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家食肆经营日常 第82节
签订契约这个事情,江孜觉得很正常,毕竟这可不是小事,村民谨慎些很正常。
至于缺少种子这件事,倒是有些麻烦,先让江谌和于晓毅帮忙在周边的村落收购看看,还是不够的话就再想想其他办法。
另外就是养殖场。
村长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大概的意思就是加工坊确实给刘婶他们几家人带来了不少的收入,村里不少人都盼着江孜扩大规模招更多的人——毕竟就在家门口的活儿基本是找不着的,谁希望自家男人成天在在累死累活不着家,又有几个不乐意的。
养殖场需要场地,村长表示村尾的这一大片的空地可以全部租或者卖给江家,但是有个要求——不能因为江家的养殖场影响到村里人的生计。
比如说方青叔家,方青叔在外打短工,巧婶子在家养鸡崽,江孜之前就是去他们家里买的鸡崽,江家养殖场建起来以后售卖鸡崽,那肯定就会影响到方青叔家的生活,毕竟平时他们大多数时候都是靠养鸡崽卖鸡崽为生的。
这个问题很好解决,毕竟建养殖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自家铺子提供肉食,而不是靠养殖出售来挣钱的,只要不在周边和镇上出售就可以了,再远一些,也影响不到村里了。
或者可以直接帮村里人解决销售问题,直接收购他们养殖的那些鸡鸭,也省得他们花时间去跑到镇上去卖。
不好解决的问题则和种植使用的种子差不多,那就是——到底去哪里弄幼崽呢?
既然都是养殖场了,那肯定不只是养几只鸡几只猪的规模了。
或者慢慢增加幼崽数量慢慢增加人手?
江孜晚上都没睡好,顶着个大大的黑眼圈起床,看得于晓静一脸稀奇:“昨晚上去做贼了?这眼圈黑得跟墨似的。”
“晚上一直惦记着村长爷爷说的那些事呢。”江孜有气无力的回答,手上的动作一点也不虚,抓住一只巴掌大的虾,完全无视它的挣扎,快准狠的把虾头给卸了下来,又飞快的挑掉了虾线,旁观的于晓静莫名的觉得身上有些凉,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脑袋:“你这是要做什么?”
“熬个海鲜粥喝。”江孜指了指挑好虾线的大虾:“你去冲洗一下,这些虾个头很大,对半切一下吧。”
于晓静撇撇嘴,端起大碗往外走,还在嘀咕:“要不是听你说的这什么海鲜粥就觉得还不错,我才不给你干活呢!”
于晓静每回都喜欢这么说,每回干得比谁都起劲儿的,江孜才懒得理她,往洗干净的铁锅里放油加热,然后倒入处理干净的虾头开始翻炒,煸出红亮亮的虾油,那股鲜美的香味刚刚飘出来,于晓静就窜了出来,手里端着装虾肉的碗,微眯着眼睛,嗅着空气中虾油的香味,点评道:“这个味道有股好闻的鲜味。”
江孜腾出左手接过她手上的碗,朝她扬了扬下巴:“你去看看粥怎么样了?拿勺子搅一搅,别糊了。”
“好!”于晓静回得声音洪亮,伸出手就去抓砂锅盖,江孜没来得及拦住她,就见她一声惨叫缩了回来,捏着耳朵直喊:“烫烫烫!烫死我了!”
于婶闻声而来,看着于晓静狼狈的样子气不打一处来:“我都说了让你做事不要毛手毛脚,成天嚷嚷来嚷嚷去的,有个姑娘样吗?”
骂归骂,总归还是心疼闺女的,赶紧拉着她去冲凉水,江母则是回屋拿了清凉膏,一阵兵荒马乱的看得江孜直摇头——以后少让于晓静进厨房吧!
灶台上的砂锅咕噜噜的响,冒着热气,江孜先将熬好的虾油倒出来,又找了一块湿布裹着手将砂锅盖拿起来,里面的大米已经煮得开花了,散发着浓郁的米香,她拿着勺子搅了搅,觉得差不多了,先将虾油倒进去,又把腌制好的海鲜倒进去——河虾、鲍鱼、干贝等等。
海鲜易熟,一边搅拌一边炖煮差不多十分钟就行,最后抓一把青菜焖熟,加盐和胡椒粉调味就可以出锅了。
“娘,收拾一下,可以吃早饭啦!”江孜朝着外头喊了一声,用湿布将砂锅端下来,又拿干净的筷子去夹了一大碗于婶做的酱黄瓜酱菜、前些天刚做好的糖醋蒜,还有张宁宁炸好的香香脆脆的酥黄豆——这些用来下粥就刚刚好。
“放着放着,我来端。”江谌听着动静进到厨房,看到江孜正要端那大号砂锅,赶紧阻拦,又瞧着她脸上的汗难免有些心疼妹妹:“以后还是去院子里准备饭菜,多叫我们来给你打下手,你老是一个人闷不吭声的忙活着,太辛苦了。”
“知道知道。”江孜朝他笑,拿起托盘跟在他身后,张宁宁正好进来帮忙拿碗筷:“我就不吃了,我给加工坊那边准备早饭的时候就吃过了。”
“那我给你留一碗,尝尝味道,买的干海货不多,下次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煮一次海鲜粥。”江孜连忙回头和她说话,张宁宁笑着应了,院子里于家人早就在忙活了,摆桌椅子,帮忙打扫卫生——虽然于家现在几乎是搭伙在江家吃饭了,但是其实他们拿了不少食材过来,还经常给加工坊帮忙收食材也不肯收钱,两家人一般也都不计较这些小事情,也是十几年的交情了。
第211章、海鲜粥(二)
江家的饭桌上难得简单的只是放着一口大砂锅和几碟酱菜小菜,众人围坐在桌前,江谌拿着长勺轻轻搅拌,原本还不算浓郁的香味瞬间飘散了出来,是一种浓郁极致的鲜香。
于晓静立刻就站了起来,把手上的空碗递了过去:“我要第一碗!”
“慢点,别又烫到了。”江母操心的看着她,于婶坐在一旁轻哼了一声,于晓静不好意思的吐吐舌头,非常积极的将第一碗递给江母,第二碗递给于婶,第三碗留给自己,只是稍微吹了吹就迫不及待的舀了一勺塞进嘴里,当即就捂住了嘴:“烫烫烫……好,好吃!”
“都说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要是把嘴给烫坏了,你接来大半个月就预备着只喝白米粥吧。”江孜撇了她一眼,有些幸灾乐祸,其他人见她那样,个个都放慢了动作,吹了又吹,才吃进嘴里。
江孜自然也不例外,慢慢悠悠的吹凉了才喝了一小口海鲜粥——入口是熬得香浓绵软的大米,米香中夹杂着浓郁的鲜味,再然后吃到了里面的虾肉和各种海鲜,海鲜的鲜甜全都融入粥中了,咸香十足。
“这海鲜粥真是太好喝了,如果可以我能天天喝都不腻!”于晓静喝了两碗,摸了摸肚子,又瞧了眼正盯着她的于婶,不高兴的放下了碗:“我到底哪里胖了!为什么要让我减肥?这么多这么多好吃的我都不能吃,那还有什么乐趣?”
“我看你的乐趣就是好吃懒做!厨艺厨艺不行,针线针线不行,吃饭就你第一,我看你以后嫁人了怎么办!真以为自己能嫁给人当少奶奶让人伺候呢?”
于婶张嘴一溜话像是顺口溜似的,听得江母都笑了:“咱们晓静多好,说不得就当个少奶奶呢!”
“就她这懒货!”于婶哼了一声,到底没再说下去了,于晓静挤眉弄眼的,小声叭叭:“我还天天在铺子里干活呢!哪里懒了!顶多爱吃了些!再过段时间我就自己去开个铺子,吓死你们!”
于婶只当她是又在顶嘴,没细听,瞪了她一眼没理会。也就江孜听得最清楚了,看了她一眼——听张宁宁说于晓静最近挺奇怪的,跟她刚说的开铺子什么的有关系?一会私下得好好问问。
因为是月底,江源月考结束可以回家休息两天,江孜要给铺子里的重任发放工钱,还要去结算分红成本,给乔珉暄送铺子的租金,江母的丝线用完了要去镇上再买些,于婶没什么事决定陪江母,江谌和于晓毅也有事情要商议,打算今天不去卖货了——这就导致最后除了于晓晨要留在加工坊,其他人都去镇上。
江孜一把拽着于晓静:“娘,于婶,晓静早上吃太多,我跟她走路去镇上,消食减肥,你们不用等我们,直接去铺子里就行。”
“也行,那你俩把草帽带上,一会日头就烈得很,还要记得带壶水。”江母向来都不怎么操心孩子们的事,闻言只是仔细嘱咐了一声就进了车厢:“那咱们就先走吧。”
“唉唉唉?我才不要……”于晓静眼睁睁的看着她的好二哥二话不说扬起长鞭赶着驴车飞快的离开了,压根没人管过她有什么想法——在这个家里简直是完全没地位!
“你回家拿顶草帽,我去用竹筒装水。”江孜推了于晓静一把,无视她哀怨的眼神,转身回去先装了水,又拿了草帽戴上,仔细把门锁好,还去加工坊转了一圈,于晓静才慢吞吞的从家走出来。
“慢吞吞的干嘛呢!”江孜凑过去挽着她的胳膊,亲亲密密的拉着她往村外走:“你好好跟我说说,吃早饭的时候你说什么要开铺子?之前就听嫂子说你最近在教肖茹记账?还有一对老夫妻这几天老是来找你,对你亲密极了,看起来奇奇怪怪的,有一次还在你跟前哭了,什么情况?都没听你说过。”
于晓静撅了撅嘴:“嫂子怎么什么都跟你讲,就不能让我有点小秘密……其实也没什么啦,阿茹本来就会识字算数,对你的记账方式就很感兴趣,我就教她呗……嘿嘿,正好偷偷懒。”
“偷懒还有脸说,不过教她也好,以后再开新店的时候,让她去教人做账,我就能闲一些。”江孜没好气的看了她一眼,又问:“那老夫妻又是怎么回事?”
“啊……说的是胡老伯和胡阿婆吧。”于晓静歪着脑袋:“之前我们去找铺子的时候不是去了一间面馆?当时你不是说也觉得他们怪怪的?明明第一次见我,热情得有些过头了。”
江孜仔细回忆了一下,点点头:“哦,你是说他们啊!”
之前为了找合适的铺子,她和于晓静大中午的都在镇上闲逛,当时就在邬平巷随便找了一间面馆吃面,经营面馆的老伯阿婆对于晓静莫名的亲切热情,几乎就把江孜无视了个彻底——那时江孜就觉得奇怪,还想着以后都不去了,竟然都找到铺子里来了?
“对呀,胡老伯和胡阿婆那天来铺子里吃饭,见着我竟然记得我呢,我都想了好半天才记起他们。”于晓静摇头晃脑的瞧着一派天真无邪:“其实也没多久吧,就乞巧之后,几乎每天都来呢。”
总觉得醉翁之意不在酒。
只是江孜还没来得及说什么,于晓静又接着说:“早上说的开个铺子做生意就是那间面馆,阿婆说她和老伯年纪大了,做不得吃食生意了,打算把铺子租出去,只要能给他们留一间屋子让他们住下就行……我这不就想着租下来嘛。”
“原本我是想开个铺子专门卖糕点的。”于晓静挽着江孜慢悠悠的走着:“可是我哪有什么厨艺?只会炸厨房,就会那么几样糕点做法,还是你手把手教的还特地给我定做了量杯量勺控制配料的分量,够麻烦的了,再多学几样得要了我小命,而且就我一个人准备糕点什么的也很难撑起一家糕点铺子得,所以我想着开个杂货铺。”
第212章、香酥藕盒、蜜汁糯米藕(一)
邬平巷的铺子位置好,一向都十分抢手。
听于晓静说的也不像是突然兴起,倒是像早就仔细思索过了。
“杂货铺?”江孜没有打击她积极性的意思挑了挑眉,问:“那你现在盘算得怎么样了?货从哪里来?”
于晓静扬起笑脸,兴致勃勃的跟江孜说起自己的规划:“镇上的杂货铺不少,但是店里的货品什么的都简单得很,上次我们去县里就瞧见不少外地的稀奇小玩意,我打算到时候去县里囤一些,再加上咱们村里的新鲜蔬菜,阿谌哥和二哥收购的山货,然后我再做些糕点卖,应该也就差不多了。”
“像婶子做的酱菜味道不错的也可以拿去卖。”江孜也赞同点头:“你这么说听着倒是不错,只不过邬平巷的铺子一向抢手,就算最偏位置的铺子也得要二十两一个月,那个面馆位置也不错,三十两租出去都不成问题,你哪来那么多银子?还得置办东西。”
“刚刚不是说了嘛,他们年纪大了,想把铺子租出去,就是要留一间屋子让他们住着,所以价格不贵,按十五两一个月租给我,也不用三个月半年的交租,按月交就行了。”于晓静解释起来:“我如今也有二十几两银子呢,真要是缺一些就先找我二哥借一些呗,他这些天也攒了不少钱嘛,等到铺子开起起就好啦。”
十五两的月租不但说不上贵,简直便宜得不像话,竟然愿意低价把铺子出租给于晓静,怎么看都是她占了便宜。
但是便宜哪里是那么好赚的?
那对老人家对于晓静的态度实在有些古怪——是那种好到古怪的感觉。
哪有对只去面馆里吃过一次面的小姑娘这样热情友好甚至这么低价的出租铺子给她?
想想都让人有些怀疑。
江孜在疑惑,而于晓静还在继续说。
“胡老伯和胡阿婆也挺可怜的,听说胡阿婆生女儿的时候伤了身子,女儿娇养到咱们这个年纪,不知怎么的就溺水了,老两口相依为命在邬平巷开面馆,如今年纪大了,也确实干不动了。”
顿了顿,于晓静又道:“阿婆说他家闺女跟我像极了,一样的活泼开朗,所以见着我就喜欢,如果我租了他家铺子,他们也能常常见着我,心里也高兴。”
“那你还是记得跟于叔于婶商量一下,开铺子也不是小事。”江孜提醒一句,于晓静无所谓的摆摆手:“哎呀,也没什么啦,能自家开铺子,他们肯定会乐意的。”
“那也要提前商量一下。”江孜强调。
说实话,她听了于晓静说的话就觉得不太妥当,胡老伯和胡阿婆没有儿女,老来无依,又觉着于晓静跟自己早早去世的女儿相似,想要对她好,愿意低价把铺子租给她固然是可以理解。
但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和便宜可不一定得来都是好的。
如果他们生了别的心思呢?就这样缠上于晓静呢?人心难测,更别说其实并没有过多接触甚至还只能称之为陌生人的老两口。
“好好好,我今天抽空就跟他们说说。”于晓静见江孜一直在强调,答应得也爽快,只是瞧她的样子是完全没有往深处想,确确实实还是个单纯的十四岁的小姑娘——估计于叔于婶那边想得比她要多多了呢。
于晓静想要把铺子租下来开杂货铺的事情还真不一定能成。
可这丫头哪里知道江孜在想什么,还在兴致勃勃的与江孜说着杂货铺的规划,江孜哪里会泼她冷水,顺着她的话还说了好些建议呢。
小姐妹俩跟在春游似的慢悠悠的,等到了铺子里已经过了早饭时间,大堂坐着几位没什么事的老食客,点了一壶茶,要了些点心,凑在一起侃大山,瞧见江孜就忍不住调侃起来:“哟,这不是江小老板吗?今儿怎么有空来了?我还以为这食肆是打算要换老板呢。”
“最近比较忙。”江孜还有些不好意思,回了一句话拉着于晓静就往后院跑,另一个食客赶紧追问:“哎哎哎,小老板别急着走啊,今儿中午挂牌出菜不?如果有的话,我今儿就不回去了。”
“一会我瞧瞧有什么食材。”江孜回了一句,进了后院就看到赵婶正端着一杯水靠在厨房门口,刚准备打招呼,赵婶就先开口了:“姑娘你可算是来了,今儿有不少食客知道你会来镇上,都等着你挂牌出菜呢。”
……
食客问完了,自家人也要问一遍。
“我先瞧瞧有什么食材。”江孜往厨房走,问:“今天的午膳你们挂牌了什么菜?”
“泡椒鸡杂,糖醋排骨,红烧素鸡,凉拌茄子、凉拌三丝,再加一个冬瓜素汤。”赵婶跟着江孜进了厨房,指着角落里的一筐莲藕笑:“这莲藕就不错,还是咱们食客自己送来的,说是娘家那边种植莲藕,送了两大筐,家里实在是吃不完,我就用市场价买下来了。”
江孜走上前翻看,点头:“我也许久没吃过莲藕了,确实到了挖藕的季节了,回头我就让加工坊那边多收一些莲藕做藕粉。”
“藕粉我倒是听说过,就是不会做。”赵婶笑:“我们只用来炖汤和清炒,林荷做的蜜汁藕片味道不错,可惜用了不少蜂蜜,定价略高一些,点的人就不多。”
“藕粉做法不难的,就是很费劲,麻烦。”江孜大概解释了一句,拿起一根莲藕在手上掂量了一会,笑:“其实莲藕的做法很多样的,做成糖醋藕片、酸辣藕片都行,就跟你们平时做糖醋排骨酸辣鸡杂一样的做法,许多食材都能做同样的口味,咱们多多尝试就好了嘛。”
“今天我就用这莲藕做个新菜吧。”
“嗯……就香酥藕盒吧,油炸得香香酥酥的,莲藕清脆微甜还能解腻。”
赵婶在旁边笑:“听起来就很不错,我这就去前头挂牌去。”
江家食肆每天的菜式都不一样,看当天的食材预备当天的菜单,定好了就挂牌到墙上。
第213章、香酥藕盒、蜜汁糯米藕(二)
食肆里挂牌的菜单区就在收银柜台后的那堵墙,特地划出最前方的一块小小的地方,标记着食肆特供四个字,几乎是空着的,偶尔一天突然挂上牌了,就能引来不少食客。
因为这里只要挂牌了,就证明是那位忙得成天不见人影的江小老板来食肆了,只要她来了,有时间总会亲自下厨做菜。
也不知道为什么,明明是同样的菜式,江小姑娘做出来的味道就是比食肆里两位厨娘做得好——当然了,两位厨娘的厨艺也是不差的,不然哪里会有那么多的老食客来捧场。
赵婶才出了厨房,肖茹和于晓静就探头探脑在厨房门口看了半天。
“干嘛呢,进来啊。”江孜一转身就看到她们,不免觉得好笑,肖茹也有些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脑袋,跟江孜打招呼:“阿孜姐姐,你好久没来镇上了。”
“最近比较忙。”江孜从一旁拿出一条五花肉,问她:“晓静说你跟她在学做账,学得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