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潘邓听了杜将军所说,听着只一小贼耳,“如此你便叫池州依法处置了吧。”
  杜迁点头应下,只是他此次回来还有旁的疑虑,“如今铜陵城外已安置了流民点,铜陵县令下令让他们自己造房子,又派去医护人员医治伤病。眼见虽好,可俞府尹前几天与我商议,言说如今流民入江南,绝对不能大意,一来扬州人数众多,二来这里面来的人怕是有细作,如此一来,恐江南防不胜防……”
  如今他们位置尴尬,北面一江之隔便是扬州府,那里是朝廷正统,而如今江南已经摆名了是造反,因此俞府尹怕扬州来者不善,或有细作潜伏其中。
  潘邓看向林朔。
  林朔深知主公脾性,说道:“如今事已至此,不能对扬州流民视而不见,该接收还是要收,至于细作一事,叫梁山军平日里多加警戒,妥善详查便是,不必因此废事。”
  更别说如今赵氏宗庙有后,皇帝登基,又亲临扬州,他自家主公便显得有些名不正言不顺。这几日里他正思索破局之法,想着在《江南风尚》上把时事版面扩大,往后多刊时事,当务之急便是在下月刊物之上细细描述皇帝南逃,自家主公却引渡扬州流民之事呢。
  也好过苏州府有《江南风尚》如此一个利器在手,主公却不用它来宣扬自身,着实可惜。上次写了个什么传播甚广的文章,却是给那八竿子打不着边的宗泽正名!
  明府尹既然有那写文章写得好的胞弟,也该给自家主公宣扬才是!如何不把主公英明神武攻入汴京城,救百姓于水火的图片画下来,也登在刊上?真是书生气!都到这节骨眼上了,还做好事不留名呢!现在他家主公缺的就是名!
  是以林朔跟主公讨要差事,把那编辑部要来,现已把下月重点两篇文章构思好,欲用阮记者在《汴京人物志》之中首用的街头采访体,去采访扬州流民,好好下一下他皇帝的脸面!
  是以收容流民一事便不光是收容流民了。
  潘邓也很赞同林朔之言,人口就是资源,也是底气,两浙江东虽人口密集,但也只是相对而言,与他前世来说几乎是九牛一毛,是以他不怕人多,只怕人少。
  “你回到铜陵去自和县令与俞府尹说明,难民众多,盗贼却少,不可因噎废食,做好巡逻与防备,以不变应万变。”
  杜迁便知了主公决心,来此传了话,自去铜陵复命。
  杜迁走后,润州府有人来报,金军已到扬州府城外,要扬州府尹交出皇帝,不然便屠遍扬州城。
  潘邓本来舒展的眉毛猛然皱紧了,金军要屠城?
  林朔深吸了一口气,而后骂道:“无耻胡狗,贪得无厌。”
  潘邓问道:“这是几日之事?”
  斥候官恭敬答道:“昨日之事,小人紧赶慢赶,今日才到苏州府。”
  潘邓叹了口气,“扬州危矣……”过了好一会儿,他又缓缓说道:“派人传信关将军,让他北上支援扬州。”
  林朔听了这话有些吃惊,进而又有些忧虑,“主公,广德军将士如今亟待去江州……怎可因扬州府一地坏了我江东大事?”
  潘邓心中也知此时派兵去扬州府不和他们之前定下的大计,他抿了抿嘴唇,然后说道:“宋军没一战之力,我等就在江南,难不成眼见着同族被金人屠戮,我虽有角逐中原之心,可此心初起,也是为得庇佑一方百姓,如今不可本末倒置。”
  林朔还想说些什么,潘邓又说道:“……刚才我细细想来,江南尚有一战之力,同族挥刀只点到为止,异族屠戮却不死不休,金人欺我中原太甚,人人得而诛之,便是为了同族之情,我等也不可视而不见。”
  一支把屠城挂在嘴边的军队,必不是正义之师,也由此可见金人傲慢,全然不把异国百姓放在眼里,真要任由他们攻入扬州府,扬州百姓危矣。
  出兵一事还需商议,苏州府幕僚齐聚堂中,明府尹与袁参军对视一眼,眼中皆明白对方之意。他们愿意跟随主公,便是因为潘大人乃仁德之人,如今大人这番改弦更张,也可说是情理之中了。
  既明白自己跟随的是一个心系百姓的仁爱之人,便也不能埋怨他不顾大局,私自改兵扬州。既然如此,不如顺应主公之意,把扬州救下来之后再谈其他。
  只是还有一事不明,袁参军说道:“既然如此,宜尽快出兵扬州府,只是我等贸然相救,以何名义出兵?”
  此话一出,众人才想到此处,是呀,现在他们都造反了,却要自己收整兵马去救扬州府,他们有什么名义前去相救?难不成要他们江南上赶着?
  潘邓看向师叔,徐参军想了想说道:“既然如此,便前去扬州府勤王也未尝不可。”
  众人听了此话,先是愣怔,后又恍然大悟,反正他们现在也没真揭竿造反,便如汴京城一般声称勤王,既能有个好名声,又能名正言顺,只顺了主公心意,把金军赶走,扬州府再由他蓝大人驻守便是了。
  *
  建炎元年十一月,金军攻破扬州府,府尹蓝璩身死。第二日江南梁山军赶到,驻守扬州城,驱逐胡马。
  金军大将粘罕明白自己已到了大宋南方,面前那支军队还是那潘邓率领的,遂也不如在北方时那样横冲直撞了,找人打听了皇帝行踪下落,得知新皇顺江西去,自领大军绕路扬州城,也一路西行,紧追不舍。
  扬州前一日刚刚城破,大火烧了一夜,第二天梁山军刚一到此,金军便撤兵而去了,扬州府官员都痛骂皇帝,若不是他执意到此巡视,扬州怎会遭逢大祸?
  骂完了皇帝还要背地里埋怨江南,既然前来相救,为何不能早一日?非要眼看着他们扬州城破才匆匆赶来,这潘邓好狠的心,必是想要收服扬州,才出此昏招!果然是大反贼!
  却没想关将军眼见金兵败走,自己也带兵撤退了,扬州府众官员这才傻了眼,急忙阻拦,“关将军要往哪去?”
  关胜做事一板一眼,“主公要我等解救扬州,勤王救民,如今金人已经撤退,我等自当回归复命。”
  这怎么能行!扬州府小吏颇为识相,赶紧说道:“将军何必急着走?如今皇帝南下,府尹身死,扬州城无主,军民大乱,正需潘大人这样的救世英才来扬州主事呀!”
  其他人听了之后也纷纷呼应,“潘大人一日不来,扬州如何安定!”
  关胜才没功夫听他们你一言我一语,整兵带着大军回归。
  走时扬州百姓都来送行,关胜看着瓜洲渡人山人海,收了耆老一篮子鸡子,便没再叫梁山军拿百姓一针一线,对百姓说道:“过些天张相公便到,尔等自安居。”
  待到回归江南,关胜将士兵驻扎在润州府沿岸,又叫人把鸡子送回苏州府主公府上。
  *
  《江南风尚》十一月刊发行,赵构也乘船一路疾行,快到江州府了。
  江州府通判刑名扬看了刊物,又听了东面各府传的消息,哪敢让皇帝进城?那大名府和扬州府都依次被金军攻破,如今皇帝要躲到这里来,没准也会给江州带来灾祸呀!江州不能让皇帝进城!
  不光他这样想,城里面的大户同样也联袂而来,到他府中拜访,刚一见面便痛哭流涕,“通判大人救我等!那刊物里面写了,大名府和扬州府都被金军劫掠了个干净,皇帝要是来到江州,再像之前一样不战而走该如何是好?他倒是能再往南走,可咱们江州难不成也要如大名和扬州一样,不明不白的陪葬吗!”
  “江州一城的百姓都仰仗老父母庇护,求大人救我等!”
  “……府尊大人面前,我等皆说不上话,只刑大人还肯听我百姓一言,大人慈悲,千万叫府尊大人高抬贵手……”
  刑通判哪里禁得住百姓哭求,一一劝慰他们归家,之后去府尹府上找康大人陈明利害,“乱世之中,不能再谈礼义,金军一路追赶宋军,就是想要活擒皇帝,大人执意要迎皇帝进城,将江州一地百姓置于何地?”
  第278章 江州浮动
  康府尹听通判官一言,得知府中大户皆求平安,内心也很触动,只是他心中还有赵家天下,若是世人都忘了赵宋,中华基业何在?
  是以叹息道:“就算我不纳皇帝进城,这一城的百姓或可保住,但是太上已然北狩,官家亦身死于反贼手中,如今仅余此一线血脉。若天子得以继位,明主临朝,则社稷可安,百姓可宁。若听任皇室遭屠戮,金军入侵,肆意掠夺我华夏子民,那才是灭族灭种之大祸!只要能保住国祚,守好疆土,便是我一人一家一城身死,又有何惧?”
  康大人无论如何也劝不动,刑名扬无可奈何,回到了自己府中,家中还有一个大户家主没走,一直在这里等候,见通判大人回了,期盼地看着他。
  刑名扬哪里料到还有人在府中等候?心中大感有负众人所托,颇抹不开面皮,冲那人摇了摇头。
  那人眼中希望暗淡下去,也摇头叹息。正好这时候有人来报,说是扬州府有人相投,要见刑大人,那家人犹犹豫豫,“看着是个好汉……只是不知为何还抱着个娃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