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被他用这样温和的眼神看着,苻坚的面容上终于也浮现出了一抹笑影,告诉他说:“朕知道的呀,朕只是不想让你因为选择了我,被桓温那群人嘲笑没有眼光。”
王猛轻握住他的手,肃然道:“纵观整本《晋书》,陛下一代英主,绝世独立,余者多半庸碌不足道。可见是非如何,百代后自有公论。”
苻坚将书翻到下一页,抿唇微笑说:“房玄龄倒是有眼光,将你的传记与朕合在同一处。”
王猛:“……”
这也算是唯一的好消息吧,至少在青史里,他和陛下死后再度重逢了。
心中不是不遗憾的。
《晋书》本该是《秦书》才对。
大秦帝国这些年,以惊人的速度扩张。
东极沧海,西并龟兹,南包襄阳,北尽沙漠,在整个东亚都是屈指可数的强国,更胜过东晋不知凡几。
到头来,却在淝水折戟沉沙……
定个小目标,争取创造一本以《秦书》为名的历史!
王猛的心中闪过很多要做的事,先平定内乱,翦灭蠢蠢欲动的慕容鲜卑和姚氏羌族,安生养息,修文偃武,发展个小十年,再图谋动兵,一统天下。
但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只是一缕死后归来的亡魂,已经没有时间了。
苻坚发觉丞相陷入沉默,伸手拽了拽他的衣袖:“景略,你在想什么?”
王猛回过神来,见他目光清澈,笑意涌动,与自己刚回来时见到的意气消沉模样,简直判若两人。
又想起史书里,记载了苻坚日后的一则诏书:“朕往得丞相,常谓帝王易为。自丞相违世,须发中白,每一念之,不觉酸恸……”
抬眸果见他鬓边,生出了一点星星影。
苻坚今年也只是才过而立,王猛分明记得,几个月前他还没有这些白发。
也不知为自己守灵的这段日子,他究竟怎么往死里折腾的。
就仿佛……
丞相这一次离去,将帝王身上的一部分,连同这个帝国的某些东西,也都永远地带走了。
哀彼苍天,永失永葬。
王猛叹息道:“陛下这般,教我怎能放心地踏上黄泉路。”
那双凝望着他的眼眸中,忽而满是泪水。
“我的时间不多了”,王猛抬手接住了那一滴泪痕,缓慢握在了掌心。
然后抽出了纸笔,一阵疾书,“我要将所有新的国策写下,所有可用之人的名单都整理好……陛下,你去将镇恶、长乐公与大郎叫来。”
苻坚本想坐在这里看他写,听他如此说,只好转身离去。
他一走,王猛立即另起一张纸,写了一封遗书。
那些往事萦绕在笔端,字字句句有若千钧,可是,待真正落笔的时候,却行云流水一般,仿佛这些话已经在心头重复了千百遍。
他写的很细,也很琐屑。
写那些要注意的人和事,写庙堂之高兼听则明,写天下民瘼,写太学建设。
也写天寒莫忘添衣,深更莫要独坐,写起长安月,灞陵柳,北邙山上无闲地,写当年在燕宫并肩看的一场大雪。
最后写道,臣平生从不信神佛,唯今日至此,方希之有。
此生得遇陛下,已是不枉,来世亦无所求。
愿舍此来世,祈愿陛下江山永固,平安喜乐,祈愿我大秦,千秋万岁,国祚绵长。
当写完最后一笔的时候,苻坚恰好带着王镇恶几人进来。
王猛把封好的信封递给他:“待我走了再看。”
又转头看向王镇恶:“我欲向你们宋祖陛下借一个人来大秦。”
王镇恶疑惑道:“谁?”
王猛翻阅着面前摊开的《魏书》,轻轻吐出一个名字:“崔浩,我欲让他接任我的位置。”
“这如何使得?”苻坚蹙眉道,“不管这崔浩是谁,有何才干,都不能成为你的继任。”
“这如何使得?”王镇恶也大惊道,“爷爷,您是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中书监、尚书令、太子太傅、丞相、清河郡侯,崔浩一个人怎么接任得了这么多位置?”
王猛:“……”
在这一刻,看着面前两双眼睛,他觉得,陛下和王镇恶二人更像是亲父子。
他微笑着说:“我觉得完全没问题呢。”
“崔浩何许人也?”
见自家丞相不像在说笑的样子,苻坚一阵愕然,转头问王镇恶。
王镇恶告诉他:“是北魏的开国元勋,拓跋焘的宰相,洞察天机,算无遗策,是个军事天才,内政也很擅长。”
“但最后,因为国史之狱秉笔直书而惨遭罹祸,满门尽灭,数千人因此株连丧生。”
“在我们本来的位面,崔浩还活着,本打算北伐灭北魏的时候杀了他,如果天王需要的话,到时候把他抓了送过来就是。”
苻坚闷闷不乐。
谁想要这个崔浩啊,他只想让景略长久地留在人间。
但景略一心为他考虑,又用一种交托后事的语气,让他无法说出拒绝。
只好迂回地说道:“崔浩既然是一国元勋,未必乐意为朕效命……”
“怎么会”,王猛缓缓摇首,“我观他史书事迹,一生最渴望的便是遇见陛下这样的仁君圣主,可惜总不能如愿。”
崔浩的能力相当全面强悍,唯一的短板便在于他只能提供军事谋略,相当于谋士角色,却不能到沙场上亲自征伐。
前秦如今极其缺乏名将,慕容垂、姚苌之流是肯定要杀的,邓羌虽然很可靠,但也不能总是逮着他一个人薅。
司隶校尉警告.jpg
王猛叮嘱陛下,到时候征战蒙古,别忘了抢几个名将回来。
苻坚微感汗颜,觉得自家丞相看他总有一种深深的滤镜:“什么仁君圣主,只恐他觉得朕太过仁义,毫不杀伐果断。”
王猛写完手头的文书,目光望向他,正色道:“陛下,仁义从来不是一个错误,更不是旁人能够归咎于你的理由。”
“只是这个时代,沧海横流,王纲解纽,到处是畏威不畏德德小人,凡有守仁匡济之心,必要怀雷霆灭世之力。”
“从前有我保护你,往后的岁月,就请陛下拿起手中剑,护好自己,以及身后的这片土地、这个国家罢。”
他摘下龙骧剑,递到苻坚掌心。
这柄剑,当年他初入朝廷改革立威,苻坚将剑给了他,斩杀诸多犯法的权贵,而后陪着他南征北战多年,如今终于物归原主。
苻坚轻轻握住了剑柄。
刹那之间,仿佛有一道明亮的寒芒流淌在他眼底,天地静默,锐利如霜。
王猛说:“我将停驻在剑锋之上,随陛下一往无前。”
苻坚轻声道:“好。”
……
此刻,评论区也在议论着苻坚有关的话题。
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条来自狄青的发言。
【陈州知州狄青:秦王用人不疑,温和雅量,是许多臣子梦寐以求的理想君主。似姚苌、慕容垂、吕光之流,野心昭昭衣冠鼠辈,做出众多叛逆之事,却绝非秦王之过。】
“狄青好大的怨气啊,就差说姚苌赶紧死开,换我上了。”
柴荣从评论区收回目光,感叹道:“也不知,狄青究竟摊上了一个什么样的昏君,才会说出这样的话。”
本位面左右无事,他索性提前带人来到了刘宋帝国,先行游览一遍。
刘裕热情招待了他。
一场接风宴会,气氛和睦,倒也称得上宾主尽欢。
刘裕见符皇后也随军出征,甚至要身披甲胄,和柴荣一起去最前线,颇为惊讶。
顺带问了一句:“你的皇后也会武吗?”
这一下,可算是给了柴荣一个炫妻的机会,当即就这么拉着刘裕夸赞了起来。
“梓潼武艺高超,深得魏王真传,向来是和朕一起出征的。”
然后又是什么:“当初是朕求的婚,可谓一见钟情,后来朕又去找先皇请婚,磨了好久他才答应。”
还有什么:“朕平日批改公文,一向都是和梓潼共同参谋的,她兰质慧心,足智多谋,可厉害啦。我们虽然没有红袖添香,但可以一同在奏折的海洋中挑灯战夜!”
如此种种。
刘裕听得无语至极。
柴荣嘴巴叭叭地说了大半个时辰,还没有停歇的意思,碍于礼貌,又不能将他轰出去。
刘裕决定,用魔法打败魔法!
既然柴荣炫妻,那他就炫崽。
于是,他趁着一旁的刘穆之在剥虾,悄然伸出手,将刘义庆小团子抱出来,端到柴荣面前:“这我儿子,可爱吧。”
刘义庆只是一个小团子,又有什么办法抗拒呢。
像今天这种场合,他当然是被父皇打扮得冰雕玉琢、漂漂亮亮的,然后像毛绒玩具一样,被一群怪叔叔怪阿姨们抱着传来传去。
“哎,这孩子确实风神秀彻,仪表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