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顾喜喜入城后,按照孟大娘子送的舆图,直接奔着城中心去。
  城中心有条笔直宽阔的主街,能容四辆马车同时并行,名为中街。
  这里不仅是城中心,亦是云岭县最大的经济中心。
  以中街向周围辐射,又有骡马、旧货及木料、茶叶胭脂为主的异域商品、苗木等四个小市场。
  这四个市场如卫星环抱中街,看似互不相干,实则又有着一些鲜为人知的关联。
  若是叫不懂行的外地人看着,当以苗木市场最不赚钱,也最不起眼。
  可偏偏就是这门生意由西域商人垄断,还建立了商会。
  顾喜喜找了家客栈落脚。
  中街都是些上等的酒楼、客栈。
  所以外来商人和观光客大都选择住在周边,距离中街不远,价钱却便宜多了。
  可顾喜喜此行时间不多。
  听说苗木商会的西域人很是抱团。
  而她初来乍到,从未跟本地商贾打过交道,难免令对方疑虑。
  尤其是频婆果树被西域商人垄断。
  想一次性买那么多频婆果树苗,还要从中挑选优品,只怕不会像买卖普通树苗那么顺利。
  所以住宿这笔钱不能省。
  顾喜喜这次就是要高调行事。
  她住在中街上,一来方便混脸熟,二来给自己充充门面。
  之后无论是谁注意到她、想考量她的实力,大家都方便不是?
  下午,顾喜喜按计划先去了逛苗木市场。
  苗木市场很大,每家铺子实际上都是个小苗圃。
  顾喜喜走进一家挂着“安”字漆牌的店。
  掌柜是个大业人,笑着招呼:“姑娘想看点什么?”
  他语气随和,显然对能否做成顾喜喜这单生意并不心急。
  顾喜喜向内走了几步,看了看,“家里有片空地,总觉得缺点什么。”
  “我想种果树。”
  掌柜笑道,“那您就算找对地方了。”
  “您看我们这儿,梨有酥梨、香梨、雪梨,杏有常见的梅杏、红杏,还有这种金杏,结的果子比别的杏更大,熟透后清甜多汁,入口即化。”
  “梨树长寿,杏树谐音为幸,二者都是好意头,在春季开花时又极尽风雅。都是最适合种在家里的果树了。”
  顾喜喜仔细看了掌柜推荐的几种树苗。
  虽然到了这个时节,树苗都没有叶子,但内行还是能看出货是否对版。
  掌柜还在继续介绍,“这边还有桃树,这株蟠桃可了不得。”
  “树形优美,花朵艳丽,结的果子脆甜核小,太守大人的庄子里就种了好几棵呢。”
  此刻,顾喜喜心中对这家店已有了定义。
  她转身向掌柜笑道,“我听说你们店里有频婆果,怎么没看到?”
  掌柜一愣,本来他只当来了个散户生意,能买一两棵树苗就不错了。
  安氏苗圃平日常做大单生意,往来多是各家高门大府的园丁、管事之流。
  这会儿要不是正好闲着,掌柜也不会这么多话的推荐。
  掌柜打量顾喜喜,表情郑重起来,“听客人的口音,不是本地人吧?”
  顾喜喜说,“我也是西北人,住青田县,离这儿不太远。”
  掌柜说,“频婆果树有是有,您要多少?敝店可不做散户生意。”
  “二百棵树。”顾喜喜平静道,“第一批先要这些。”
  “后续再追加,只多不少。”
  掌柜吃惊的瞠目,姿态都变的端正起来。
  他朝顾喜喜拱了拱手,说,“此事我无法做主,还得告知老板。”
  “客人可否告知住址,改日我们老板可登门拜访,正式商量此事。”
  “还要改日?”顾喜喜轻笑着摇了摇头,“看来云岭县商界的效率也不过如此。”
  “罢了,我再去别家看看。”她说着,转身就往外走。
  “客人留步!”掌柜经历了短暂的挣扎,说,“您稍候,我这就请老板。”
  顾喜喜看着掌柜匆匆朝里面去了,嘴角勾起一抹诡笑。
  来之前,她便知道云岭县的西域频婆果树只卖给三种人,贵人、熟人、有门路的人。
  以上三种,顾喜喜都不占。
  所以她故意报出二百的数目,至少能让掌柜舍不得立刻拒绝。
  没等多久,一个作异域装扮的男人走出来。
  男人比顾喜喜预想的年轻许多,身材高大挺拔,满脸络腮胡子看不出本来的样貌,只有高鼻梁和一双灰蓝色的眼睛分外醒目。
  男人望着顾喜喜,眼睛一亮,热情地张开双臂跑过来,“哦,美丽的东方玫瑰花,请问我有什么能为你效劳?”
  顾喜喜无语:“……”
  原以为对方直接拒绝,更严重可能要对她下逐客令。
  可现在这是什么状况?
  顾喜喜问,“你就是安庆余,安老板?”
  安庆余歪了歪脖子,很是开心的问,“你知道我的名字?”
  顾喜喜缓了口气,见礼道,“久仰大名。鄙姓顾,我的来意,想必您的掌柜已经说过了。”
  安庆余笑呵呵地点头,“虽然我个人是很想答应你的。”
  “但是,很遗憾,不行。”
  第111章什么是温差
  面对安庆余的拒绝,顾喜喜并不过分意外。
  “莫非是因为受商会的规矩限制?”
  安庆余摊开双手,叹了口气,“就是这样。”
  “看来你也是预先了解过,具体就不用我多说了,请恕我爱莫能助。”
  “不过……”安庆余笑着做了个请的手势,“美丽的姑娘远道而来,让你空手而归,我实在于心难忍,痛彻心扉。”
  “我知道一家胡人酒肆,炙羊肉很是地道,请给我将功赎罪的机会!”
  顾喜喜心想,这位安老板虽然成语用的不怎么标准,但……
  她爽快答应,“好啊,那我就不客气了。”
  胡人酒肆。
  主食有现烤的馕饼、大块带骨炙羊肉,羊肉萝卜汤。
  小菜竟是沙葱,搭配甜酒一起上桌的还有一小碟果酱。
  顾喜喜端起果酱看了看,不禁惊喜道,“这是无花果酱?”
  安庆余有些意外,“顾姑娘认得无花果?”
  顾喜喜很习惯的信口胡诌,“哦,以前在别人那见过。”
  无花果、沙葱这两种食材,新鲜时极不耐储藏运输。
  放在古代,也只有做成腌菜和果酱才能带到这么远的地方来。
  桌上原本的酒杯是西域样式的漆杯,足有小孩学吃饭的木碗那么大。
  安庆余拿起杯子看了看,特意叫伙计换成大业人习惯用的小酒盅。
  他亲自斟满一杯酒,递给顾喜喜,“这是甜酒,用果子、燕麦和酒曲一起酿成,在我们那儿,都是姑娘们爱喝的。”
  顾喜喜抿了抿嘴唇,要是在自己家里,她还真想尝尝这酒的滋味。
  不过眼下,办正事要紧。
  顾喜喜笑着推拒,“心意领了,不过我身上还肩着买树苗的重任,事儿没办成,就大中午就开始喝酒,不太好。”
  安庆余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你们大业人做事,是这样一板一眼的,很厉害!”
  顾喜喜默默地用一大块羊肉把自己的嘴巴塞满。
  依旧忍不住在内心吐槽:就跟你说了成语不是这么用的!~
  安庆余见顾喜喜不喝酒,就让伙计把酒具都收起来,存着等他以后来。
  炙羊肉的确美味,顾喜喜坐在这的动机不纯,干饭却是认真的。
  安庆余也是个好饭搭子,从介绍菜品、羊肉的来源,一直说到西域见闻、再转到云岭县的西域人商会、圈子里的人情世故、趣事怪谈。
  顾喜喜获取了不少从前不知道的讯息。
  “嗯,嗯,原来你们的苗圃都建在城西之外啊。”
  “云岭县早晚温差大,再往西应该还有三季雪水可供灌溉,种频婆果的确不成问题。”
  安庆余从中捕捉到一个关键词,“你说早晚温差大?”
  “这与种频婆果树有关联?”
  顾喜喜夹起一根沙葱,细细咀嚼,“嗯,你们不知道吗?”
  “不然你们为何只将苗圃放在云岭县周边,从不向东边扩张?”
  “而你们频婆果苗也从不卖给江南客商,无论他们既富且贵,都不卖。”
  安庆余慢慢放下馕饼,吃惊道,“你听谁说的?好似历历在目!”
  顾喜喜睨目道,“我需要听谁说吗,按道理想也知道。”
  安庆余深吸一口气,拧着眉若有所思,“原来如此。”
  “从前的确试过在蜀地、岭南建苗圃,明明那些地方水草繁茂,树木高大,偏偏种不成频婆果。”
  “很难挂果,就算有些果子熟了,也不好吃,不甜不脆。”
  “大家都说,频婆果树受西方之神保佑,离不开雪山上的水滋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