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夏窃神权 第483节
如今太行神庭之中一文一武。
曹善管众神考功升迁,魁神管众神军事。
相当于大夏朝廷的司民和司兵两个位置,自己如今获得‘典刑’之权,那就是司律之位,已经是一品神庭之中的人臣之位,再上就是自己分疆裂土,再立神庭。
想到这个野望,洪阳身体微微颤抖,他有些明白刚刚周铁衣话语的意思了。
自己太想进步了!
果然,主上一切都知晓。
这句话是鼓励,也是警告,全看主上心意!
这因果谋算,玄诚子那家伙连尾羽都够不上,这种人怎么配自己效忠!
他借助周铁衣拍自己肩膀的力,再次抱拳跪下,“臣必定不负主上之托!”
周铁衣这次没有扶起,而是淡然负手说道,“起来吧。”
所谓鹰视狼顾之相,最善审时度势,洪阳跟着玄诚子是什么待遇?玄诚子能给洪阳什么?
能丢块骨头都算好的,所以将人养成狗。
但跟着自己是什么待遇,一步登天,所以将人养成狼。
连这点玄诚子都想不明白,所以这次输得不冤。
第553章 名正言顺
缓慢消散的天宫霞光之中,鹏鸟黑色的羽翼显得越发遮天蔽日。
有神人身着白衣,立于鹏鸟之上,一轮玉碟悬于脑后,光灿如日,左右一品天下绝顶侍奉,身前二品神将跪拜。
远处,几位荒古祭司们不敢轻举妄动,特别是龙凤两位祭司,更是心中惧意升起,不仅是因为眼前这位的神通广大,已经近乎不可知的程度,更是因为这份算计将手持混洞赤书的天一道脉传人玩弄于股掌之中。
祂们先前种种‘合理’变化,现在想来,都在对方的算计之中,现在对方实力大涨,手持克制神道的赤书,又是神尊之躯,倘若真的想要留下祂们二人,结果尤未可知,特别是几方势力之中,还有地祭司和血祭司两个摇摆不定之人,那骨祭司也和周家不清不楚,而此时这三人在龙凤两位祭祀眼中,都随时有可能如洪阳一样,突然暴起,从背后砍自己一刀。
毕竟一开始那玄诚子也没有想过,打开天京的史家书库,周铁衣的目的不是里面他或者姜太一的盖棺定论书简,而是天一道脉的混洞赤书。
周铁衣此时显化的是神祇之身,祂的面容在男女老少之间不断变化,脑后那轮日光打在脸上,让变化的众生相无一点阴暗,皆是光辉明净,如神如圣。
“诸位,还要与本尊论道一番吗?”
周铁衣笑吟吟地说道,神色轻松写意,一点都看不出来才算计了众人的样子。
“走。”
幻祭司声音凝重地说道,同时在几人身后打开了去往太虚幻境的门户,无穷蜃气云雾卷起,不一会儿就掩盖了几位祭司的身影。
周铁衣也没有追上去,现在最重要的是消化收获,同时准备打开姜太一盖棺定论之事。
“先回神庭。”
得了周铁衣的吩咐,天虚子挥动羽翼,遨游于虚空乱流之中,不过十几个呼吸,就已经来到了太行神庭外。
神庭仍然被一段看似无始无终的历史长河支流包裹住,只要望过去,就会陷落其中,不过此时天虚子已经得了时空变化的本领,在祂眼中,这段历史长河的支流不再难以逾越,和史家书库内的变化类似,天虚子带着几分渴望地问道,“父神。”
通常情况下,是周铁衣借助神庭打开门户,但这次直接让自己飞回来,意思已经不言而喻了。
“神庭已经不用再隐藏了。”
之前周铁衣留下外面这段盖棺定论演化出的历史长河支流,一部分原因就是继续隐藏太行神庭内的变化。
而如今,随着他实力进一步提升,同时五仙大道在大夏中间传播开来,不用多久,百姓们就可以接受以仙养神的说法,既然以仙养神都能够接受,那么太行神庭自然也能够接受。
听闻周铁衣的话,天虚子一喜,羽翼一收,化作瑰红色的小鱼,猛然扎入这条历史长河支流之中,让五百年魏国历史继续化作自身养分,于是环绕太行神庭一圈的阴影消失。
周铁衣进入神庭之中,已经知晓周铁衣会来的曹善带着百神在殿外迎接。
“恭迎吾主凯旋。”
一位位神祇神色发自内心的尊敬高兴,就在半天前,周铁衣利用祂们神名搭建圣道之桥的时候祂们自然也感受到了那股圣道伟力。
虽然最终功亏一篑,但是周铁衣获得混洞赤书是实实在在地增加了太行神庭的权柄,加封洪阳这位二品神将远不是混洞赤书的极限。
随着周铁衣快速掌握混洞赤书,将其融入太一玉碟之中,被周铁衣赦封的每一位神祇都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本源在增强,特别是曹善,在众人眼前直接从三品跃入了二品大神之列。
现在周铁衣又要打开外面历史长河的封禁,众神们自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祂们不用偷偷摸摸传播信仰,可以光明正大的传播信仰,虽然传播的信仰最终会统一收录到太一玉碟之中,但只要有功劳,就有升迁的机会。
祂们身上的神光编织成为新的云霞仪仗,没有了历史长河的遮挡,直接显化在五千里太行山中。
此时天色将晓,春雨雷音从沿海往山区而来,仲春的和风从南向北吹,二者相会在太行山中,洗刷一冬的死气沉沉,艳红桃花如美酒,白鹅梨花如细腰,连矿区上空常年笼罩的云气都清爽了不少,唯有一道道五彩霞光从白芷山之中升腾而起,席卷千里,霞光之中,隐隐约约,有万神显化。
不消几个时辰就传遍了整个山铜府,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听闻府中有相人言,周侯在太乙观上将要成圣,白芷山乃证道之地,故有祥瑞天降,府中此时受周铁衣恩惠者不计其数,皆深以为然,远超京城市井流言,已有百姓口称周圣在世,天下大兴之言。
太行知州及镇抚使闻之大惊,不敢轻断,书千里加急至京,询问应对之法。
神庭之中,升起了仪仗,周铁衣坐在御座,对于自己会引起多少太行山的变化他当然知晓,不过现在早已经过了藏拙的阶段,他需要太行山这里的变化与中央变化配合,用来引导天下民心。
以前他靠着大夏朝廷引导天下民心,但从昨日之后,至少天京不会再让自己轻易使用朝廷名义,那么就需要自己建立一套名义,这也是他不再隐藏太行神庭的另一个原因。
周铁衣看向麾下人才济济的群神,思索片刻之后说道,“也该名正言顺了,曹善听命。”
“臣在。”
曹善手持黑白笏板出列。
“你去请左右几府镇抚使至神庭,不得延误。”
太行神庭真正现于世,要在百姓之中传播信仰,首先要越过的就是各地的镇抚司,毕竟镇抚司有剿灭神道的职责。
周铁衣不想要徒增杀戮,因此让曹善这位新晋二品大神去‘请’几位镇抚使,就是要让他们不要轻举妄动。
这次的名号是以神庭发布的,不是以朝廷发布的,因此周铁衣没有以‘盛世侯’的身份去书信几封,而是让曹善亲自去‘请’。
周铁衣随后又看向身边已经是一品的鞠子丹,“鞠老,还请你去宁王府一趟,请宁王过来商议。”
太行山这里的变化,始终绕不开近在咫尺的宁王府,上次和宁王交流之后,周铁衣就知道这位表面上寻欢作乐,奢靡无度的宁王比四皇子李静隐藏得更深,不是一品去,周铁衣还真担心压不住宁王府。
鞠子丹颔首道,“是。”
下一刻他化作一道赤炎消失。
周铁衣坐在御座上凝神思考了一会儿,还有一件小事他需要做,当然这件小事其实也是大事。
几天前,申屠元这个家伙在天京让说书先生传播自己的圣名。
这件事他当然知道,同时也是默许了这件事,这确实是必须要走的一步棋。
昨天晚上书库一战,大夏皇帝在玉京山大获全胜,自己在小天宫大获全胜,各有各的光明未来。
但天京这盘棋自己虽然被削弱了,但却不得不争。
大夏皇帝和天后不会蠢到直接动自己人的性命,顶多将他们软禁起来。
但这些说书先生可不算‘自己人’,大夏皇帝和天后不会亲自动手,那样太以大欺小了,但是他们下面的酷吏们肯定不会放过这个表现的机会。
而这些说书先生才给自己扬名,后脚就被抓起来严刑拷打,这肯定不行,因此自己需要找一点事情给天后做,让她明白她现在的运筹帷幄有一部分原因是自己让着她。
周铁衣拿出太虚幻面,轻轻一点,连通远在千里之外的青帝一族嫡女赵琴心的太虚幻面。
正在静室修行的赵琴心感知到自己太虚幻面的异动,拿出来查看,读完了里面的信息,思考了片刻,出了静室,对婢女吩咐道,“你去通知父亲和族老们,有要事相商。”
一个时辰之后,青帝一族的议事大厅中。
一位族老声音凝重,“他这是准备要和朝廷做最后的决战了?”
虽然天下没有永恒的盟友,但当初青帝一族和大夏李氏签订的盟约仍然有效,这就决定了青帝一族不能够直接对李氏出手。
他们其实一晚都没有睡,密切注视着昨夜玉京山史家书库的事情,从现在得到的消息来看,在玉京山书库中,周铁衣没有讨得了好,大夏圣上大获全胜,但是之后小天宫的虚影在太乙观上浮现,一炷香前太行山又有霞光祥瑞的传闻,让他们不得不多想一层。
这位族老在问话的时候,几人的目光看向坐在客位,单独一座的赵琴心。
所谓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赵琴心虽然没有正式成为那位炎黄神尊的神妃,但是名分已经定下,这次又代表对方说有事情商议,因此即使是赵家的女儿,也坐在客位。
赵琴心组织了一下自己从周铁衣那里得到的信息,“夫君虽未获得小天宫权柄,但是已经获得了天一道脉的混洞赤书。”
“果真如此?”
“没想到啊……”
“原来是这样!”
一位位族老瞬间明白了前后变化的关键。
“他从一开始就只是借玉京山书库谋划天一道脉,就如同圣上借书库谋划晋升二品一样。”
第554章 预期管理
从赵琴心口中,青帝一脉的族老们知道了最关键的信息,眼前局势仍然在周铁衣的计划之中,他不仅没有衰弱,还在继续增强,那太乙观上的成圣之相并非虚假。
崇山王赵釜询问道,“那他让你来传话……”
赵琴心站起身来,认真说道,“请帝脉开放修行物资,增强崇山府修士之数,同时收取天下之金。”
“开放修行物资……”
赵釜握着手中的玉珏反复推敲。
门阀世家能够蓄养门客的一个关键点就是掌握修行物资,因此门阀世家对于修行物资的管控极为严格,如果有人让他们放出修行物资,就跟要了他们的命一样。
但那是普通的门阀世家,青帝一脉考虑的是另外一个层次的问题,所以在场的族老们没有如普通世家那么短视,听到周铁衣让他们放出物资就直接跳脚,而是一个个凝神思考,分析本质的原因。
太平盛世之时诸子百家掌握修行法门,虽然天下百姓都知道修行可以得长生,但是法不可轻传,传播最广的儒家法门反而是诸子百家之法中最不擅长长生之道的,因此维持了整个凡人为主体的社会,保持较为充足的修行物资产量,稳定供应修士,维持天下稳定。
虽然周铁衣对儒家的‘天下财货,皆有定数’之说嗤之以鼻,但是这门学说确实有一套能够维持天下的稳定的逻辑。
如果诸子百家都大肆传播法门,修行资源放宽,会让修行之人迅速增多,乃至于凡人数量减少,因此天下间人人都以修行之法为贵,以长生之道为重。
那么就会导致一个致命的问题。
那就是凡人不是人。
修士为了有限的资源组成国家或者宗门,弱肉强食,互相厮杀,让整个大夏变为修行丛林,不能够修行的人不配称之为人,沦为猪狗之流,对普通人生杀予夺,视若草芥,随意两个中品修士的战斗,就有可能杀死一两个街区的普通人。
所以这种状况只能够维持一两百年的修行界繁荣,短期修士的井喷并不能够让修行法门完全良性发展,因为中品修士争抢的是物资,是蕴含天地祖炁的灵物,同时他们的寿命通常也只有两百岁左右。
到了上三品,却又不以纯粹的物质为重,开始追求道统,追求众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