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这……”元老夫人也觉得棘手。
今日在席间,通判夫人问起程允章是否定亲,当时自己言之凿凿,言语之间也流露出交好之意,眼下突然反水,那位通判夫人必会多疑。
两家结亲不成,做了仇人,反而弄巧成拙。
若说程允章决定去京都,对方定然疑心程允章看不上孙家,要去京都找更得力的岳家。
如何婉拒上位者的好意,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元老夫人并非犹豫之人,当下就做了决断,“你先去京都,事后我再去跟孙夫人转圜。”
程允章那颗躁动的心终于慢慢平息。
只要能让母亲暂时歇了替他说亲的念头,一切就还有可能。
“母亲,还有一事……”程允章略一斟酌,余光瞥向元老夫人的脸色,话头挑得不动声色,“此去京都,需上下疏通左右打点,若是儿子中了进士,更需要去户部走动谋个好点的外放之地。我的意思是…从族里选个得力的陪我赴京。”
元老夫人听得频频点头,“这是大事…你中意何人?”
程允章沉默片刻,左思右想,“儿子不好说长辈的是非,但真说起来,三个舅舅都靠不住。小辈里做事牢靠又心思缜密的只有三房的元启表兄。”
“靠不住?”元老夫人冷笑一声,心中自然清楚三个弟弟的德行,“你大舅贪财好色、二舅做事冲动、三舅是个糊涂鬼,这些年若非我拉扯着,这酒坊早就散了!咱家的事情都别指望你三个舅舅,只不过——”
第275章分开两家
元老夫人抿唇,“元启…也不合适。他如今正在议亲,我跟你提过的,就是那通判孙夫人表妹的女儿…两家在播州煮酒大会上见过的。”
“可儿子听说,直到现在那家人也没给个准信…许是没看上五表兄。”
元老夫人面色不虞,“这说亲嘛…总得慢慢来。你知道的,你五表兄前头那位未婚妻是病死的,从此以后婚事就一直坎坷,女方家知道这情况也得掂量两分。”
“那母亲觉得谁能陪儿子上京都?”程允章慢吞吞的问,一脸愁色,“此事事关重大,我在京都那样权贵遍地的地方,人生地不熟,总得要寻个妥帖会来事的人才是。”
元老夫人干巴巴的眉头皱着。
程允章这话倒是问到点子上。
元家的人青黄不接,算来算去,也只有三房元启的和二房的元真能干一些。
可元真年纪尚小,如今已经准备下场考秀才,正是苦读的时候。
这样一来,此行倒是只有元启合适。
程允章慢慢开口,“母亲,魏师兄为我推荐了京都里的郑大人,学业的事情倒是不必太担心。说来也巧…儿子忧心此次春闱,曾找道士批过一卦,卦上显示我此次若想高中,必然要倚靠族内兄弟帮助,且最好是属相八字相合之人。若非如此,儿子也不会坚持要五表兄陪同入京。”
见元老夫人眸色一亮,他刻意放慢语速,一番话在肚子里转了又转,“不过…这种怪力乱神之说…儿也不知道该不该信。”
元老夫人一听仙人都发话了,也顾不得其他,立刻下了决断,“怎能忤逆神仙的旨意?就这么说定了!让元启陪着你进京。”
程允章的唇角,几不可察的勾了勾。
只要他带走元启,让两方人马分开来,元家三房再害不着温师妹,或许…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家能化干戈为玉帛。
“多谢母亲成全。”
“你要真想谢我,便给我拿个状元回来。”元老夫人吐出浑浊的一口气,只怕儿子松懈学业,时刻不忘耳提面命,“你得记住,程元两家荣耀系于你一人之身。只要你高中,这酒坊不做又如何?五郎晚些娶妻又如何?等你高中,你和五郎要什么样的姑娘找不着?咱们家也用不着被别人挑挑拣拣。”
说话间,元老夫人笑了笑,露出干瘪的牙床。
她年纪大了,浑身干瘪得厉害,上眼皮垂拉着,快要遮住那双浑浊的眼睛。可一提到“高中”两个字,那干枯的老树仿佛瞬间有了活力。
这一刻,程允章觉得疲累。
温师妹…便从来不会这样说话。
他就算榜上无名,也不代表脚下无路!
等程允章离开后,贴身伺候的严妈将洗脚水倒在院子坝中,等一回来就见元老夫人佝偻着背,缩成小小一团,两只眼皮耷拉着,目光呆滞的看着桌前那盏灯。
元老夫人年纪大了,饱受病痛折磨,偏她性格又要强,从不肯向旁人吐露半分,程家酒坊这艘偌大的船…还得靠老夫人撑着。
严妈推了推她的手臂,正要请元老夫人早些休息,岂料元老夫人忽然睁开眼睛,“去请三房的过来,对了,还有元启…叫他一并过来。”
“现在?”严妈瞅一眼外面的天色,“此刻三房的人怕是已经歇下了。”
元老夫人只催促,“去吧,就说我有急事。”
严妈很快又回来,身后还带着三房两个人,她撩开帘子快步走到元老夫人耳边低声道:“三老爷本来是要来的,奈何那春姨娘作妖,以为您有大事交代,吵着要跟过来。三夫人气得不行,险些又打闹起来,三老爷只好留下安抚春姨娘……”
元老夫人冷哼一声,“老三这软骨头!春姨娘只要卖乖撒娇,他每次定然心软,分明就是个被女人玩弄手里的贱骨头!”
严妈苦笑。
看来三房那边的动静闹得太大,叫元老夫人也动了怒,竟然从“软骨头”跃到“贱骨头”。
只不过嘛,真要严妈说,小妾恃宠而骄可恨,没手段的主母也不值得同情。
那位贾氏手段没有,只会使性子。
果然,只有贾氏和元启入内。
贾氏藏不住事,脸色发青,入屋内便一屁股坐下,见了元老夫人就如同见了救星,上来就开始告状:“大姐,您真得管管咱们三房的事儿!那位春姨娘…着实可恨!一个小妾竟也想来听主家的大事!呵,元六郎都死了,她筹谋这些干什么?还有用吗?”
儿子都死了,人也疯了!倒是整日来找她的茬!
而老爷更是处处纵容!
本以为元六郎死了以后能有消停日子过的贾氏,此刻是有苦难言。
元五郎见母亲这话说得刻薄,连忙暗中拉扯了一下贾氏,随后才拱手向元老夫人道:“姑母,深夜唤侄儿前来,可是出了什么大事?”
元老夫人看元五郎倒是顺眼,不由语气软了一分,“五郎,小辈里就你最让姑母省心。眼下确实有一件事让人为难,我思来想去,只有交给你才放心。”
“你也知道,老四后年就要下场,侯爷在京都给他推荐了一位老师,他很快就出发去京都,路上需要一个妥帖细致的人陪同上下疏通打点。”
贾氏听着这味儿有些不对,她本来刚和春姨娘干了一仗,心情也难免急躁,“大姐,元启正在议亲呢,可不好打他的主意。”
元老夫人轻轻叹气,“那你说…谁能胜任?我那几个不成器的弟弟?还是你去?”
贾氏反驳不出,心里却恼怒元老夫人专横,元启本就婚事坎坷,如今到了议亲关头,把人给抽走算怎么回事?
难不成全家就程允章一个孩子?
程允章读书,就非得让自己儿子去陪读?这一去起码得一两年吧,那家里的事儿不全耽误了?
元老夫人也知道贾氏心中所想,便软了语气安慰:“老三媳妇,你别想太多,元启是我侄儿,我不可能不心疼他。我知你唯一担心的便是议亲之事,但时隔小半年…那女方家一直不冷不热,也不给个确切的回信,难道你要一直被她家吊着?”
第276章当狗
一句话戳中贾氏痛处,让她脸色一白,辩无可辩。
“既如此,索性摆明姿态,元启跟着允章上京都去,一则是方便允章读书,二则是摆明咱家的态度,去了京都,说不定元启这婚事就峰回路转。”
贾氏一挑眉,琢磨着元老夫人话中有话,婚事峰回路转?
怎么个峰回路转法?
可她知道大姐说话向来是说一半藏一半,当着元启的面,她也不好多问,只是明显神色松动两分。
元老夫人知道三房两口子除了窝里斗,两人都没什么主见,于是只问元启:“你呢?你什么想法?”
元启笑道:“表弟赴京考试是咱们元家头等大事,就算姑母不说我也会主动请缨。”
贾氏一愣,元老夫人却满脸堆笑,“我就知道,小辈里就你最懂事贴心。”
“只不过…”元启拱拱手,“若是现在出发,天气炎热,路上容易中暑热,不若缓个十天半月,等天气转凉再出发。也等侄儿手上的事情做完。”
“这个自然!”元老夫人心中石头落地,“你和允章商量着来便是。需要什么,尽管告诉姑母!”
贾氏很不满儿子擅作主张,可大姐发话,她不敢不从,只能出了元老夫人的院子就找儿子抱怨,“你怎么一口就答应下来去京都?你可知,你年岁已大,前头又死了个未婚妻,婚事坎坷…再拖下去不是个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