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家食肆经营日常 第69节
但是这位阿婆摊位上的蜂蜜,即使添在了凉茶中,也能尝出蜂蜜的清香,甜味不浓不腻,正正好。
是她想要的那种。
“阿婆,我家是做吃食生意的,我尝着你这蜂蜜很不错,不知道你家有多少,能不能卖我一些?”江孜又喝了一口凉茶,非常肯定这就是她想要的蜂蜜,阿婆依旧是那副笑呵呵的模样:“我给你舀一些泡水喝,这添进凉茶里的蜂蜜,总归味道会有些被遮掩了。”
阿婆也不说卖或者不卖,而是拿了一个干净的小碗,舀了一勺蜂蜜,加入温水搅拌均匀拿给江孜,江孜倒了谢,尝了一口,当即眼睛一亮:“好喝。”
一旁的于晓静早就有些迫不及待了,伸手直接抢走江孜手上的小碗喝了一口,连连点头:“二哥,这可比你和阿谌哥带回来的那些蜂蜜好喝多了。”
一旁的于晓静早就有些迫不及待了,伸手直接抢走江孜手上的小碗喝了一口,连连点头:“二哥,这可比你和阿谌哥带回来的那些蜂蜜好喝多了,清甜清甜的,一点也不腻,还有一股百花香。”
“小姑娘倒是厉害,我家养蜂的法子可是祖传的,我敢说这方圆几里没有别家的百花蜜比我家的好。”说起自家的蜂蜜,阿婆就更精神了,从自己的摊位柜子下拿出一小罐蜂蜜递过来:“你们闻闻,这蜂蜜的香味也是极好的。”
百花蜜,百花香,一点也不浓郁,非常清淡好闻。
“阿婆,你家这个百花蜜产量多不多?我想要在你这里买些。”江孜当即也不废话,说出自己的目的:“我是开食肆的,要的量也多。”
“产量倒是不少,不过这百花蜜也有其他人收,都是我儿子在管。”阿婆也不觉得意外,她家的百花蜜好卖着呢:“这样吧,你们得空了去一趟齐家村,出了清河县往西走上半里路就到了,就说找齐阿兴,村里人就会带你们去的。”
正说着,就有人在喊话:“齐阿婆,来碗凉茶!”
江孜忙站了起来:“阿婆,不耽误你做生意了,我们空了去齐家村看看。“
“行。”齐阿婆笑眯眯的应了,又去招待其他人了,于晓静凑过来挽着江孜的胳膊,两人走在前面:“阿孜,这百花蜜你能用来做什么好吃的啊?”
“那就可多了,做菜的话,可以做蜜汁口味的肉菜,什么蜜汁烤鸡、烤鱼、烤鸭的,样样都好吃。”
“做糕点点心的时候把白糖换成蜂蜜味道会更好,蜂蜜还能单独做蜂蜜小面包和小饼干。”
“还有啊,各种冰饮里面加些蜂蜜,味道也会更好。”
江孜说得自己都有些馋了,就更别提于晓静了,她四下张望着,指向卖冰糖葫芦的小贩:“哥,我要吃冰糖葫芦!”
“好。”于晓毅向来宠着于晓静,基本不会拒绝她的要求,顺便还给江孜也拿了一串,明显比于晓静的更要红艳大个,看得于晓静小嘴一撅,直接伸手抢走:“我瞧着这串更好,我要这串。”
“给你给你。”江孜笑着拿起另一串,咬了一口,又在于晓静面前晃了晃:“想要的话这串也给你。”
“才不要!你都咬过了!”于晓静冲她做了个鬼脸,咬了一口糖葫芦含糊不清的说着:“吃多了得长蛀牙,我才不要呢!”
江孜轻哼一声,吃着自己的糖葫芦,等吃完,两个小姑娘又好得像一个人般手挽手黏在一起。
现在已经是下午了,集市上的摊位已经不多了,只有一些小摊位,摆着的东西也不多,都是卖剩的干货野菜,瞧着与镇上区别不大,只是干货种类更多一些,江孜就看到不少笋干和干蘑菇的——笋干和干蘑菇烧肉炖肉都极香,江孜收过不少,但是食肆用得快,存货也不多,看到自然全部买下来,塞得竹筐满满当当的,江谌和于晓毅都帮忙分摊了些。
除了笋干和干蘑菇等,江孜还看到了一个大叔在卖腊肉,那腊肉被熏得极好,泛着油光,还有淡淡的香料味道——这还是江孜在古代第一次见有人会用香料,不过闻着味道也知道这腊肉也只是用了些最常见的八角桂皮香叶,应当是先腌制的。
“大叔,你这腊肉怎么卖?闻着还挺香的。”江孜走上前去问价,于晓静紧跟着,忍不住伸手戳了戳:“这腊肉卖相真不错呢,我娘做的腊肉就显得干巴巴的。”
“我这腊肉是我家祖传的方子做的,味道可好了。”大叔长得五大三粗的,瞧着很不好招惹的样子,笑起来也有点凶巴巴的感觉:“我这腊肉比别家要贵不少,最少得五十八文一斤!”
“这么贵!”于晓静差点跳起来,一脸震惊的看着他:“我买一斤猪肉才多少钱!这么贵我不如自己做!大叔你不是欺负我们年纪小乱喊价?!”
“小丫头胡说八道什么呢!”大叔眼睛一横,瞧着更凶了,江谌和于晓毅连忙上前挡在两个女孩身前,一副警惕的模样,看得大叔十分无语,大手一挥:“我是来做生意的,又不是来打架闹事的,你们不买就走开!这腊肉用了不少昂贵的香料,已经很便宜了!”
“买买买,这边有多少,我全都要了。”江孜被江谌挡着,她这个十四岁的小身板踮起脚尖都看不到前面,只能扯着嗓子大喊了一声,于晓静看傻子似的看着江孜:“你疯了,这腊肉这么贵,你不如自己做,我就不信了,你做的腊肉能不如他的?”
江孜无奈的耸耸肩:“我也会做,我也觉得我做的不会比他的差,但是我还要很多事情要做,暂时没时间熏什么腊肉,这腊肉就很不错,价格勉强也不算贵。”
第182章、逛清河县(三)
于晓静的眼神宛如在看傻子。
“勉强不算贵?一斤五花肉多少钱?他这腊肉多少钱?熏一熏用得着吗?你自己算算价格,怎么就不贵了!”于晓静恨不得将江孜拉回去:“时间挤一挤总有的,我回去帮你!”
江孜瞧着她那副财迷样,忍不住笑出声:“真不贵,你记不记得咱们去药店买的那些香料,贵不贵?他这腊肉里头就有放香料,所以价格才不便宜。”
“你怎么知道?”于晓静歪着脑袋:“你不会骗我吧?”
那些香料是真的贵,她陪着阿孜去过好几次,每次买都心疼的不行——不过做出来的卤味倒是真的味道不错。
“闻出来的。”江孜有些得意:“你是不可能学得会的。”
于晓静无语,松手让江孜挤到摊位前——她还真知道阿孜的那个狗鼻子,有次闹着玩,蒙着她的眼睛让她闻是什么香料,阿孜可是一猜一个准。
“大叔,你这腊肉有多少?我全都要了。”江孜伸着脖子往他身后的竹筐望去,大叔咧着嘴笑,到手就把竹筐给提到了前面:“还有不少了,至少有二十来斤,你真全要了?”
“要了。”江孜点头,大叔挑眉,看了眼江谌和于晓毅:“这小丫头能做主?我这卖了的东西可不退的。”
“都随她。”江谌笑着站在江孜身后,大叔点点头,利落的称重算钱:“一共二十二斤,那就是1276文,零头就算了。给我1270文就好。”
“行!”江孜应了,从荷包里拿出一锭碎银子,又数了几十枚铜板,一旁的于晓静看得可肉疼了——要不她跟阿孜打个商量,她来帮阿孜做腊肉,阿孜把这中间差价给她?
算了……赚了这个钱,有人吃出问题来了,她还得负责。
没必要没必要。
“叔,你家还有这种腊肉没?我在常平镇上开了一家食肆,要的量得多些。”江孜看着他用油纸包裹腊肉,询问。
大叔抬头看了她一眼:“你这小小年纪就自己开了间食肆?挺厉害啊?”
“还好还好。”江孜不好意思的笑笑,追问:“叔,你还没告诉我呢,还有吗?我可以大量收。”
“腊肉是不多了,不过还有各种腊鸡腊兔,你要是想要都卖你。”大叔笑呵呵的:“你想要的话我可以送,不过最好还是你们自己过来瞧了再决定要不要比较好。”
江孜想了想,点头:“也行,那叔你家是哪儿的?”
问到了大叔的住处,江孜终于终于满意了,双手叉腰很是得意:“今天算是很圆满了!”
江谌看了看天色,又瞧着没什么人的集市,催促起来:“时间也不早了,这里也没什么东西了,咱们赶紧去码头看看,说不定还有不少外来商人没走。”
江孜和于晓静去过镇上的码头,可还没去过县里的,想想也知道县的的码头只会更加热闹,当即也不磨蹭了,反而催起了江谌和于晓毅:“快快快,再不快些那些外商都走了。”
这积极劲儿让江谌和于晓毅都有些无奈——刚刚不急不慢逛集市的是谁?
虽然时间已经不早了,大约下午两点多的样子,可码头上还是挺热闹的,最外围的摊位偏小,摆不了多少东西,都是买些自家晒的干货的,也有卖卖腊肉熏肉的——干货的品质可比他们刚在集市上买的那些好多了,但是腊肉熏肉就不如那位大叔的,就是很寻常的腊肉。
在往里走,更靠近码头位置的摊位明显划分得更大一些,是要出银子租赁的摊位,卖的东西也更多种多样了,有卖茶水和吃食的,有卖自家织的土布的,也有附近的渔民打捞的新鲜河鲜,也有熏制的咸鱼。
当然,也有外地商人租赁的临时摊位,卖的就是他们从外地带来的货物——有海产品干货、精致漂亮的瓷器、样式新颖好看的布料,从州郡带来的茶叶、摆件等等。
不仅仅只是出售,很多外地商人是想要买本地特产带回去再卖的,但是因为船不等人,往往不会给他们留太多时间逗留,他们也会直接以物换物的,用他们带来的本地没有的蜀地布料、茶叶、瓷器等来跟本地人换各种山货皮子茶叶——江谌站在旁边看了好一会,他如今就向往着像这些外地商人一样游走各地,卖货买货,对他们的所有行为举止都十分感兴趣。
至于江孜,早就拉着于晓静到处跑,眼睛都在发光,于晓毅紧紧跟着她们,警惕这四周,生怕出什么意外。
“婶子,你这嫩仔姜怎么卖的?”江孜弯腰在摊位前翻了翻篮子里的嫩仔姜,上面还沾着泥土,一看就是刚挖出来的,她还拿起一块闻了闻,比起老姜,那股姜自带的辛辣味要淡许多。
“这东西不值钱,随便种种一大堆,要的人也不多,一文钱一斤,都是刚挖出来的,比老姜鲜嫩,小姑娘要来些吗?”大婶看起来就是利落人,很是爽快,江孜听着价格合适,果断点头:“这里有多少?我全要了!”
“全要?这有十几斤呢。”大婶有些惊讶,看江孜已经拿出荷包开始数铜板了,也很干脆:“这里差不多十二三斤,你给我十文钱就好。”
“婶子,你家还有这种嫩仔姜吗?我还想要五十斤。”江孜如今买东西都习惯几十斤几十斤的买,主要是食肆生意好,而且如今家里多了许多张嘴——加工坊是要管午饭的,几个大老爷们可能吃了。
“要这么多?也不是没有,我回头找人一起去挖就是……你什么时候要?”大婶有些惊讶,但是也没多问——反正是做生意,这不值钱的东西有人要她当然卖。
“这几天都行,也不着急。”江孜又摸出十枚铜板递过去:“这些算定金,麻烦婶子帮忙送到常平镇的江家食肆,就在镇上西边的集市,送到了再给你结剩下的钱可好?”
“行,没问题。”大婶一口答应,一边收钱一边笑:“小姑娘家是开食肆的?可还要其他的什么食材?我们村里人每家每户都种了不少菜,吃都吃不完。”
第183章、逛清河县(四)
江孜和这位大婶又聊了许久,乡下人家家家户户都种蔬菜,吃不完的就拿来摆摊卖掉或者晒成干菜,干菜好保存可以收一些备着,至于新鲜的蔬菜——江孜早就和附近的菜农有签订契约,他们每天会送新鲜的蔬菜到食肆,就不需要再单独收了。
除了干菜,江孜还订了几百斤的红薯,有了加工坊,只要有红薯,江孜是完全不嫌多,加工坊那边每天都在收红薯但是地窖依旧空空。
另外,大婶的娘家是专门养鱼养虾的,家里有好几个鱼塘,江孜是有想法说每隔几天让送些鱼虾到铺子里,但是一时半会在这里也不好谈这个事情,还是打算过几天去铺子再详细谈。
“阿孜,你现在谈生意真是越来越熟练了。”于晓静挽着她的胳膊调笑着:“瞧着就是做大生意的。”
“你可拉倒吧!别来拿我打趣。”江孜才不惯着她,拧了她胳膊一把,又指了指不远处被好些人围着的摊位:“走走走,去凑个热闹。”
被拧的于晓静正想要反击就被江孜一句话给带偏了,最爱热闹的她当即比江孜还要激动,拉着她就跑:“走什么走,跑起来呀!”
于晓毅跟在她们身后有些好笑——自家妹妹真是个傻乎乎的,完全没反应过来被江孜带偏了,也好在两个小姑娘年纪还小,不然在外面这样跑跑闹闹的像什么样子?
但是很快于晓毅也笑不出来了——他想到了妹妹刚刚说的话,虽然阿孜说她是在打趣,可其实真的一点也没错,眼看着阿孜开铺子、开加工坊,生意越做越大,可是他自己呢,现在虽然也算是有了自己的生意,但是和江孜比起来差远了。
其实最近他也在考虑跑商的事情,江谌一门心思的想要外出跑商,也想着叫上他一起有个照应。
只是跑商的一出门可能就是一两个月,路途遥远,当货郎确实是挣得不多,但也是吃喝不愁,还能余些银子傍身,他更倾向于平稳的生活,好好的陪伴在家人。
可是这样的他……真的配得上阿孜吗?
或许他还是要考虑一下阿谌哥的提议?
于晓毅稍稍慢了一瞬,就见她们挤进了人群,他便是再往里挤也挤不到那么前面,干脆就在人群外盯着她们,也省得一会江谌找不到他们。
“阿孜阿孜,你快瞧,那布料好漂亮呀。”
“我喜欢那匹浅蓝色的,裁成裙子肯定超好看的。”
“还有那如同轻纱一般的布料,瞧着好清凉呀,超适合做成夏天的里衣。
于晓静用尽全力拉着江孜一起挤进人群,隔了好几个人往里望,激动的拉着江孜的胳膊晃了晃——当然,最后一句话特意压低了声音,可不好大庭广众下说什么里衣的。
不过于晓静看中的那匹浅蓝色的布料确实是真好看——针脚细密,上面绣着的花鸟图纹活灵活现仿佛真的活过来了一般,非常的精巧漂亮。
还有那云纱,十分轻薄,近乎透明,这么炎热的夏天,用云纱做里衣肯定凉快极了,其中最好看的便是银红色的那卷云纱,那颜色染得连江孜瞧着都有剁手买下来的冲动,实在是太好看了。
“我这是特地跑到蜀地带回来的蜀锦和云纱,瞧瞧这花纹,这成色,咱们县里可找不着这等好货!”
“价格也不贵,一匹蜀锦45两,一匹云纱55两。”
“这可真正是很实惠的价格了,你们在那些外地商人手上用这个价格可买不到。”
江孜啧啧啧摇头,蜀锦和云纱确实十分好看,可这个价格得劝退多少人啊?哪怕是住在县里,一般的平民多数还是穿着粗棉布,好一些的也有穿细棉布的,更好的绸缎之类的布料那可就只有那些真正有钱人家的才舍得穿。
不然都是要自己干活的,又不是等着人伺候的,穿绸缎棉布做的衣衫很容易就弄脏刮坏,可得心疼死了。
“这谁爱买谁买,我可不买。”于晓静同样也是啧了一声,狠狠地摇了摇头:“这布料可不经用,随便干干活就得刮花了,还这么老贵了,只能卖给那些有钱人家的老爷夫人。”
和于晓静同样想法的人可不少,拥挤的人群散了不少,于晓毅趁机挤了进来,江谌也跟了过来,一同看着那些蜀锦云纱感叹:“好看是好看,却是不实用啊。”
摊主本就听了好些类似的评论有些坏心情了,谁知道花大价钱买回来的蜀锦和云纱这么难卖,对比他辛辛苦苦的蜀地来回跑,这个价格真的算很便宜了,可就是没人买!
没错,越好的布料越容易刮坏越不实用。
但这些布料可是蜀地最流行最好看的,他抱着大赚一笔的心思带回来,结果……
嗐,可别砸手上了。
“行了,别看热闹了,咱们去别处再瞧瞧吧。”江孜拉了拉于晓静,不让她再往前凑了,有啥好瞧的呢?
反正买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