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届时,北齐再吹一股邪风,暗示百姓是他为了私人恩怨,放弃了北齐送上门的利益,不顾百姓的死活。
  大周的百姓立马会倒戈相向,将矛头指向他这个帝王。
  北齐什么都不用做,大周自己就乱了起来。
  如果只是这些,倒也就罢了,毕竟去四夷馆的百姓,不过是极少的一部分,他完全可以用强硬的手段镇压下来。
  可北齐帝师手段了得,在昨夜安排人放出了消息,告诉满京城的百姓。
  北齐的将士不敌镇北王,如今齐王在大周惹了众怒,害怕大周的铁骑踏平北齐,所以把农作物和水利的技术,全都传授给大周的百姓,借此来平息大周的怒火。
  有了这些技术,大周今后不用免受战火之苦,冬日里有棉衣穿,不必受冻,有粮食吃,不必再挨饿。
  只等着今日他点头,接受北齐的道歉,化干戈为玉帛,两国签署结盟条约,这些好处就会立即落实下来。
  百姓们天蒙蒙亮,便守在宫门口等候消息。
  靖安帝看着窃窃私语的大臣,各个情绪激动,面红耳赤,像是意见不合,起了争论。
  他心里叹了一口气,帝师明里一套,暗里一套,将他逼到两难的境地,似乎不得不答应北齐的议和。
  可他不甘心被帝师掐住脖子,任由他们摆布。
  “应城与大周扩充的黎城相接壤,应城的将士来往黎城,如入无人之地。大周的将士们日夜难安,想要将应城纳入大周的国土,只是不愿让百姓陷入战火。”
  靖安帝面上不露情绪:“北齐诚心想要议和,无条件将应城的粮食卖给大周,不妨将这一座城池割给大周,算作北齐侵略大周国土的赔偿。”
  此话一出,满座皆惊。
  第313章 应允
  一旁的齐王怒了,靖安帝简直就是得寸进尺,腾地站起来,又被高大人拽着坐下去。
  大周的臣子看到这一幕,冷嘲道:“嘴上说着诚心来议和,如今却连一座城池都舍不得,看样子不是诚心求和。”
  这句话瞬间激怒了北齐的使臣,反唇相讥道:“我们北齐诚心来议和,给你们送种子,送技术,免关税,让你们带领百姓发家致富。你们非但不知足,反而还得寸进尺,让我们割让城池,我看是你们不愿与我们北齐议和。”
  大周的臣子冷笑一声:“若非是你们投降,别说是应城,我们大周的铁骑早已踏平了北齐。”
  其中一个大臣拍一拍自己的脸:“只要你们一座城池,已经很给你们面子了。”
  北齐的使臣被大周众臣如此羞辱,气得脸红脖子粗,口不择言地说道:“你们有本事就自个来取,哪怕是再起战火,两败俱伤,我们也不会答应丧权辱国的条约。”
  两边大臣吵得不可开交。
  这时,帝师不紧不慢地应下:“好。”
  一个字掷地有声,让全场鸦雀无声,齐刷刷地看向帝师。
  其中就数大周众臣反应最为激烈,满脸震惊,似乎没有想到帝师居然这么痛快的答应下来。
  这可是一座城池。
  说给就给。
  就连靖安帝也很意外。
  北齐的使臣看到帝师从容淡然的模样,又看到大周众臣难以置信的模样,终于冷静下来了,不由得扬了扬下巴,从鼻孔里哼了一声。
  大周提出的这些要求,他们帝师一早就料到了。
  北齐敢割城池给大周,端看大周接不接得住。
  -
  两国谈判异常顺利,双方达成了一致。
  北齐许给大周的利益与城池,将会拟进签署的条款里,几日后再次会面签订条约。
  而大周许诺北齐不出兵,应允了广宁公主与誉王的婚事,婚期定在来年春。
  广宁公主像一个影子,安静地缩在角落里,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听到婚事定下来的时候,她还是没有忍住,打了一个寒颤。
  有一种悬在头顶的刀,终于落下来的感觉。
  大殿内烧了地龙,暖烘烘的,她却丝毫感受不到温暖,只觉得身置冰雪中,眼底充满了悲凉。
  她生而为人,有自己的思想,却如同物品一般,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
  广宁公主的脑袋垂得更低了,指甲深深嵌进掌心。
  即使是这样,她还是不想认命,不想顺应命运。
  哪怕是深陷泥沼里,仍旧想要不自量力地挣扎,为自己挣一条活路。
  她下意识地抬头看向誉王,男人恰好转眸看向她。她眸光躲闪了一下,又强忍着害怕,朝他怯怯一笑。
  誉王身上的气息很温和,不见在山崖下的戾气,朝她勾了勾唇,算作了回应。
  赵颐瞥见誉王的反应,微微皱一下眉心,自从兵部的事情揭发出来,誉王便收敛锋芒。
  即便是瑞王将他的爪牙,一个一个拔除。
  誉王也无动于衷,私底下毫无动作。
  赵颐心知誉王在韬光养晦。
  散宴后,赵颐出宫回到国公府,从马车上下来,便瞧见沈青檀撑着一把油纸伞,站在角门等他。
  他加快了脚步,来到她的面前:“外面冷,怎得在这里等?”
  沈青檀轻声说道:“北齐的一个内侍来了,要见你。”
  第314章 名分
  “让他等着便是。”赵颐从流月手里取回油纸伞,为沈青檀遮雪,“不值当你刻意为他来这里受冻。”
  “我不冷。”沈青檀眸光落在赵颐脸上,见他神情很温和,弯唇笑道:“给你传消息是其次,主要是我想来这儿等你回府。”
  赵颐心中微微一动,顿时想到他们新婚不久时,他在宫里治病,耽误了回府的时间。
  她心里挂记他,刻意在角门等他回府。
  如今他的身世揭露,又恰逢北齐使臣进宫谈判。
  她心里挂记他,再次在角门等他回府。
  赵颐垂眸看向沈青檀,她穿着大红遍地金貂鼠披风,双手塞进皮裘手捂子,裹得严严实实,看起来很暖和。
  他伸手塞进手捂子摸着她的手指,如他心里想的一般,泛着冰冷的凉意。
  她身子畏寒,穿得再多,离了火炉子,也暖不了手脚。
  “先回屋。”赵颐带着沈青檀回兰雪苑,未免她心里担忧,低声将今日太极殿发生的一切,尽数说与她听:“北齐帝师送种子,送技术,免关税,倒也情有可原。这个举措是为了平息民怨,顺利将齐王与使臣带回北齐。”
  他稍作停顿,思索道:“只是割让城池太爽快,这其中恐怕会有诈。”
  “帝师煽动百姓,用舆论将皇上架在火堆上,逼迫皇上答应议和。皇上在这个基础上,提出让北齐割一座城池给大周,便是给帝师出难题。”
  沈青檀分析道:“帝师若是不答应割让城池,之前所做的一切,都会反噬到他的身上,必然会一口答应。”
  “只不过从帝师之前做的事来看,他是一个深谋远虑的人,或许考虑到了这一层。”
  她的神情凝重:“他们痛快给了,能不能接住,那就是我们的事了。”
  赵颐与沈青檀对视一眼,各自心底都有一个猜测——北齐不会明着拒绝,但会在背地里使小动作,迫使大周主动放弃城池。
  什么事情能让大周放弃城池?
  除非把城池变成烫手山芋。
  “唯有应城遭受天灾人祸,情况严重到大周治理不了,才会不要城池。”赵颐沉声说道:“天灾是无法预料的,只剩下人祸了……”
  北齐农业水利之所以能发展得好,功在帝师。
  帝师心怀百姓,应该不会允许北齐对百姓下手吧?
  “北齐无德无义,议和条约签订下来之前,不能对北齐放松了警惕。”沈青檀看着赵颐心事重重的模样,想说或许是他们杞人忧天了。
  可如今是两国之间的较量,不能没有防人之心。
  赵颐微微颔首,没有再往下商议。
  他把沈青檀送回兰雪苑,方才去偏厅会见北齐内侍。
  北齐内侍端坐在圈椅里,瞧见赵颐踏进偏厅,连忙站起身,行一个大礼:“奴婢请殿下安。”
  赵颐听到称呼,眉头微蹙,在主位上坐下。
  北齐内侍脸上堆着笑,谄媚地说道:“殿下,陛下传令给奴婢,回到大周之后,务必要将陛下的心意送到。”
  说完这句话,他将放置在茶几上的托盘,端起来递到赵颐的面前。
  “陛下说您是北齐的皇长子,不能流落在外。因着有心人为之,致使你们父子生离。如今知道您的下落了,必定要将您迎接回北齐封王。”
  北齐内侍将托盘搁置在赵颐的手边的茶几上:“这是陛下为您准备的皇子服,您回到北齐穿上这一身进宫觐见陛下。”
  赵颐瞥向托盘,上面放着一件白色护领的红袍,饰织金补子,并一条金绦环,一双皁皮靴。
  北齐内侍见赵颐缄默不语,看到皇子服的表情冷淡,并没有被北齐帝认可的受宠若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