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沪上发家日常[弹幕] 第99节

  土地值钱,如果能抵押出去,机械厂现在面临的所有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但这不仅是机械厂的财产,更是国有资产,如果抵押后机械厂能起死回生,日后将土地赎回来,一切自然好说。
  可要是失败了,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他们这些人就算不进去,这辈子的前途也基本到此为止了。
  想到这里,会议室里众人都朝主位望去,等待着新任厂长的回答。
  “我不准备抵押土地。”
  谢超开口,说出的话却和大家想象中不太一样,“我打算取消内部职工股的认购份额限制。”
  第65章 认购股票 能当上领导的都不是蠢人,不……
  能当上领导的都不是蠢人, 不蠢,想得就会多一些。
  谢超话音刚落,就有人在心里琢磨他提出取消认购份额限制的目的,再想到他们之前提议给基层职工制定认购任务, 不少人脸色变了。
  他该不会是打算给他们也制定认购任务吧?
  想到这个可能, 不少领导脸色一变, 当时就有人说自己家里的存款都拿出来认购股票了, 再没有多余的钱。
  其他人听了连忙附和:“没错,能拿得出超过五万资金的早就认购了,你取消认购限制又有什么用?”
  他们的担忧实在多虑了, 谢超显然没有他们无耻, 抬手示意安静,然后说道:“我会再认购五十万股。”
  这话一出, 会议室里更加嘈杂。
  倒不是有人对他继续出资五十万有意见, 认为他果然是想把机械厂变成他的私营厂。
  毕竟评估后机械厂的净资产有四千多万,加上发售的内部职工股,总股本高达五千万。
  而谢超就算追加认购五十万股, 两次投入加起来,也不过占总股本的百分之一点一,远没有到能把机械厂变成私人厂的程度。
  他们只是震惊谢超居然能拿出这么多钱。
  在政府工作收入这么高吗?
  他们这些人,参加工作二三十年了,半辈子存款也不过三五万,他工作才多久, 竟然能拿出五十多万认购股票。
  一时间,会议室里想得多的人看谢超的眼神都不对了。
  其他人不敢开口问,肖副厂长却没有那么多顾忌,一脸狐疑道:“厂长, 你别觉得我说话直,五十万不是小数目,你确定能拿得出来这么多钱?”
  实际这话还是委婉了,肖副厂长更想问的是“你确定自己没贪钱?”。
  听出他的言下之意,谢超说道:“肖副厂长放心,我父母留了一套黄浦区的洋房给我,卖五十万不成问题。”
  会议室里沉默了。
  沉默一直持续到会议结束,回到财务科,刚坐下陈玲几人就讨论开了:“你们说,谢厂长爸妈是干什么的,能给他留一套黄浦区的洋房?”
  孙淑兰猜测说:“按谢厂长的年纪,房子很可能不是他爸妈的,祖上传下来的吧?”
  改开到现在才多少年?就算谢厂长父母老当益壮,改开后下海创业,想挣一套洋房恐怕也不容易。
  何况谢超入职机械厂也有几个月了,家庭情况不说透明,大家也能知道个大概,他父母据说都是知识分子,大运动时期还下放过。
  所以他祖籍虽然是沪市的,但童年在西北度过,外地人听可能会觉得他沪市话说得很好,他们这些在沪市生活了几十年的人却能听出不地道。
  房子不是他父母挣钱买的,自然只剩下组上传下来一个可能。
  这不稀奇,虽然建国初很多资本家的房子都被没收了,但改开后只要能拿出房产相关的证明资料,就有可能要回房子。
  虽然这过程不容易,尤其有些房子被没收后作为公房使用,住户一住几十年,可能会不愿意搬。但这几年通过这样的方式要回房子的人并不少,说不定谢超父母就是其中之一。
  想到这些,办公室里几人表情都有点酸。
  陈玲啧啧两声说:“这人跟人啊,真是没法比,谢厂长脑子灵光就算了,命还好,那可是黄浦区的洋房,要是面积大点,别说五十万,出价一百万说不定都有人买。”
  周荣咂摸着嘴巴说:“真不知道他怎么想的,竟然为了认购我们厂的股票,打算把房子卖掉。”
  于晴猜测说:“也许,是因为他有信心让我们厂子起死回生。”
  周荣反问:“你觉得我们厂能起死回生?”
  问完不等于晴回答,周荣便说,“就算能起死回生,他这么干也划不来,黄浦区的私人老洋房,两三千都不一定买得到,这几年房价涨得那么快,我们厂子发展得多好,他才能不亏本?”
  虽然陈玲不爱听周荣那句反问,心想你觉得厂子不能起死回生,那你每天到科长面前拍什么马屁?
  早晚是下岗,副科长和干事有区别吗?
  但她不得不承认,周荣后半句话并非毫无道理。
  同是老洋房,私人的和国营厂职工住的老公房可不太一样,后者能卖一千就算高的了,私人老洋房,每平两三千却是有价无市。
  如果机械厂效益好,改制后他们还能展望一下上市。
  虽然现在股市行情不好,但新股上市基本都是溢价发行,而且上市后基本都会涨一波,没有出现跌破发行价的情况。
  现在他们内部认购职工股,每股才一块钱,上市后如果一股能涨三五块,谢厂长这五十万就能变成一两百万,可比坐等房价上涨划得来。
  但现实是机械厂的效益不好,就算厂里领导能厚着脸皮申请上市,相关单位的领导也不可能批准,毕竟他们要为股民负责。
  别说上市,以机械厂现在的情况,它能不能撑过今年都是问题。
  要是没撑过,谢厂长投进厂子的这五十万就要打水漂了。
  所以不止周荣,也不止财务科的这些人,消息传开后,整个机械厂的职工都在纳闷,谢厂长这是怎么想的啊?
  难道他们有钱人都这么视金钱如粪土?
  不理解。
  如果叶薇看不到弹幕,可能也会不理解谢超的决定。
  但她看到了弹幕,而且这一年,她的生活因为弹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她除了夜市的生意,还有一家装修接近尾声,即将开业的店铺,大小也算是一家公司的负责人了。
  叶薇和谢超并不熟,也不是很了解他,但成为一家公司的负责人后,她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
  负责人对公司发展有信心,公司的发展未必会更好。但如果他对公司发展没有信心,这家公司的发展一定不会好。
  而机械厂,会在谢超的带领下越来越好。
  所以叶薇相信,做出投入全副身家时,谢超一定对机械厂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虽然叶薇不知道谢超的信心从何而来,但这不影响她摆出一副,被他卖房都要认购机械厂股票的行为感染,而同样燃起信心的模样。
  然后,她雄赳赳气昂昂敲开了科长办公室的门。
  ……
  “什么?你要认购两百万股?!”
  抬高声音喊完,罗丽娟猛地起身,上半身前倾越过办公桌,抬高胳膊伸出手去摸叶薇额头问,“小叶你是不是发烧了?”
  【高情商:你是不是发烧了?
  低情商:你脑子是不是瓦特了?】
  【等等,这弹幕……我好像看到过?】
  【哈哈哈前面的别怀疑,去年女主预支工资买认购证,她面前的科长也有过类似的“高情商”问询】
  经弹幕提醒,叶薇想起来了,去年,唔,按农历算也可以说是前年,同样的季节同样的场景,确实发生过类似的对话。
  仔细看,她科长现在的表情好像都跟那次差不多。
  但现在不是想七想八的时候,叶薇收回发散的思维,对罗丽娟说:“科长,我没有发烧,我是真的想认购厂里发售的股票。”
  “你想认购股票没问题,但两百万……你哪来这么多钱?”
  叶薇只是国营厂的基层职工,不需要向厂里报备个人财产,但罗丽娟是她的直属领导,对她的财务状况比一般人知道得更清楚些。
  比如叶薇买的那三套房和一间商铺,在罗丽娟这里就不是什么秘密。
  沪东那套房和商铺不用说,她自己没有特意瞒,到今年大院里绝大多数人都知道了。
  何况那套房和商铺都是贷款,还用上了公积金,这些都需要单位出具证明。黄浦那两套房虽然是全款,但过程中有些资料也需要单位盖章。
  罗丽娟是老派思想,她很认可叶薇赚到钱就买房的决定,因为知道她从认购证上赚到的钱大半付了首付,现在每个月还要还不低的房贷。
  所以叶薇只认购两千股的消息传开后,筹备小组的好几个领导或明示或暗示,说叶薇去年白赚了厂里五十万,这时候可不能当缩头乌龟,让她去给人做做思想工作,多认购一些股票,但她没有答应。
  也因为这样,罗丽娟怎么想,都想不通叶薇从哪弄来了两百万。
  叶薇本来不心虚,财不外露是常识,在没有足够的能力自保前,她当然要小心再小心,但被这么盯着,她神色难免有些不自在。
  毕竟,罗丽娟对她一直都不错。
  但关系再好,叶薇也不可能全部交代,便半真半假道:“我去年很看好认购证,所以除了预支工资在厂里买了一百份,还另外花钱买了五本,因为我手里存款不够中签后买股票,所以抽签结果出来后陆续卖了一些,最后总共赚了两百多万。”
  “两百多万!!!”
  罗丽娟不是那种喜形于色的人,但听完叶薇的话,仍控制不住瞪大眼睛,长吸了口气。
  叶薇当没看到罗丽娟的失态,继续说道:“您知道的,去年我陆续买了三套房,一间商铺,花了五十万左右,手头还剩了两百万出头。我虽然在做生意,但投入没那么大,现在股市行情又不好,我不敢轻易动这笔钱,正好厂里要发售内部职工股,所以我最近一直在犹豫,要不要拿钱认购五万股。”
  罗丽娟一怔:“那你之前……”
  叶薇解释说:“我当时没有考虑好,看科室里其他人都认购了,才随大流认购两千股。”
  言下之意,现在是考虑好了。
  罗丽娟说:“就算你现在考虑清楚了,认购五万股不就好了,何必往里投两百万?”有这么多钱,你拿来干什么不好?往厂里投跟把钱扔水里有什么区别?
  虽然心里这么想,但罗丽娟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好歹靠着意志力把后半句话咽了回去。
  叶薇像是没有听出罗丽娟的画外音,一脸正气说道:“昨天谢厂长在会议上说要卖房认购厂里股票,我回去想了一晚上,觉得他敢押上全副身家,肯定是对机械厂的未来有信心,而且……”
  见叶薇停顿,罗丽娟连忙问:“而且什么?”
  “谢厂长调到我们机械厂才三个月,就愿意为了厂子的发展卖掉父母留给他的房子,我生于机械厂,长于机械厂,现在厂子到了危急存亡的紧要关头,我有能力,肯定不能袖手旁观。”
  “……”
  罗丽娟想吐槽,但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她也是没有想到,叶薇平时看起来挺稳重的,居然还是个热血青年,被人一感染,两百万都能舍得拿出来。
  本来钱是叶薇挣的,她想怎么花是她的自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