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家食肆经营日常 第169节

  等江孜吃完,于晓静也起来,她也不纠结,就按照江孜那样要了相同的早膳,一听说还有红枣核桃酪和菊花酥,就忍不住嘴馋,被江孜给拦下:“吃这么多也不怕一会闹肚子?咱们等会还得去石原镇呢。”
  “可是我想吃。”于晓静眨巴着大眼睛,撒娇简直是信守捏来,江孜无奈:“我让赵婶帮咱们打包带一些一会在路上吃总行了吧?”
  “好好好,当然行,非常行!”于晓静满意了,一口将整个酱肉小笼包塞进嘴里,滚烫的汤汁溢出,烫得她哇哇大叫,又舍不得吐掉,江孜赶紧将桌上的豆浆塞给她,她咕噜噜的喝了一大口,好一会才长长舒了口气,最后还在感慨:“妈呀,差点没把我给烫死,想要吃些美食可真不容易啊。”
  “这叫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做什么都这么毛毛躁躁的。”江孜没好气的拍了她一巴掌:“嘴里没烫伤吧?”
  “没事没事,小问题啦。”于晓静不在意的摆摆手,再吃酱肉小笼包的时候总算是小心了一些。
  第461章、石原镇(一)
  吃过早膳,江孜和于晓静就坐上通记牙行的马车去石原镇,阿强赶车,白策和他一起坐在车厢外。
  路途并不远,只有半个时辰就能到,于晓静非要尝一下红枣核桃酪,结果才喝了一小口就吐着舌头就不要了:“不要了不要了,黏黏糊糊的,我不喜欢。”
  “哪有,不是挺好喝的吗?这种酪做出来都是这种浓稠醇厚的口感。”江孜好笑的摇摇头,喝了两口,枣香和核桃香非常浓郁,没有额外加糖,红枣自带的香甜就刚刚好,口感醇厚。
  “味道是不错,但是我不喜欢这种口感。”于晓静拿起另外准备好装着清水的竹筒喝了一大口,总算是减轻了嘴里那种粘稠黏糊的感觉,这才又拿了一块菊花酥,掰成两半递给江孜:“呐,一人一半。”
  这菊花酥的馅料是豆沙的,微甜酥脆,是很符合于晓静口味的,但是江孜不太喜欢吃豆沙,吃了半个再也不肯吃了,于晓静倒是又拿了一块慢悠悠的吃了起来。
  “小心撑得难受,咱们才吃过早膳多久啊?”江孜忍不住念叨了两句,于晓静做了个鬼脸:“不听不听王八念经!”
  不听就不听吧,幼稚鬼,江孜不理她了。
  阿强先带她们去看了于晓静想要买下来的那间铺子,铺子的位置有些出乎意料——是好的有些出乎意外。
  铺子在通安巷和永平巷的交界处,两处巷子住满了居民,只要离开巷子都会经过这间铺子,来来往往的人可不少,周围还有一间糕点铺和一间小饭馆。
  路边也有几个小摊贩在卖些小杂货和新鲜蔬菜,虽然看起来似乎和于晓静的杂货铺有些重合,但是小摊贩的东西并不齐全。
  “于姑娘,这里原本是做书肆的,但是这里基本住的都是些老百姓嘛,识字的本就不多,能有几个来这里看书买书的?做不下去便不租了,房主如今也不住在石原镇,嫌租户不稳定麻烦,这才打算直接卖掉,这刚空下来没两天。”阿强也是个人精,瞧着于晓静的样子就知道她是满意的,连忙就劝起来:“这个价格真的不贵,我估摸着真的没什么可谈的余地了,两位姑娘不如一起好好商量下,若是喜欢,我还是建议尽早先定下来,这个位置其实真算不错的了,想要卖出去还是很容易的。”
  于晓静不说话,看江孜。
  “阿强,这房主不住石原镇,我们要买的话……”江孜的话没说话,阿强立马就接上了,笑眯眯的:“我觉着这铺子肯定是符合两位姑娘的要求的,就自作主张,昨儿就派人通知了房主,与他约了今天未时四刻的时候在铺子碰面,也不耽误两位姑娘的时间。”
  “行,你可真够机智的。”于晓静朝着阿强竖起大拇指,然后看了看天色道:“我瞧着时间还早,咱们去看看阿孜相中的铺子,若是没问题,最好今天下午就全搞定好了。”
  “行行行,来得及的,我给姑娘带路。”阿强听着于晓静的话,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一路上更是不停地跟他们介绍这石原镇:“要说起来这石原镇其实要比常平镇热闹些,这里的的面积要比常平镇大了差不多一半,人口也更多一些,若不是上一任的镇长不作为,这石原镇怕是早就要升为石原县了,我还听说这三五年里,不出意外,石原镇就得成石原县了!”
  “若是石原镇成了石原县,那我要是买下那个铺子,肯定亏不了,估计价格还能上涨不少。”于晓静听得有些激动,眼睛都亮了几分,江孜看了眼旁边的阿强,不客气的打击她:“说是说要由镇升县,谁知道消息真假,盼着涨价你可有得等,不要想太多,现在可还是石原镇。”
  “哎呀,你可真没意思,让我做做梦嘛!”于晓静瘪了瘪嘴,阿强也笑起来:“江姑娘说得也没错,现在还只是石原镇,真要升作石原县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呢,但是这铺子买下来,无论是自己做生意还是出租,那肯定都不会亏的。”
  几人说着话,不过一刻钟的时间就到了石原镇的主街,江孜看中的铺子原本是做米粮生意的,里面还摆着不少的货架没有清走,面积不算小也不算大,估摸着一楼的大堂能摆上十桌的样子,二楼同一楼一样摆了不少的货架,没有单独的房间,如果要在楼上隔包间,看面积最多也就是隔两个包间。
  至于后院比较大,一共有四间屋子一间厨房,三间是住人的卧室,一间是存放东西的杂物间,厨房有些小。
  “厨房太小,要租下来得扩建。”于晓静转了一圈,率先发表意见,江孜点头,问阿强:“这里没有地窖?能挖吗?”
  “有地窖的,还挺大的,要不然之前做米粮生意的,那么些货可没地方放。”阿强赶紧领着江孜往挨着厨房的杂物间走:“地窖的入口在杂物间,有些隐蔽了。”
  于晓静吐槽:“哪里只是有些隐蔽,藏得还挺深。”
  “隐蔽些安全嘛!”阿强摸着脑袋笑得憨厚,问江孜:“姑娘觉得怎么样?要是看得上,我也将房主约上来谈谈?”
  江孜自然是答应的,这铺子位置面积都算不错,价格能谈些最好,不行的话……她也确实不想错过,再找合适的也不容易,难得刚好遇上了。
  先去谈的是于晓静看中的铺子,房主是一对中年夫妇,瞧着面相是好说话的,可聊起来才发现就是一对笑面虎,笑眯眯的,但是说到价格打哈哈,简直比泥鳅还滑,聊了快一个时辰,把于晓静聊得都憋屈死了,最后气呼呼的就差拍桌子了,还好被江孜拦住,最后还是按二百二十两买了下来。
  至于江孜看中的商铺,房主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太太,板着脸一点也不和蔼,瞧着有些凶,见面就说价格免谈,一副爱租不租的样子,江孜见状也歇了谈价的想法,直接答应签订租赁。
  这一天的时间便把租铺买铺的事情给解决了。
  第462章、石原镇(二)
  铺子定下来了,回清河县的时候,于晓静摸着饿得咕噜噜叫的肚子吃着路上买的肉包,还有些不可置信。
  “我这就把那铺子给买了?二百二十两!”她狠狠的咬了一口包子:“你说等回去了,我娘会不会揍我?这么一大笔钱就花出去了,我最近攒的钱都花得差不多了。”
  顿了顿,她脸色有些难看:“这包子好难吃。”
  江孜在喝上午带过来的红枣核桃酪,闻言就笑:“我就说你买几个红枣馒头就好了,那包子闻着味道就不太行。”
  是路边的小摊贩,包子的味道随着蒸腾的热气一起散出来,是香菇猪肉馅的包子,可是闻着味道不太对,应该是猪肉不太新鲜。
  偏偏于晓静就是个肉食主义者,在吃上面最听劝,但是饿了的时候,江孜说的也不管,就是要吃肉包子,这会后悔了,啃了两口又丢到旁边了,捏着最后一个菊花酥吃起来,冷掉的菊花酥酥皮有些软了,没那么好吃了——但也比肉包子强。
  到了清河县,江孜和于晓静也没逗留,只是回食肆拿了些糕点,坐着驴车直接回方山村,到家得时候都已经是差不多八点了,江母和于婶等得焦急,看到两人就迎了上来,听江孜说在石原镇租了个铺子都还算接受良心,再一听于晓静直接买了个铺子,于婶当场表演了个变脸,一巴掌呼在于晓静的背上:“你这个死丫头,这么大的事情也不跟家里商量一下,出去两天就把身上的钱花了个精光!”
  不像江孜,她开了两间铺子,一个加工坊,赚钱多用钱多,江母也不怎么管事,其实都不太清楚江孜现在身上到底能有多少银两。
  可是在于家就不一样了,于晓静总是嬉皮笑脸又爱玩又八卦的,像极了没长大的孩子,于婶平日里就操心得多一些,于晓静身上有多少钱可不是秘密。说她把身上的银子花了个精光也没毛病。
  比较她出去的时候就带了二百四十两,跟二百二十两比起来,剩下的二十两都不算什么了。
  好在还有江孜在,这个铺子确实买得还不错,于婶这才放过于晓静。
  铺子租好买好当然得赶紧的装修起来,于叔手下的建筑小队人员是越来越多了,村里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加入了不少,人多做活也快,方山村的庄子已经建得差不多了,江孜特地找于叔要了四个人,她和于晓静各两人,来帮忙装修铺子。
  于晓静的那间铺子不需要装修,据说上家开书肆的租了两年多,很是爱惜铺子,铺子里的东西虽说是全部搬走空荡荡的,但是看起来还是赞新的,只用打扫干净,将货架什么的备好,货品运过去摆好就可以开业。
  铺子虽然空,但是江孜那边的货架多,租铺子的时候,房主说了那些东西都人要了,随便江孜处理,江孜直接打包给送到于晓静那边去了,还多出来几个就摆到厨房,用来放置东西。
  于晓静负责收拾整理铺子,于晓毅外出去收购货物,常平镇那边就交给林旭在管着,不过三天,于晓静的杂货铺就收拾好了准备开业。
  而江孜的商铺,一楼的大厅简单,就是十套木桌木椅,在装饰上费了些功夫的是二楼。
  二楼没有隔出包间,而是去买了做工还算精美的屏风,隔出五个私密的空间,里面摆放着的是方桌软沙发,点着香薰摆着花瓶,位置宽敞能坐得下八个人,环境雅致,请人吃饭或者来吃下午茶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唯一需要大概的就是后院了,厨房太小,挨着厨房的杂物间得敲掉隔墙,和厨房连在一起,再搭建两个灶台,剩余三间依旧是住人的卧室,两间做成大通铺,是铺子里的员工住的,男女各一间,剩余的一间就是给江孜留宿的时候住的。
  这一番修整下来就过去十几天了,差不多要开业的时候,江孜又开始发愁铺子人选的问题。
  账房和跑堂的都有安排了,就是厨子有点费劲,思来想去的研究好几天,江孜才确认下来。
  林荷待在常平镇是不会有什么变动了,清河县最近已经开始售卖晚膳了,从加工坊调了四个厨艺不错的去当帮厨,六子、胡明以及吴金花正式升为主厨,赵玉梅和吴金花带三个帮厨去石原镇,前期开业那段时间,江孜打算留下来帮忙。
  这样忙碌下来,江孜在石原镇待了差不多二十天。
  石原镇的生意还不错,开业前三天消费满一百文送二十文代金券,这里离清河县不算远,也有去过清河县食肆的客人,听说这里也开了一间江家食肆,还特地叫了亲朋好友来吃饭,连江孜自己都没想到在石原镇竟然还有好些的常客,只是因为住在石原镇不常去清河县,如今算是方便了。
  等到江母忍不住来找人的时候,已经是三月十七日了。
  “你这一天天的都不见人影的,三月二十日是春社日,你哥不在,你要是还不在就太不是样子了,你得跟我回趟方山村。”江母和于婶一起来的,江母在跟江孜说着春社日的事情,于婶则在训斥于晓静:“你这个死丫头,我不是让人给你传话,让你回常平镇看铺子,石原镇这边交给林旭来打理?你倒好,直接不闻不问的,当做没听见非要我亲自来抓你是不是?”
  “哎呀,娘,你别揪我耳朵呀,疼!”于晓静扭着身子要躲,于婶就是不撒手,她只能哭唧唧的找江孜求救:“阿孜,你赶紧过来把我娘拉开,我留在石原镇还不是想给你做个伴呀。”
  这个理由倒是不错,可是江孜自身难保,没理她。
  两位母亲大人亲自来抓人了,好在石原镇这边的生意也算步入正轨了,听江母说方山村的庄子已经完工了,加工坊那边都还等着她回去安排一下后续的事情。
  确实是改回去了,江孜和于晓静收拾好东西,和江母于婶一起回了方山村。
  第463章、春社日(一)
  春社日是春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以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今年正好是三月二十日。
  在这一日要祭拜社神和五谷神赐福,祈求丰年,消灾避祸。
  在大华朝,春社日是件大事,全村人都会在聚在一起,妇人不能穿针引线,所有人都要专心祭拜,准备社鼓,祭拜结束后,要一起分食祭摆时的肉食和宜春酒,象征共享神赐福泽,治愈耳聋。
  这天的天气不错,一大早江母就忙活起来了,招呼着家里的仆人们搬着长条木桌去村头的大平地,今日的祭祀要在那里举办,每户人家都要备好长桌,摆上祭品——祭品就是早起用新鲜五花肉熬煮的肉汁,连皮一起炖煮,煮至肉汁浓稠,再煮一锅梗米与栗米蒸的米饭,将肉汁浇于米饭之上,供神后分食,一人一碗,除了浇饭,还应供奉社酒以及其他的一些零嘴瓜果。
  据说这社酒喝了能治耳聋。
  除此之外,每户还要出一个男丁参加敲鼓乐神,江谌出远门不在,江源太小,江孜以为自家是不会参加这次的社鼓的又或者从关系亲近的人家借个男丁代替自家参加,那最有可能替代江家的自然就是于家的两兄弟了,于晓晨是长子,在没有分家的情况下,自然是要代自家参加的,那代江家的估计就是于晓毅了。
  不只是江孜这么想,她回方山村的那天,遇见村里人的时候闲聊几句,他们也都是这么以为的,江母却只是笑笑说暂时还没定下人选。
  除了于晓毅还能是谁?
  春社日前一天晚上看到傅怀瑾的时候,江孜就已经有些惊讶了,春社日祭祀可是大事,常平镇上有镇长举办的祭祀,她还以为傅怀瑾会参加镇上的祭祀。
  更让她惊讶的事情还在后头——代替江家参加社鼓的不是于晓毅,是傅怀瑾。
  用江母的话说,整个方山村的人都知道傅怀瑾是自家未来的女婿,儿子不在家,女婿代为参加社鼓,比从关系亲近的人家借个男丁更好些。
  只是傅怀瑾这个文弱书生能行吗?
  行不行的江孜已经顾不上去思考了,她得先考虑下怎么哄人——因为傅怀瑾见到她的时候就给了她一个冷笑,丢下一句好久不见就回了江母给他安排的房间。
  那样子瞧着,是挺生气的。
  连旁边一向看不惯傅怀瑾的于晓静都拍了拍江孜的肩膀:“你这一失踪就是二十来天,也怪不得傅怀瑾生气了,他不生气的多少得跟你吐槽几句他压根不把你放在心上,但是现在看起来好像是你比较不把他放在心上,不过该说不说,我突然觉得我心情还不错。”
  这家伙典型的是幸灾乐祸。
  江孜还硬着头皮去敲傅怀瑾的房门,被轻飘飘的一句夜深了,早些睡给堵回去了。
  这一大早吃个早饭,江孜还特地去做了热乎的番茄鱼丸面片汤,是傅怀瑾喜欢的,江孜和他说话,他也是应的,就是完全没个笑脸,连江源都看出来了他不太对劲,小声拉着江孜的胳膊问:“阿姐,夫子怎么啦?他好像在生气,我们平时背不出来文章的时候,夫子就是这个样子的。”
  是是是,都知道他生气了!
  就在江孜磨磨蹭蹭思索着怎么哄人的时候,村头传来了一阵阵的鞭炮声,于晓静扒着江家的大门朝着里面大喊:“江姨,阿孜阿源,你们收拾好了没有呀?咱们得过去参加祭祀啦!”
  方山村的人难得聚的这么整齐,许多外出打着短工或者长工的人都赶了回来,村头的大平地就是用来村里人聚会或者祭祀的,此时已经摆上了长桌,村民们站在各自的祭品桌前,围着正中央的圈出来一块空地,村长穿得正式,站在中央。
  江家的祭品桌摆在最前面,位置很好,就在村长家的旁边,一路走进去,村民们都朝着他们打招呼,江孜觉得自己的脸都要笑僵了,到了祭品桌旁才松了一口气——社恐出门社交真的是艰难。
  已时一到,鞭炮声已停,满地散落的红色的炮仗,有小孩忍不住用脚去猜,也有小孩弯腰去寻没有炸响的炮仗,大人抬手就将小孩抓住,有不听劝的被狠狠地揍了两巴掌,江孜饶有兴趣的看了会热闹,直到村长抬手示意众人安静,扬声宣布祭祀开始,四周变得一片寂静。
  气氛逐渐庄严,村长大声诵读祭祀词,村里年长有身份的几位长辈穿着祭祀服,在村长身后跳起了祭祀舞,江孜还是第一次参与这样的祭祀活动,一时盯着前方入了迷。
  祭祀结束,村长率先敲击社鼓,有村中女子接替了几位几位长辈开始跳祭祀舞,社鼓之至午夜十分方能停下,每家每户各出一名男丁轮流击鼓,就为了社鼓能一日不歇。
  社鼓响起,祭祀已成,众人开始分食社食浇饭与社酒,祭祀舞渐渐停了,有穿着戏服的村民走上中央空地,是一出村民排练的社戏,讲的是土地神与五谷神的丰功伟绩,百姓为其立庙供奉,祈福求丰年。
  还是头一回在现场听戏,江孜觉着还挺有意思的,江母将半碗肉汁浇饭塞到她手里,她随口就舀了一勺到嘴里,然后整个人都愣了愣——嗯,味道真不咋地,尤其是吃过早饭,肚子不饿的时候就更觉得不好吃了。
  江孜的注意力终于从社戏上收回,有些艰难的咽下第二口浇饭,她偏头看了眼傅怀瑾,他正慢条斯理的吃着浇饭,明明那样挑食的人,此时吃得专注,仿佛在吃什么山珍海味一般,若不是她知道味道不怎么样,这会估计也忍不住想要跟着多尝几口。
  “你不觉得难吃吗?”江孜忍不住拽了拽傅怀瑾的衣袖,真心好奇,傅怀瑾轻飘飘的看了她一眼,只是嗯了一声,继续吃着碗里的浇饭,很快就吃得干净,又拿起水杯漱了漱口,明显是不太想搭理江孜的样子。
  第464章、春社日(二)
  四周喧闹,村民们互相赠送社就的说笑声,不曾停歇的击鼓声,还有咿咿呀呀的唱戏声,江孜仿佛都听不见了,脑子里全是——差点忘了,傅公子还在生气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