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家食肆经营日常 第70节
于晓静恋恋不舍的回头看了好几眼,握了握拳头:“我要努力赚钱!这样才能把想买的通通带回家!”
“那你可得好好努力了。”江孜笑眯眯的也不泼冷水,指了指前面:“那边的摊位好像是卖绢花的,咱们去瞧瞧。”
跟在后头的于晓毅同样也回头看了好几眼,沉默了起来——如果他一直只是当个货郎,怎么可能买得起蜀锦和云纱?他能给阿孜更好的生活吗?
当然,阿孜自己做生意,赚钱比他多,日子肯定不会差。
可是他也想要靠自己给阿孜更好的生活啊。
江谌也有自己的想法——以后真要去跑商,选货品一定得小心谨慎,选错了那就砸手上了,前期每种不同的货品都买一些,好卖的多拿,不好卖的就少买或者不买。
要他看,这些蜀锦和云纱肯定不会砸手上。
毕竟那些有钱人家的采买管事们最爱来码头上买各种外地商人带来的特产,这些蜀锦和云纱就是外行人的他也能瞧得出品质不错。
应当会有人买下来的。
第184章、逛清河县(五)
绢花是用布料染色,勾勒,编织而成的。
平民百姓家很少有带绢花的,一般用简简单单的木簪子或者银簪子,即便有带绢花的,也是用麻布或者条件稍好些的用棉布,这样做出来就比较粗糙,一眼瞧过去不够精巧。
真正精致精巧的绢花大多是用绢布绸缎甚至云纱之类的布料做成,工艺好看的绢花几乎以假乱真。
江母以前也用粗棉布做过绢花,拿到绣坊可是很受欢迎,那时候江孜和于晓静都讨要了一枚绢花簪子,那绢花可还收在她桌上的小木盒里,是她为数不多的首饰之一。
只是江母做得再精巧好看,粗棉布的材质确实一般,做出来的绢花簪子跟现在她们在摊位上看到的就差远了——摊位上的这些绢花簪子应当都是用绢布做成的,如果不仔细看都不一定发现那是布料做成的花。
就像现在,江谌就仔细看了好一会,颇有些惊讶的感叹:“我差点以为这是真花做成的,我就说嘛,花摘下来不是很快就会谢了,到时候这簪子岂不是得难看死。”
“哪能呐,这可都是绢布做成的绢花,一朵朵的瞧着跟真的一样吧?做的过程可费功夫了。”摊主瞧着年纪也不算大,很是机灵,好听的话如流水一般的:“两位小姑娘长得这般好看,配上绢花簪子最合适不过了,这绢花簪子也不贵的,一只不过二两银子。”
“你说什么呢?二两银子?你怕不是来抢钱呢!”于晓静惊得差点跳起来,后退了好几步,那模样仿佛十分担心摊主会直接把这绢花簪子硬塞给她似的。
“哎哎哎,你这说的什么话?”年轻的少年摊主有些不高兴了:“我这可是明码标价,也没逼着你买呀!这可是我和我爹从外地千辛万苦带回来的,做工这么精致的绢花簪子,县里可没处买的到的!”
“反正我不买,你这太贵了。”于晓静又退后一步,抓住江孜的手:“走走走,我们不买,我们买不起。”
把没钱和买不起说得这么理直气壮的,怕是只有于晓静了吧?
江孜好笑的冲着那年轻的摊主招手道别,两个女孩是走远了,江谌和于晓毅却停留在那里。
“阿谌哥,你说我送阿孜一只绢花簪子怎么样?”于晓毅似乎是犹豫了许久才把这句话说出来,一向老实内敛的少年还是第一次在外人面前直接表达自己的心意,十分难为情的红了脸,还没等江谌开口,摊主少年就乐呵呵的把于晓毅拉到摊位前介绍起来:“我瞧着你肯定是想要为那位穿着灰色衣衫的小姑娘买的吧?我跟你说,这绢花簪子送给姑娘家可好了,你知不知道那小姑娘喜欢什么花?我这有海棠,兰花、芍药、梅花、莲花、桃花……种类可多着呢!”
“我……我不知道……”于晓毅有些局促的看向江谌,这会不仅仅是脸红了,连耳朵都红了,“我也不清楚,你知道的,阿孜还小的时候我就在外头做活了。”江谌暗暗叹了口气:“晓毅,买不买,买什么,你自己拿主意。”
于晓毅的心思谁都能看出来。
可是江孜的没心思大家也都能看得出来。
于晓毅自己不知道吗?
他肯定也是知道的。
可是喜欢哪里是能轻易放弃呢?
就像他一样,他心里的姑娘太好了,他现在配不上,所以他要努力,努力到能配得上。
“老板,给我拿一只芍药的绢花簪子。”江谌不像于晓毅那般的纠结和无措,他一眼就看中了那只芍药绢花——她喜欢的就是芍药。
“好嘞。”年轻摊主完全收不住嘴角的笑容,又极力推荐:“我瞧着那位灰衣小姑娘的气质,配那只梅花绢花就很不错,不如就拿这一只?”
“好,就梅花绢花吧。”于晓毅下定决心,又看了一圈,指了指桃花绢花:“桃花的也一只给晓静。”
“公子说的是另外一位小姑娘吧?她瞧着性子就活泼,配桃花极好呢。”一下子卖了三根绢花簪子,年轻摊主的嘴角止不住的上扬,正想着要不给算点便宜,谁想旁边刚买了芍药绢花簪子的公子又开口了:“海棠的那只绢花簪子给我拿两只。”
江谌难得如此大手笔的花钱。
他也瞧出江孜也是喜欢这绢花簪子的,只是觉得价格不便宜,他买两只海棠绢花簪子,一只是给江母的,一只就是给江孜的。
他觉得……
于晓毅的那只簪子十有八九是送不出去的。
若是只有于晓静有,江孜没有……
那可不行,他的妹妹怎能没有呢?
于晓毅是完全不知道江谌已经预料到他的绢花簪子送不出去,直接给江孜另外预备了一只。
“五根绢花簪子,一共十两银子,我再送你们五柄团扇,配着咱们这绢花簪子送人多好。”会做生意的年轻摊主笑眯眯的把东西打包送上,摊位上的团扇就真的不如那些绢花,普普通通的图样,上面的刺绣甚至还不如江母呢。
所以刚刚江孜和于晓静只是瞟了一眼,连价格都懒得问价格。
不过免费送的?
那还是能收下的。
这银子花出去是真心疼。
可想到那人收到时可能露出的笑容,于晓毅和江谌都忍不住露出了笑容——就是不知道谁能如意,谁又不能如意呢?
那边的江孜和于晓静逛得不亦乐乎,看到了外地商人带来的果酒免费品尝就凑了过去,长了记性的江孜只喝了半杯,于晓静毫无顾虑的把一杯喝完了,又将江孜手里的喝完了,还美其名曰不浪费。
“这是葡萄酿造的果酒吧?”江孜只是喝了一小口就尝出来了:“是去年酿造的吧?怎么卖呀?”
摊主是个中年男人,本来没想搭理两个小姑娘,觉得她们就是来凑热闹喝着玩的,没想到一群大老爷们都没尝出味儿,这小姑娘就喝了一小口就能知道是葡萄酿造的果酒。
连酿酒的时间都能猜出来。
厉害了呀!
第185章、逛清河县(五)
就说江孜知道的,葡萄喜欢温度适宜,不冷不热时种植最好,人工种植基本会选在春季三月前后,因地区差异,冬季温度不低的情况下,秋季10月份种植也是可以的,所以葡萄最早可以在5月末6月初收获,,晚一些7月份开始也会陆陆续续的成熟,一直到10月份都会有新鲜的葡萄。
很不巧,方山村这附近四季分明,冬冷夏热的,葡萄一般在差不多三月底的适合种植,如今八月初刚刚成熟,正是价格最贵的时候,而且一般也很难买得到,都让那些有钱人提前订走了,江孜想要自己酿些葡萄酒都没原料,还想着过段时间价格便宜些,葡萄大量上市的时候再看看能不能囤些回来。
江孜也曾经去过镇上不少酒坊,都没买到葡萄酒——主要还是葡萄贵且很难买得到,酒坊的果酒多是些梅子酒、桃子酒、桑葚酒之类的。
所以能遇到有人卖葡萄酒,江孜是很惊喜的——尤其是这葡萄酒酿得还不错,色泽红润,闻起来有淡淡的果香味,度数并不算高,喝起来是十分醇厚细腻的口感。
“大叔,你这果酒还有多少?我多买些能不能便宜点?”江孜没等那中年男人说出价格就迫不及待的再次开口,于晓静差点都想要伸手捂住她的嘴了——买东西怎么能这样子说呢?肯定还不了多少价的!
“我这一共有差不多六十斤葡萄果酒,从外地带过来可不容易,价格最少也得120文一斤。”大叔笑呵呵的,在于晓静眼里完全就是一副奸诈商人脸——瞧瞧,被她猜中了吧,觉得阿孜很想要这些葡萄果酒,所以就往价高了卖。
不就是果酒而已吗?酒坊里的果酒最贵的也就卖80文一斤而已。
“大叔,你可别是看我们年纪小不懂就故意叫高价,我们自家就是开食肆的,周边酒坊里最贵的果酒也才80文一斤,你竟然卖120文一斤?上等的白酒也就才卖这个价格而已。”于晓静拉住江孜不让她说话,小嘴叭叭叭的说个不停:“这谁买得起,我们可买不起。”
“唉唉唉,小姑娘,我可真没喊高价,这个价格哪里高了,你去打听打听,现在葡萄得多少钱一斤?酿成果酒还需要时间,再从那么远的地方运过来,这价格能便宜得起来吗?”中年大叔摇摇头:“再说了,现在除了我这可真没地方买这葡萄果酒了,县里的酒坊哪里舍得用那么精贵的水果酿酒。”
于晓静被他说得哑口无言——因为任谁听了都得肯定他说的话,确实是句句在理。
江孜其实觉得这个价格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贵,最简单的葡萄酒酿造方法就是葡萄和白糖一起发酵做成的。
首先市面上很难买到葡萄,买得到的葡萄价格也是虚高不划算,然后白糖的价格也不便宜。
自己酿造费时费力的。
其实也没省下来多少成本。
但是买东西不就是得讨价还价啊?
“这里所有的葡萄果酒我全要了,麻烦给个实诚些的价格。”江孜说得直接:“我自己也会酿造果酒,如果不是因为需要等的时间太久,你这批果酒的品质确实不错,不然我是不会买的。”
“小丫头说得像是真的一般。”中年大叔笑,摆明了不信江孜会酿葡萄果酒:“就当你说的是真的,你自己酿葡萄果酒,你能买到多少葡萄?如今葡萄的价格也不便宜,买到了原料再酿造也需要花不少时间。”
他摇摇头:“最多每斤便宜两文钱,不然我大不了挑着去县里那些大户家里敲门去问问,总能卖出去的。”
于晓静皱眉,想说什么被江孜拉住,一口答应:“行,那就118文一斤,这里的我全都要了。”
江谌和于晓毅小心翼翼的将装着绢花簪子的木盒贴身收了起来,刚走到江孜和于晓静身旁,就听到这么一句话,都傻了一瞬——因为这个摊位上可是摆放着好些个酒坛子,瞧着怕是有好几十斤的样子。
买这么多酒?还要118文一斤?这么贵,上等的白酒吗?
上等的白酒也不用买这么多啊。
难不成被骗了?
江孜解释了好一会才让江谌相信真的没有被骗,江谌这才跟摊主沟通起怎么处理这些果酒——这么多得搬到驴车上去才行。
“这样,你们继续逛你们的,反正这些酒你们都买下了,我也没什么事情了,我给你们送到牲市,等你们来了在结钱怎么样?”
这样的建议当然是最好了,码头才刚逛了没多久呢,江孜想买的东西可不少,当即就欢喜的应下了,说好了一会碰面的地方才各自分开。
接下来江孜拉着于晓静又买了不少东西,直接开启了大采购模式。
外地商人带来的晒干的海货——海带、虾米、干贝、鱿鱼、鲍鱼、海蛎、海参等等,反正剩余的尾货全部包圆。
除了晒干的海货,少见的食材,还有什么各大州郡流行的手霜、口脂、面脂、胭脂、眉笔、头油——江孜劝着江谌他们每样都拿了一些。
“爱美可是女人的天性!要想让女人舍得花钱,那必然是能让她们变美的东西。”
这番话成功的让江谌和于晓毅信服并且大手笔的付了钱。
其中江孜还特地拿了一盒比较贵的手霜——那外地商人说对手保养效果非常好,那就特别适合江母,毕竟她要刺绣手不能变得粗糙,容易刮坏布料。
江孜甚至还看到了几个金发碧眼的海外商人,讲着一口塑料普通话,于晓静一脸稀奇的想要凑过去又害怕,被江孜拉了过去——若不是于晓静他们在,她高低能蹦出来几句外语跟他们好好沟通一下。
这些海外商人卖得东西就比较杂了,什么海外的琉璃、首饰、服饰、能砸死人的干面包……还有大量的香料——外国人很喜欢用香料做菜,可大华朝的香料大料都是当做药材用的,没几个人买,剩了一大堆,被江孜低价全买了下来,可比在药铺买要剩下至少三分之一的钱呢。
第186章、下次还敢
当然,除了这些,他们还买了一堆杂七杂八的东西——做工精致的拨浪鼓,漂亮的木制簪子、石磨小动物,古代版本的木头乐高建筑……
每样多多少少都拿了好几件,两位半资深货郎打算试试水,如果好卖还会继续来县里淘货。
当然,他们两个除了掏钱买下看中的货物,还得乖乖充当无情的搬运工,期间江谌甚至回到牲市区放了一次竹筐——实在是买的东西太多了,顺便收了那些葡萄果酒,还花钱请人帮忙看着驴车上的东西。
牲市只是寄存驴车,车上的东西要是丢了他们可不管的。
想要帮忙看东西,那就是另外的价钱了。
差不多到了下午四点,在江谌的左催右催下,江孜和于晓静这才意犹未尽的跟着他们往回走。
“你瞧瞧现在都是什么时候了,回到镇上的得要一个多时辰,到时候都多晚了?娘和于婶等了这么久,肯定要着急坏。”坐在外头赶着驴车的江谌念念叨叨的,江孜恨不得用手堵住耳朵,于晓静小声地在她耳边嘀咕:“还不如坐我二哥赶的驴车呢!阿谌可真能念叨。”
江孜无奈耸耸肩——确实是太晚了,到铺子估计都要六点多了,虽然现在天黑得晚,可当时说好的是在四点左右就要赶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