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这些菜做得像模像样,大夫人松一口气,吩咐关妈妈去兰雪苑,请赵颐与沈青檀来敬德堂用膳。
沈青檀和赵颐来到敬德堂偏厅,便闻到一股子食物的香气,一眼便看见桌子上摆着四道家常菜。
“好香呀。”沈青檀惊讶道:“母亲,您亲自下厨做的吗?”
大夫人说:“我闲来无事,随便做了几道菜。”
赵颐唇边含笑,捧场道:“母亲极少下厨,只有每年我和父亲生辰的时候,才会下厨做一碗长寿面,或者几道家常菜。”
沈青檀看着色香俱全的菜,笑吟吟地说道:“那我今日有口福了。”
赵颐眉眼柔和:“母亲的手艺不错,你待会多吃一些。”
大夫人对晚辈说的话,心里感到很受用。
她慌乱不安的心,在这一刻落到了实处。
大夫人脸上带着笑意,亲亲热热地拉着沈青檀的手,让她坐在自己的身边。
“来来来,你爱吃虾仁,我特地放了一把嫩茶,你尝尝味道如何。”大夫人亲自夹一只虾仁放在沈青檀的碗里:“你若是喜欢,改日母亲再做给你吃。”
沈青檀看着面前的虾仁,白玉似的鲜嫩,茶叶碧绿清香,她吃了一口,细腻嫩滑,余香满口。
她侧头看着大夫人殷切的目光,软声说道:“很好吃。”
大夫人得到了夸奖,顿时眉花眼笑,又给沈青檀夹了一个虾仁,顺便再给赵颐夹了一个。
她正要放下筷子时,便见大老爷捧着碗递到她的面前。
大老爷面对大夫人的眼神,清了清喉咙:“做人要一碗水端平,不能厚此薄彼。”
大夫人剜了他一眼,倒是夹了一个虾仁,放在大老爷的碗里。
大老爷笑呵呵地说道:“言传身教,言传身教。”
“吃也堵不上你的嘴。”大夫人嘴上嫌弃,却是给大老爷夹了一筷子他爱吃的香蕈。
沈青檀见了,据着唇笑,眼波转动间,瞧见赵颐柔情脉脉地注视她。
在她看过去的时候,他便将视线移转到大夫人和大老爷那儿,其中的意味不言而喻。
沈青檀故意装作看不懂,用眼神询问他有什么事。
赵颐无奈一笑,没有接她的招。
他端着碗,拿起筷子,准备用膳。
忽然间,从斜刺里伸来一双筷子,一块菱角放在他的碗里。
他侧头望去,对上她狡黠灵动的眼眸。
赵颐心口被轻轻碰撞了一下,一边注视她,一边吃了菱角,比他想象中的要甜。
大夫人在一旁看着小两口的互动,眼神跟着柔软下来。
如今赵颐的病治好了,小日子有了盼头。
她今后有机会做祖母了。
大夫人正要将婢女端来的鸡汤,盛给小两口,便见关妈妈神色匆匆地进来,看了赵颐和沈青檀一眼,附在大夫人耳边说了一句话。
“啪嗒”一声,大夫人手里的筷子掉在桌面上。
第296章 身世秘密
关妈妈说:“太太,外头都在传,二爷是天家的子嗣。”
这句话对大夫人而言,仿若晴空霹雳,一时间慌了神,而有些失态。
她很快镇定下来,怒斥道:“关妈妈,既然是谣言,你还拿到我跟前来学舌?若是被有心人传到天家耳朵里,猜疑我们有异心,满府都要跟着掉脑袋。”
关妈妈立即反应过来,连忙掌了嘴:“太太恕罪,老奴失言了。”
“行了,你退下。”大夫人压下这件事,不欲多说。她拿起筷子,见赵颐与沈青檀看着她,神情自若地说道:“你们俩赶紧吃饭,菜凉了,可就不好吃了。”
赵颐与沈青檀并不知道关妈妈对大夫人说了什么话,只是从大夫人嘴里得知外头在传国公府的谣言。
一家人安静地吃饭,氛围陷入了沉闷,失去了之前的温馨。
吃完饭,赵颐与沈青檀就告辞了。
大夫人屏退屋子里的下人,示意关妈妈在门口守着。
大老爷见大夫人神色凝重,便知事关重大:“外头在传什么谣言?”
“关妈妈说外面在传颐儿是皇上的儿子。”大夫人强压下的情绪,在赵颐和沈青檀离开之后,便再也压不住了。她心慌意乱,一时没个主意:“老爷,颐儿的身世要瞒不住了。我们该怎么办?”
大老爷神色震惊,从来没有想过,隐瞒了二十多年的秘密,突然之间就被人给揭开了。
“夫人,外面不会突然就散播颐儿的身世,恐怕背后的人是有备而来。”大老爷面容沉肃,斟酌再三地说道:“实在不行的话,我们把真相告诉颐儿。”
大夫人陷入了沉默,她知道,他们亲口告诉颐儿,总比颐儿从外人口中得知真相要来的稳妥。
可她害怕,害怕秘密一说出口,将会失去颐儿。
“夫人。”大老爷知道大夫人的顾虑,缓缓蹲在她的面前,握着她的手:“我们把颐儿当做亲生的儿子,颐儿也很孝敬我们。我们之间的深厚感情,早就超出了血脉亲缘。”
他低声说道:“只要颐儿肯叫我们一声爹娘,无论他在哪里,都是我们的儿子。”
大夫人心里受到了触动,自己亲手养大的孩子,她自然是了解性情。
颐儿看似冷漠,难以亲近,实际上骨子里重情重义。
她就是心疼孩子,不忍心将真相告诉他,让他去背负上一辈的恩恩怨怨。
“我知道了。”大夫人从袖子里掏出帕子,压一压眼角:“我亲自去说。”
有些事,该面对的,终究要去面对。
与其处于被动,不如化被动为主动。
大夫人想通之后,整理好情绪,与大老爷一起来到兰雪苑。
赵颐看到大夫人和大老爷,并没有觉得意外。
他从敬德堂回来,便听到了外面传的谣言。
赵颐并没有被谣言动摇,也没有去探究的想法。他相信爹娘有事会告诉他,没办法说的那就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此刻看到大老爷和大夫人神色凝重,他的心情蓦然变得沉重。
“颐儿,你听说了外面的谣言吗?”大夫人是个利落性子,既然有了决定,那就不会拖泥带水,直接开门见山地说道:“你如今成家立业了,有的事儿,你该知道真相。”
第297章 揭露
赵颐有一种预感,母亲带来的真相,会打破如今平静的生活,并不期待这一份真相。
大夫人觉察到赵颐的心思,很微妙的感应,母子连心一般。
想到这里,她的一颗心愈发酸楚,像是小时候牵着他学步一般,轻轻牵着他的手。
“颐儿,你不是爹娘亲生的儿子。”大夫人一开口,眼睛湿润了,视线模糊地看着赵颐,“你的亲娘是仪贞公主,她在你半岁大的时候不在了。皇上把你从北齐接回来,给我们来抚养你。”
赵颐心中一震,虽然从母亲踏进兰雪苑的那一刻,他心里隐约有了不好的预感。
但是真正从母亲嘴里得到真相,他仍旧难以置信。
他从小体弱多病,一年十二个月,他有十个月是在生病。
母亲片刻不离的照顾他,每次他从睡梦中睁开眼睛,都能看到母亲守在床边,失神地看着他。
当看到他苏醒了,母亲便会露出惊喜的笑容,亲一亲他的脸,小心翼翼地抱着他,像是抱着失而复得的珍宝。
多少个日日夜夜,他在承受着病痛的折磨,爹娘的内心也在承受着煎熬。
他们把全部的心血和爱意,全都倾注在他的身上,无微不至的照顾他,事事顺从他的心意,处处为他考量。
这样的爹娘,很难去想象,他们不是他的亲爹娘。
“母亲,真相如何并不重要。”赵颐握紧了拳,声音沙哑:“我只知道,你们是我的爹娘。”
他对仪贞公主并没有多少了解,只知道她在北齐为质,二十多年前在北齐病逝。
在赵颐看来,生母给了他生命,历经苦难,将他带来这个世间,这一份生育之恩不能忘怀。
父亲和母亲将他抚养成人,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同样恩重如山。
“我比旁人要幸运。”赵颐低声说道:“比他们多一个母亲,多一份爱。”
大夫人得了赵颐这句话,心尖的那股酸涩涌上眼眶,偏开了头。
当年她生下一个儿子,儿子在一岁的时候,得了天花。
病情很严重,就连太医都束手无策,没有任何的药可以医治,只能靠孩子熬过去。
孩子身上长满了痘疹,疼得哇哇大哭,什么东西都吃不下,勉强吃下一两口,不消片刻全都吐出来。
短短几日间,孩子哭都哭不出来,只能偶尔发出哼哼的声音。
她心如刀割,极力的想要留住这一条小生命。在听到文县有一个郎中,专门医治天花的圣手,便带着孩子马不停蹄地去往文县。
马车驶进文县城门的时候,孩子便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