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若是放在寻常人身上,早就叩谢皇恩。
  靖安帝虽然偏宠赵颐,但是在揭露赵颐是护国公主的子嗣后,并没有封赵颐为郡王,更没有赐一座郡王府给他,仍旧住在国公府,充当大房的子嗣。
  一个是徒有虚名的郡王,一个是手握实权,身份显贵的王爷。
  谁都会选后者,偏偏赵颐无动于衷。
  “殿下,陛下给礼部下了口谕,让礼部着手准备封王大典,还有追封护国公主的仪式。”
  北齐内侍一边观察赵颐的表情,一边小心翼翼地说道:“护国公主一直等着陛下册封她为妃,许她名分,为您正名。”
  “只可惜那时候周皇没有登基,护国公主是质子。陛下登基不久,根基不稳。”
  “若是册封护国公主为妃,恐怕会引起动荡,陛下便打算助周皇登基后,再册封护国公主为妃。谁知周皇登基了,护国公主却薨逝了。”
  赵颐笑了,唇边透着一抹冷嘲。
  内侍字里行间透着北齐帝的无奈,诉说着北齐帝如何爱重他这个流落在外的子嗣。
  倘若真的爱重他们母子,又如何会让他的生母命丧野兽之口,又如何会让他流落在大周?
  如今粉饰太平,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无非是看重他身上的价值。
  “陛下得知了护国公主的噩耗,罢朝了三日。”北齐内侍捻着袖子擦一擦眼角,为护国公主的死感到悲恸:“陛下疼惜您丧母,准备将您寄养在皇后膝下抚养,谁知……谁知传出您夭折的消息。如今陛下知道您成家立业,心中很是欣慰,希望您回北齐,弥补对您这么些年的亏欠,全了护国公主的遗愿。”
  赵颐神色淡漠地说道:“不知齐皇追封我娘什么位份?”
  北齐内侍一怔,张了张嘴,想要信口开河。
  他又担心祸从口出,不敢随便接话。
  北齐内侍讪讪地说道:“陛下说等您回北齐后,再商议护国公主的位份,以及安葬在何处。”
  最后一句话,在暗示赵颐护国公主的骸骨,还未入土为安。
  至于是葬在北齐皇陵,还是回到故土,端看赵颐的态度。
  赵颐如何不明白,北齐帝是用他生母的遗骸与名分,引他回北齐。
  他不紧不慢地问道:“齐皇的意思是为了弥补我们母子,我给我娘要什么位份都使得?”
  第315章 突发
  北齐内侍惊出一身冷汗,借他天大的胆子,也不敢接这句话啊。
  “殿下,奴婢不敢妄自揣测圣意。”北齐内侍屈膝跪在地上,冷汗涔涔地说道:“奴婢这就回四夷馆,请示帝师之后,再给您答复。”
  赵颐从容不迫地说道:“我娘是大周的护国公主,齐皇要给我娘名分,那便是与大周联姻。你是该去请示帝师,另外再与大周谈条件。”
  北齐内侍瞠目结舌,还要再谈条件?
  北齐帝担心赵颐不会回北齐,便命他跟随帝师来大周,向赵颐许出唾手可得的尊贵身份,再拉近父子俩之间的感情。
  谁知……谁知……赵颐在帮着大周索要利益。
  “奴……奴婢这就去给帝师传话。”
  北齐内侍不敢再待下去,害怕再多停留一息,赵颐又会帮着大周向北齐索要抚养费用。
  他慌慌张张地离开国公府,回到四夷馆,来到帝师的屋门口。
  “帝师,奴婢有要紧的事情向您禀报。”
  “吱呀”一声,门打开了。
  燕一看着内侍脸色惨白,一副受到惊吓的模样,皱紧眉头:“进来吧。”
  内侍慌忙进屋,余光瞥见帝师手里拿着一本奏折,端坐在铺着雪白皮裘的罗汉榻上,屈膝跪在帝师的脚边。
  “帝师,陛下说大殿下回北齐,必定会有百姓相迎,便吩咐奴婢给大殿下送皇子服,昭告北齐的子民,大殿下是北齐的皇子。”
  内侍战战兢兢地说道:“陛下还担心大殿下对北齐有怨,不愿意回北齐。便许诺了大殿下,会给护国公主位份,再封大殿下为王。谁知……谁知大殿下问陛下许给护国公主什么位份,那口吻像是位份没有让他满意,便不会回北齐。”
  帝师合上奏折,抬眸看向内侍:“陛下许的什么位份?”
  “陛下……陛下并未详说,打算等大殿下回北齐时,再同大殿下商议。”
  内侍顶着帝师的视线,紧张地吞咽唾沫,支支吾吾地说道:“奴婢不敢回大殿下的话,便来请示您。”
  “护国公主身份尊贵,又为皇室育有龙子,寻常位份,恐怕折辱了她,妨碍两国结盟。”帝师将奏折搁在小几上:“除却皇后之位,其他的位份,她都担得起。”
  内侍顿时明白帝师的意思,这是除了皇后的位份,其他的都是任赵颐挑选?
  帝师见内侍欲言又止,语调温和地询问道:“还有什么话要说?”
  内侍颤声说道:“大殿下说陛下给护国公主名分,那算是两国联姻,需要再另谈条件。”
  帝师面色如常地说道:“应当如此。”
  内侍惊愕地看向帝师,竟然答应了赵颐无理的要求?
  还是一副理所当然的口吻。
  -
  北齐内侍在帝师这儿得到答复,当日便将话传给了赵颐。
  赵颐心里愈发觉得怪异,北齐的态度与之前截然不同,仿佛无论他们提什么要求,都会无条件的答应。
  越是如此,便越觉得他们在酝酿着巨大的阴谋。
  直到两国签署条约的时间到了,北齐仍旧没有任何的动作,仿佛是他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两国再次会面,氛围比较上一次要凝重。
  靖安帝示意大臣将拟好的盟约呈递给帝师。
  帝师一条一条看下去,确认无误之后,方才将盟约放在案上,取来搁置在案上的印章。
  只要印章盖下去,盟约便会即刻生效。
  大周的臣子们盯着帝师手里的印章,恨不能拿着他的手哐哐哐地盖下去。
  北齐使臣的一颗心,同样悬在嗓子眼,盖下章子,便不能撕毁盟约,否则两国会交战。
  帝师泰然自若,并未受两国大臣的影响,印章在落下的一刹那。
  “报——”
  殿外一道粗犷且急促的声音打破了殿内的平静。
  第316章 赔了夫人又折兵
  帝师手里的印章距离一纸盟约,只有一线的距离,骤然停顿下来,转眸看向殿外。
  北齐使臣松一口气,神色从容地看向殿外。
  大周的大臣脸色紧绷着,虽然惋惜只差一点点,便能将印章盖好,两国就此达成结盟。
  但是殿外来的是驿兵,传递十万火急的消息,比起两国签署盟约,恐怕事态要更加紧急。
  果然,靖安帝宣驿兵进殿。
  驿兵从怀里取出一封信,呈递给靖安帝:“启禀皇上,应城爆发瘟疫,有百姓逃到黎城。镇北王命人封闭了城门,将逃窜进黎城的百姓,安置在单独的帐篷里,命人严加看管。”
  这句话一出口,满座皆惊。
  大周的大臣们脸色大变,北齐才将应城割给他们,却爆发出瘟疫,瞬间从盛产粮食的香饽饽,变成了烫手山芋。
  在座的都是老谋深算的人精,又怎么会不明白应城的瘟疫有猫腻呢?
  恐怕他们要哪座城池,瘟疫便会在哪座城池爆发。
  大周的臣子们脸色很难看,北齐的手段太肮脏下作,为了不将城池割让给大周,居然残害百姓。
  简直就是丧尽天良!
  他们愤怒地瞪视北齐使臣,恨不得将使臣们全都塞去应城。
  靖安帝拆开手里的信,镇北王在信里请求朝廷分拨太医与药材、粮食、银子去黎城。
  “应城爆发瘟疫,今后的发展将会如何,不得而知。”帝师抬眸看向靖安帝:“陛下,这印章要继续盖吗?”
  靖安帝握紧了双拳,大周爆发过几次瘟疫,他自然知道瘟疫的严重性,有的全家尽亡,有的全族尽丧。
  若是接手应城,意味着大周将要付出人力、物力、财力,而银子与物资,正是大周短缺的。
  若是舍弃应城,他将会失去民心,仁德的名声尽毁。
  北齐的使臣来到大周之后,便被大周死死压制住,无条件赔偿大周。
  如今将大周逼到两难的境地,终于扬眉吐气了。
  北齐使臣挑眉:“陛下,咱们是继续在盟约上盖章呢,还是重新再谈条约?”
  他们看着大周众臣满面怒火,却又奈何不了他们的模样,愈发的从容淡定。
  如今大周的处境,压根就吞不下应城。
  北齐使臣几乎料定了结局,等着靖安帝提出在盟约上划掉应城。
  这时,从偏殿传出一道清冷的声音:“继续盖章。”
  北齐使臣下意识抬头望去,只见赵颐穿着大红饰金蟒的皇子服,信步从偏殿走出来,通身散发出不可忽视的华贵之气。
  北齐使臣满面惊诧,直愣愣地看着赵颐绕过大周众臣,来到北齐使臣的位置,从容不迫地坐在帝师的身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