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家食肆经营日常 第89节
江孜愣了一瞬,反应过来便笑起来:“说什么呢,哪里不像我了?平时叫你也多看看书,书上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的,我虽然没酿过酒,但是可以按着书上的试试呀。”
也不管其他人什么表情和想法,江孜伸手敲了敲竹筒,转移话题:“凉了些,可以吃了。”
竹筒下方放着干净的盘子,于晓静学着江孜的样子,将竹筒最前方的盖挑开,竹筒里面的米粒滚落了出来,竹的清香与糯米的芳香越发的浓郁,里面还有夹杂着野猪肉和野兔肉、玉米粒混在其中,十分漂亮。
“哇,感觉好好吃哦。”江源趴在桌子上,眼睛亮闪闪的:“我要吃这个!”
“你只能吃半碗,这是糯米饭,吃多了容易积食。”江孜铁面无情的看了江源一眼,见他一脸不开心,又忍不住笑着捏了捏他的脸:“还有排骨竹筒咸饭呢,鱼汤也可以多喝些。”
“好!”江源一下子就精神了,大声答应。
所有的竹筒都已经打开,桌子上摆得满满当当的。
排骨咸饭看起来没有野味糯米饭看起来那样色彩鲜艳好看,但是酱红色的排骨与大米混在一起,里面还有煎得金黄的大蒜,江孜又撒了一把葱花,瞧着也是不错的。
鲫鱼豆腐萝卜汤看起来清清淡淡的,上面没有一丝油花,也不如以往做出来的鱼汤都是奶白色的那般好看,但是凑近一些就能闻到淡淡的竹香。
“今儿中午吃的是荷叶香的叫花鸡,晚上吃竹子香的竹筒饭,还真是挺别致的。”江母先盛了一碗鱼汤,尝了一口便笑:“这鱼汤的味道还真是鲜香清雅,有鱼肉的鲜美,竹子的清香,融合在一起很是和谐。”
同样先喝汤的还有于婶和张宁宁,两人非常赞同的直点头,张宁宁尤爱吃里面的豆腐,豆腐没什么豆腥味,吸满了汤汁,清雅的竹香以及鲜美的鱼香,真是怎么吃都吃不腻。
其他人包括江孜在内,都是先冲着竹筒饭下手的,江孜选了排骨咸饭——因为那份野味糯米饭跟中午吃过的叫花鸡内馅儿太相似了,她想吃点不一样的。
作为好姐妹的于晓静显然和江孜同样的想法,她给自己盛了满满一碗的排骨咸饭,排骨有些肥,在焖烤的过程中,肥油渗入了米饭中,让米饭看起来也是油汪汪的,里面的大蒜先是被煎得金黄,又被烘烤得软软糯糯的,如果是能接受大蒜的人,肯定特别喜欢吃,江孜就先夹了一粒大蒜放进嘴里——熟透软糯的大蒜是不会有生蒜的那股辣味和蒜臭味,反而香得很,融入竹子的清香后味道更是新奇。
于晓静则是一口咬住了一块肥肥的排骨,一边吃一边含糊不清的念叨着:“还是肉肉好吃,这排骨肥了点,但是有竹子的清香,一点都不油腻!”
“这个就是叫花鸡?怎么吃?全是泥巴。”提出疑惑的自然只可能是白天不在家没吃上叫花鸡的江谌了,于晓毅也没吃过,但是他一向沉默寡言的,也很难提出这种话来,就坐在两人旁边坐着的于晓晨都已经是吃叫花鸡的熟练工了,非常熟练的拿出小锤子敲了泥壳,挑断了细绳和细线——荷叶香很快就飘散了出来,和竹子的清香比略微要更浓郁些,但也盖不住竹子清雅的香味,两种香味混在一起又似乎各自有各自的地盘,一点也不显得味道杂乱,只觉得满院子都是竹香荷叶香。
第233章、喜欢就是喜欢
无论是叫花鸡还是竹筒饭都是极其受大伙儿欢迎的,江源这个小家伙还趁着其他不注意多吃半碗糯米饭,吃饭摸着圆鼓鼓的肚子在那里喊难受,江母好笑又好气,起身去厨房熬了些麦芽茶——炒熟的麦芽放置在阴凉处,想喝的时候直接就用热水泡开就可以了,可以消食健脾,在没有山楂的时候,用来消食最好了。
一人一杯麦芽茶坐在院子里消食,江母闲不住,叫上于婶出门散步,还拉上了江源,小家伙可高兴了,回家两天都在下雨哪有时间出去玩,好不容易雨停了,能出去走走当然开心了。
其他人各自忙碌着,于晓静就拉着江孜回了房间,关门前还往外面探头探脑的看了好一会,确定没人跟上来才将房门关上,一副做贼的模样看得江孜很是无语:“干嘛呢,做贼啊?”
“天都没黑做什么贼,要做贼就得晚上等你睡着了,摸走你宝贝的钱匣子!“于晓静笑得一脸奸诈,还望床榻的方向望去,江孜伸手就朝着她额头给了一巴掌:“眼睛看哪里呢?不许盯着我的钱匣子!”
“小气鬼!”于晓静捂着额头嘟着嘴,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朝着江孜招手:“快来快来,我可真是好奇死了,你仔细给我说说,你到底是怎么在我的眼皮子底下偷偷跟傅怀瑾搅在一起的?”
“会不会说话?什么叫偷偷跟他在一起?我可没跟他在一起。”江孜没好气的坐下,双手搭在桌上撑着下巴:“充其量现在算是互相有好感?我可没考虑现在成亲的事情。”
“啧啧啧。”于晓静直摇头,学着江孜的样子撑着下巴与她对视,语气调侃:“我可没说什么成亲啊,还说没考虑,没考虑说什么成亲?”
“那不是我娘跟你娘,成天说咱们不小了……等等,这不是重点,说这个干嘛。”江孜说着撇撇嘴:“你拉我回来就为了说这些?无聊不无聊。”
“无聊啊,就是无聊才要八卦啊。”于晓静笑眯眯的:“好姐妹的八卦听着更好。”
“你知不知道你现在像什么吗?”江孜气得甩了她一个大白眼:“像极了村头那些八卦嘴碎的婶子。”
“唉唉唉,别瞎说啊,她们有我这年轻美貌吗?”于晓静没好气的瞪了江孜一眼:“再说了,我顶多八卦,我可从来不嘴碎的到处去宣扬什么啊!你可别瞎说。”
“是是是!”江孜敷衍的应了一声,收回撑着下巴的手,整个人没骨头般的趴在桌上:“你就别八卦了,喜欢就是喜欢,能说出什么理由来?无非是看不到的会想念,看到了会开心,简简单单的,等你有喜欢的人就知道了。”
于晓静还是了解江孜的,能从她嘴里说出这些话就不容易了,至于其他的,瞧那样子怕是肯定不会再跟她说了,她也很自觉地转移了话题,说起江孜要去镇上看宅子的事情——自然是羡慕的,还在畅想着是不是她挣了钱也可以在镇上买个宅子,最好宅子就在江孜买的宅子隔壁,那样无论是在村里还是在镇上,她和江孜都是好邻居好姐妹呢!
江孜心不在焉的跟于晓静说着话,心里却是头一回在认认真真的想着——她到底是什么时候喜欢上傅怀瑾的呢?
第一次见面是被镇上几个混混追赶摔倒在傅家私塾的后门,是他开门让她躲了进去,让她逃过一劫。
那个时候她是什么样子的呢?
虽然穿着深色的衣服不怎么显现,可毕竟她跑了一路,衣服头发有些凌乱,竹筐里背着的陶罐全部摔碎,里面是卖剩吃食的一些汤水油水,洒了一身,别提有多狼狈了。
可是傅怀瑾什么都没说,也没表现出嫌弃,只是安静的带着她从后院去了前院正门,送她离开了傅家私塾——而且非常坚定的生怕江孜会赖上他一般,话都不肯多说几句,等江孜出了门就飞快的关上了私塾的大门。
江孜记得当时自己还在吐槽傅怀瑾这是怕她赖上他来一出你救了我我就以身相许的戏码——那时候的傅怀瑾多金贵啊多疏离客套啊,哪里像后面这样子?
当然了,除了当时他迫不及待想要让她离开的模样外,他当时那副瘦瘦弱弱风吹就会倒的模样让她印象非常深刻,想着他的厌食症挺严重的,也记着傅老爷子说他能吃得下自己做的东西,只想着做些好吃的给他让他能多吃些——别真的因为吃不下东西英年早逝,那么好看的少年。
是的,江孜对傅怀瑾的第一印象除了瘦弱就是好看,虽然当时只注意他的长相了,后来又想了想,他的手搭在门上关门的时候,那双手就像是长在她心上一般,修长、骨节分明,是真的好看。
所以,或许从一开始她就惦记上傅怀瑾了——因为他好看。
哪有什么真正的一见钟情,一个人可能会对一个长相普通甚至不太好看,只是见过一次,什么都不了解的人一见钟情?
百分之九十九的一见钟情,实则上都是见色起意——美好的东西总是让人更加容易心动。
不过,那时候的傅怀瑾肯定对她没什么感觉的,表面温和有礼,实则比谁都要客套疏离,对她一见钟情?她那时候多狼狈啊,傅怀瑾又不瞎。
至于傅怀瑾什么时候喜欢上她的,那就是个迷了、
确实就像于晓静说的那样,两个人在大伙儿的眼皮子底下,几乎就没有单独相处过,这么久发展成互有好感了?
或许有很多时候,傅怀瑾的默默帮助让她真正的动了心吧。
真要仔细回忆,她能想起太多傅怀瑾做过的事情,他好像总是在毫无要求的帮助他——从第一次见过开始,到后面和清风茶楼、乔家酒楼的合作、租铺子、去通记牙行买人……
她其实早就喜欢上傅怀瑾了吧?
博文书斋遇到傅怀瑾和邵雪枝站在一起的时候,她先是觉得两个好看的人站在一起是真好看,后来莫名的觉得烦躁,只是那时候她压根就没往自己可能是吃醋了这方面想。
第234章、开诚布公(一)
仔细回忆和傅怀瑾认识的这些日子,江孜觉着自己喜欢上他也是理所当然的。
若不是傅怀瑾告诉傅老爷子赖家夫妻找了混混找他的麻烦,那天她根本没有看到傅老爷子,只可能是傅怀瑾特地告诉了傅老爷子的,傅老爷子才会找人去跟镇长说了这事。
若不是傅怀瑾在齐叶面前提起她做的那些电信,她又怎么可能和清风茶楼达成合作?
若不是傅怀瑾帮忙搭线乔家酒楼,醉香楼和林记酒楼打上卤肉方子的主意威胁江孜的时候,她怎么能应付得来?乔氏酒楼有皇室背景,与她们合作便不必再担心醉香楼和林氏酒楼的威胁。
若不是傅怀瑾在乔珉暄面前提起她在找铺子的事情,若不是看在傅怀瑾的面子上,她哪里能这么快租到铺子?还是按月缴纳租金,大大的减轻了她的压力。
即便不喜欢与陌生人接近,可是在她因为食肆举办七夕活动,找傅怀瑾帮忙的时候,他还是一口就答应了。
即便江孜因为七夕那晚醉酒后发生的事情一直躲着他,傅怀瑾在知道她要去县里牙行买人的时候还是毫不犹豫的选择陪她去。
一个女孩子怎么可能不会对一个好看又总是帮她的男孩子动心呢?
喜欢好像变得顺理成章了。
更何况也不只是这些而已,她去傅家私塾送午膳的时候,偶尔会看到认真教孩子们读书,还会看到向来对人冷清的他对孩子们温和又有耐心,她也曾经看到过他给路过乞讨的老爷爷送上几个包子送上一包点心。
对孩子好,又有善心的男孩子,怎么可能会不喜欢呢?
只是她没想明白,傅怀瑾又是怎么喜欢上她的呢?
因为喜欢她做的吃食,所以也喜欢上她这个人?
算了,人心多难猜,她怎么猜得出来傅怀瑾在想什么呢?
不如找个时间和他好好的面对面的谈一次?
会不会显得她过于主动了?
江孜长长叹了口气,让旁边说得正开心的于晓静都顿了顿,问:“我说的你都有在听吗?你在想什么呢?”
“听着呢听着呢。”江孜抬眼看她:“明天要是不下雨我们就去镇上看看有没有什么合适的宅子,至于还能不能在镇上邻居……哪里有你说的那么简单,要是运气好有两栋宅子挨着往外卖,咱们现在也买不起啊。”
“别泼我冷水啊,我想想还不成吗?算了,我看明天是不会下雨了,咱们早点睡,梦里啥都有!”于晓静站起来伸了个懒腰:“今晚不跟你睡了,再不回家,我阿娘又要念叨我,我耳朵都要生茧子了!”
“行行行,谁乐意跟你一起睡,睡觉那么不老实。”江孜嫌弃的冲她摆摆手示意她赶紧走——于晓静睡觉是真不老实,她能从这一头睡到那一头还不摔下床,还会时不时的踹旁边的人两脚。
哎,真是替于晓静未来的老公担忧哟。
第二天没再下雨,大伙儿都一起去镇上——江源要去私塾继续上学了,江母和于婶于叔去镇上的砖窑去看砖,江孜和于晓静自然还是去食肆的。
“我觉着土砖就别考虑了,土砖房也就比土坯房好一些,既然要重建就选好一些的。”于婶正在跟江母讨论,她掀起车帘,指了指外面的村子:“咱们村里好过得去的人家大多都是选了红砖,青砖的就没几家,价格确实高了不少,咱们也没必要多花那个钱,重建个红砖房就挺不错的。”
现在的方山村只有极少数几家家境贫困些的住的还是土坯房,江家就是其中之一,剩下的村民,多数家境一般都建的土砖房,于家也是土砖房,自然也知道土砖房其实没比土坯房好太多,昨晚回家于叔于婶就在家里商量是不是也把方子推到重建个红砖房,当然这都是后话了——村里住红砖房的不多,也就四五户人家,唯一住上青砖房的就只有村长家了,那青砖房看起来就十分大气。
“先去瞧瞧价格。”江母点头:“红砖房确实是不错。”
其实江孜更想一步到位的建个青砖房,再想想觉着还是低调些好,最近他们家多少都有些惹眼了。
到了镇门口,众人便下了车,江谌和于晓毅要去县里,赶着驴车就走了,于叔于婶和江母去砖窑,江孜和于晓静则牵着江源去食肆,江源显得格外兴奋,因为他早就约了两个玩得好的同窗今天来自家姐姐开的食肆玩耍吃完饭然后一起回私塾——私塾里的同窗都知道他有个漂亮姐姐,会做超多好吃的。
到铺子里的时候,正是早膳时候,大堂里做了不少客人,柜台前肖茹正在打算盘,但凡于晓静有事没来食肆,都是由肖茹在记账,在早上来镇上之前,于晓静已经跟江孜说过了,像她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去哪家铺子能干长久的?她就是拿了江孜的月钱都不好意思,想着以后铺子里就让肖茹记账就好了,她只要来食肆里补一些蒸糕、绿豆糕来卖就好了,也是笔收入——于晓静也是想着江孜已经帮了自家不少了,寄卖在食肆的糕点是跟着江孜学着做的,卖了也分她钱,挣不少了,而且她也打算自己开个铺子不是?她哪里还能总是这样占便宜呢?
见了她们的肖茹也是高兴的,立刻就从柜台前的椅子跳下来,随着她们一起进了后院,边走边道:“阿娘还说今儿不下雨,你们肯定得来呢!阿孜姐姐,你让送过来的竹筒,做成各种汤品,这两日可受欢迎了,真的好好喝呢!”
江孜扭头冲她笑:“今儿还教你们做个竹筒饭和叫花鸡,味道也好得很呢。”
“咦……叫花鸡?这什么奇奇怪怪的叫法?”肖茹皱起眉头:“不好听不好听。”
“换成荷叶鸡这个名字更好些。”于晓静提议,江源则使劲晃着江孜的胳膊:“阿姐,等会郑华和李鑫和过来的时候,我要请他们吃叫花鸡!”
第235章、竹筒煮茶(二)
自家弟弟的小小要求当然要满足了,正好今天也要教林姨他们做叫花鸡和竹筒饭。
食肆里没有小嫩鸡,于晓静自告奋勇的去屠宰场买,顺便每日定十只,专门用来做叫花鸡或者其他烤鸡,都是用小小只的嫩鸡做出来最好吃,江源觉着食肆待着没意思,跟着于晓静出门了,江孜则进厨房帮忙准备早膳并且教她们准备竹筒饭——今日午膳的招牌自然又多了两道菜,还是挂在了专属于江孜的食肆特供区域。
“今儿食肆估计又要热闹许久了。”说话的是赵婶,她正坐在小矮凳上清洗着木盆里快要堆积成山的竹筒,林姨按着江孜说的正在淘洗糯米糯米浸泡,当即就附和着赵婶的话,有些无奈又好笑的说:“是啊,这两日下雨,我们做了不少汤菜,想着暖呼呼的吃着也舒坦,尤其是酸辣粉最受欢迎,这些食客们吃是一口都没少吃,可还要念叨着姑娘,说就盼着你来再出些新鲜的汤菜。”
“天气确实是要转凉了,我已经让我哥去定制鸳鸯锅了,到时候咱们就卖火锅。”江孜从房梁上取下来一条野鸡肉和野兔肉,问:“食肆里熏好的野味就这些了?地窖还有吗?没了该再去买些回来。”
“应当是还能用个三五天,也该定些了。”回话的是赵婶,她抱着五六个洗好的竹筒站起来:“我看食肆里的各种豆制品得再补补货了。”
“行,赵婶你再看看,统计一下,我去安排。”江孜开始处理野鸡肉和野兔肉,今儿她准备的是还是和昨天一样的野味糯米竹筒饭,这一批竹子比较大,估摸着一个竹筒能出两份上菜——其实做竹筒饭还是用那种小小的嫩竹最好了,就是没找到便没办法了。
林姨和赵婶都是在后厨干了好些年的人,学一道新的菜式都很快,尤其是竹筒饭其实做法是很简单的,就像竹筒汤一般,江孜只是托江谌和于晓毅带了句话,说了下大概的做法,这几日她们自己就尝试着做了好些种不同的竹筒汤,觉得不错的就挂牌售卖,都卖得不错,现在厨房里就摆放着好些准备好的竹筒,有冬瓜素汤、菌菇鸡汤、鲫鱼豆腐汤。
刚把野味糯米竹筒饭准备好,于晓静背着大竹筐就回来了,身后跟着三个小萝卜头,乖乖巧巧的一起喊着阿姐和婶婶姨姨好,江孜还记得这两个小家伙,当即就洗了手去给他们拿糖吃,于晓静则给他们一人舀了一碗水果罐头,一旁的赵婶笑呵呵的:“你们这么稀罕小孩儿,就赶紧找个好夫婿成亲,怀个自己的娃娃。”
江孜和于晓静当即摆手,异口同声道:“别,成什么亲,生什么娃,别人家的孩子怎么看都可爱,自家的要是调皮捣蛋那得气死。”
好姐妹的默契在此刻表现得淋漓尽致。
“胡说八道什么呢?小姑娘家家的你们也不害臊。”
身后突然传来了于婶的声音,几人一同回头,就看到于婶和江母进了后院,跟在她们身后的还有傅怀瑾和齐叶,江孜和于晓静对视一眼——傅怀瑾和齐叶怎么和她们一起回来了?
“我怀疑傅怀瑾是不是找人在食肆外头盯着,只要你在,他就跟闻着味儿似的出现了。”于晓静偏头小声在江孜耳边说,江孜瞪了她一眼:“什么闻着味儿?他是狗我是肉啊?”
这话把于晓静逗笑了,连连点头:“你这形容是真不错,我都没想到。”
不错个鬼,她哪有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