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沪上发家日常[弹幕] 第100节
她一个外人,不好置喙。
何况叶薇愿意认购这么多内部职工股,对她个人来说也不算坏事。
一个资金宽裕了,厂里领导能拿出更多钱更换设备改生产线,生产出更多能销出去的商品,将机械厂彻底盘活,她投入的那两万不至于打水漂,她也不用担心中年失业老年凄苦;
二个有谢超和叶薇两人接连大笔投入,厂里那些领导肯定不会再提制定任务的事,他们上下嘴皮一碰说得轻松,他们这些中层的部门领导就要头疼了。
虽然财务科全员参加了筹备小组,知道谁是祸头子,但事情真定下来,吸引最多仇恨的肯定还是她这个科长。
好处很多,但叶薇也算是她看着长大的,到她手底下后工作上又一直很认真。人心都是肉长的,见她为了心中的热血拿出大半身家去赌,实在有些不忍。
斟酌再斟酌,罗丽娟劝道:“小叶,我知道你一心为了厂子好,但两百万不是小数目,你要不要再考虑考虑?又或者,你也投五十万,有这两笔钱,够厂子解决眼前的困难了。”
见罗丽娟真心为自己考虑,叶薇不再扯大旗,也说了几句实话:“科长,我投这么多钱其实也不单是为了厂子。”
“不是为了厂子,那你是为了……”罗丽娟脑洞大开,想到什么瞪大眼睛问,“难道你是为了谢厂长?”
“咳咳咳咳……”
叶薇被口水呛到,剧烈咳嗽起来。
等好不容易缓过来,脸已经涨红:“科长您说什么呢?我跟谢厂长都没说过几句话,而且为了个男人花两百万,怎么可能!”
只听叶薇前半句,罗丽娟脸上仍是怀疑居多,她是过来人,很清楚男女之间生出爱慕跟相处多少没有必然联系。
谢厂长年纪是大了点,但人长得还是很板正的,入职机械厂后打听他个人情况的可不少。
但听到叶薇后半句,罗丽娟脸上怀疑消失了,确实,为男人花两百万不值得,便问:“那你是为了什么?”
叶薇没有回答,只问:“科长,您买过我们厂生产的电饭煲吗?”
罗丽娟神色微怔,摇头:“没有。”
“我买过,过年这段时间,我家煮饭都是用这个电饭煲。”
叶薇决定投入这么多,可不单是因为弹幕说她会投两百万,且信德电器未来会成为行业龙头。
她是做过基础调研的。
“我家之前用的电饭煲是半球的,虽然已经用了两年,但到现在仍是品牌主打款。”
虽然半球成立时间不长,至今不过八年,但半球牌电饭煲的名气已经打出来,在这个领域绝对算得上知名品牌。
叶薇说道:“我对比过,虽然想把同样份量的米煮熟,我们厂生产的电饭煲耗时要久一些,但我们厂生产的电饭煲,煮出来的饭颗粒更饱满,口感也更好。”
和其他家用电器比起来,电饭煲价格不算贵,便宜的几十就能买到。
但一个铝锅才十来块,而烧电价格又比用煤气或者蜂窝煤更贵,所以家庭条件特别差,或者日子特别抠唆的人通常不会买它。
所以叶薇认为,舍得花钱买电饭煲的人,在煮出来的米饭口感和耗时短用电少之间,可能会更倾向于前者。
何况他们厂生产的电饭煲,煮饭耗电没比半球牌多很多。
“我不确定和半球牌价位更高的电饭煲比起来,我们厂生产的电饭煲在口感上还能不能保持优势,但就算不能,价位更低廉也会成为我们的优势。”
“虽然一直有人说我们厂之前生产的电饭煲能卖完,是因为产量太小,但要知道我们厂刚转产电饭煲,品牌没有名气,至今厂里也没有在宣传上面花过钱,能有现在的成绩,除了产品质量过硬,我想不出其他原因。”
说到这里,叶薇问道,“半球能靠着电饭煲,从粤省走出来,为什么我们机械厂不能靠着电饭煲,走出沪市呢?”
叶薇说这些话时,语气可以说很平静,但罗丽娟仍听得血都热了,恨不得自己也拿出更多钱投入机械厂。
但她到底当了这么些年领导,血热得快,冷静下来也很快。
不过她没有打击叶薇,而是说道:“去年你囤积认购证成功,很多人说你是撞了大运,但听完你刚才的分析,我知道,他们都错了。”
说完,罗丽娟起身道:“我去找领导商量这件事。”
……
谢超是知道叶薇的。
不止他,其他两个新来的副厂长也都知道叶薇,毕竟她职位虽然不高,却是职工中最有钱的。
而且她这钱,还不单是下海做生意挣的,大头来自于认购证。
大院里靠认购证赚到钱的人不少,但只有她,最初是主动找厂里预支工资囤的认购证,数量还特别多。
每每提到这件事,机械厂原来的几个副厂长,都很悔恨当初没有预支工资多囤点认购证。
这次厂里发售内部职工股效果不佳,又有人提议让叶薇多认购一些,觉得如果不是机械厂,她也不能挣这么多钱,回报厂里应当应分。
不止叶薇,厂里那些靠着认购证赚了十几二十来万的,都应该有所表示,没有机械厂,他们能有现在的好生活吗?
每每听到此类言论,谢超都想出声提醒,时代变了,现在不是打土豪分土地的时候。
但每次,他都把话咽了回去。
如今也不是他能畅所欲言的时候,因为他需要团结一切力量渡过难关。
话说回来,谢超知道叶薇有钱,但他没想到她有钱到了能拿出两百万的程度。
听完罗丽娟的话,谢超思索片刻,试探着问:“我记得,她当初只找厂里预支了三千工资。”
叶薇要拿钱出来投资,再藏着掖着没意义,罗丽娟说:“除了预支工资找厂里买的,当时她还用存款买了几百份认购证。”
“所以,她现在是决定把收益大头都投进厂里?”
“没错。”罗丽娟感慨道,“厂长您刚来,不知道,小叶父母都是我们厂的老职工,她爸还是为了拯救厂里财产牺牲的,她在我们厂出生长大,对这里很有感情,知道募集的这笔资金对机械厂至关重要,心一横,就把收益大头都投进来了。”
罗丽娟看着叶薇长大,又当了几年上下级,一直觉得她是个单纯的姑娘,所以对她的话深信不疑。
谢超却不怎么相信,这是叶薇往机械厂投这么多钱的理由。
一个在大家都不看好,却义无反顾囤积几百份认购证,又能在发财后做到不露富的人,会单纯因为感情,而往机械厂投入大半身家吗?
何况……
谢超翻了翻下面交上来的认购表格,找到叶薇的名字,说道:“她之前认购过两千股?”
罗丽娟点头说:“对,她之前没有考虑好,见大家都认购了,就跟着认购了两千股。”
这话和罗丽娟前面的说法有些相悖,如果她真的是因为一腔热血才往机械厂投入两百万,之前怎么会只认购两千,而非五万股?
毕竟五万对她来说不算什么事,认购五万股的决定,肯定不会比认购认购两百万股的决定更难做。
但她偏偏只认购了两千股,而等到他宣布取消认购限制,她立刻追加投入准备砸两百万进来……
这不像是一时意气,而更像是她在等着厂里取消认购限制。
念头刚冒出来,谢超便不自觉摇头。
这不可能。
其实在刚确定发售内部职工股时,他根本没打算搞什么认购份额限制。
虽然入职时间不长,但他早已经摸清了厂里职工的想法。
他们当然盼着机械厂能起死回生,但为了实现这一点让他们掏出存款,愿意的人不会太多。
所以从一开始他就想好了,如果职工中愿意认购的人不多,缺的钱他来补上——父母留给他的那套房子,他早已托人寻找买家。
但恰好是确定发售规则那几天,他延迟听说了感觉定改制时,厂里针对他的一些流言。
为了避免坐实他改制是为了把国营厂变成私人厂的猜测,考虑过后,他在筹备小组的会议上提出限制个人认购份额。
后面厂里组织职工认购的效果不太好,他也没有急着跳出来修改规定,直到大家黔驴技穷,才提出取消认购份额限制,并主动表态愿意认购五十万股。
消息传出后,果然没有人再阴谋论。
昨天的会议前,谢超没有对任何人提过自己的想法,所以除非叶薇能预知未来,否则她的那些作为,无法用故意等待来解释。
那么,她是真的在犹豫?
虽然疑惑,但谢超斟酌过后,没有点明罗丽娟话语中相悖的点。
不管叶薇隔了几天后,突然决定追加认购两百万股的原因是什么,只要这笔钱能到账,对机械厂来说就不是坏事。
所以,没必要深究。
谢超说道:“走流程吧。”
……
两百万不是小数目,因为担心走漏风声导致叶薇改变主意,所以工作安排下去前,谢超特意警告大家不要外传,否则按照违纪处理。
所以直到流程走完,叶薇拿到员工股权证明书,她认购了两百万员工股的消息才渐渐传开。
机械厂也因此再次掀起轩然大波。
第66章 信德电器 “两百万?!她哪来这么多钱……
“两百万?!她哪来这么多钱?”
“难道做生意真这么赚钱?她才去夜市摆了几个月的摊, 就赚到一百多万了?”
“想什么呢!摆摊再赚钱,也不可能几个月赚一百多万啊!那谁谁还开了修车铺呢,也没见人能拿出这么多钱啊!”
“我听人说啊,叶薇这钱都是靠认购证赚的……”
“不可能!就算叶薇囤的那一百份认购证卖在了价格高峰, 她最多也就能赚到一百万, 这中间还有一百万的差价呢!”
“谁跟你说叶薇去年只买了一百份认购证?我可听人说了, 去年她除了找厂里预支工资买的那些, 私下里还花钱囤了不少认购证,你别看她才拿出来两百万,手上不定有多少钱呢!”
“不可能吧?老叶去世厂里虽然发了抚恤金, 但叶薇弟妹都要读书, 她手里能有多少存款?一份认购证就要三十,几百份认购证少说也要上万块, 当时谁都不知道认购证能赚钱, 她能有胆子囤那么多?”
“你不知道认购证能赚钱,不代表她想不到,而且她胆子要是不大, 就不可能在大家都不看好的情况下,找厂里预支工资都要买那么多认购证。”
“没错,我当时就很纳闷,她要是觉得认购证能赚钱,私下去销售点买不就行了?何必找厂里预支工资闹得人尽皆知?现在想想,没准她当时私下已经囤了不少, 把存款都花光了,才会想到预支工资的主意。”
“她这几百万要真是靠认购证赚到的,那她也太能瞒了,这都一年了, 是一点口风都没露啊!”
“对啊,我家那位也说要不是为了认购厂里发售的股票,这事她不定还要瞒多久呢!”
这话一出,凑到一起闲聊的几人默契地止住了声音,你看我我看你,好一会才有人再开口:“之前叶薇说过什么来着?”
另一人回忆着说:“她说她对我们厂子的未来很有信心,劝大家都认购一些股票。”
又一人接腔:“但因为她只认购了两千股,所以大家都觉得她在忽悠人,又或者是厂里那些领导不许他们这些在筹备小组的人乱说。”
第四个人开口:“但现在,她认购了两百万股,应该不会是被厂里领导逼的吧?”
“肯定不是被逼的的,”第一个人想也不想道,“我要是有两百万,厂里领导说什么我都不带听的,大不了辞职,有钱谁还稀罕这破工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