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家食肆经营日常 第88节
第229章、叫花鸡和竹筒饭(四)
饭后两家人照例凑在一起纳凉消食,外头的小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听,江孜和于晓静各自占据了一张摇椅,好不快活的晃着摇椅,时不时嬉笑两声,她们身侧的江源正蹲在地上研究江谌特地从县里带回来的小陀螺,明明是两大一小,但是在几个长辈眼里都是小孩儿模样。
“阿孜,你打算什么时候去看宅子,我看明儿还得下雨呢。”于晓静的声音不大,还在摇椅上打着哈欠,江孜也被传染了般的跟着打了个哈欠:“就等雨停了去镇上看看吧。”
简单的两句对话只有离得最近的江源听到,小家伙立刻丢下手上的小陀螺,迈着小短腿爬上江孜的摇椅,趴在她身上,伸手抓住她的衣服,仰头问:“阿姐,你要去镇上买宅子吗?我听说镇上的宅子很贵很贵的。”
江源的声音有些大,当下所有人的目光都看了过来。
“去镇上买宅子?”江母有些惊讶,第一个开口询问,江孜眨眨眼,这才想起最近几天忙起来都忘记跟自家娘亲商量买宅子的事情,当下她也没有隐瞒,点了点头:“是有这个打算,只是忙起来忘记跟你们说了,主要是想着镇上没一处宅子实在是不方便,如果耽误了时间,还得抹黑回村里,实在是有些不太安全。”
“你说得是没错,但是在镇上买个宅子可不便宜呢。”于婶咋舌,她知道江孜生意做的不错,也没想到这才短短的一两个月的时间,竟然都想着要在镇上买宅子了。
“这两天收了不少分红银子回来,买个小宅子应该不成问题吧。”江孜拍了拍江源的小脑袋,往旁边挪了挪,让他坐在旁边,这个小家伙如今重了不少,趴在她身上也是有点承受不住。
“那你自己看着办,你自己赚的银子,到时候买了宅子写你自己的名字就好了。”江母仅仅只是思索了几秒钟就做出了决定,于婶都忍不住看了她一眼,然后就笑:“是,都是阿孜自己挣的钱,你呀,自己安排就好,你娘向来是相信你的。”
正好说起宅子的事情,江孜便坐直了身子,打量了一下自家的堂屋,开口道:“娘,我还想着趁着农忙前,把咱们家的房子再重修一下怎么样?于叔如今不正是带着队伍在周边村里帮忙修房子吗?正好也把咱们家这活儿接了?再在村里请些人帮忙,在农忙前应该能搞定。”
一般秋收秋种是在九月中下旬到十月初,将近二十天的时间把家里房子重修一下完全来得及。
“家里的房子确实是该修了。”接过话头的是江谌,他也打量了下堂屋道:“咱家房子也好些年了,冬天冷得很,是得尽快重修一下,阿源也大了,该给他修间屋子。”
“我倒是真把这事忘了,还要你俩来操心提醒。”江母点头称是,琢磨了一下又开口了:“这事你们俩别管了,忙你们自己的,平时也够忙的了。”
于婶也在旁边旁边附和:“对对对,你们忙你们自己的,你们家房子重修的事情我帮着你娘一起来弄,你们于叔手下的那几个人也是常帮人重修宅子,活儿都不错,你们就放心。”
“于叔帮忙,我们自然是放心的。”江谌点头答应,江孜见事情也算安排上了,也就随他们去商量了,伸了个懒腰就站了起来,招呼于晓静:“晓静,我要回屋去睡会,要不要一起?”
于晓静还没答应,江源先一步伸手抓住了江孜的衣角:“阿姐阿姐,我也要去!”
“刚说要给你单独建个屋子住,这会就缠着你阿姐一起睡午觉?还是个小孩儿。”江谌故意打趣,小家伙撅着嘴半天不知道怎么反驳,引得众人哈哈哈大笑,小脸都涨红了,江孜赶紧来给他解围,瞪了眼江谌:“哥,你别欺负阿源读书少,都说男女八岁不同席,阿源还小呢,和我一起睡午觉怎么了。”
江源小脸更红了,气鼓鼓的看着江孜:“阿姐!你才读书少呢!我这次考试第一名!”
“哈哈哈哈……好好好,我们家阿源读书可厉害了!走走走,咱们去睡午觉!”江孜乐得不行,伸手捏了捏他的脸,牵着他的手就往外走,身后堂屋里依旧笑声一片,于晓静追了上来,回头又看了眼,摇了摇头——所有人都在笑,只有于晓毅一脸沉重的垂着脑袋,她很清楚自家二哥在想什么,无非是如今的阿孜这么会赚钱,又要在镇上买宅子又要重修房子的,他怎么追的上?
也不是她要嫌弃自家二哥,阿谌哥都说了要他一起去外地跑商,挣钱肯定比现在爬山涉水的去各个村里或者在镇上走街串巷挣得要多,可他偏偏念家舍不得离远了——就他这样的人,说得好听顾家,说得不好听就是没什么大志向,满足于当下。
阿孜是有大想法的人,怎么会喜欢她家二哥这样的?
江孜呢,压根没有注意到于晓毅的情绪,也完全不知道于晓静脑子里有多少想法,因为下雨凉爽,她这午觉睡得极好,起来就拉着于晓静往厨房跑,还有些迷糊的于晓静忍不住抱怨:“我说你干嘛呢?一睡醒就往厨房跑,要不你干脆住在厨房里算了?”
“那你还要不要吃竹筒饭了?不想吃我就不做你的份,我给你做几个蒸菜吃。”江孜白了于晓静一眼,于晓静立刻举手做投降样儿:“别别别,我就想吃竹筒饭,你那蒸菜是好吃,可天天吃,是个人也得觉得没滋没味好吗?”
倒也是,蒸菜嘛,一般都是少油少盐的,是真适合于晓静这个减肥人士吃——不过竹筒饭第一次做,就让她一个人吃蒸菜,江孜都能想象到于晓静会闹成什么样儿,还是让自个省省心吧。
要说竹筒饭,其实很好做的,加水加米放进火堆上烤熟了就是最最简单的竹筒饭了,跟叫花鸡一样,是有些野炊意思的。
当然,江孜要做竹筒饭,自然不可能只是加水加米这样简单的。
第230章、叫花鸡和竹筒饭(五)
就让要做竹筒饭,江孜就打算要多做几样口味。
首先做的就是野味竹筒饭,这个是最简单的,用的就是之前炒好放入叫花鸡里的馅料,和洗净泡了一下午的糯米一起下锅再翻炒一下,依次塞进竹筒里,再加入适量的水就可以了。
“这样子能好吃吗?”于晓静凑过来一颗小脑袋,好奇的盯着三个已经塞满的竹筒,说她不信任江孜的厨艺是不可能的,就是见到一样新吃食时就会忍不住的提出疑惑。
“吃的时候你就知道了。”江孜的回答从来没有变过,又指挥于晓静去拿提前腌制好的排骨:“再做个排骨咸饭竹筒。”
于晓静屁颠屁颠的就过去了,往回走的时候还盯着排骨看个不停:“你这排骨怎么这么肥?”
“带些肥肉才好,这样口感更加丰富。”江孜解释,又补了一句:“反正你不懂,你就记得吃。”
于晓静做了个鬼脸,就笑嘻嘻的站在旁边看,江孜也不管她,拿起排骨仔细瞧了又瞧,腌制过的排骨呈现出漂亮的酱红色,上面的肥肉显得油汪汪的,无论是红烧还是糖醋都是极好吃的。
当然,今天可不是红烧或者糖醋,江孜动作利索的往热锅里倒油,等油热就用中小火把排骨煎至两面金黄香脆,再加些大蒜粒煎香,把大米倒入倒入锅里,再加些生抽、盐一起翻炒均匀就可以出锅塞进竹筒里了。
“我觉着这样就可以直接吃了。”于晓静咽了咽口水,感叹:“你说我怎么就学不会做饭呢?天天跟在你身边就是啥也不会”
“两个字形容你,知道是什么不?”江孜偏头看她一眼,于晓静立刻把头要成了拨浪鼓:“别,我不想知道,肯定不是什么好词。”
江孜会是那种不让说就真不说的人?
“你这种呀,就叫废材!”江孜往旁边挪了挪,笑得极为猖狂,于晓静当下就丢下竹筒,沾满了油渍的罪恶之手就冲着江孜脸颊抓去,江孜连忙躲开:“你别乱掐!你手上都是油,脏死啦!”
姐妹俩躲来躲去闹了几分钟,很快就停战了,把排骨咸饭全部塞进竹筒,便又收获了四个排骨竹筒咸饭。
“这些会不会不够吃啊?”江孜看着自己面前的七个竹筒陷入沉思,说实话这竹筒个头可不小,她是专门挑的大个竹筒,一个个的都有她两个手臂粗,奈何这两家人里尽是能吃的大老爷们。
“我觉得竹筒饭是够了,你看看再弄点别的呗。”于晓静可不只是竹筒饭能满足的,她不会做,但是会吃呀,瞧着旁边还有不少的白萝卜和水缸里活泼的大鲫鱼,立刻就有了主意:“用这竹筒做个做个鱼汤呗?放些豆腐和白萝卜,还能解腻呢!”
说完跨步到水缸里,就等江孜应下就去捞鱼杀鱼——杀鱼,她可是专业的!
“我没试过用竹筒来炖鱼汤……试试吧,总该有第一次。”江孜没多犹豫就答应下来了,于晓静立刻拿起立在水缸旁边的小捞网,一把捞起一条鲫鱼,离了水的鲫鱼疯狂蹦跶起来,但是被捞网紧紧禁锢住了,江孜赶忙将擀面杖递过去,她接过对着鲫鱼就是当头一棒,直接把鲫鱼敲晕,然后非常干脆利落的就在江孜面前表演了一场剖膛开肚,还嘲讽的看了眼江孜:“你说你厨艺这么好,不敢杀鱼杀鸡的,要不要这么奇怪?”
“谁规定做饭好吃的就得会杀鱼杀鸡?那你动作这么熟练,也没见你做饭好吃啊!”江孜不甘示弱的怼了回去,接过于晓静手上的鲫鱼哼了一声,就去准备做汤了,于晓静哼哼唧唧的,也跟过去在旁边帮忙剥蒜切姜片准备配料——鲫鱼豆腐汤是江孜做惯了的,这次应了于晓静的要求额外加了些白萝卜,这鲫鱼个头很大,分成两份塞进两个竹筒里,没一会功夫就把所有东西都准备好了。
两人站在一堆竹筒面前,动作整齐的叉腰长长舒了口气,非常默契的同时感叹:“终于弄好了。”
“接下来要怎么办?”于晓静好奇询问,江孜伸手拿起一个竹筒看了又看,确认密封严实了才道:“等我哥他们回来了,就架火堆,用火烘烤竹筒就行了。”
“那和叫花鸡的做法好像呀,只是一个用竹筒一个用荷叶……”于晓静说着看向江孜问:“那是不是应该还有荷叶饭吧?”
江孜默默的朝她竖了个大拇指:“论吃呢,你还是挺在行的。”
“那不是就这么点小爱好啊?”于晓静嘿嘿傻笑,两人一起走出厨房,外面没下雨了,江孜打算去加工坊看看,于晓静自然是要跟上的,小嘴叭叭叭的:“阿孜,如果我的杂货铺开起来了,你这加工坊的东西可得供给我一部分,那些什么豆制品之类的东西肯定都好卖呢!”
“行啊,当然给你留,放心,以后好东西只会更多呢。”江孜自信的扬起下巴,倒是有点小人得志的意味,于晓静好笑的戳了戳她的下巴:”你这下巴要戳天上去了,别嘚瑟了,不是想要看看库存里的东西吗?赶紧的。”
“干嘛,怕耽误你吃晚饭啊?”江孜偏头躲过她的手,于晓静摇头,一脸认真:“错了,我是怕耽误阿谌哥和我二哥吃晚饭,他们在外面忙了一天,回来肯定肚子饿呢!”
“啧,你可真是贴心的好妹妹呢!”江孜明显是有些阴阳怪气的,于晓静才不在意呢,就当是夸她,笑得眼睛弯弯的:“那必须的呀!我可是世上最贴心最懂事最可爱的妹妹了。”
江孜没好气的撇撇嘴——这丫的自恋症状越来越严重了,是病,得治。
张宁宁和于晓晨每天都会登记整理库存数量,江孜其实并不需要担心什么,只是因为现在有和乔家酒楼合作,要给他们提供加工产品,这几天下雨,很多东西没办法做,她有些担心库存会不够。
“虽然因为下雨停了,大家都只做些简单不需要晾晒的东西,但是我们的库存还是挺充足的。”张宁宁将登记库存的账本递给江孜,又领着她们往地窖走:“我大概估算过,十天半个月的供货量是没问题。”
第231章、叫花鸡和竹筒饭(六)
地窖很大,被塞满了三分之一,不同品种的同样规整在一起,摆放得整整齐齐,看起来极其舒服。
“嫂子,你还真是老样子,这东西摆得够整齐的。”于晓静左看看右看看,发出感慨:“这要是我来整理,怕是十天半个月都很难给你整理出来,问我东西在哪里我都要找半天。”
江孜非常认同的点头,她早就发现了张宁宁有点儿强迫症,这类人负责整理柜归纳管理仓库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我看明天差不多也该天晴了,还是继续加工囤积库存,后面我再增加其他品种。”江孜觉着加工坊的工作效率还是很给力的,想想也是,谁也不会想因为偷懒丢了这份工,要找一份工离家这么近的难度可是太大了。
从地窖回来,江孜就指挥着于晓静去生火,连续几天下雨,天气都有些转凉了,江母身子骨弱,去屋里拿了个披肩,坐在那边和于婶在说修房子的事情,江孜没多在意,就往厨房去把早就准备好的竹筒拿出来。
竹筒的数量不少,也有些重,江孜用托盘一次也就能拿两个出来,才跑了两趟,抬头就见江谌和于晓静赶着驴车回来了,于晓毅从驴车跳下来就朝着江孜这边跑来,接过她手上的托盘,闷声闷气的说了句我来,埋头就往厨房走,江孜愣了下,还没反应过来,剩下的五个竹筒都被他搬了出来,还问接下来要做什么。
“不用了不用了,晓毅哥,你刚回来,去歇会,剩下的我来就好了。”江孜连忙摇头,于晓毅应了一声,转身就去给江谌帮忙去把驴车上的东西卸下来,于晓静则凑了过来,无奈问:“阿孜,我这个二哥心里眼里可真的全是你,你确定他真的没机会了?”
“没有。”江孜一边回答得坚定,一边将竹筒一个个的摆在火堆上:“我不喜欢故意拖着别人,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晓毅哥很好,可他在我眼里就是哥哥,和我哥没什么区别。”
一张好人卡发了出去。
于晓静长长叹了口气:“喜欢就是喜欢……你是承认你喜欢傅怀瑾了?唉,我就是没想明白,你怎么就喜欢上傅怀瑾了啊?你们明明接触得不多啊,他也就比我二哥长得好看了些,可他那个小身板,看着就没我哥强壮……喂喂喂,你不会真的是看人家长得好看吧?”
“不行吗?”江孜没好气的白了她一眼,压低了声音:“我就见色起意怎么了?你废话怎么这么多,快别说了,等下他们都听到了!”
“哦……那我们晚上躲被窝里好好说说呗?”于晓静一副我懂了的样子,余光瞥见于晓毅,立刻转移话题:“阿孜,这样要烤多久?”
“也快要一个时辰吧……去把那只叫花鸡拿过来,不然来不及烤熟了。”江孜小心翼翼的将竹筒摆得整齐,好一会才擦了擦额头的汗——总算是弄好了。
“阿孜,忙好了就过来歇会。”于母正在和于婶说话,见江孜站在火堆前热得满头大汗,有些心疼的叫她,还从怀里掏出了方巾,又拿起蒲扇递过去,嗔怪道:“你哥不是回来了?你就不能等会让他去弄,非要自己凑到火堆前。”
“哎呀,我哥这不是刚回来,多累啊。”江孜接过方巾擦擦汗,又摆了摆手:“第一次做竹筒饭,不是我自己来,我还不放心呢。”
“行了行了,别说了,让孩子先坐下歇会。”于婶拉着江孜坐下,拿着蒲扇给江孜扇风:“我刚刚跟你娘在说你们家这土胚房,在你们家搬来以前就有的,又住了这么多年,中间陆陆续续翻新几次吧?可时间久了瞧着是真有些破烂了,不够结实还容易落土,翻新也没意义,也挺麻烦的,翻新还不如推倒重修,建个砖瓦房更好,虽然不像土胚房那样冬暖夏凉,但结实又干净,住着更舒坦些。”
“我觉着推倒重修挺好的,就建个砖瓦房!”江孜听了也点头,土胚房真的住着不舒服。
至于说什么冬暖夏凉的……享受过空调的现代人没了空调,甚至连风扇都没有,怎么也体会不到他们嘴里的夏凉是什么——反正都挺热的。
“你们两个说得倒是挺轻松的。”江母没好气的瞪了两人一眼:“推倒重建那得花多长时间?我们一家子睡大马路去?而且建砖瓦房,就算是最便宜的土砖,都得花多少钱?真当钱那么容易挣?”
“没地方住怕什么,住我家就行,不就是大伙儿挤一段时间而已,这算什么事啊?”于婶立刻接过话头,指了指身后的房子:“土胚房不结实容易落土,不常翻新就破破烂烂的,孩子们都大了,尤其是阿谌十八岁了,得赶紧给他说个媳妇儿,可瞧瞧你家这房子,这没翻新的样子,瞧着不知道情况的还以为你家得穷成什么样呢!”
“别舍不得花钱,土胚房经常翻新,花的钱也不少了,换成砖瓦房省事多了,又结实,哪里用得着两三年就要翻新。”
于婶正说着,江谌也走了过来,估计没听全也听到了一大半,坐下就道:“推倒重修吧,还是砖瓦房住着舒坦些,这些日子我也挣了不少钱,咱们别怕花钱,花完了再挣。”
“就是就是,挣钱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花完了就继续挣,钱可是挣不完的。”说到挣钱,江孜就有底气了,毕竟手握几百两,还能建不起一个砖瓦房?
“行行行,你们呀,一个个说得都有理,就我没理。”江母好气又好笑,最后拍板做出了决定:“既然你们都这么说,那就推倒重建,花的银子就从公中出,我估计是不太够,你俩先垫着,之后等公中富裕些了再拿出来还给你们。”
江母这话说得坚定,江孜和江谌对视一眼,没有反对什么,总归算是把重建房子的事情定下来了。
第232章、叫花鸡和竹筒饭(七)
当竹子的清香飘散出来的时候,江孜和于晓静再次蹲在了火堆前,热得额头上尽是汗水,用方巾擦了又擦,燃烧的火焰映照着她们红通通的脸蛋。
“阿孜,竹筒都要烧焦啦!”于晓静正在用木棍扒拉着火堆中的叫花鸡,仔细看了又看:“我觉得叫花鸡也熟了。”
“叫花鸡再等等。”江孜站了起来,捶了捶有些发酸的小腿,转身拿起铁钳子,小心翼翼的夹起一个竹筒放到桌上,见于晓静迫不及待的窜了过去,赶紧叫住她:“你别碰啊,刚拿出来,小心手给你烫坏掉。”
“哎呀,我知道,我就瞧瞧。”于晓静摆摆手,盯着那个竹筒看了半天,又使劲嗅了嗅:“这个竹筒的香味还挺好闻的,这里面肯定放的是野味糯米饭。”
“狗鼻子过来闻闻这个是什么?”江孜又夹了个竹筒放桌上,估计逗她,她她倒也配合,凑过来嗅了嗅,嬉皮笑脸的:“鱼汤!”
江孜好笑的摇摇头,只能说她还真是狗鼻子——这个竹筒夹起来的时候不像之前那个一样感觉很扎实,而是晃晃荡荡的像是塞满了水——那可不就是鱼汤么。
剩下的几个竹筒是江谌接过铁钳子去夹过来的,用他的话说就是小姑娘家家的力气不大,要是没拿稳掉了被烫到了怎么办?也不知道喊一声——哥哥是心疼妹妹,江孜才不多嘴说自己现在颠锅颠多了,力气大着呢。
刚从火堆上拿下来的竹筒还冒着滚滚热气,竹子的清香不浓郁但是存在感非常强,江母和于婶也放下针线篓过来坐下了,瞧样子也很是期待的。
于叔是最后一个过来的,闻着竹香就笑:“我之前在县里一位富商家里干短工,就见过那富商老爷从外地带回来的竹筒酒,那小小的一个竹筒,还没这些竹筒一半大,估计就半斤的酒,听说就要十几两银子呢,贵是贵了些,但是那酒酿得可真不错,有竹子的清香,好闻得很。”
“说得好像你喝过似的,你就也闻闻!你少惦记了。”于婶瞪他:“别说十几两的酒,就算是十几文钱的钱,你也没得喝!”
大伙闻言都笑,于叔露出憨厚的笑容,在于婶身旁坐下:“不喝不喝,我都好些日子没喝酒了。”
江孜倒是若有所思的摸了摸下巴,笑:“竹筒酒也不错,要不我去酿一些。”
“你还会酿酒呢?”于晓静一脸诧异:“你现在怎么就什么都会了?可真是越来越不像我认识的阿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