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他们摸不着头脑,与身边的人面面相觑,不明白赵颐要做什么。
“条件早已谈好了,盟约也拟定出来了。岂能临阵反悔?”赵颐面色平静地看向靖安帝:“陛下,您意下如何?”
大周的臣子哗然,看向赵颐的眼神,似乎在看一个叛国贼子。
赵颐分明知道大周的困境,不帮着大周排忧解难,竟然还逼着大周捏鼻子接手应城?
众臣神色愤怒,愤怒赵颐临阵倒戈。有人情绪激愤,想要站起来讨伐赵颐,却被身边的同僚给拽住了。
靖安帝看到赵颐坐在北齐使臣那一边,眼底闪过惊讶,尤其是看到他身上穿着北齐的皇子服,神色更加晦暗难明。
他紧握的拳头,缓缓松开,沉声说道:“人不信,则不立。人不诚,不可交。朕身为一国之主,金口玉言,岂能不算数?”
大周大臣慌了:“皇上……”
靖安帝抬手阻止,语气铿锵有力:“盖章。”
这一回轮到北齐使臣急了,章子盖下去,应城便真的割让给大周了。
他们又惊又怒,分不清赵颐是在帮大周,还是在害大周。
大周虽然得了一座城池,但是以大周的财力和物力,压根摆不平应城的瘟疫。
接下应城这个烫手山芋,若是处理不妥当,那么靖安帝便失了民心。
北齐使臣心思百转,似乎想到了什么。
莫不是赵颐故意坑害大周,在向北齐示好?
靖安帝处理不好应城的瘟疫,到时候北齐便可以出面收回应城?
想到这里,北齐大臣们相互交换了一个眼神,想要看看赵颐葫芦里到底在卖什么药。
赵颐并不在意众臣的想法,而是看向帝师:“为何不盖章?帝师还有疑义?”
“哐”的一声,随着赵颐的话音落下,帝师手里的印章盖下去了。
“大周与北齐结为盟友,两国如同手足,一方有难,另一方则有互助之责。”赵颐拿着盟约,环顾两国大臣:“如今大周应城爆发出瘟疫,北齐身为盟友,定会为应城派遣太医与药材、钱粮支援,助大周度过此次难关。”
大殿瞬间鸦雀无声。
大周的臣子懵了,敢情赵颐是去北齐做细作了?
直面北齐的阴谋诡计,帮助大周拿到应城,还以北齐皇子的身份,给应城提供太医和钱粮。
北齐特地在应城制造出瘟疫,无非是逼迫大周舍弃应城。
如今大周不但得到应城,还得到北齐的帮扶。
北齐想要让赵颐回北齐,势必不能驳回赵颐的话。
大周众臣心里想发笑,笑北齐作茧自缚,赔了夫人又折兵。
果然,北齐使臣被赵颐这反客为主的说辞,打得措手不及。
他们不仅给大周奉上一座城池,还要送钱送粮送人去治理瘟疫?
北齐使臣自然不乐意了,赵颐压根没有任何立场代表北齐发言。
他们正要开口反驳,却见赵颐修长的手指掸了掸衣袍的浮尘。
北齐使臣看着赵颐穿的皇子服,到了嘴边的话吐不出来,又吞咽不下去,憋胀得脸色通红。
因为帝师说过,北齐帝盼着赵颐认祖归宗。
堂堂一国皇子流落在他国,这是整个皇室之耻。
况且,北齐帝想要利用赵颐,牵制大周。
他们若是说赵颐没有资格代表北齐,那就是否定了赵颐的身份,赵颐便会顺势不回北齐了。
北齐使臣顿时没个主意,纷纷看向帝师,希望帝师能够有两全之策。
第317章 帝师之命
赵颐将众人的反应看在眼底,也偏头看向风轻云淡的帝师:“不知帝师意下如何?”
帝师眸光平和地看向赵颐,不紧不慢地说道:“殿下所言甚是,盟国有难,北齐自当不会袖手旁观。”
这一言,认同了赵颐。
北齐使臣震惊,似乎没想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帝师,居然吃了这个哑巴亏?
他们心里又急又怒,却不敢反驳帝师,只能向一旁的齐王求助。
齐王紧紧攥着拳头,克制住掀了桌子的冲动。
赵颐的心思昭然若揭,分明就是向着大周。
帝师不可能不清楚,偏偏还附和赵颐的话,应下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这意味着帝师一颗心向着赵颐。
越是如此,齐王越不能当众打帝师的脸,生怕惹怒了帝师,会错失储君之位。
齐王硬生生咽下这一口恶气。
赵颐垂下眼帘,遮住眼底的思绪。
北齐帝以生母与封王为诱饵引他回北齐,说明他在北齐帝心里有利用价值,所以迫切的希望他回北齐。
从帝师应允他,他娘的位份,除却皇后之位,可以随意挑选。
甚至应允他,他娘成为北齐帝的妃子后,北齐会另外许给大周聘礼。
他便产生了一个猜测,北齐为了让他回去,可以不计一切代价。
既然如此,他便以北齐皇子的身份出面,为大周谋取利益,化解了靖安帝的困境。
顺便再试探一下北齐对他的底线。
若是北齐使臣反驳他的话,不愿意给大周出钱粮和太医治理瘟疫,倒也无妨。
他可以出钱粮协助靖安帝,治理应城的瘟疫。
谁知,帝师毫不迟疑地应允下来,愿意助大周治理瘟疫。
赵颐指腹轻轻划过衣袍上的蟒纹,心里的猜测得到了印证。北齐为了让他回去,的确是不计代价。
这也意味着在他这里所图不小。
-
两国签订好盟约,谈妥北齐救治应城一事之后,帝师带着北齐使臣离开,靖安帝留下赵颐,甥舅俩一同去往养心殿。
靖安帝屏退左右伺候的人,“颐儿,你穿上这一身衣裳之后,站在北齐使臣的队伍里,意味着你此次回北齐后,不能迎接你娘回来,而是要留在北齐做皇子。”
“我的身世揭露出来之后,便不能全身而退。”赵颐异常冷静:“帝师在明知折损了北齐利益的情况下,依旧遵从我的意思,足以表明他们想让我回北齐的决心。我穿与不穿这一身衣裳,并无什么差别。”
靖安帝听明白赵颐话里的意思,北齐会不择手段逼迫赵颐回去。
“我娘的遗愿是回故土,我身为她的子嗣,定要完成她的遗愿,将她接回大周。”
赵颐心里已经有了决断:“您别担心,我心里有数。”
靖安帝叹了一口气,拍一拍他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
-
赵颐出宫,回到兰雪苑,便见沈青檀在绣香囊,唇角轻轻上扬,看起来心情很不错。
“二爷,你回来了。”沈青檀偏头看见赵颐,放下手里的针线,起身迎了过来,解下他肩上的披风:“今日谈得顺利吗?”
赵颐微微颔首:“应城出了瘟疫,皇上派陈院使等人去往应城平定灾情。”
沈青檀指尖一颤:“你说什么?”她急声问道:“我爹呢?他就在黎城,情况如何了?”
“岳丈发现及时,将应城来黎城的百姓,全都安置在帐篷里,命人严加看管,应该不会有事。”赵颐宽慰道:“陈院使医术高强,等他去了应城,会化解了瘟疫。”
沈青檀知道瘟疫的可怕,传染性极强,一旦沾染上,短短几日就会丧命。
她连忙回内室,取下斗篷:“我得回王府一趟,将此事告诉几个哥哥。”
赵颐不放心沈青檀的状态,与她一同出府,便瞧见一辆马车停在国公府门口。
车厢里出来一个人,正是帝师身边的燕一:“殿下,帝师安排您代表北齐,调运钱粮去应城救治瘟疫。”
第318章 道别
赵颐知道自己穿上北齐皇子服,等于承认了自己的身份,要随帝师一行人回北齐。
可他没有想过帝师会将调运钱粮的任务交给他。
此事做好了,会奠定他在北齐的地位。
此事做不好,会面临百官与百姓讨伐。
赵颐捉摸不透帝师的心思,究竟是在给他铺路,还是要斩断他在北齐翻身的机会?
他敛去思绪,询问道:“帝师只交代了此事?”
燕一一直在观察赵颐,见他听闻消息之后,依旧面不改色,便觉得北齐皇室终于出了一个像样的皇子。
若是其他的皇子听到帝师的安排,要么会因为得到帝师的青睐,而感到受宠若惊。
要么会猜测帝师要断他们的前程,被吓得面如土色。
“帝师准备明日一早动身回北齐,让您和皇子妃收拾行囊,与亲眷道别。”
燕一瞧见赵颐表情有了变化,继续说道:“帝师说回北齐时,路过的一个城池,毗邻应城,您便在那儿调运钱粮去应城。”
说到这里,他转头看向沈青檀:“皇子妃便随我们的车马回都城。”
赵颐皱紧眉头,便听燕一说:“您身为北齐的皇子,皇子妃断然没有留在大周的道理。您的身份今时不同往日,若是夫妻分离两地,难免会有人趁虚而入,给您增添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