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前燕时期,太原王慕容恪摆出连环马,马带马甲,人披铁铠,一通迎风扫荡大破武悼天王冉闵,因此入选武庙。
这一套战术后来被北魏人抄去,兜兜转转,到了拓跋氏手中。
本想继续大放异彩,万万没想到刘裕出现了。
他特意发明的「却月阵」,就是专门克制这个的。
步、骑、车3个兵种协同作战,以区区2000人,击败了3万的北魏重甲精骑。
辛弃疾:“……”
观众们:“……”
这可真是邪了门了。
本以为几百年过去,北方胡虏的战术已经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没想到还是毫无长进。
北府兵简直就是天生的北虏克星!
那么只剩最后一个问题了,辛弃疾问:“南国战马匮乏,重甲武器也同样稀少,该如何补充?”
“这还用问吗”,刘裕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从别的国家那边抢啊.”
除了金国是第一来源,还有大理、西夏、吐蕃、西辽……
有人就抢人,有马就抢马,有地盘抢地盘,有辎重抢辎重,一个也别放过!
他一开始起义的时候,江东地区一丁点儿骑兵都没有。
多亏他灵机一动,从慕容鲜卑那里抢了一队精锐的具装虎斑突骑,这才发展了起来。
“幼安,你要拿出秦良玉洗劫清宫的风范”,刘裕拍拍他的肩膀,鼓励他道,“对于我们的敌人,不能只是打败,而是要夺走他们所有的一切,让他们永无翻身之日。”
辛弃疾一凛,满怀跃跃欲试:“陛下说的是!”
……
在正式开战之前,首先要更新本方武器。
重点是精铁刀兵,还有铁火炮﹑飞火枪等火.器。
万朝之前都抄了不少郑经分享的延平王笔记,里面就包含了大量的火.药与武器制作之法,只需照本宣科,投入生产,即可取得武器飞跃。
为了解决原材料问题,北府兵派出一支船队前往吕宋,挖掘铜、铁、金等矿产尽数运回,以便进行大批量生产。
这日,辛弃疾刚走到校场门口,准备开始今天的练兵。
忽听轰隆隆一阵巨响,一道黑光炸破长空,冲天而起。
有什么东西夹杂着焰火冲了出来,屁股上冒着一连串火星,迎面向他飞奔。
他不禁一愣,谁这么没素质,在军营里乱放窜天猴?
待那东西到了面前,辛弃疾定睛一看,下意识往后退了一步。
嚯,好一只黑如焦炭的大吗喽!
“幼安,是我啊”,这团烧得乌漆嘛黑、头顶滋滋冒烟的东西一咧嘴,露出了一大口白牙,仿佛无根之齿,在空中漂浮。
辛弃疾大吃一惊,终于艰难辨别出一个人形:“务观为何如此?”
陆游嘴巴一张,煤灰便扑簌簌往下掉:“正在照方子改良火.器,已然小有成效,你随我来。”
辛弃疾好奇跟上。
不防陆游随手将他衣袖一扯,蹭到自己脸上擦了擦:“先借用一下。”
辛弃疾:“……”
看着自己整洁的衣袖瞬间变得黑如锅底,顿觉拳头硬了!
陆游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学者,家中藏书浩如烟海,极其博学多才。
曾写过《陆氏续集验方》等医学书籍,对火.药之类也算稍有涉猎。
这一次,就成为了武器研究人员的领袖。
另一名技术骨干,是沈林子。
沈林子以仪容秀美、作战勇猛而出名,父祖都是天师道叛军,十岁的时候就因为战乱家破人亡,投奔刘裕,被带回了京口收养。
他的孙子就是后世梁朝的宰相沈约,《宋书》作者,文坛领袖。
沈林子生性舒阔,潇洒不羁,一似刘裕少年时。
故而刘裕对他特别偏爱,出行作战都带在身边。
难得一次放他自己出去活动,也是不断写信,获胜要写信夸一夸,顿兵迟疑要写信鼓励,即便是闲来无事,也要写信催促快点归来。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未来沈林子会顺顺当当升入武庙,光芒万丈。
可惜,他去世得太早。
沈林子是一个非常至情至性的人,因为丧母而悲恸欲绝,生了重病。
刘裕很是担心,不仅用自己的车舆送他归乡,而且不停地派出使者和太医,史称“乘舆躬幸,信使相望”。
到丧事办完,他觉得沈林子完全没有办法自己照顾自己,所以强制让对方搬入宫中养病,“逼与入省,日夕抚慰”。
甚至还下诏令谢晦等人都一起进宫,安慰沈林子:“其至性过人,卿等数慰视之。”
没错,安慰一次还不行,必须“数慰视之”,要很多很多次!
被迫出来营业的谢晦等人:“……”
咋滴,我也是你们play的一环?
到后来刘裕也生病,沈林子留在宫中侍疾,眼见君王病得沉重,生怕自己失去最后一个亲人,时常落泪。
刘裕不想让他刚养好的身体又继续恶化,索性将他送出宫修养。
结果,沈林子就在这段时间内去世了,谢晦等人根本不敢告知他的死讯,担心刘裕也病情加剧。
所以,刘裕每次给他写信,或者派出使者探病,都由谢晦假借代答。刘裕直到病逝,都不知沈林子已死。
这般真挚的情谊,确然感人至深。
……
沈林子作为全营最受宠的一个崽,自然拥有许多的特权。
比如想要什么材料资源,都可以直接支取,知会一声就行,不必进行冗长的审批流程。
燧.发.枪拥有图纸之后,进行生产的技术难度并不算太高,燧石也并不是多么稀有的资源。
因此,第一批产品一共十支,很快就生产出来,投入试验。
为了确保安全,实验场地被选在了临安郊区,非常偏远的地方,几乎已经无限接近了绍兴城。
校场之上,艳阳高照,一群牲畜被摆在了固定远的距离,即将开始射击。
辛弃疾到的时候,场边已经挤满了看热闹的人。
在这种拥挤的场合,往往任何人第一眼注意到的都是谢晦。
不仅是因为他容貌俊秀,气质卓绝,也因为全场只有他一人撑着伞,遮得严严实实,生怕自己晒黑了。
他雪白纤细的手指握着紫竹伞,伞檐一朵金铃盈盈垂落,与腕底玉佩轻轻叩击,随着走动,发出清脆的声响。
谢晦见辛弃疾一直盯着自己,将伞倾过去一点,轻笑道:“给你也遮一遮?”
辛弃疾正要谢绝他的好意:“不了不了……”
未料谢晦伸手一拽,直接将他笼罩在伞下,无比自然地将伞柄递给他:“走吧,你拿着。”
辛弃疾:“……”
他合理怀疑,谢晦只是觉得一直抬手太累,想找个帮忙撑伞的小工。
但已经上了这条贼船,此刻也是别无他法。
他只好一路任劳任怨举着伞,顺带为谢晦挡住那些汹涌冲撞的人潮,终于来到了实验处。
沈林子佩戴着护目镜,一副颇为专业的架势,满脸都是黑灰粉,正在来回走动,检查枪.支。
他向辛弃疾招招手:“幼安,你快来试试!”
辛弃疾拿起燧.发.枪,在手中掂量两下,并不算太沉重。
配备的是一种油纸定装弹,以防水防潮的油纸将定量的火药包裹,每次可供发射一次。
沈林子指点道:“从这里撕开尾部,装上膛即可使用,安装极为简单快捷。”
早有北府研究人员送来一包子弹。
辛弃疾举起长枪,调整了数个姿势,略得要领,宛如拈弓搭箭一般瞄准猎物,蓦然扣动了扳机。
说时迟,那时快,一声炸裂的巨响怦然而过,羚羊一下仰面倒地,血溅三尺。
“好,今晚便吃烤肉!”
沈林子兴奋地鼓掌,走过去将羚羊的尸体捡起,又把其他猎物移到更远处,“再试试八十米远距离。”
如此试验了几番,发现燧.发.枪最远射程可达三百米,精确射程在二百米以内。
考虑到辛弃疾的武艺冠绝当世,这个数值放到普通士兵身上,至少要打对折。
饶是如此,也足够令人兴奋了。
百步之外取人首级,这是何等惊人的神迹!
一个独属于大宋,称霸百邦的新时代即将开始!
谢晦在一旁观望了整个试验过程,忽而伸出手:“我也来试试。”
他素白的手指扣住深色枪管,指尖晶莹如雪,日色犹如赤色的火焰流淌而下,灼灼欲燃,在纤细腕底流镀上一层清透璀璨的光华。
沈林子等了许久都不见动静,忍不住“啧”了一声:“谢小玉,你行不行啊。”
话音未落,只听砰砰连声。
只是弹药虽然已经打空了,但猎物却还好端端地立在原地,一动不动。
辛弃疾环顾四周,始终没发现哪里有爆.炸,纳闷道:“宣明,你到底把子.弹打到什么地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