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沪上发家日常[弹幕] 第97节

  哪怕以现在的股价,对比股票面值,轻工机械股价也翻了好几倍。
  如果以上半年的牛市作对比,股价更是翻了二三十倍。
  鉴于上半年那种牛市可遇不可求——去年下半年,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的老人再次南巡,并发表了讲话,股市因此红火到了今年二月份,形成了小牛市。
  之所以是小牛市,是因为股市红火程度远没有达到上半年那种程度。
  去年上半年的牛市可遇不可求,所以叶薇不拿轻工机械的最高股价最对比,但和股票面额比起来,股价翻个七八倍是比较容易的。
  这次机械厂向职工发售的股票,就是一元一股,没有任何溢价。
  也就是说,她现在花五万块买入五万股,躺着什么都不用干,就能净赚三四十万,收益都有去年八月,深市发行的抽签表高了。
  虽然,她不知道机械厂什么时候能成为行业龙头,也许到那时候,三四十万收益可能和现在的三四万收益差不多。
  但货币贬值了,只要公司发展得好,股价肯定也会跟着上涨。
  未来会成为行业龙头的信德电器发展肯定不会差,相应的,现在买入的原始股,在未来会变得更值钱。
  一个能躺着挣钱的机会摆在面前,叶薇当然希望能趁这机会多买入一些员工股。
  原本她觉得这事没什么希望,毕竟厂里规定了认购份额。
  而且她可能看了弹幕,先入为主,觉得厂里这次转产和改革一定能成,厂里愿意认购的人肯定也多。
  但刚才那些人来财务科闹这一通后,她觉得事情可能有了转机。
  想想也是,虽然按照认购限额五万算,五百万股只需要一百人认购,但五万块不是小数目。
  如果这五万块是拿来买房,大家可能找人借都要把钱凑足,毕竟房子不仅能拿来住,等房价涨起来再卖出去还能再赚一笔,是怎么都不亏的买卖。
  但把钱拿来买机械厂的股份,存款没个二三十万可能都下不了手。
  而机械厂存款超过二三十万的家庭别说上三位数,连三十户都不一定有,而且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家庭因为有人赌博,已经倾家荡产。
  厂里把认购份额定到五万,可能也是想薅一下这些能拿出五万的职工的羊毛,但目标人群还是家里存款有五六七八万,能舍得拿一两万认购股票的。
  厂里能拿出一两万认购股票的家庭不少,不说靠认购证发财的,厂里那些夫妻都是国营厂老职工的,凑一凑也能拿出来这个钱。
  如果晚几个月,等信德电饭煲积攒出一定名气,机械厂领导再提出让职工认购员工股,这些人说不定会咬咬牙赌一把。
  但机械厂熬不到那时候。
  也许机械厂需要的资金没有五百万那么多,但一两百万肯定是要的。
  没有这笔钱,就无法支付供应商的货款,以机械厂的信誉,供应商不会同意机械厂无休止地赊欠货款。一旦供应商断货,银行那边也不会再宽限机械厂还款时间。
  到那时候,一切都会崩盘。
  机械厂能募集到百万资金吗?如果不能,他们是会选择卖房卖地,还是放宽认购限制,又或者,干脆像大家猜测的那样,强制大家认购股票?
  应该不会是第三种可能。
  从新厂长到任后做的一系列工作可以看出,他希望厂里职工能重拾对机械厂未来的信心,所以一直在□□。
  不管是陆续发放厂里拖欠的工资,还是利用人脉赊欠年节福利发放下来,又或者先后组织职工重返工作岗位,根本目的都是□□。
  至于他□□的目的,叶薇觉得应该不是他对机械厂的职工有感情,而是员工,本身也是厂里资产的一类。
  职工们的状态,很大程度上能影响到外部人员的印象。
  职工们表现出积极向上的一面,不管是对说服供应商同意赊欠,还是对说服银行放宽还款期限,都能起到正面作用。
  这种情况下,厂里领导强制职工认购员工股是非常冒险的行为,如果职工聚众闹事,供应商和银行可能都会因此对机械厂失去信心。
  第一种可能的概率也不大。
  如果新厂长愿意卖房卖地,早就这么干了。
  何况他从上面下来,明摆着是想大干一场,为自己的履历涂上更光彩的一笔。
  结果入职不到一年,在前任厂长的错误决策下都只是被抵押给银行的厂房地皮,被他转手卖掉了。
  虽然严格来说,责任不能全推谢厂长头上,毕竟前任厂长留下的窟窿太大了。但上面领导可不管这些,在你任上爆出问题,那就是你工作没干好。
  谢厂长要敢卖房卖地,别说光彩,在机械厂的工作经历不成为他毕生的污点就不错了。
  所以,叶薇觉得如果募集不到足够的资金,厂里可能会放开认购限制。
  但也有问题,一是这种可能有前提,需要募集不到足够的资金,二是厂里会放开认购限制到什么程度。
  答案来得比叶薇想象中更快,在她思考时,弹幕再次出现:
  【不对啊,我记得九二年信德电器改制过程中,女主认购了两百万股,占当时发售股权的百分之四十,怎么这里机械厂股份改革还有认购限制?】
  【魔改了呗,现在的电视剧就喜欢魔改】
  【查到了碎片化的资料,沪市第二机械厂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发售内部职工股初期确实有认购份额限制,好像是没有筹到那么多资金,才放开了限制】
  【我就说嘛,看刚才那些人的态度就不像是愿意认购的,机械厂要怎么才能筹到那么多资金,原来是女主补上了】
  【他们觉得认购份额太多不愿意,女主觉得认购份额太少想花钱,放开限制也算皆大欢喜了对吧?】
  第64章 拉锯 机械厂这次募集资金确实不算顺利……
  机械厂这次募集资金确实不算顺利。
  虽然通知贴出来后, 谢厂长为了表态,第一时间拿出了五万认购股票。而在他之后,厂里领导各有表态,多的拿四五万, 少的拿两三万。
  再就是研究转产的工程师和技术员, 这段时间已经被新厂长折服, 都对机械厂的未来很有信心, 各自都拿了几万出来认购股票。
  还有已经回到工作岗位的职工,也或多或少拿了点钱出来。
  但领导和工程师技术员终究是少数,而已经回到工作岗位的职工, 一个因为机械厂组织复工时, 会优先考虑那些家庭条件不好的职工,二个他们没那么有信心, 所以能拿出两三千认购股票的都不多, 大多数只认购了几百甚至几十股股票。
  总之发售内部职工股第一阶段结束,厂里募集到的资金总额不到五十万,远远低于厂里领导的预期。
  得知这结果, 会议室里坐着的几名高层领导脸色都不太好看,谢厂长本人看上去倒是很平静,只用不大不小的声音询问罗丽娟:“参与认购的基层职工有多少?”
  收钱是财务的工作,汇报这件事自然落到了担任财务科长的罗丽娟身上,她看一眼手里的统计资料,报了个数。
  听到罗丽娟报出的人数, 几名副厂长忍不住问:“确定只有这么多职工参与认购?”
  “这也太少了,是不是统计错误?”
  见他们质疑财务工作准确性,罗丽娟说:“资金和人数对得上,参与认购的基层职工确实只有这么多, 何况……”
  看出罗丽娟的欲言又止,谢厂长说:“讲。”
  罗丽娟抿唇道:“据我所知,厂里职工参与认购的意愿确实不强烈。”
  说不强烈都是委婉的,厂里不少职工根本避之如蛇蝎,在他们看来,花钱认购股票跟把钱扔水里没差别。
  嗯,他们现在的想法,和去年厂里强制用认购证抵工资时差不多。
  听出罗丽娟的言下之意,谢厂长问:“知道他们认购意愿不强烈的原因吗?”
  还能是什么原因,当然是怕亏钱。
  但这话不好当着谢厂长的面说出口,大家为什么担心亏钱?归根究底还是不信任谢厂长有带领机械厂重铸荣光的能力。
  是人都不乐意听人说自己没能力。
  虽然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罗丽娟知道谢超不是那种听不得逆耳忠言的人,但她在机械厂的数次风波中保全自己,靠的是明哲保身。
  她斟酌着说道:“具体的我也不是很清楚。”
  谢厂长没有为难罗丽娟,转头去问其他领导知不知道这件事。
  说不知道当然是假的,谢厂长刚来,办事又雷厉风行,没人敢到他面前乱说,消息不通很正常。
  何况他也未必什么都不知道。
  厂里其他领导,新调来的也就算了,不一定都住在机械厂家属院里。但那些在机械厂干了许多年的领导,就算没人敢到他们面前说,通过家属也能知道不少消息。
  面对谢厂长的询问,他们不好像罗丽娟那样含糊过去,你一句我一句,陆续把厂里职工的想法都说了。
  谢厂长听后面色不变,只平静地询问大家有什么解决办法。
  会议室里领导各抒己见,有人提议给厂里职工做思想工作,增强他们对机械厂改制转产成功的信心;也有人提议如果内部募集不到足够的资金,他们或许可以对外发售股票?
  谢厂长听后,对第一种办法表示肯定,让人记录下来并实施。
  第二种办法听起来好像可行,但问题不少,一是对外发售股票不可能绕过相关部门,资料提交上去等审核,再到股票发售,耗时一两个月都算快的。
  机械厂等不了那么久。
  二是内部职工都对机械厂的未来没有信心,外面的人又有多少愿意买机械厂股票的?
  所以谢厂长听后只说考虑,又问大家还有没有其他想法。
  有人犹豫过后说:“也许,我们可以给各部门领导制定任务,让他们去组织手下职工参与认购。”
  这话一出,整个会议室都安静了。
  坐在角落的财务科几人脸色都不太好,陈玲侧过头凑到叶薇耳边,压低声音抱怨说:“我就知道会有人提这种建议,把任务分派给部门领导,跟直接发通知,强制我们参与认购有什么区别?”
  叶薇想了想说:“区别在于直接发通知大家都骂厂长副厂长,分派任务大家更多是对部门领导有意见?”
  陈玲闻言看向提议的人,对方确实是副厂长。
  而中层领导脑子都不差,叶薇说的区别,他们都能想得到,当即有人跳出来表示反对:“我认为这么做不妥,职工们认购意愿不强是因为他们对厂子的未来发展没有信心,不解决这个问题,逼迫职工们认购只会让他们更反感这件事,说不定会聚众闹事。”
  其他中层领导赶紧附和:“对啊,在厂长您的带领下,基层职工们对厂子好不容易有了信心,现在这么搞,厂长您之前做的所有努力说不定都要打水漂了。”
  另一名副厂长也说:“老肖的提议,确实不太妥当。”
  肖副厂长刚开始只是试探着提议,听跟自己别苗头的副厂长这么说,不高兴道:“你觉得我提出的办法不妥当,你倒是提出更妥当的解决办法啊?”
  另一名副厂长说:“我认为老肖的提议,不失为一个办法,自愿认购的结果你们都看到了,一星期过去,才筹集不到五十万资金,就算按照前面的提议,挨个去给职工做思想工作,不采取措施,效果可能也不会好。”
  肖副厂长说道:“没错,你们觉得强迫职工认购不合适,但你们想想去年,厂里用认购证抵扣工资,大家反对得是不是更厉害?但结果怎么样你们都看到了,现在大家说起这件事,心里都无比庆幸。我知道,任务安排下去,职工们会不高兴,但只要厂子发展得好,终有一天,他们会感激我们现在的强硬。”
  什么?你说厂子发展不好,职工提起这件事会咒骂他们?
  要是筹集不到足够的租金,厂子只会死得更快,到那时候,就算他们不强迫大家认购股票,职工们提起他们这些领导肯定也没有好话。
  反正都要挨骂,不如赌一把。
  听到肖副厂长这番话,不少中立派领导态度有所偏移,反正主意不是他们提的,事也不用他们去办,就算职工有意见,也骂不到他们头上。
  何况肖副厂长的提议虽然招骂,但确实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