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家食肆经营日常 第99节

  身材魁梧会拳脚功夫在富商家当护院的白策,三十多岁的他从未娶亲,脸上有道刀疤,即使沉默寡言看起来仍旧有些凶神恶煞,因为撞破主母与人通奸,被家主迁怒卖给了通记牙行,在通家好几家牙行待过,因为脸上刀疤的缘故一直没卖出去,来到清河县的通记牙行后也做着护院的活计,如今被江孜挑中,按照傅怀瑾的意思是让他跟着江孜贴身保护她。
  还有一名护院叫钱旭,年纪不过二十三岁,因阻拦得宠的姨娘欺辱府上三岁的嫡女,被姨娘诬陷想要轻薄她,被家主打了三十大板然后卖到了通记牙行。
  除了护院,江孜还挑了六个人,两个中年男子,一个说是惯会做面食,开着小面馆,早年死了媳妇,独自把儿子拉扯大,结果儿子染上赌博,欠了高利贷,卖了面馆也没能把钱赔上被活活打死,最后自卖自身还债,一个说曾经是酒楼主厨,酒楼倒闭,又被同行挤兑,无处可去便只好自卖自身。
  另外四人中有一对头发花白老夫妻,原本是替主家看守庄子的,夜里有熊孩子点了火玩,把庄子烧得一干二净,连累他们被主家责怪,一把年纪还被卖到了牙行,还有两个是会些厨艺厨艺的农家女,被家里人卖了给兄长阿弟凑银子成亲的,虽然不识字,到时候再学学便是。
  八个人花了江孜190两银子,最贵的就是两个护院,一人40两,那对老夫妻花了30两,其他人都是各20两。
  “一次性买这么多人回去会不会太多了?”于晓静咽了咽口水,问:“你确定这样合适?到时候江姨不会骂你乱花钱吧?快两百两银子啊!”
  “没事,我娘你还不知道?”江孜不在意的摆摆手:“没事的,我过段时间要在清河县再开一间铺子,害怕人手不够呢。”
  江孜甚至在想着要不要和通记牙行谈谈合作,若是有合适的,就优先通知她一声,方便她多备些人手。
  “你自己想清楚了就行。”于晓静想起江母对江孜的放心,又有些愤愤不满:“江姨对你多放心啊,我娘就不一样了,天天管着我,我说啥都不行都不对。”
  江孜撇了她一眼:“你觉着你做的都是什么正经事?”
  刚租下铺子,还没收拾好就急哄哄的去镇上看货,结果买了一堆可以在村里就能收得到甚至更便宜的米粮蔬果,还异想天开的想要招工干活,其实小小的一间杂货铺有她和于婶两个人就足够忙活了。
  还真的不怪于婶总是管着她,主要是于晓静这个家伙干的这几件事儿是能让人放心的?
  “你这说的什么话?我怎么做的不是正经事?!”于晓静气得咬牙切齿,伸手就想去掐江孜,被傅怀瑾轻飘飘的撇了一眼,一双手不自觉的就收了回去。
  等于晓静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坐上了回镇上的马车——所以她刚刚为什么会被傅怀瑾一眼吓到?没出息,下次绝对不会了!
  第265章、安顿
  一同回镇上的还有通樾。
  “我与阿瑾许久未见,今晚便住在傅家私塾,听说江姑娘家的食肆味道极好,连阿瑾都赞不绝口,我定是要去尝尝的。”
  通樾这样说着,硬是在傅怀瑾嫌弃的目光下挤进了马车,江孜和于晓静看破不说破,也不可能当众吃独食,把猪肉脯之类的零嘴拿出来,又递了果茶给他,这人难怪能跟傅怀瑾成为朋友,也是个嘴挑的,明明吃得停不下来,还要噼里啪啦的说个不停。
  “你这猪肉脯还不错,可还是比不上我在京城吃过的,那刚刚出锅的,热乎着,猪肉香得很。”
  “果茶还是得冰镇过才好喝,这会也就凑合吧,下回记得带个冰格,上哪儿都有冰凉爽口的果茶喝。”
  “这个芝麻条还挺好吃,有蛋香味儿。”
  于晓静被烦得不行,抬手拿起竹筒假意喝果茶,挡住脸朝着江孜用嘴形说道:“他好烦,废话忒多。”
  江孜点头,又拿起一小包红薯片递过去,试图用吃的堵住他的嘴。
  去县里的时候只有一辆马车,回来时便多了一辆,多出来一个富贵公子哥不说,还多出来八口人,就算是原本就有了心理准备的江母也被惊到了:“你一次性买这么多些人做什么?”
  江孜领着众人往里走,一边和江母解释:“许老伯和许婆婆以后是专门替咱们守着镇上的宅子,白叔和钱旭伸手都还不错,我想着他们一人待在加工坊,一人待在镇上,预防着有人来闹事。”
  “那他们……”江母转头看了眼另外几人,其中一个小姑娘眨着眼,机灵的回话:“夫人,姑娘说我们几个有些厨艺在身,要让咱们跟着她学着识字做菜,到时候可以来铺子里帮忙。”
  江母轻轻蹙眉,即便现在食肆是有些忙碌,但也不必再买四个人回来,江孜一下子就看懂了江母的想法,挽着她的胳膊解释:“娘,我是打算忙完中秋的桂花宴,等村里的老宅翻新好了,就去县里找找看有没有合适的铺子,在那里再开一间食肆。”
  “这么快?你可别累坏自己了。”于婶一直在厨房帮忙准备晚饭,听到动静就走了出来,当即就关心的说了一句,又瞪了一眼于晓静:“你瞧瞧,阿孜做事向来稳妥又有规划,你呢?办的都是什么事?!”
  这说的还是于晓静买回来的那些价格偏高的米粮,自知理亏的于晓静瘪瘪嘴,求救的看向江孜,江孜摸了摸肚子,问:“我有些饿了,晚饭好了吗?”
  “好了好了,就等着你回来呢!就是没想着你带了这么多人回来,饭菜怕是不太够,我这就叫她们再做一些。”于婶说着就往厨房里走,那个机灵的小姑娘叫李招娣,这会也很是积极的举起了手:“姑娘,我们没什么事,就去厨房帮忙吧?”
  “好。”江孜点头。
  本来嘛,买人回来就是来帮忙做事的。
  李招娣主动拉着另一个叫吴金花的小姑娘往厨房走,擅长做面食的林大仁和曾经的酒楼厨子齐程也跟着进去了,许老伯和许婆婆想要帮忙被江母拦住,拉着两位老人家说话,知道他们的遭遇后直说就是那小孩儿的家人没教好,庄子失火真算不得他们的责任,说得两位老人家眼泪汪汪的。
  江孜则是在跟傅怀瑾和通樾说话,两个护院站在江孜身后不远处没有动——作为护院,他们的事职责本身就是保护好主家,
  “今儿我是没力气下厨了,你们留在来吃过晚饭再回去吧,赵婶和林姨的手艺也很不错的。”江孜这样说,通樾也就只是撇撇嘴:“那明日你中午要下厨。”
  “通樾!”傅怀瑾皱眉看向通樾,想要说什么被江孜拉住了衣袖,她笑了笑:“行,明儿来食肆吃午膳,我亲自下厨,阿瑾,你也一起来。”
  头一次听到江孜唤他一声阿瑾,傅怀瑾难得的愣了神,好一会才反应过来,嘴角上扬,说了一个好字,任谁都能听出这一个字里的欢喜。
  于晓毅就是这个时候和江谌回到食肆,他的目光落在江孜拉着傅怀瑾的衣袖处,又听到那一声亲昵的阿瑾,脸色有些发白,差点儿一头撞在走在他前面的江谌身上。
  “小心点,别摔了。”江谌反手扶了他一把,见他失魂落魄的样子,只是轻轻拍了拍于晓毅的肩膀,什么都没说。
  于晓毅听到的,他当然也听到了。
  江谌不太喜欢傅怀瑾,傅怀瑾是挺优秀的,可谁让他勾搭阿孜了?他妹妹还小呢。
  只是阿孜这丫头主意大着呢,认定了哪里是他能改变的?
  晓毅多好啊?一起长大,知根知底的。
  真不知道阿孜这个丫头到底看上傅怀瑾哪里了。
  哎,妹妹看上了,做哥哥的再不满意又怎么样呢?就连阿娘如今也很满意傅怀瑾。
  吃过晚饭,傅怀瑾就拽着通樾离开了,江孜和于晓静看着他们简直是哭笑不得——通樾这样的挑剔自大又嘴毒又好吃的的公子哥怎么会和傅怀瑾成为朋友的?吃个晚饭把每道菜通通批判了一遍,就这还吃得比谁都不少。
  这位通记牙行的小东家还真是个奇葩。
  于晓静不想回去听于婶唠叨,硬是赖着留下和江孜一起回了镇上的宅子,也还好买下了这个宅子,不然买回来的八个人可真是没地方呆。
  宅子大门两侧各有一间耳房,耳房面积不小,瞧着那里面的大通铺,睡上八个人都不成问题,江孜早就请于叔帮忙,将耳房里面隔出来三间小屋,还是通铺,但每间只住两人,也各有各的私密空间。
  “许伯和婆婆随着姑娘们一起住左侧耳房吧,两人一间,房间随意挑,收拾好早些睡,明天我再告诉你们具体要做些什么。”江孜基本上就是个甩手掌柜,大概说了一句便拉着于晓静走了,江母无奈,只能让江谌安排那八人,也带着他们在宅子里逛了一圈,主要也是要搞清楚每一处屋子的用处和住了什么人,免得闹出什么事儿来。
  尤其是两个护院,当晚就开工了,两人商议了一番,一人守上半夜,一人守下半夜。
  家里总算是有点儿像样了。
  第266章、泡面(一)
  早上是林大仁准备的早膳,他擅长做面食,半夜就起来熬了一锅排骨汤,奶白的排骨汤浓郁香醇,光是汤闻着就极其鲜美。
  面条也是早起手擀的,煮熟了放进盛放着排骨汤的面碗里,软烂入味的排骨码在面条上,上面还有翠绿的青菜,再加上葱花香菜的点缀,虽然简简单单但看着就十分的有胃口。
  于晓静动作最快,伸手端起碗先喝了一口面汤,还没咽下去,就先竖起了大拇指,江孜也喝了一口面汤,这排骨汤炖得极好,浓郁香醇。
  “味道真不错。”江母赞不绝口,江谌埋头大口吃着,虽然没说话,但是看样子就知道他也是很喜欢的,江孜也拿起筷子——手擀的面条十分劲道,吸满了汤汁,小麦香中带着浓郁香醇的肉香,软烂入味的排骨轻轻一抿,肉与骨头就分离开了,焯水的青菜火候把控得刚刚好,十分的清脆爽口。
  林大仁曾经开过面馆,面馆经营了十几年,若是味道差劲也做不长久,可惜有个没出息的儿子,害死了自己,也害得林大仁失了面馆,自卖自身。
  “午饭就由齐叔来做吧,食肆后厨食材随便用就好了。”江孜喝完碗里最后一口汤,偷偷打了个饱嗝,用方巾擦擦嘴,开始说起对昨天买回来的那几人的安排。
  “林叔以后主要负责食肆的早膳,虽说早膳简单,但是品类很多,不仅仅只做一碗汤面就可以的,其他的你也要跟着学起来,尽快上手。”
  “齐叔既然以前是酒楼厨子,厨艺定然是不差的,我的意思是你专门负责食肆的午膳,但还是要先看你的厨艺怎么样,中午的时候就做些你拿手的菜式。”
  “招娣和金花,你们两个就去食肆帮忙打下手,跟着林姨和赵婶学做菜,空闲的时候就识字。”
  “白叔你就跟着我,钱旭你和许伯婆婆留在宅子这边,到时候我让人给你们送饭菜。”
  众人都答应,宅子离食肆不算远,驴车昨晚被于晓毅赶着回方山村,江家众人便直接走路去食肆,他们起得早,路上没什么人,卖早点的铺子倒是不少,包子馒头豆浆米粥小馄饨,空气里都弥漫着各种各样的香气。
  “我昨天吃了这家的包子,味道还不错呢。”于晓静一路指指点点的,包子摊上的老板娘是个不到三十岁的妇人,看样子是还记得于晓静的,笑盈盈的朝她招手:“小姑娘,今儿还要包子吗?还有你昨天喜欢的咸菜肉包呢。”
  “不用了不用了,我今天吃过了。”于晓静同样笑得灿烂与她招手,江孜看得十分不理解:“真不明白,你怎么就能跟不认识的人聊得开的?”
  “你这人就是胆小,都是长得一样的眼睛鼻子嘴,怕什么生啊?”于晓静嫌弃的看了一眼江孜,又跑到前面的一个卖豆浆的铺子上和那老婆婆说话,然后招呼大伙儿过去喝豆浆,热乎乎的豆浆味道非常浓郁香醇,里面虽然还有些没处理好的豆腥味,但是并不是很明显,几乎可以忽视。
  “婆婆,明儿有空我再来买你的豆浆,老好喝了。”于晓静笑得灿烂又阳光,老婆婆连连点头,笑得一脸慈祥和蔼,摸了摸于晓静的脑袋,看着一群人呼啦啦的来,又呼啦啦的走了——真是个热心肠又活泼可爱的小姑娘。
  这会正是食肆准备早膳的时候,有来得早一些的食客已经坐在大堂里闲聊了,聊得不是别的事儿,正是昨天邱老婆子来闹事让镇长叫随从抓紧大牢的事。
  “那可不只是那个邱婆子,还有集市上摆摊卖糕点的那对夫妻,好像姓赖吧?”
  “哦,对对对,他们摊位上的糕点味道一般,以前集市上就他家卖,价格也便宜,我去得多,后来就只买江小姑娘这里的糕点了,好吃又便宜。”
  “那夫妻俩心性小的很,明明做的东西不好吃卖不出去,竟然怪到江小姑娘头上来,也真是好笑。”
  趴在柜台上的肖茹正津津有味的听着八卦,耳尖的听到后院有些声响,立刻就从柜台上的椅子跳下来往后院去了。
  果然就看到江孜等人从后门进来了。
  若是走大堂,总是会被食客们拉住说话,江孜虽然不抗拒和食客们聊几句,但总归是有些不自在的,走后门多好。
  因为早上江孜就安排过了,林大仁进了门就去厨房了,齐程也跟了上去,虽然他不需要负责早膳,但是需要准备午膳,先去厨房熟悉一下,看看有哪些食材才能做好准备。
  李招娣与吴金花则被江孜叫住了。
  “这是肖茹,你们两个以后闲着没事的跟着阿茹识字,学算术,若是还有不懂的可以问林姨或者我娘都行。”江孜拉着肖茹介绍给她们认识,肖茹比她们都小,歪着脑袋朝她们笑,脆生生喊了招娣姐姐和金花姐姐,让两个小姑娘都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脑袋。
  “好了,都自己忙去吧。”江孜朝她们摆摆手,就朝着江谌走去,跟个没骨头似的整个人就趴在他背上:“哥,你今儿去县里的时候再帮我看看有没有海鲜干货回来呗,之前的都已经用完了,这次多买一些。”
  “行。”江谌一口答应,又伸手拍了拍她的肩膀:“下来下来,趴我背上像什么样子?你可是大姑娘了,怎么像个小孩儿?”
  “在哥哥面前我当然是小孩儿了。”江孜嘿嘿笑,听话的从他背上下来,坐到他面前道:“最近你们去县里都是干粮糕点,是不是快腻了?红薯粉煮着吃带去也不是很方便,今天我给你做些泡面吧,那个就很方便,用热水泡着就能吃。”
  “热水泡着就能吃的泡面?泡面……这名字还挺有意思的,是面条?”江谌挑眉,有些好奇,江孜神秘的笑:“算是面条的一种,到时候你就知道了,是很方便你们出远门带着路上吃的一种吃食。”
  “行,那我今天得早些回来瞧瞧你做的泡面到底是什么东西。”江谌看起来有几分期待。
  毕竟自家妹妹每次做的新鲜吃食味道都极好的,本来还不贪吃的他,如今也变得贪吃了起来。
  第267章、泡面(二)
  泡面这种东西,可以说是现代人必不可缺的一种速食食品,忙碌工作结束后不想动手做饭也不想叫外卖,泡上一桶泡面就能飞快的解决吃饭难题。
  要做泡面,还得准备蔬菜包、调味粉包以及肉酱包。
  这会是早膳时间,大伙儿都在厨房忙,倒是肖茹已经领着李招娣和吴金花开始学字了,学的是数字一到十,还特地拿着小棍子在泥地上比划着,看起来还挺有模有样的,江母正在缝制新的被褥,时不时在旁边指出她们写得不对的地方——如今家里多了不少人,床单被褥都缺的很,江母觉得全部买新的实在是太不划算,便买了一堆的布料棉花,叫上林姨和赵婶,在清闲没事的时候一起缝制,许婆婆虽然年纪大了些,但是自称眼神好得很,针线也不错,这会也在宅子里缝制被褥呢。
  至于于晓静,已经跟于婶去她的于家杂货铺了,他们定下了中秋当天开业,所以最近也忙得很。
  这样看起来好像就她闲着咯?
  江孜放下了找人一起来做泡面的想法,进了厨房,挑了空闲的灶台,起锅烧水,然后找出香葱、香菇、胡萝卜、圆白菜,全部切碎切丁,还有之前早就剥好的新鲜玉米粒,分别焯水,然后分别装盘放进面包窑里烘烤脱水。
  然后去厨房挑了一块颜色漂亮的猪后腿肉,切成小块,然后放盐、白糖、酱油、孜然粉、辣椒面、花椒粉搅拌均匀腌制三十分钟,同样放进面包窑里烘烤脱水——其实一般都应该用牛肉的,可是这个年代是不可以轻易屠宰牛来食用的,一般杀来吃的都是老牛,肉质已经很老了,根本不适合食用
  当然了,肯定也有新鲜牛肉的,但是像他们这种平民百姓自然是很难买的到的。
  “你这跑来跑去的,一个人忙什么呢?”江母正放下针线起来走动歇歇眼,瞧着江孜一个人蹲在面包窑前端着个盘子往嘴里塞东西吃,有些好笑:“蹲这里像什么样子?烤什么呢?”
  旁边的小木桌上摆着已经烘烤好的几样蔬菜干,江母一下子就分辨出来了,唯独江孜往嘴里塞的那一小块干巴巴颜色有些深的东西没认出来是什么。
  “阿娘,尝尝,烘烤出来的猪肉块,酥酥脆脆的还挺好吃的。”江孜仰头朝江母笑,捏起一粒塞进江母嘴里,江母嚼了嚼,摇头:“是挺酥脆的,可有些干巴巴的,我吃不太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