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家食肆经营日常 第167节
不过如果是有北方商人带来的东西,价格合适的话,买来带去更南方卖也是可以的。
第455章、刘记特色菜式
在码头满载而归,离开时太阳都快落山了,夕阳的余晖使得天空泛起漂亮的橘色,于晓静咋咋呼呼的在身旁嚷嚷着好漂亮,江孜却有些遗憾这样的美景没能跟着傅怀瑾一起看。
回到客栈,江谌和众人忙着整理着马车上的货物,江孜将事情甩给了白策,拉着胡晴儿和于晓静就坐在客栈的大堂询问跑堂有没有什么可以推荐的特色菜式。
“咱们这有道特色菜式,口味偏辣,以河虾为食材,胡辣醋鲜虾,不知道几位能不能吃得了。”跑堂的是个中年男人,介绍菜式十分仔细贴心:“若是吃不得辣,咱们这的白切鸡和醋藕味道都不错。”
“那你说的这三道都要了,再随便来个清炒的蔬菜。”胡晴儿又道:“还有汤,简单清淡爽口便好。”
“那竹笋猪骨汤可好?”跑堂的立刻就有了建议,这回是江孜回的话:“行,就这些,我们这桌的分量就按正常的,另外两桌的每道菜都按两份的分量,主食除了米饭还有馒头之类的吗?”
这两天江孜也算是和江谌队伍的那些人一起吃过几次饭了,这些个男人真不愧是在码头上干过库苦力的,力气大,干活非常给力,那饭量也大的惊人。
“咱们家还有一种野菜团子,个头大又饱肚子。”跑堂的自然知道她们三个姑娘家是跟着那只商队一起来的,那里的男人个个高大威武的,一看饭量就很大。
“野菜团子?那玩意可不好吃,噎得慌。”于晓静摆摆手:“就多准备些馒头就好了。”
跑堂的一听,立刻跟于晓静解释起来:“姑娘,咱们家卖的野菜团子可不是贫苦人家吃的那种,这野菜团子里头用了三种杂粮面粉,除了野菜,加了五花肉,味道可不一般,一斤面才够做三个呢。”
这话,到时让江孜来了兴趣:“那就给我们来五份,咱们这桌一份,另外两桌各两份,米饭的话,就先正常一人一碗。”
“行。”跑堂的立刻就应下来,说着就往后厨去了,于晓静给自己倒了杯茶,刚喝了一口就吐了吐舌头:“好苦,这茶叶真难喝,”
“你现在还真是嘴挑了。”江孜也喝了一口,白了她一眼:“你这是平时喝惯了果茶甜茶,普通茶水就不喜欢喝了。”
“反正喝不来,不如喝白开水算了。”于晓静朝着另一个小二招手,要了一壶白开水,三个人说笑着,江谌等人也回来了。
“点了四菜一汤,阿孜特地还给大伙多点了些野菜团子,听着是这里的一种特色主食,个头大又顶饱,咱们这桌也点了一份,要是确实不错,到时可以多买些路上当干粮吃。”胡晴儿看到江谌,脸上就露出了笑容,同他说起话来,两人坐在一起,莫名的有点让旁人难以融入的感觉。
“所以,我觉得我们俩不应该坐在这里。”于晓静吐槽,声音一点都没有遮掩的意思,江孜也挺配合的点头:“就是,我也觉得咱们挺多余的,人家未婚夫妻得培养感情。”
离他们这桌不远的两桌人听得明白,大老爷们向来也是口无遮拦,见状一个个的都开起玩笑来,惹得胡晴儿不好意思的往旁边挪了挪,不再跟江谌凑那么近,江谌笑骂了起来:“你们一个个的,差不多就行了,没见这几个小姑娘呢,说的都是什么浑话!”
正说笑间,跑堂的就来上菜了。
首先端上来的就是那道胡椒醋鲜虾。
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江孜就猜测这道菜应该主要就是靠得胡椒粉和醋两道味来做的,胡椒味辛辣,醋味酸,这道菜应当是偏酸辣口味的,从卖相上看也挺不错的,熟透的河虾透着粉红,裹上了一层红色的酱汁,红艳艳的,散发着一股子胡椒的辛辣味。
在吃上面,于晓静向来积极,刚端上来的菜还冒着热气,她就迫不及待的夹了一个虾到碗里,伸手就去剥虾壳,烫得立马就把虾甩碗里,江谌无奈好笑的提醒:“慢点儿,刚出锅的,会烫手。”
“哎呀,没事没事,刚刚只是不小心。”于晓静不在意的摆摆手,拿起筷子夹着虾,张嘴咬了一口虾尾,然后烫得吐了吐舌头也不愿意将虾吐出来,等适应了温度就用舌尖顶着虾,牙齿将虾壳剥掉,吐了虾壳,终于是吃到了虾肉。
然后便眼睛一亮:“阿孜,这虾的味道真的不错呢,胡椒的味道虽然有些重,但是放了些醋,酸味中和了一些,很好吃。”
说罢,她又故技重施,一整只虾吃完都没弄脏手,而且虾壳还剥得挺干净的。
“挺厉害。”江孜看着那干干净净的虾壳朝着她竖起大拇指,也夹了只虾。
“跟你学的。”于晓静还挺得意:“青出于蓝胜于蓝。”
还别说,江孜吃虾最是不喜欢剥虾壳了,容易把手弄脏,她就是像于晓静那样剥虾壳的,以前这死丫头总说他矫情,这会还不是学得高兴。
胡椒醋鲜虾味道确实不错,江孜吃了便知道大致的做法了,回去试着做一做,说不定还能给店里加道新菜呢。
除了这道胡椒醋鲜虾,白切鸡和醋藕味道也还算不错。
“我觉着这里做的这几道菜,味道要比清河县的唐家酒楼都要好些。”江孜忍不住就跟大伙吐槽:“他家的菜都是形式大于口味,味道都挺不一般的,就是卖相不错,挺唬人的。”
“价格也挺唬人,也就是那些冤大头为了充面子喜欢去那里。”于晓静拿起一个野菜团子,掰了一半递给江孜:“这野菜团子闻着还挺香,看着挺扎实的。”
江孜其实吃不太下了,但还是接过了,只是这一半又掰了一半递给江谌,剩余的也就是两口的量——因为是用的几种杂粮面粉做的,还挺有嚼劲的,确实放了些五花肉,油脂的香味渗入到野菜和面粉里面,让原本有些难以下咽的野菜团子油润了许多,调味也是刚刚好,味道确实和一般的野菜团子不一样。
第456章、刘记特色菜式(二)
第二天,江孜早早就起了,拉着于晓静去吃早膳。
原本江孜以为,一家主要是招待过往行人的客栈,饭菜估计很一般,但是昨天的晚饭给了江孜意外之喜,以至于她很是期待今天的早膳。
“早点有什么吃的?”于晓静坐下就朝跑堂的大叔招手,他立刻迎了上来,笑容灿烂:“咱们这的鲜肉小葱薄饼味道很好,你瞧瞧这些吃早膳的客人,可不是在这住宿的,都是些街坊邻居。特地来吃咱家这鲜肉小葱薄饼的。”
“行,那就给我们来一份。”江孜点头,往旁边看了一眼,果然几乎每桌上都有一份薄饼,看起来确实不错的样子。
“还有别的什么?有粥吗?要热乎乎的,”于晓静顿了顿又问:“包子馒头之类的呢?”
“今天的粥有蔬菜玉米虾仁咸粥,南瓜小米甜粥,包子只有香菇素馅的,野菜团子也有的。”跑堂的特地提醒:“若是就两位姑娘,点上一份薄饼和粥就够吃了。”
“行,那就再来一份蔬菜玉米虾仁咸粥,不够咱们再加。”于晓静挺听劝的,等跑堂大叔送来早点,于晓静又拉着跑堂大叔说起话来:“叔,你们这新化县挺热闹的,我家是开杂货铺的,我来这就是特地来瞧瞧有没有合适铺子的,你跟我说说,想要在新化县找间铺子,容不容易啊?”
“姑娘想找铺子?那可真不容易,基本上好位置的铺子生意都不错,能有几个愿意轻易放弃的?偏僻的位置人少,也不适合做什么生意啊。”跑堂大叔倒是挺有耐心的,跟于晓静聊了好一会,江孜边吃边听——还真的别说,这鲜肉小葱薄饼味道不错的,葱香味鱼肉香味很好的融合在一起,饼子一点也不硬,非常有韧性,蔬菜玉米虾仁咸粥熬得刚好,浓稠鲜美,配着薄饼吃香得很。
“姑娘若是真想找铺子,就四下去逛逛,或者去官牙问问。”跑堂大叔最后说了一句,于晓静也不失望,她本来就觉得问不出什么,塞了十几枚铜板算是答谢他帮忙。
两人吃完,胡晴儿便下来,后头跟着江谌和大壮等人,白策叔早就吃完了去后院帮着看马车了。
“晴儿姐姐,我跟晓静打算在县里四处逛逛,等吃过午膳就回去了。”江孜知会了一声,和于晓静手挽手就出了刘记客栈,还听到后面江谌在叮嘱白策好好跟紧她们。
江孜已经很久没有这样走街串巷了。
上一回还是想找铺子,顶着太阳走了好几天,热得不行。
这次倒是还好,冬日暖阳不烈,走走停停散步一般还挺悠闲,只是找个铺子不容易,实在是没看到哪里有贴着出租铺子的。
白策问了路人,三个人便直接去了官牙。
通记牙行是大华朝最大的私人牙行,但并不是各个镇县都会设立牙行,通常会选定一个地方,周边的房租租赁信息人口买卖都会统计在册。
来之前也特地给通记牙行那边传过口信询问过,得到的回复是新化县暂且没有登记在册需要出租的铺子。
这也可以理解,商铺难寻,又离得远。
所以江孜这才打算来官牙碰碰运气。
她还想着看看在官牙能不能买几个好用的人回去,清河县那边生意不错,想要几个人去帮忙,把晚膳生意也做起来。
加工坊的人不少,调人过去帮忙其实没问题。
但江谌这里拿了不少货走,江孜担心加工坊那边会忙不过来,再补几个人最好,她问过通记牙行,最近没有合适人选。
只不过这才刚走进去,江孜对官牙的印象就不太好了。
或许是她们穿得普通,官牙的小厮没有一个迎上来的,都在旁边打量着,一副瞧不上的模样。
“阿孜,原来官牙就这样子的?来了客人也不招待。”于晓静显然是觉得很无语,毫无形象的翻了个白眼:“算了,咱们还是回去找通记牙行吧,也难怪一个私人牙行,名声比官牙好多了。”
说完,她拉着江孜就往外走。
可那些小厮不乐意了,连接三四个人围了过来。
“诶诶诶,挺厉害的啊?”
“穿得这破破烂烂的,也好意思进咱们这的大门,我还以为是来自卖自身的呢。”
“就是,咱们这地方也是你们这穷丫头能来的?”
白策本来站在大门口等着的,见状立刻过来,挡在江孜和于晓静身前,沉着脸呵斥:“离我家姑娘远点。”
白策人高马大的,脸上的疤让他沉着脸的时候显得更加凶狠可怕,几个小厮本就是欺软怕硬的,见状吓得连连后退,半句话都不敢多说。
“也就是有你们这种狗眼看人低的家伙在,这官牙才会一年不如一年。”白策冷哼一声,转身:“姑娘,咱们回去。”
“我呸!欺软怕硬,狗眼看人低。”于晓静朝几人骂了两句,拉着江孜就走,等离开了,她还在嘀咕:“这官牙说起来还是官府管的,结果就这么一副德行?要不怎么说现在的百姓们都不相信官府了,实在是有时候官府欺负人的时候,可比某些坏人都狠。”
“别这么说,好官还是有不少的。”江孜拍了拍于晓静的胳膊:“回清河县再去趟通记牙行,不行就去官牙问问,清河县的官牙可比这的好多了。”
“那是咱们有个好县令。”于晓静叹气:“可惜就要升迁调走了,也不知道再来的县令会是什么人。”
“行了,这些事也轮不到咱们操心。”江孜拉着于晓静走着:“既然没什么事了,咱们去码头看看我哥和晴儿姐姐那边怎么样了,同他们一起吃个午饭就回去吧。”
“行,先回清河县,陪我去趟通记牙行,找那汤管事给我找找合适的铺子。”于晓静有些急迫:“我好不容易把我娘给说动了,赶紧把铺子定下来才好,省得她哪天想不通又变卦了。”
“于婶才不会说话不算话,你别太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铺子得慢慢看。”
“好好好,我知道了!”
两个人一路说着话,很快就到了码头。
第457章、豆角五花肉焖面
等她们到了码头找到江谌和胡晴儿的时候,齐刷刷的愣在了原地,对视一眼都是目瞪口呆。
“阿孜,你说他们没打起来算是好事吧?”
“晓静,你说他们这是在摆擂台吗?”
江孜和于晓静异口同声,还是胡晴儿看到朝她们招手,两人才磨磨唧唧的走过去,走近了还在嘀咕:“你说旁边的人会不会一时气愤过来掀了阿谌哥的摊位?我们过去了会不会被揍?”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昨天的瓷器摊位就摆在江谌陶器摊位旁边,两家互相挨着,摊位前的客人是在这边看看又去那边看看,怎么想都觉得后来的陶器摊位是来找茬抢客户的。
胡晴儿听到于晓静的话,好笑的戳了戳她的额头:“胡说八道什么呢?我们今天来得早,先摆上的,他们后面来的,特地挑了跟咱们挨着的位置。”
“为啥呀?”于晓静捂着额头,万分不解。
“他们家的瓷器精美但是价格贵,咱们家的陶器价格实惠但是比不上他家的精美,摆放在一起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劣势。”胡晴儿简单的解释:“想要精美瓷器的客人可能嫌弃价格昂贵,但是有了我们的对比,或许就能下定决心买下瓷器,想要价格实惠的客人买不起精美的瓷器,退一步来说,我们家的陶器也不差,或许就会选择咱们家的陶器,也勉强算是双赢。”
“哦,这倒也算个不错的主意。”江孜点头,看到摊位上只摆出来三个陶器,顺口就问了一句:“那生意怎么样?我记得你们说要带三箱九个陶器过来卖着试试看?”
“呐,就这三个了,还算不错。”胡晴儿挑眉,看样子是挺满意的,于晓静也哇了一声,一脸期待:“到时候我也拿些去我铺子里卖卖看,大不了再便宜些,肯定也会有人买的。”
“这个倒是真的可以尝试下,你那杂货铺生意不错,也是可以准备些价格昂贵些的好东西镇镇场子。”胡晴儿点头赞同:“只是镇上的人舍不得花太多银子,你不是打算在县里找个铺子?在镇上卖更合适。”
“铺子多难找啊。”于晓静叹气,又瞅着江孜:“你还要跟我抢铺子。”
“我可不跟你抢,我对新化县的铺子不感兴趣。”江孜立刻反驳:“怀瑾中秋的时候要去广川郡参加乡试,我现在打算在去广川郡沿路的镇县找铺子。”
广川郡在北方,一路向北,跟新化县是两个方向。
“我也不打算在新化县找铺子,距离太远,你又不在。”于晓静撇嘴:“我还是现在清河县找找铺子吧,等你第三家铺子找好地方了,我再跟过去。”
“挺好,你两姐妹正好做个伴。”胡晴儿笑起来:“家里人也放心。”
聊了会,待了差不多半个时辰,剩下的三个陶器也卖完了,江谌动作迅速的收拾好东西,跟隔壁瓷器摊位上的人打了声招呼,就领着几人往码头外走:“刚刚听说码头上有家卖焖面的,味道非常不错,咱们午膳就吃那个怎么样?”
“行啊,我记得阿孜做的茄子肉末焖面很好吃,不知道这家的焖面怎么样。”胡晴儿挽着江孜叹气:“这出去估计得要一个多月,这么久吃不到你做的饭菜,想想都觉得难受。”
“比我手艺好的人可不少,我还羡慕你和我哥呢,能够出去看看,随处的美食都能尝个遍。”江孜是真羡慕,在现代的时候,她闲暇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各地旅游,品尝美食,虽然黑暗料理也没少吃,但是日子很悠闲很美好,如今来了大华朝,她其实是想要四处游玩品尝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