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此地竟有反贼称帝!
张叔夜惊得后退几步,“何方狂人?”
朝廷虽然势微,逃到扬州,但依旧是天下正统,如今那董平割据一方尚且只称王,那潘邓手握大军却连自封为王都没,只在江南名不正言不顺地猫着呢,如今这是哪个草窠子出来的强盗,竟然就敢称帝!
斥候官面有难色,说道:“并非狂人,乃是金军作怪!此间多有义军,其中有一伙名叫五间军的,这伙义军头领与芒砀山义勇军不和,金军到后,不知怎的得知此事,携萧县太守庞梓利,自立政权,国号为齐,以庞梓利为皇帝,号令萧县厢军。之后又收拢此间义军,许多百姓不知所以,真以为这是皇帝,纷纷投奔,几日之间俨然已成气候,又有七间军投入麾下,和那义勇军已打了几场了,眼见着就要把徐州军打散了!”
张叔夜目瞪口呆,金军怎如此狡诈!竟以彼之矛攻彼之盾,这可还了得?长此以往,教百姓如何看朝廷大军!
张叔夜赶紧问道:“如今徐州如何了?”
那斥候官说道:“徐州还在支撑……”
没等他说完,门外又有人来报,“相公,不好了!徐州沦陷了!”
*
粘罕此时已是第三回南下,他明白对战宋军最要紧的是什么,那就是时间。尤其是他们南下如此远,几乎到了淮河流域,既如此就更不能久留,必须速战速决!
是以金军势如破竹,长途奔袭到此,又一改往常攻城略地,转换了策略,到了萧州之后用他大宋人的方法,扶持傀儡,果真有用!
萧州根本就没抵抗,马上就开了城门,比他们费劲攻城要快上许多!之后粘罕叫他大军进城把粮仓搜罗一空,而后坐山观虎斗,再去徐州劫掠一番,吃饱喝足再往南走。
张叔夜在沛县紧急点兵,大军出击,却也只能救下徐州城赶走金军,再不能阻拦了。没了这徐州关隘,自此到扬州便是一片坦途,哪里还有险可守?
张叔夜心急如焚,着急上火之际却收到朝廷来信,言黄相公已经派大将韩将军驻守淮河沿岸,必不叫金军过河,让张叔夜与韩将军共同御敌,务必要截住金军,不可再让胡人铁蹄南下!
张叔夜老怀甚慰,又看到了希望,当即派了八营人马驻守徐州,自己点齐兵马,欲要和韩将军再行里应外合之策。
却没想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他大军还没离开徐州府,北面奏报,大名府沦陷,阇母大军南下。
*
大名府沦陷,金军南下,这消息像长了腿一样席卷中原,扬州府纷乱,百姓出逃,瓜洲渡口大船能渡千人,船家坐地涨价,可也不说能不能到达润州府,只叫百姓糊里糊涂上了船,之后逆流而上,一直到了管辖宽松的池州,这才靠岸。
江东涌入流民,索性人数不多,池州尹俞远道也并未相逐,而是叫铜陵县沿岸收拢流民,并且派兵沿岸守护,一来维持秩序,二来保护府民。
一连十几天过去,此地稍稍安定,俞府尹便接到苏州府指令,将流民往歙饶二州迁徙。
俞远道接了指令想了想,“坏了,扬州怕是有难了。”
*
建炎元年十月,金军势如破竹,先是打散了驻守淮河的韩将军部队,而后一举攻入天长,挥师直攻扬州。
此地距离扬州已不足百里,斥候官快马加鞭赶往扬州府报信,赵构听闻此消息之时正在行宫之中与宫女做乐,听到金军南侵已到天长,顿时吓得抖如筛糠,好险没厥过去,从此不能人道。
皇帝即刻出逃,大臣紧跟而上,黄相公逃出扬州府之前还把府尹蓝璩叫到身前,千叮咛万嘱咐,万万要守住扬州城,给陛下多拖延些时间!
蓝府尹此时也不好问黄相公此前所说的措施究竟是何?为何金军势如破竹,可皇帝身在扬州府,不加抵抗就要逃跑?
他身为朝廷官员,只能听从皇帝命令,“下官必守卫扬州。”
可扬州守兵并不多,加上皇帝带来的禁军也不过两万人。那金军一路南侵,韩将军五万大军都没能挡住他,凭什么他们扬州府就能抵住金军铁蹄?
蓝府尹此人一向知晓天命不可逆,已做好以身殉城的准备,只是舍不得自家幼子,便托了曾经识得的一位江湖游侠,叫他把孩儿带走,去找江州府尹。
蓝璩说道:“且请义士带我幼子去找江州知府康大人,若是形势紧急,义士便自作打算,我不欲此子加官进爵,便是做一个田野村夫,平安一生便好!”
那义士自然知道情况危急,连忙答应,两人挥泪拜别。
皇帝御驾从扬州府南门匆匆而去,扬州百姓惊恐万分,再顾不上什么祖宅家业,纷纷携妻带子,背着背篓挑着扁担,跟在皇帝车驾之后出逃。
恰好此时赶上运河退潮,大船不能行走,入不了长江,瓜洲渡船只寥寥,只有能乘百人的小船十几只,万人聚集瓜洲渡口等候船只,哀声遍野。
此时就算是船家坐地涨价,船位也有价无市了。瓜州渡距离润州府并不算遥远,中间还有荒山两座可留休息之用,是以许多百姓会凫水的,自下江欲要游到对岸去,死者上千。
岸上十分拥挤,人挨着人,竟有觉喘不过气来的。有妇孺抱着孩童跳到水中,水已淹没胸口,却还是要往水中船只走去,一边走一边托举孩儿,“哪个把我家大哥带走!奴来世做牛做马相报!”
可此危急时刻,又有哪个人愿带着个不相干的小孩走?岸边哭嚎声、哀叫声一片,能开走的船只却只有那十几只。
即使船只出行,也难顺当到对岸,有出了巨资成功上船者,船还未行到江中,便有水中强人趁火打劫,将百姓财资一一搜刮走,船中有老者骂道:“尔等顽贼!既有如此本领,又都是江南人,为何不相救,反而恃此行凶!”
那些个水贼冷笑道:“往常我等必斩草除根,今日饶你一命,还要大言不惭!”说着手持绳索,把那老头勒下船来,按在水中欲活活淹死。
此时却听破空声传来,此歹人被一支利箭当场射入后心,血染红了一片江水。
那船上的人赶紧跳下去个会凫水的,把那老头举上来,一船人又拉又拽,勉强把这二人拽上小船,再往远处望去。只见对岸出了几十艘小船来,船上有官兵喊话:“莫要惊慌,此船可到池州,有要上船便来,娘子孩儿先上!”
润州府派船出来了!
扬州百姓喜极而泣,“我就说潘大人不会不管咱!”
船只靠了岸,梁山军抽出刀剑来,制止抢上的流民,把有娘子孩子的人家先接到船上,而后逆流而上,一直到江宁府渡口,将百姓渡到大船之上,小船再回到瓜州渡,来往数十回,大船再从江宁府启程,一直运到铜陵。
百姓们都有船只可过岸,赵构却犯了难,如此紧急时刻,他自己也信不过江南,因此叫手下去搜寻大船,果然叫人得到一支可容纳几百人的战船,皇帝与百官坐上船,与流民一同西行。
赵构被吓得不轻,心中一点打算也无,只看着一直跟在身边的黄相公,心中才稍有些许安慰,此人自从他在磁州府时就一直陪同,遭此大难也未曾相抛,可谓忠臣矣。因此问黄潜善,“卿家可有章程,咱们接下来去哪儿?”
依黄潜善所想,江宁府最好,但此时江宁府已经被潘邓占据,此人又态度不明,这个地方便不能去了。
黄潜善叹了口气,“如今局势,咱们只能去江州了。”
江州?赵构听着这地方,心里稍稍有些不情愿,“江州太南了些。”
黄潜善说道:“金军此时恐怕已到扬州了……”
赵构顿时打了个哆嗦,不再想些其他,“就依相公之言,马上派人给江州尹写信,说我御驾将到,叫他出门相迎!”
第277章 紧追不舍
赵构大军顺江西行,哪里瞒得过江南各府?江宁府看见御驾却没阻拦,而是派人快马告知苏州府。
林朔颇有些发愁,“属下瞧他们八成是往江州去,这如何是好?那江州康大人任由咱们如何劝说都不投降,十足的保皇派,叫他接了皇帝御驾,咱们要夺取江州可比从前要难上十分。”
潘邓吹吹纸上墨迹,说道:“不必心急,皇帝不去,咱们一时半刻也拿不下江州,如今皇帝到那儿,也便有了变数,局势如何便未可知了。”
正说着话,门外有人来报,杜将军来此。
杜迁见过了主公,见屋内只有林参军在,便说道:“池州接收流民,其中有流氓盗贼,巧言煽动流民意欲作乱,现已被捉拿。”
潘邓问道:“何人作乱?”
杜迁答道:“扬州府流民,是个姓李的,俞大人已派人详查,此人是扬州府辖下李家村的,平日里做个帮闲,十分逞凶斗勇。当日扬州流民逃难,他乃是在江中潜伏,见有小船路过,把其上百姓踢下水里,自坐上船来到池州府,因为人凶悍,旁的百姓都听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