她毕竟也只能在能力范围之内,从中间挑一些符合要求的,若真的完全没有一点符合要求的,她买回去养着吗?她也不是什么圣母。
和通记牙行打交道合作的次数多了,他们也知道江孜需要什么样的人——如果是要护院,得拳脚好,力气大,如果是要在厨房或者做账房、跑堂的,年纪不用太大,识字会算术,会些厨艺,机灵。
清单上的倒是不少符合要求的。
清河县准备做晚膳,新铺子开业需要人手,加工坊的人现在不少可以补上,但是补上就缺空了,正好这次再带些人回去。
正思索着,于晓静那边似乎是谈好了,阿强给江孜续了茶:“江姑娘,你这边看得怎么样了?”
“人的话,我挑出来的这些我都要了,你今天就安排马车帮我把人送回到方山村。”江孜将自己抽出来的人员清单递给阿强,一共是两男四女,阿强脸上的笑容更深了,接过又问:“那这铺子觉得怎么样呢?”
第459章、刀板香(二)
“石原镇的主街上这间两层带院子的铺子不错,价格还能再谈谈吗?”江孜是看中了这铺子,这价格还是得再谈谈,尤其是——租金得付一年。
于晓静也拿过清单去看那间铺子的情况,重复道:“二十五两一个月,契约要签五年,一次性要交半年的租金和一个月的押金,提前退租押金没收。”
半响,摇头:“一般这铺子一次性都是只用交三个月的租金,他要交半年,租金还这么贵,要我说,这租金还是得再谈谈。”
“契约还要五年,提前退租押金没收,那如果是房主不愿租了呢?是不是也要赔偿我的损失?”江孜接了话,阿强就笑:“主要是这铺子地段好,想租的人其实不少,但是就是被这房租这条件给卡住了,这房主也是觉着铺子好租,一直不愿意松口。”
“你的意思,基本没有可以谈的余地?”江孜挑眉问,阿强无奈的点点头,指了指街尾那间铺子:“这间铺子倒是还有可谈的余地,毕竟这个位置确实往里了些。”
和通记牙行也算是合作挺久了,江孜也还是挺信任他们的,既然阿强这么说了,江孜也就没多说什么了,于晓静见状,很是干脆:“今天时候不早了,明天咱们去看看铺子,约房主聊一下。”
“行,没问题,咱们上午出发?”阿强立刻就应下了,江孜点头,从荷包里拿出银票递过去:“这是那六人的钱,麻烦安排人送他们去方山村,顺便帮我向家里人带句话,就说我与晓静今天留宿在清河县,明日晚上会回常平镇,如果有变动,会再叫人传话回去的。”
“好,江姑娘放心,这话一定给您传到。”阿强接下银票,笑得合不拢嘴——他们这些人在牙行做事的,除了每月的月钱,招待客人,能卖出去人口或者出租、出售宅子商铺,那都是有银钱提成的,自从接待了江姑娘,他的提成可以说是整个牙行最高的,可把其他人羡慕坏了,这次又是买铺子又是租铺子的,提成肯定不少!
所以说,他能不用心接待吗?这江姑娘都算是他的半个财神爷了。
另外半个财神爷自然是自己做活的这通记牙行,没有牙行,他哪里能认识江姑娘呢?
都是他的财神爷啊!
从通记牙行离开,江孜和于晓静就直接回了食肆,时候已经不早了,太阳都快要落山了,林大仁几个在院子里剥着板栗闲聊,见了她们还挺惊喜。
“姑娘,你可真是大忙人,今天这么有空来了?”林大仁率先跟江孜打了招呼,于晓静凑过去看他们剥的板栗,不客气的报了菜名:“有板栗,我想吃板栗炖鸡,要辣乎乎的。”
“好啊,一会就让何军去做。”林大仁答应得爽快,何军轻哼一声,拿起一碗板栗站了起来:“那我现在就去做,这得花点时间。”
赵玉梅的关注点不在吃的上面,她走到江孜身旁给她倒茶,问:“姑娘,吃过饭就很晚了,就住在这吧?我去把楼上的包间收拾收拾?”
二楼的包间都不小,最大的那间是有床铺可以休息的,平时都不给外人的,只给江家人自己住用的。
“嗯,不回去了,明天我和晓静还要去石原镇那边看看新的铺子,住在这里更方便些。”江孜接过茶,解释着,赵玉梅就笑了:“正好啊,今天加工坊那边送了不少风干的咸肉和香樟木板,说是用来做什么刀板香的,我们都还一头雾水,就等着姑娘你过来教教我们呢。”
“今天拿过来的?还挺凑巧。”江孜一听就笑了,站起来:“那正好,赵婶你跟我来,我教你做,这菜其实挺简单的。”
厨房里,何军和帮厨正在忙活,房梁上挂满了腊肉腊肠和风干的咸肉,瞧着还挺壮观的。
“这道菜麻烦的主要还是腌制的这风干的咸肉,做起来不难,就是费时间,腌制的五花肉选的是肥瘦适中,层次分明的五花肉,在冬日的时候用盐腌制一个月,然后腌制后放在室外,在太阳下暴晒,会渐渐泛黄出油,然后再拿回室内慢慢风干。”江孜指挥着帮厨将取了一条风干肉下来,又去旁边拿了几根山笋,让赵玉梅帮忙处理切成薄片,自己则去将香樟木板冲洗干净。
等东西都准备好,江孜就将香樟木板放在灶台上,往上面先铺了一层山笋片,再将已经风干的咸肉铺在山笋上面,放进蒸笼里焖蒸。
“这样就行了。”江孜拍拍手,整个过程花了不到五分钟,把旁边的赵玉梅都看愣了:“啊?就,就这样?”
“嗯,就这样简单。”江孜笑起来:“赵婶,等出锅的时候把咸肉捞出来切成薄片,然后再放回在刀板上直接端上桌就可以直接吃了。”
“这样就成了?能好吃吗?”赵玉梅有些疑惑,她不怀疑江孜的手艺,但是也真心觉着疑惑。
“在焖蒸的时候,咸肉的油脂随着热气蒸腾慢慢溢出渗入山笋之间,被木板吸走,让腌制的五花肉减少了几分油腻又不失咸鲜的风味,香樟木的香味和山笋的香味也随着蒸腾的蒸汽渗入肉中,让猪肉香气十足却油而不腻。”江孜勾起嘴角笑,又补充了一句:“一会做好便知道到底好不好吃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也跑进厨房的于晓静咽了咽口水:“听你说就觉得好吃,要等多久啊?我可等不及了。”
“想吃好吃的,那你就得等呀。”江孜扭头冲着赵玉梅弯眼一笑:“赵婶,我还吃你做的辣子鸡丁。”
“行,我这就准备去做,再来个香菇白菜,莲藕猪骨汤怎么样?”赵玉梅闻言,笑得一脸慈祥,于晓静眨眨眼,扑过去挽着赵玉梅朝她撒娇:“赵婶,我可是好久没尝你的手艺了,你做的水煮肉片我也想念很久了。”
“好好好,那在做个水煮肉片!“赵玉梅最受不住小姑娘家撒娇了,本就没有儿女的她一下子心就软软的,管她于晓静说要吃什么,她都愿意答应。
“赵婶你真的最好了!”得到想要的,于晓静欢喜极了,赵玉梅拍拍她的肩膀,又看向江孜:“姑娘,你们刚回来,出去坐着歇会,剩下的交给我就好了。”
第460章、刀板香(三)
晚饭最让于晓静期待的自然是被江孜形容得让人要忍不住掉口水的刀板香。
这道菜是唯一一道没有用碗盛着的,散发着独特的香味的香樟木板被直接摆上的饭桌,这种香味闻起来沁人心脾,让人都精神了许多,仔细闻着,还能闻到山笋的清香和咸肉的咸香,三种香味混在一起,竟然一点也不突兀,反而让人有种胃口大开的感觉。
“光闻着味道,我就觉得好吃。”于晓静凑到面前深深吸了一口气,立马抓起筷子夹了一片五花肉,刚要放进嘴里,被江孜挡了一下:“等等,你夹一片肉一片笋,一起吃。”
在吃的上面,于晓静听劝,尤其听江孜的,当即就照做,然后塞进嘴里,入口便是山笋特有的清香,脆脆的口感,味道鲜嫩微甜,吸收了肥肉的油脂但是并不油腻,清甜中带着淡淡的肉香,而咸香的五花肉里有几分香樟的香气,同样也减轻了肥肉的油腻,吃起来是满口留香。
“好好吃!”于晓静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满是抑制不住的激动和喜欢:“我宣布,这是我现在最最喜欢的一道菜!好吃极了!”
“你最最最最最最喜欢吃的菜,已经多得数不清了。”江孜一听就觉得好笑,忍不住的吐槽,她也夹了一片笋一片肉,淡淡的清香,鲜嫩微甜的笋,咸香不腻的五花肉,搭配在一起确实极其美味。
“这刀板香简单好做又好吃,刚好出个新菜,不过送来的咸肉大约只有百来斤,真要是卖得好,可用不了几天。”赵玉梅吃着,有些发愁,江孜早就有了想法:“那就限量卖,每天只限三十份,一斤咸肉能做三份,一天就十斤,一百斤能卖上十天,用不上十天,第二批腌制好的咸肉就会送过来了,第二批腌制的咸肉更多,只是第二批用完就没了,到时候就要等到来年冬天再腌制了咸肉才能再做刀板香了。”
“这就是阿孜你说过的季节限定,对吧?”于晓静扒了一口米饭,吃得正开心:“挺好的呀,多给食客们留点儿念想,来年继续关顾,生意越来越红火呀。”
最受欢迎的刀板香最先空盘,何军做的板栗炖鸡和赵玉梅做的辣子鸡丁也都是极其下饭的,江孜也难得的吃了两碗米饭,肚子圆乎乎的和于晓静一起在院子的躺椅上消食,夜色已深,如黑幕的夜空上点缀着闪亮的星星,这样的景色在环境被污染的现代是很难看得到的。
夜里睡得早,天刚蒙蒙亮,雾气未散,食肆就忙碌了起来,于晓静还在床上呼呼大睡,睡姿奇葩,江孜已经起床了,被于晓静压了一晚上,浑身都有些酸痛,起来是恨不得踹她几脚——没见过哪个姑娘家睡姿这么这么糟糕的。
清河县准备的早膳,要比常平镇准备的要精巧些,这里的百姓更舍得花钱,也更喜欢精巧的吃食。
早膳一般会准备三种不同的套餐,今天的是香醇浓厚的红枣核桃酪配香甜酥脆的菊花酥、豆浆油条配酱肉小笼包以及鸡汤小馄饨。
鸡汤小馄饨最简单,高汤是每日都会备着的,小馄饨提前包好的,只需要煮好就能上菜,一般都是由两个小帮厨负责的。
豆浆油条和酱肉小笼包是常做的,林大仁最会做面食,做的酱肉小笼包小巧又好吃,炸油条的活是何军在负责,他火候把控的好,炸出来的油条又香又酥,煮豆浆的一般都是六子,他一直跟着何军学做菜,能顶上半个大厨了。
红枣核桃酪和菊花酥比较复杂些,赵玉梅带着吴金花和胡明在做。
核桃红枣在夜里就已经用水浸泡好了,早上起来,将红枣加水煮上一刻钟,核桃加水榨成核桃浆,煮好的红枣去核加水达成枣泥过筛,最后将枣泥、核桃浆、糯米粉、适量白糖、清水混合,用小火搅拌至浓稠就好了,这样做出来的核桃酪枣香和核桃香浓郁,口感醇厚,不加糖就是红枣自带的微甜,若是喜欢甜一些的可以再多加些白糖。
至于菊花酥,以菊花为造型,用的是豆沙馅,微甜酥脆,配着一碗红枣核桃酪刚刚好。
江孜在厨房转了一圈,早上她不是很想吃甜的,剩下的豆浆油条酱肉小笼包还有鸡汤小馄饨她全都想要,既然这样,作为任性且能做主的大人,江孜毫不犹豫的报出一长串的菜名:“给我来两个酱肉小笼包,一根油条,一碗豆浆不要放糖,再用小碗给我来一份鸡汤小馄饨,不要多了,四五个小馄饨就行。”
酱肉小笼包不大,一口一个,因为刚出锅会烫嘴,江孜只先咬了一小口,酱香浓郁,内里浸满汤汁,味道不错,油条炸得刚刚好,油润酥软,若是觉得腻,来一口无糖豆浆便刚刚好。
至于鸡汤小馄饨,算得上食肆的招牌早膳了,是挑出不出毛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