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顾喜喜说,“岭南就罢了,你要说蜀地,不是种不成。”
“而是你们没找对地方。”
安庆余眼睛一亮,“什么地方?”
“不是跟你说了吗,温差。”顾喜喜吃了一勺无花果酱,久违的滋味让她愉快地眯起眼睛。
安庆余讨好道,“你爱吃这个?我买一罐子给你带回家去!”
“温差我理解就是冷、热,具体该怎么……”
顾喜喜却又一次转了话题,“今年你们那些地势较低的频婆果园,是不是有不少频婆果出现裂口?”
“其实,若能早点找到原因,裂口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这些西域人除了卖苗木之外,应季鲜果也是他们的一笔重要进项。
安庆余双眼直勾勾盯着顾喜喜,比起上一次的震惊,这次他如同看见了神明。
“顾姑娘,你怎么什么都知道!”
顾喜喜放下筷子,“吃饱了,多谢你的款待,今日我累了,想先回去休息了。”安庆余急了,“那我的问题,温差!我的频婆果为何裂口!如何避免?”
顾喜喜面露难色,“可是,买不到树苗,我自己回去还不知道怎么交差呢。”
她摇头叹息,“请恕我实在没心情管别的。”
“等等!”安庆余起身拦住顾喜喜。
“顾姑娘其实自己就可以说服苗木商会!”
“哦?”顾喜喜显露出些许兴趣。
安庆余说,“明天一早,我把各家老板叫到商会。”
“只要顾姑娘肯为我等解惑,到时候我一定从旁斡旋,务必让他们答应卖频婆果树苗给你。”
顾喜喜问,“二百棵?”
“二百棵!”安庆余斩钉截铁,“只要能商会达成买卖,数量不成问题。”
事情按顾喜喜所想发展下来,她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
“好。”
“不过见面的地点就别选在商会了,城西苗圃,我顺便也想开开眼界。”
安庆余高兴地与顾喜喜达成了约定。
他的职业敏感告诉他,如果能跟这个姑娘学几招,必定受益匪浅、绵延子孙。
顾喜喜选择在城西见苗木商会的人,当然也有自己的盘算。
从眼前看,她不能把宝都压在安庆余一人身上。
从长远看,跟苗木商会建立稳固的关系,有备无患。
反正顾喜喜肚子里相关的专业理论、实践技巧怎么都掏不完。
她决定明日给这些古代人好好上一课。
必须一举将他们全都收服!
城西,连绵不尽的苗圃蔚为壮观。
只是春风还没吹到西北,苗圃距离正式开工还有些时日,此刻除了几位老板,周围连个人影都看不见。
第112章冷静点,听我说
西北风刮过苗圃,飕飕作响。
有人裹紧皮裘抱怨,“大冷的天,把我们叫到这儿来干什么?”
其他人附和,“是啊,有什么话不能到商会说?”
“不在商会,在茶楼开个雅间也行啊。”
其中也有消息灵通之人,瞅着安庆余说,“听说小安偶遇一位高人,今日是想请这位高人给咱们支几招?”
语气尽是戏谑。
安庆余去年才接了父亲的位置,苗木商会中,以他年纪最轻,资历最浅。
其他人向来以他的叔伯长辈自居,没人相信这毛头小子真能找到高人指点。
安庆余自然看的出这些轻视,他笑笑说,“支不支招的,见仁见智。”
“对方总归是个客商,二百棵频婆果树苗,说多不多,但也不算少。各位何不听听她说什么,就当是闲聊了。”
有人冷哼道,“小安,商会的规矩你该清楚,我听说你找的这位,可没什么背景……”
话未说完,一辆骡子车慢悠悠在不远处停下。
赶车的女子披着白色狐裘斗篷,下了车朝这边款款而来。
还未看清她的面目,便已听见她爽朗的笑声,“对不住对不住,让各位久等。”
“路边卖的紫萝卜甚是水灵,给我家来福馋的不行,我只得买了筐萝卜哄它,故而来迟了。”
安庆余忍着笑向其他人介绍,“这位是顾姑娘,来福是她的爱宠骡子。”
众商贾打量顾喜喜,都有些不屑。
骡子当爱宠,还取了名字?哼,不过是个妇道人家!
顾喜喜走到近前拱手见礼。
她是故意找借口来迟的,为的就是让这些人先吃吃冷风。
不管他们抱有怎样的偏见,提前冷静下脑子,听人说话时总归容易听懂些。
现在双方也算认识了。
只是几位苗木老板都不开口,摆明了要晾着顾喜喜。
安庆余赶紧提起话题,“顾姑娘说的温差,其内涵究竟是什么?”
顾喜喜笑了笑,“我空口白话,不如以实证为例。”
她分别指了北面地势较高、以及南边地势低洼的的两片果园,问,“请问这两处分别是谁的园子?”
一个矮胖的中年男人站出来,“北边是我的,南边是元老板的,怎么了?”
安庆余说,“顾姑娘,这位是哥舒老板。他旁边就是元老板。”
顾喜喜朝两人微微颔首,“同样的频婆果品种,种的地方相近,同样施肥,用同样的水浇灌,结出来果子滋味却大不相同。”
哥舒老板与元老板对视一眼,说,“每一棵树的果子各不相同,这有何可稀奇的。”
顾喜喜莞尔,“不相同,说明品控不稳定,完全可以人为解决的,不过这是后话。”
“咱们现在只说自然温差。”
“哥舒老板的频婆果口感松脆,果香浓郁极其特殊,偶尔有果子切开,中心可见半透明状,如冰糖嵌入其中,晶莹剔透。”
“可惜甜度欠缺,酸味较多。”
“元老板的频婆果更甜,口感却瓷实发硬,不爽脆,果香味也不够。”
看二位老板的表情,就知道都让顾喜喜说中了。
哥舒老板瞪着安庆余,“是你提前跟她的底,让她来故弄玄虚?”
不等安庆余回答,顾喜喜说,“我无需故弄玄虚。”
“根据地形以及温差做出以上判断,再简单不过。”
元老板有些感兴趣了,“温差?那不就是冷,或者热。”
顾喜喜说,“为什么盛产于你们西域的频婆果,到了大业境内,就会变的品相各不相同,且不稳定。”
“最基本的问题就在这。”
“在坐果期间,早晚寒凉,而正午到午后温暖、光照充足。”
“频婆果每日反复经历这样的温差变化,结出来的果子,才会兼顾口感和香甜。”
几位老板都陷入了沉思。
元老板说,“我在南边,地势低洼,相对暖和,所以口感欠佳,这倒容易理解。”
“可北边地势高,早晚更冷,温差是足够了,为何又不够甜?”
顾喜喜微笑,“这就是下一个问题了。”
她环顾几人,说,“相识就是缘分,我索性多回答一个。”
“北边虽然不欠缺光照,但土壤与这边有差异,要改善,需要从肥料入手。”
哥舒老板迫不及待脱口道,“什么肥料?”
顾喜喜叹了口气,“我要是全教给了各位,我以后还靠什么吃饭?”
“各位都是生意人,应该明白什么东西该有什么价值吧?”
几人交换眼色,元老板笑着说,“虽然姑娘前面说的都有道理。”
“但我们怎知,你提供的解决办法不是诓人的?”
顾喜喜似笑非笑,“信不信我,全取决于各位自己。”
“当初你们不惜离乡背井,投入时间金钱,来云岭县发展苗木,不都取决于自己的眼光么?”
其他人还在犹豫,安庆余第一个表态,“我相信顾姑娘!”
顾喜喜淡淡道,“既这样,我再免费教你们一个巧宗儿。”
“频婆果套袋,既免了虫害的困扰,又能让频婆果外表光滑,形状漂亮。”
有人立刻反驳,“胡说!果子套袋?没有阳光照耀,频婆果如何能长成漂亮的红色!”
“别急啊。”顾喜喜说,“套袋之后,自然要在特定时间去掉袋子,让频婆果经历日晒上色,糖分沉积。”
“袋子只需用最便宜的葛布,尺寸比成熟的频婆果略大些。比起最终品相完美的果子卖出的价钱,这点成本不算什么。”
哥舒老板捋着胡须点头,“这倒是个好法子。”
每年光是给频婆果除虫就够他们头疼了。
加上收货时大量长着斑点、歪七扭八的果子只能便宜卖掉。
如果只是套上小小的布袋,就能既防虫,又让每颗果子都那么漂亮。
还真是稳赚不赔。
安庆余却想到了关键,“顾姑娘说,特定时间去掉袋子,究竟是什么时候?”
“还有何时套袋,应该也有时日限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