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家食肆经营日常 第137节
食肆里,林荷与吴金花早早的开始准备早膳了,先做了笋干鸡丝粥,还准备了烧麦和油条,酸萝卜和酸黄瓜也备着盛出来二十份,一份就卖一文钱,有不少食客喜欢配粥吃。
江孜进厨房的时候,吴金花正在往肉丝里放姜片——江孜昨天就交代她们记得提前腌制些肉丝,姜片可以去腥,再倒入一勺米酒、一勺酱油、适量胡椒粉和盐,搅拌均匀就可以了。
灶台上的砂锅里,大米粥翻滚着煮开了花,一旁的皮蛋已经切成了碎丁。
江孜走过去从炉膛抽出几根木柴将火势减小,然后倒入切成碎丁的皮蛋,加适量的盐,用小火慢炖到浓稠。
旁边的蒸笼里,蒸汽缭绕中显现出满满一屉的烧麦——这烧麦包得不错,外皮薄而透明,内里是油润润的糯米与肉丁,点缀着些许玉米粒,香气已经在厨房里散开。
江孜有些饿了,拿起筷子夹了一个烧麦,只轻轻吹了吹便急不可耐的咬了一口——刚刚出炉的烧麦是极烫的,皮薄得隐约可见馅料,原本白亮晶莹的糯米和鲜嫩粉色的猪肉粒被酱汁染成了酱红色,再加上鲜亮黄色的玉米粒和翠绿的香葱,色泽上调配得恰到好处,一口下去,馅料中鲜美的汁水迸发开来,她根本舍不得吐出去,一小口的烧麦在唇舌间打了好几个转,总算是没那么烫了,江孜便赶紧咕嘟一声咽了肚。
“姑娘,你慢些,小心给烫着了。”林荷赶紧递过来一杯温水,江孜接过喝了,然后不再那般心急,对着剩下的大半个烧麦细细吹凉了才放入嘴中,汤汁鲜美,肉嫩米香,油润可口,又有一丝玉米的清甜,味道极好。
“林姨,你做的烧麦越发好吃了。”江孜吃完了整个烧麦,夸赞得十分从心,林荷只是浅浅的笑:“倒也算是熟能生巧,做得多了,味道也越好一些了。”
正说着话,吴金花揭开了灶台上砂锅的锅盖,里面的大米已经煮到浓稠,因着先前加入的皮蛋,粥水染上了淡淡的灰色。
“这颜色……瞧着不像是好吃的。”肖茹伸长脖子张望着,嘀咕了一句,被林荷捏住后脖给拖了出去:“少在这里添乱,你去前面看看是不是有客人了,该准备起来了。”
“好嘛好嘛,我知道了。”肖茹的声音渐渐消失在后院,江孜好笑的摇头,端起提前腌制好的肉丝倒入砂锅之中,用长筷轻轻搅拌均匀。
“猪肉丝倒进去煮到变色,就可以把青菜碎撒进去,等青菜被烫熟了,撒些葱花和适量的盐就可以出锅了。”江孜继续轻轻搅拌着以防糊锅,继续跟吴金花说话:“时间上一定要注意,肉丝不能煮得过老,煮得刚好时滑滑嫩嫩的才是最好的口感。”
吴金花认真的点点头,听到外头在喊来客人了,立刻就去给林荷帮忙盛粥装烧麦。
“姑娘,你不是说皮蛋瘦肉粥可以试吃吗?外头的客人都想先试试味。”肖茹从外面小跑了进来——这是江孜特地吩咐的,就怕有些人吃不惯皮蛋,就像昨儿的凉拌皮蛋和变蛋,就有好几个食客说不喜欢。
正好皮蛋瘦肉粥也熬好了,江孜往平时用来装蘸料的小碟子里舀上一小勺粥,大约也就是一口的量,准备了二十小份让肖茹端出去给食客们试味,然后给自己盛了满满的一碗,又夹了两个烧麦,端了一小碟的酸萝卜和酸黄瓜,放在托盘上端到后院的石桌上,开始享用自己的早膳。
江孜本身就喜欢喝皮蛋瘦肉粥,这粥熬得也不错,鲜美滑嫩,软糯香浓,早上热乎乎的来一碗,暖胃暖心舒服极了。
喝着粥,咬一口油润可口的烧麦——有些人吃烧麦喜欢蘸醋,还有醋里调辣油的,江孜更偏向于吃原味的,除非吃多了为了解腻,只能用醋来提振一下食欲,现在有酸萝卜和酸黄瓜,也就不需要醋了酸酸辣辣的酸萝卜与酸黄瓜,吃着就十分爽口解腻又开胃。
肖茹也坐下次早膳,她犹犹豫豫的盛了小半碗的皮蛋瘦肉粥,喝了一口便改变了对皮蛋的看法,端着碗往厨房跑,盛得满满的又出来了,眼眸亮闪闪的看着江孜:“姑娘,皮蛋瘦肉粥好喝,比直接吃或者凉拌都好吃。”
“喜欢吃也别吃太多,小心积食。”江孜叮嘱一声,站起来,偏头就看见林荷端着一份早膳站在白策身旁,白策接过托盘,伸手从林荷的头上取下一片有些枯黄的树叶,不知道低声说了什么,林荷的脸慢慢的红了,似乎很不好意思,扭头就走。
江孜看得新奇,瞬间想八卦,可一瞧身旁只有肖茹——算了算了,总不能在肖茹面前八卦肖茹她娘跟别的男人之间是不是……
哎,于晓静不在,八卦都找不到人可以说了,这两天忙完,就去她的杂货铺玩玩好了。
第372章、唐家酒楼(一)
喜欢皮蛋瘦肉粥的人不少,准备的粥甚至有些不够卖,好在笋干鸡丝粥准备得足足的,笋干鲜美,鸡丝滑嫩,味道也是极好的。
“阿茹,要不要跟我去县里?我去牙行那边再挑几个人回来。”江孜歇了会,见肖茹也用好早膳了,便打算出发去清河县——肖茹如今其实是没什么事的,有点儿像万能打杂小工,月初帮着江孜看账,其余时候待在镇上的食肆,哪里需要往哪跑,隔段时间还挂牌出个蛋羹,累是不累,就是啥都会啥都能做。
“好呀好呀,正好也没什么事。”肖茹毕竟还是个才十二岁的小姑娘,性子又活泼,正是爱玩的时候,成天憋在食肆里,早就无聊透了,只是她如今懂事许多,知道自己现在已经不是自由身,而是江家的家仆,如果姑娘不提,她也不会主动提——哪有仆人不干活,惦记着出去游玩的呢
白策去准备驴车,江孜与肖茹往后门走,边走边道:“这回要是有合适的人,就安排在镇上帮忙,你到时候要不然就跟在我身边?”
“嗯?我现在不也是跟在姑娘你身边吗?”肖茹不解的偏头看江孜,江孜摇头:“跟着我的意思就是我去哪,你就去哪,你跟你娘待在一起的时间会变少。”
肖茹微怔,还没说话,江孜又道:“月初你要看账的时候,就可以留在常平镇,其余时候我待在方山村和常平镇的时间也会更多一些。”
“姑娘,我没有不愿意,我刚刚只是没反应过来。”肖茹眨眨眼解释:“主要是我从小就没怎么跟我阿娘分开过,但是我现在也不是小孩子了呀,哪有天天粘着自家阿娘的道理?我当然是愿意跟在姑娘身边的。”
两人上了驴车坐好,江孜早上起得早,早膳吃得饱饱的,此时有些犯困,靠着车厢打着瞌睡,肖茹闲着无聊,拿起车上的话本翻看起来,白策赶车又稳又快,江孜睡得迷迷糊糊的就到了清河县。
驴车停在通记牙行,江孜刚下车,门口的小厮就迎了上来:“江姑娘,今儿怎么来了?快往里请。”
这一两个月,江孜在通记牙行买了不少人,又与他们的少东家相熟,小厮对她都很是眼熟。
“没什么事就过来看看,汤管事在吗?最近这半个多月也没见汤管事给我送信,是没有送过来?”江孜一边跟着他往里走一边询问。
“也不是没人送过来,只是江姑娘你也知道,这年头识字会算术或是懂些厨艺的本来就不多,一般也不会流落到牙行来嘛。”小厮笑着同江孜解释,引着她入座,又叫人送些茶水点心:“江姑娘,你先坐会,我这就去叫汤管事。”
肖茹没有坐,就站在江孜身后,等了没多久,汤管事就过来了,他瞧见肖茹的时候还愣了一瞬,肖茹当初在牙行的时候瘦巴巴的还有些邋里邋遢的,但那会他也知道这小姑娘长得好,没想着去了江家,反而养得白白嫩嫩的,虽然穿着一身粗布麻衣,可越发的娇俏好看了。
那会要的价格还是低了些——这个念头在汤管事脑海里转了一圈又很快消失,这笔生意在他这里已经结束,无论亏了还是赚了,这会也没必要再去纠结了。
汤管事很快就移开了视线,笑呵呵的坐在江孜的身旁,递上一本册子:“江姑娘,可真不是我不给你找人,你瞧瞧这册子上的人,还真没有符合你之前要的。”
倒也是没错,现在许多人吃饭都困难,一年到头靠着地里那些产出,甚至都吃不饱,哪有银子去上学堂识字学算术,更何况都自卖自身或者被卖到牙行的,大多数也都是贫苦人家出身,像是一些被主家发卖或者官宦之家流放发卖的也极少出现上小小的清河县。
之前一是运气好,二是有傅怀瑾这层关系在,通樾特地吩咐把人留下了,江孜才捡了些漏。
“最近我也琢磨了一下,是我要求多了些,估摸着是挺不好找的。”江孜低头翻看着手上的册子,笑道:“我想着现在要不买些年纪不太大的回去,教他们识字算术和厨艺就好了,也不用一直催着你们,还不一定能等得到人。”
“如果要年纪不是很大,懂事乖巧的,我倒是现在就能推荐几个。”汤管事一听,连册子都不用看,就跟江孜介绍起一对双胞胎姐妹:“我这六天前来了一对同胞的小姐妹,才十一岁,因为家里重男轻女,要送小儿子上私塾,就把这俩小姑娘给卖到咱们这了。”
“从小就在家帮着养猪干农活,能干懂事得很,就是没遇上好父母,来的时候身上都是伤,估摸着也是被那对重男轻女的父母给打的。”
江孜挑挑眉,将册子合上:“那就叫过来瞧瞧。”
旁边的小厮立马就出去领人了,汤管事陪着江孜说话:“还没向江姑娘道谢,听闻近些时日,江家食肆的生意不错。”
“运气好而已。”江孜低头喝了口茶,汤管事则笑:“哪有这么多运气好,没点实力可在清河县开不下去的。”
江孜只是笑:“汤管事有空的时候也去捧捧场啊。”
“上次我去过一次,那道松鼠鳜鱼真是又好看又好吃,若是有空,我还得再去吃一次呢。”汤管事笑着,突然收敛了神色,语气略略严肃了几分:“对了,江姑娘,我上回去的时候,还在你家食肆瞧见了唐家酒楼的掌柜,你是聪明人,应当也知道,这清河县就这么大,酒楼饭馆那么多,你家生意好了,定然就影响到别家的生意。”
这有时候有些话不用说得太明白,但是该懂的自然是懂的。
江孜听得明白,也只是微微蹙眉,很快便露出浅浅的笑容:“多谢汤管事提醒,我回去后自然会注意的。”
一家酒楼的掌柜不表明身份,去另外一家食肆吃饭?
这想想也知道别有用心吧。
第373章、唐家酒楼(二)
就像汤管事说的那样,两个十一岁的小女孩此时虽然穿着牙行为她们准备得衣裳,可没有衣物遮挡的手背与脖颈处尽是还未好全的伤痕,枯黄的头发枯黄的皮肤,眼底暗淡得毫无生机,整个人干瘦得像极了即将败落的枯草。
瞧着确实让人心疼。
“她们有十一岁?”江孜端着茶杯慢悠悠的喝了一口:“瞧着连我们村里八九岁的小孩儿都不如。”
“这不还是她们那对父母的错?这两丫头在家吃得比谁都少,干的活比谁都多,身子亏空了一些也正常嘛。”汤管事向江孜解释:“不过江姑娘你可以放心,都是干惯了活计的,能干着呢。”
能干归能干,可毕竟还只是十一岁的小姑娘,换在现代估计还没上初中吧?这可真是妥妥的童工啊。
真是悲哀,明明应该是父母的掌中宝,却被老旧的思想所害,甚至被卖到牙行,运气好能找到好的主家,运气不好被卖到青楼妓馆,这辈子都毁了。
说实话,她不是什么圣母,可还是有些不忍心让两个小孩儿这般可怜遭罪。
买下来吧,跟着肖茹识字学算术,再去后厨帮帮忙,总比不知道再卖到什么地方去强。
想到这里,江孜放下茶杯询问:“这两丫头多少银子?”
“我当时买她们的时候就花了十两银子,给她们换了干净的衣裳,又养了这么些时日……”汤管事沉吟了片刻,叹了口气:“遇上江姑娘也算是她们运气好,我也不漫天乱要价了,一共十五两银子便是。”
汤管事都这么说了。再则这价格也确实真的没赚她多少,江孜也没说什么答应了。
除了这对小姐妹,江孜就没再买人了,拿好她们的卖身契就离开了牙行。
马车上,肖茹拿着两人的卖身契好奇的看着,笑着指着上头的名字:“姑娘,你瞧,她们跟你还是本家呢,就是名字起得过于随意了。”
江大丫、江二丫。
可不是过于随意了么……
不过也正常,毕竟汤管事也说了,她们就是因为重男轻女所以才被父母给卖了的。
“回头让我阿娘给你们取个名字。”江孜打量着坐在自己对面的两个小姑娘,又问:“会做针线吗?”
江大丫和江二丫都有些紧张,两人坐得笔直,一双手紧紧的揪着衣角,听到这话一齐慌张的摇头:“不,不会。”
“行吧,反正我娘现在在家也挺闲的,到时候给你们缝几件换洗衣服。”江孜无所谓的点点头,又看向肖茹:“最近你就不用跟着我了,食肆需要营业的时候就让她们两个跟着林姨在后厨帮忙,营业结束,你就领着她们识字学算术。”
“要是算术不错,也可以帮着你一起看账。”
“好啊好啊。”肖茹有些高兴,她正觉得看账本又累又无聊,多个帮手正好。
江大丫和江二丫却是惊得瞪大了眼睛——识字?学算术?她们真的没听错?还,还看账?
怎么觉得被卖了反而是好事呢?
江孜是不知道她们在想什么,驴车慢慢悠悠的就把她们送到了食肆,这会正是午膳时候,清河县的铺子本就比常平镇要大了一倍多,客流量大,后厨里正忙得不可开交。
“白叔,你将变蛋找地方放好,别挡着路了。”江孜在厨房门口探头看了一眼,见大伙儿都忙得头也不抬,也不进去耽误事了,问肖茹:“阿茹,我打算先去码头看看,你留在这还是跟我过去?”
“我也去。”肖茹毫不犹豫,又看向江大丫和江二丫:“那她们?”
“她们就留在这……诶,小六子,你看看厨房有什么能让她们做的,就让她们帮忙洗洗菜洗洗碗筷。”江孜一眼看到赵六站在后厨门口同秋田在说话,连忙朝他招手,赵六看了一眼点头:“姑娘,你刚从牙行带回来的?来,跟我进去吧。”
把两小丫头安排好了,江孜和肖茹就叫上白策一起走路去码头,这里离码头走路要差不多十几分钟,县里路上人多,赶着驴车说不定会更慢。
码头上还是一如既往的热闹,江孜和肖茹一路逛着一路朝着江谌和于晓毅的摊位走。
“诶,姑娘,你快看那边,那是什么果子呀?有点像番茄,但是番茄是红色的,这个是橙红的,像个小灯笼,真好看。”肖茹难得出来一趟,东张西望兴奋极了。
“是柿子。”江孜有些惊喜,拉着肖茹就往卖柿子的摊位挤过去。
摊主是个中年大叔,旁边停了一辆驴车,除了两筐鸡蛋,剩余全是柿子,都快堆成一座小山了,旁观的人很多,因为这柿子是真的很好看,一个个圆滚滚的像极了小巧的灯笼,在阳光的照射下,橙红色的柿子仿佛镀上了一层光,晶莹剔透的。
围观的人多,可买的却没几个。
“大叔,这个怎么卖?”江孜凑过去拿起一个柿子,这柿子长得好看又饱满,皮薄如纸,已然熟透了,轻轻一捏,仿佛汁液下一刻就会流淌出来似的。
只是摊主还没说话,旁边围观的大婶就开口了。
“小姑娘,你别看这果子好看就以为好吃,我们平时都不吃的,这果子发涩,吃着嘴里可难受了。”
“这果子在我们那里漫山遍野到处都是,一般都烂在山上的,只要真穷得吃不起饭,没法子了才会吃这果子。”
摊主可不乐意了。:“你们山上那种又小又瘪的野柿子能跟我的比吗?有我这样皮薄肉多长得好好吗?这可是我们果园培育了三年才养出来这样好品种的柿子。”
“我特地赶了两个时辰的路来县里的,还以为会有识货的人,没想到……”摊主啧了一声:“白白浪费我时间。”
“我能不能尝尝?”江孜拿起一个柿子问,摊主无所谓的摆摆手:“尝吧尝吧,今天算是白来了。”
江孜道了谢,小心翼翼的将果皮剥下来,张嘴咬了一口,立刻眼睛都亮了几分——果肉细腻汁水足,几乎是入口既化,味道也是清甜可口,一点也不发涩,非常好吃。
第374章、唐家酒楼(三)
这个柿子是真的不错,个大皮薄,果肉细腻多汁水,味道清甜可口。
是极其合适做成柿饼的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