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夏窃神权 第484节
所以大肆传播法门,中层修士急速增加的同时,短期会导致上三品修行者增多和底层百姓减少,但当底层百姓减少到一定数量,上三品的晋升也开始受到限制,也会因为中品修士牵扯进入争斗并且死亡,因此诸子百家自身就维持不下去,最顶尖的修士会重新制定律法,打压数量暴增的中品修士,再次增加底层百姓人口,回到以凡人为主的社会结构中。
这一过程青帝一脉并不陌生,他们经历过两次,圣皇出世以及太祖皇帝出世,那两个时代都是修行界繁荣的末期,明明一个兵家就可以出五位一品,修行之道大行于世,但为什么诸子百家最后要携手制止。
就是因为普通人承受不住代价了,整个文明的基石崩塌,所以要终止那个以修士为重的时代。
如今周铁衣通过赵琴心传言,要让自家放开修行物资……
崇山王赵釜并没有完全从自身利益思考,他盯着自己女儿的眼睛,认真问道,“他这是要乱世吗?”
赵釜这个问题极为严重,青帝一脉能够存在两千多年,当然不是傻逼到只懂弱肉强食的家族,那种家族目光短浅,即使一时间烈火油烹,繁花似锦,但最终也只会烟消云散。
这就跟进赌场的赌徒一样,若眼中只有胜负欲,你可以赢十次,但你未必能够承受一次赌输的代价。
如青帝这种族裔,必然要考虑天下百姓的利益,因此才可以福泽延绵,代代相传。
当初正是因为他们首先放弃了帝族的骄傲,转而支持大夏太祖皇帝,因此才是五帝族裔中最后的‘赢家’。
赵釜支持周铁衣也一样,神尊转世的身份当然贵重,不过周铁衣身上有赵釜更看重的东西,那就是周铁衣以天下百姓为重,周铁衣的一系列改革中,赵釜看到的是盛世之景,而不是乱世之景,所以他才愿意那么快下定决心,嫁出女儿,推动家族支持周铁衣。
赵琴心当然知道父亲的意思,她回道,“他给我的信息之中并没有说他要开启乱世,这件事父亲需要亲自去问他。”
赵釜微微颔首,“我会去问他的。”
族老们则顺势问第二个问题,“收取天下之金,他之前不是已经收了很多了吗?”
这个问题赵琴心倒是能够回答,开口说道,“确实收了很多,三个月前,西方佛教大乱,渊蒙压境,我们手中的太虚幻币大涨,配合荒古九神一脉收取的太虚幻币,导致太虚幻境中货币……紧缩。”
说到货币紧缩四个字的时候,赵琴心顿了一下,因为这个新颖的词语是周铁衣教给她的。
“而后他放开收拢的太虚幻币,允许别人用黄金兑换我们手持的太虚幻币以及修行物资,荒古九神一脉虽然没有弄清楚发生了什么,但是也立马跟进。”
赵釜抬手打断,恍然说道,“也就是说他至少四个月前其实就有这方面的想法了。”
赵釜和几位族老对视了一眼。
几位族老出声感叹道,“当时他拿出人参果和其他修行物资,我们还以为他只是想要大量收拢太虚幻币,稳定住当时被他打压到极致的神道,维持他神尊的力量,现在看来,这只是他其中一个想法,他做事,一向料定前因后果,当真是圣心独断,非我等凡人能够企及。”
几位族老用‘圣心独断’来形容,足以见得周铁衣种种布置给他们的心理压力。
赵琴心也没有完全站在周铁衣那边,也帮家族分析道,“当时的情况同时也发生了另外两件事,一件是天京白银因为他几次收刮大量减少,天京市场货币紧缩,他顺势推动了大夏银票,另外一件是多发的大夏银票被他聚集到股票,国债市场,维持了钱粮稳定。”
“等等!”
一个族老打断道,神色越发凝重,“我们在收黄金,神道在收黄金,他利用商家肯定也在暗中收拢黄金……他现在还要黄金?!”
另外一个族老顺势说道,“三个月,已经足以他掌控天下大部分还在流通的黄金了,他要那么多黄金干什么?”
“为了维持银票的稳定?”
一个族老猜测道,这也是他们理所当然的思维方式。
赵釜否定道,“不对,银票,银票,他发行的大夏银票上面标的是银子,不是金子!”
随后他小声琢磨道,“银子,金子,以前一两金子兑换几两银子?”
这件事他当然知道,只不过现在下意识问出来,是想要让人帮忙查漏补缺。
赵琴心回道,“一两金子换十两银子,因为金银在炼丹,铭文,阵法,机关术之中应用广泛,同时需求稳定,已经维持这个价格至少五十年了,但最近一个月我在太虚幻境收拢金子的时候就发现,大族之间的金银兑换达到了一比十三的地步了。”
太虚幻境中的金子可以直接拿来兑换各种修行物资,特别是人参果这种能够直接增强天赋的修行物资对于世家大族的吸引力太大了,这是他们的核心。
而人参果有只用完整的尸体就可以维持住极高的利益,所以周铁衣自然在金子上面狠狠地砍价,一开始所有人都没有觉察到不对,包括做这件事的赵琴心。
因为赵琴心看来,周铁衣利用货币赚钱就像是吃饭喝水一样容易,大半年前让自己收了大量的太虚幻币大赚一笔,三个月前开始收取的黄金,如今也翻了接近三成……
而这还是复式增长,其中青帝一脉看到有利可图,还加大了投资!
赵琴心轻叹道,“其实我们早就该想到,以他那样的人物,怎么可能只看到利益二字。”
一开始和周铁衣收太虚幻币,不知道周铁衣的真正的身份,赵琴心只是将这当做是锻炼自己的一件事务。
之后知道了周铁衣大夏盛世侯的身份,家族开始慢慢介入,也只是当做参与天京局势的一种方法。
最后知道盛世侯之下是神尊复苏,但反而大象无形,家族根本没有反应过来,一开始收拢太虚幻币到发行大夏银票,再到如今的收拢黄金,是祂操弄天下的手段。
他们虽然一开始就入局,但也只是充当打手的角色罢了,他们看不透这局,即使现在也一样。
赵釜已经意识到不对了,他低声说道,“可能不止三成了,三十三天是祂在推动建设,大夏皇帝为了占据主导权,让皇室独自承担五座天宇。”
随后赵釜看向一位族老,“我们建一座天宇需要多少两黄金?”
完整的天宇建设,当然不只是太乙观上那编织法理的结构,除非有学宫这种基础,否则都要填充大量的物资进去,而黄金作为各种阵法的稳定剂,需求量更不可能低。
这位族老低头道,“一座天宇至少要花费百万两黄金。”
赵釜松开手中的玉珏,身体靠在椅子上,“这么说皇帝的内库已经不可能再拿出多少黄金了,而且还要更多的黄金。”
赵釜看向自己的女儿,轻笑道,“而他还要继续放修行物资出来,继续收拢黄金,看来他根本不担心我们不答应,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他的底牌是什么,也不知道他要让黄金少成什么样才符合他的想法,但我至少已经知道一点,他这是要警告天后了。”
赵琴心比自己父亲早知道消息,自然也想到了这点,颔首道,“之前他掌握大夏银行,听说在御书房那次奏对之中,就说过增发货币有几大难点,不过他当时没有明说,大家都知道他这是在警告所有人,不要轻易动他的货币权柄,因为拿到手中就会是一个烫手的山芋。”
“是啊。”赵釜感叹道,“原本我以为这天下至少要稳定五年,五年,已经足够他完成初步改革了。”
“但圣上……但大夏皇帝也看到了这点。”赵琴心改口道,“所以大夏皇帝根本没有忍五年,甚至连三个月都没有忍到,这变化已经够快了,但还是没有跟上他的谋算。”
“中央货币之权……”
赵釜重新思忖了一遍前因后果,“黄金减少,动摇金银稳定的汇换……”
说到这里,赵釜停了下来,因为以他储备的知识,能够模模糊糊推断一下未来,但是却不够准确,无法确定自己推断的真假,即使以道统之法演化,但是这种涉及天下钱货转变,涉及万民民生福祉之事,除了圣人不然根本得不到准确结论,甚至还看到了相互矛盾的结果。
就像周铁衣之前思考的一样,想要顺利完成这种天下级别的货币更迭,要么像他一样,有着完整的历史作为参考,要么任凭你智慧滔天,你的货币理论也无法完美适应整个变局的每个阶段,因为可能不到几个月,你的货币政策就需要转变,这是封建王朝乃至诸子百家没有建立过的学说流派。
赵琴心通过从周铁衣那里了解的知识和信息,帮助父亲分析道,“他说这样就会导致黄金升值,白银贬值,而现在整个市场,加速推动了黄金兑换修行物资的渠道,却没有增加白银兑换修行物资的渠道,同时黄金的数量本来就远少于白银,一旦从世家到天下百姓都想要修行,白银会继续贬值,而银子是现在大夏银票的基础,若银子被百姓们轻视,那么大夏银票就会被轻视,再加上宣传今年必然要出现的旱灾,只会导致一个结果……”
赵釜轻叹道,“银贱物贵。”
这个阶段,朝廷已经完全依赖上增发纸币作为维持财政的手段,一旦银贱物贵的局面被打开,那么就会让市场迅速从通缩转化为通胀,这个时候朝廷如果不管理,继续一意孤行发行纸币,用不了一两年,以周铁衣的手段,就可以利用大夏银票造成一场人为的天灾,粉碎朝廷在百姓中的信用。
赵釜再次问道,“他真不管天下百姓了吗?”
赵琴心用一种奇怪的语气说道,“他说这只是预期管理的一环罢了。”
第555章 大不敬之罪
“预期管理……”
即使在场众人都是心思缜密,智慧超群,但是接触这种蕴含极大信息的新词汇,仍然需要不少时间来接受和理解。
赵釜琢磨着念了两三声,配合之前赵琴心的解释和周铁衣通过赵琴心告诉他们这件事,逐渐地品出了三昧。
“所以说我们其实也是预期管理的一环?他通过你告诉我们这件事,就是要让我们青帝一族明白,这已经是天下大势,与其违逆大势,还不如顺着他的阳谋走,但一旦顺着他的阳谋走,就越发会让天下按照他的想法进行。”
赵琴心回答道,“我想应该是这个意思,我收取黄金,所以对这一块理解最深,即使我们青帝不出手,以现在市场上的黄金紧缩情况,世家大族都用一比十三的比例兑换,一旦消息传到百姓那里……他有太多的方法可以让百姓惊惶了,这又会进一步推动黄金价格上涨,银票,股票,债券,人参果,新的蒸汽机修行之道,我们根本无法预料他会从哪一步开始动手,但当他真正动手的那一刻,必然山崩海啸,纵倾尽天下之银钱,也无法填补空缺。”
其中一位族老轻声说道,“以前看族内典籍,上面说圣人神尊一念动,则天下动,当时只以为这是圣人神尊们神通了得,现在一看,却又有新的感悟,能做圣人神尊之辈,何止是神通了得,这智慧也非凡人所及。”
说罢,这位族老斟酌地说道,“既然圣意已经彰显,定了未来,按照族中典籍记载,我们就不应该逆天而行。”
赵釜微微侧目,看向这位族老。
原本他才是族中最开始,最主动推动和周铁衣联盟的人,在这件事上他本来还在犹豫,想着要不要先去太行山探探口风再决定。
但没想到族老们率先比自己押上更多的赌注。
“家主可是奇怪我们这些老顽固为什么突然这么激进了?”
另外一位族老看到赵釜困惑的神色,笑着说道。
赵釜微微颔首。
这位族老回答道,“现在家主犹豫该不该跟着行动,本心可是从天下百姓出发?”
刚刚的谈话中,赵釜两次提到了‘乱世’,青帝一族当然不怕乱世,唯有百姓怕乱世。
赵釜继续颔首。
族老们笑道,“族长仁义,此乃我们一族之福。但是从族长推动我们和炎黄神尊结盟开始,我们青帝赵氏其实就已经没有多少选择了。”
“纯粹站在我们赵氏的角度来思考的话,只要祂不要求我们直接和朝廷对垒,那么这些额外的援助,我们赵氏提供,有益无害。”
“就比如这次放开修行物资,增加崇山府的修行者之数,就算我们青帝不做,其他世家,学派也已经开始做了,最终的结果只会导致万一真的开启乱世,我们一族反而失去先机,所以站在族中的角度来看,我们没有什么理由拒绝这种合则两利的事情。”
“反而我们内部先统一意见,族长带着我们青帝一脉的‘好意’去太行山谈判,能够为族中争取更多的利益和先机。”
赵釜凝神思考片刻,不得不佩服这些族老对事情看待的方式。
如果周铁衣在这里,就不会有赵釜的困惑了。
当一件事情已经大概率必然发生,那么保守者有可能比改革者更加激进,因为保守的核心就是维持固有的自身利益而非固有的社会结构,当改变已经成为必然,那么在改变中如何篡夺最多的利益,就是保守派考虑的事情了,他们反而不会维持原本的社会结构,因为那样要付出更多的利益,收获却少得可怜,所以他们攫取利益的行动反而会更加激进推动变革。
······
玉京山,京卫府。
春雨稍歇,赵观山读着朝廷的邸报,太学院书库的变化仍然在延续。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变化,就是火车商会的去留。
如今火车商会早已经不再只是‘火车’。
这个庞然大物经营着钢铁锻造,新式蒸汽机制造,参股着轮船产业,又以技术入股,从中央连接着地方。
几个月前,大夏收拢的灾民中有近三成已经开始从事于与火车商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工作,而且今年一旦灾情有所扩张,无论是南方先开始的旱灾,还是西方先开始的兵灾,如何安置灾民,都需要火车商会这个新兴力量来解决。
只用几个工厂,几条铁路的修建,就可以安置成千上万的灾民,这在以前是朝廷官员们无法想象的‘美事’。
因为以前灾民的安置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无法解决可耕种土地,因此让灾民不断消耗粮食,无法生产价值。
但工厂和铁路的修建,相比于耕种土地,自然容纳的人口要多得多。
这么大一个产业,仅仅在天京就有八千多直接参与工作的百姓,所以火车商会管事才是香饽饽,每个人都想要伸手。
只不过以前畏惧于周铁衣的权势,大家只能够让郝仁这个管事先犯错,再找机会,所以才有了当时股价的波动,可惜风浪还没有完全掀起,突然之间又被佛教之乱打断。
而两天前的书库之战又是一个新的突破口,郝仁被请进平章宫中,至今未归,但平章宫不断传出‘小作文’,也就是邸报,商议火车商会改组,立铁道司的事情。
显然这是先要拆分这个庞然大物,那么铁道司该什么人来担任,这就是天京大大小小官员们盯着的事情了。
明眼人都知道,铁道司以后必然会成为‘第十部’,因为之前周铁衣的构想中就已经提出了‘铁路总公司’的概念,其权柄之重,甚至有种夺舍工部的感觉。
花厅之中,赵观山看着邸报,听闻下人进来禀报,“大人,高督查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