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一些大臣家的孩童穿锦缎,玩些从辽国抢回来的珍贵玩意,叫辽国乐师奏乐赏乐,生活奢侈,皇帝不曾管束,可见待到日后,他们一定会抢夺辽宋的东西为自己所用。”
  人的欲望逐渐膨胀,被金玉腐蚀也是早晚的事了。
  陈文昭听学生讲完,不由得也忧心忡忡起来,叹了口气。
  潘邓劝慰道:“老师不必忧心,事在人为。”
  此时门外陈泽又脚步匆匆过来,说道,“潘大人,李掌柜寻你。”
  李三娘,她来此处作甚?潘邓等在家休整一天,明天也就会找她了,了解一下店铺近一年的近况,这是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一天都等不及?
  陈文昭也说道:“可是出了什么事?她前两个月已来了一次,我还没同你说呢,快叫她进来。”
  第91章 东平出事端
  李安澜神情焦急,步履匆匆穿过廊下,走到屋门前,陈泽请进,她进门见过陈相和潘东家,潘邓叫她歇口气再讲。
  “东家,事有不好,梁山有异动,将要发兵攻打东平府!”
  潘邓瞪大眼睛,梁山?对了,他出门一年,怎么将梁山忘了!
  陈文昭也说道:“又有什么新消息,你且细细说来。”
  因东家在此,李安澜就从去年之事说起:“去年年中,东家走后半个月,我听闻梁山有异动,说是欲出兵去东平府借粮,彼时东平已经戒备森严,我又叫父亲从李家庄找了健壮家人,在咱们纺织坊把守,却也内心惴惴……”
  潘邓只觉自己疏忽,只想彼时梁山还未壮大,便掉以轻心,却不曾想布匹与钱粮无异,那纺织坊是富贵之地,又有众多女子在,叫山匪盯上可怎样好。
  “然后呢?咱们坊里没事吧?”
  李安澜说道:“……并没出事,府里许主簿知道父亲曾与东家上过梁山,因此与父亲相商,探听情况,准备了花红表里,叫父亲带人去山上拜见。那晁大王因着从前交情,又收了百石粮草,这才作罢。”
  潘邓点点头。
  李三娘接着说道:“当时本以为他们打消念头了,可后来有两个人来李家庄找我父亲,一个叫拼命三郎石秀,一个叫病关索杨雄的,言是杜兴旧识,他们两个还有个同伙名叫时迁,得罪了祝家庄少庄主,被那祝家庄抓去。”
  “那二人欲叫我父亲与祝家庄求情,放了他们兄弟,并说他们三人都是去梁山投奔的。彼时多事之秋,父亲不欲招惹梁山,故答应此事,让杜兴与祝家庄说和,心想劝他们把人放了,此事便了了。”
  潘邓就知道接下来的走向了,是宋江三打祝家庄。
  李安澜接着说道:“……可那祝家庄怎么也不放人,梁山就发兵攻打,连累了周边两庄不说,那梁山有个新头领,叫宋江的,硬要拉我父亲入伙,所幸得晁大王相救,说了些公道话,这才保全。”
  陈文昭也点点头,说道:“自那之后梁山便屡屡惹事,先是攻打高唐州,后又攻打青州,那高唐州是太尉高俅族亲所在,他岂能忍?派了大将呼延灼讨伐——便是那呼延庆族人,可惜后来被梁山策反。”
  陈文昭说了他所知道的近一年梁山发生的事,后补充道:“不过此一年当中,东平府倒是风平浪静,只前两个月梁山又有异动。”
  李安澜接着说:“前两个月梁山放出风声来,言说又要到东平东昌两府借粮,东昌府张都监来我府相商,本府钱文书主事,欲要故技重施,叫我父亲再带百石粮食去山上说和。”
  “可那山下巡逻的小头领甚为面生,驳斥了我父亲一顿,抢了粮食,将一行人赶下山去,言晁首领已死,现在是他们宋首领当家。”
  李安澜面上一片焦急,“月前又有两个头领来到李家庄,请父亲上山,我家真是推也推不得,应也应不得,这可怎么是好?我李家怎么能去做反贼?他们是山上没钱粮,瞧着我李家庄富贵殷实,想要连人带钱都掠上山去!”
  潘邓则在脑中细想,按照原著剧情,宋江攻打东平,东昌两府,其意在与卢俊义争夺首领之位。在这之后就是卢俊义让贤,宋江做首领,一百零八名名好汉排座次了。
  可这是不是有些太早了?如今是宣和元年,印象中事情还没发展到如此地步。
  难道是他这只蝴蝶做了什么,引起来的后果?不说其他,单说史进和董平两位好汉如今正在皇宫里稳妥地上值呢,那梁山缺了的两个星位怎么办?
  还没等他想出个所以然来,陈泽又带一个人进来,道东平府发紧急文书来京,文书言东平已被梁山匪徒攻破,太守程万里已死,只东昌府还在苦苦支撑,却也撑不了太久了!
  李安澜双目圆睁,如遭雷击,跌坐在塌上,“完了……”
  潘邓也心如火燎起来,东平被攻陷,乡亲们怎么办?那纺织坊如何了?
  陈文昭问李安澜:“你东家家里那小兄弟,名叫乔郓哥,早不是去东平打探了,现回来了没?”
  李安澜这才想到郓哥,“是了,他也该回来了,我找人去城外守着,他回来就来此报信。”
  潘邓快速冷静下来,脑子里飞速想着对策,过了一会儿,他先是安慰李安澜:“李应兄弟乃是人中枭雄,必不会有事。”
  后又看向陈老师,见老师也愁眉不展,他说道:“老师,事已至此,更进一步吧。”
  *
  宣和元年五月三日,太学博士张纲弹劾当朝太师蔡京,上书其十四条罪状,言蔡京此人不敬上帝,欺罔君父,结交内侍,奔兢仕途,轻变法度,妄自制作,轻易赏赐,蠹蚀国本,大兴土木,贪婪自用,钳制台谏,私恩亲党。
  最后弹劾蔡京挟私变法,祸国殃民。言其乐尺自施行至今,京东饱受其苦,百姓苦不堪言,多有无产农户上山落草,济州梁山泊反贼横行,如今已经攻下东平府。在东京周边,有此造反之事,全因太师治国不当,请将其流放。
  朝中鸦雀无声,蔡京乞骸骨,赵佶拒绝,蔡京再请致仕,赵佶同意了他的请求。
  *
  张纲弹劾蔡相当天,乔郓哥就回来了,“东平并无大碍,只官府府库遭劫掠。”
  他拿起大茶碗,咕嘟咕嘟喝了一碗,说道:“董都监走后,东平军纪涣散,不堪一击,新任的兵马都监是个姓庞的,根本就没抵抗,看见梁山人马到达,立马开了城门,献出了已经逃到济州府被他抓回来的程万里,宋江杀了程万里,洗劫州府,把府库搬了个空,但是放下话,不能伤及百姓。”
  李安澜问道:“我爹爹呢?”
  小郓哥说道:“李大官人推脱不过,已带着家财上山了。他让我带话给你,嘱咐你在东京做好分内之事,千万不可回东平。”
  李安澜听到父亲上山,只觉大祸临头,却好歹是破财免灾,保住了性命,心中不知是庆幸还是愤怒,恨透了那新首领宋江。
  潘邓问道:“纺织坊如何了?”
  小郓哥说道:“纺织坊目前安好,月前冯掌柜已经将织女遣散回家,还有些人是无家可回的,只能留在纺织坊员工宿舍,冯掌柜又请了乡勇守卫,买了朴刀,每日结算工钱,驻扎四周。”
  “那梁山宋大王放出话去不准侵扰百姓,但是还是有小匪头趁机作乱,抢劫好百姓,他们山上有个矮粗怪,听说了咱们纺织坊,非要来此吃喝,叫冯掌柜接待,李大官人得知此事,及时赶到,与那头领打了起来,后来他们上山,此事才了结。”
  “无耻之徒!”李安澜骂到。
  “三店和书坊歇业,大门紧闭,掌柜的和伙计都聚在一起,互相照应,等待梁山撤兵。李大官人刚刚上山,又有钱财,在宋大王面前很有颜面,因此能护住产业。只是听说那矮粗怪也是那宋江的得力手下,颇受宠,还不知能支应几时,他叫我赶紧来东京和老大人寻主意,没想到潘哥回来了。”
  两人看向潘邓,潘邓听小郓哥说完,心稍稍放下,说道:“此事有我在,三娘在东京照看产业,郓哥和我回东平。”
  两人这才感到东家回来了,心中无比踏实。
  潘邓当天进宫面圣,请放东平府。
  赵佶一脸为难地看着他,“卿家快起,你这是做什么?”
  “山东匪寇流行,臣愿意为皇帝分忧剿匪!”
  赵佶扶着潘邓的手臂把他拉起来了,“卿家出使金国,前日才归,吏部给的任命还没下来,怎要自请外放?”
  潘邓说到:“东平如今被山匪攻破,臣心中焦急万分,得知此时考课院冷清,无人愿去东平接任,自请前往,愿平定匪寇,为大宋江山牧守一方,为陛下效力,死而后已。”
  东平出了反贼,皇帝哪有不急的?只是眼下没兵,东平府太守已死,又无人愿意去东平接任,只留个烂摊子给他。
  见皇帝有意答应,潘邓恳求道:“只臣籍贯东平,按例不应去东平为官,恳请陛下特旨,臣愿以死效忠。”
  如今潘卿家愿替他分忧,实在是忠臣良将。皇帝想了想,便也就应下了此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