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他亲手关上门,吩咐看守书房的小厮去调派人手,严加看管前院书房,不许任何人靠近。
随后,他又追加命令,命人将沈夫人得力的亲信,全都关押在主院。
沈夫人听到沈少淮的吩咐,他的每一个字眼如同锋刃,狠狠地刺进她的心口。
她原来以为沈少淮是被沈青檀威胁,为了保住她的性命,才会不顾礼教将她关在书房。
可听到朱玉的那一番话,完全不是她想的那么一回事。
沈少淮是为了护住他自己的名声,不许她去揭发沈青檀的身世。
那么她的性命在沈少淮眼里,还比不上他的名声吗?
这个认知让沈夫人大受打击,她不愿意去相信,沈少淮会对她如此绝情。
必定是朱玉这个贱人,故意在挑拨离间。
第177章 镇北王觐见靖安帝
朱玉是听到一些风声,特地带着人来到前院书房。
前院书房是府邸的重地,她一个小妾是进不来的,刚刚来到院门口便被小厮拦下。
沈少恒正巧路过这儿,特地为她解围了,这才顺利来到书房。
朱玉最痛恨的人就是沈夫人,自从她被一顶小轿抬进府,便打着立规矩的名头,每日磋磨她。
“二爷,您的母亲最在意的人就是你,她不会让你名声受损。”朱玉状似不经意地说道:“除非是攸关生死,才会顾及不了这么多。不过嘛,这也是人之常情。”
沈少淮脚步一顿,目光冰冷地看向她:“你是这么想的?”
朱玉心口一悸,颤声说道:“我……妾身的爹常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他为了赌钱,将我卖给牙婆子,幸好有好心人救了我,才不至于沦落风尘。”
她攥紧帕子,紧张地说道:“您的母亲不太在意其他儿女,却是最看重您,应该……应该不会像妾身的爹一样,为了自己,不顾亲生女儿。”
沈少淮没有接话,他想到沈夫人舍弃舅舅与舅母,还出卖了父亲。
现在为了活命,全然不顾他的名声。
说不准哪一日,她会亲手推他下地狱的吧?
-
誉王府。
誉王沐浴更衣后,穿上熏染檀香的衣裳,来到佛龛前。
佛像是他用纯金铸的,每日都会都会拿柔软的丝织帕子,细细擦拭佛像上落下的灰尘。
他的动作轻柔细致,来来回回地擦拭三遍,方才去将手洗干净,换上新鲜的供品,点燃几炷香插进香炉里。
闻着檀香的气息,誉王内心便会得到宁静。
哪怕只有须臾。
为此他每日都会清理佛像,换供品,上香。
誉王在佛前站了许久,直到听到门外传来脚步声,才缓缓地踱步到门口,一把将门给打开。
“殿下,您安排在侯府的眼线传来了消息。”詹事气息不稳地禀报道:“沈夫人准备去揭发沈青檀的身世,沈少淮得到消息赶回侯府,命人将沈夫人关进前院书房,连同她身边的人也被看管起来。”
誉王挑了挑眉梢,半点都不意外:“不愧是一脉相承,一样的薄情寡义。只是不知道承恩侯夫人死在沈青檀的手里,还是死在她以命相护的儿子手里。”
詹事闻言,抬头看向誉王。
只见誉王穿着一身白色深衣站在门口,寒凉的晚风吹刮着他的衣袂飘飞,不沾染半点尘世间的污浊。
可这一副清贵绝俗的皮囊下,藏着的却是一副黑心烂肠。
誉王双目阴寒,杀意凛然:“再用这种眼神看着本王,便自挖双眼。”
詹事双腿一软,“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殿……殿下……”
“滚。”
詹事不敢站起来,跪在地上翻着跟头滚远了。
誉王浑身散发出骇人的戾气,若非詹事用的尚且顺手,他早就了结了他的性命。
他压下心底肆虐的戾气,写了几封信,让身边的护卫送出去。
-
翌日,早朝。
誉王站在太和殿内,扫了一眼百官。
其中有几位官员,接触到誉王的眼神时,微微低下头。
誉王不动声色地收回视线。
曹公公扬声说道:“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皇上,北境战事告急的时候,您下旨调派镇北王出征北境,首战便告捷了,将士们的士气大震,自那以后便如虎添翼,捷报连连。”
一位大臣出列道:“镇北王骁勇善战,所向披靡,是大周的一员猛将。如此难得的一位将才,朝廷该给予他重赏,以示皇家的恩德。”
靖安帝有些意外地看向兵部侍郎,似乎没有想到他竟然会为镇北王说话。
他眼底闪过思虑,面色如常地问道:“谢爱卿,以你之见,朕该如何嘉奖镇北王,以示皇恩呢?”
“这……”兵部侍郎又说:“臣斗胆说一句,凉州是苦寒之地,皇上可以将镇北王的家眷安置在京城。”
话音刚刚一落,便有官员附议。
“皇上,历朝历代武将的家眷要留在京城,天家代为照拂,武将们才能安心在外征战。”
这句话说白了,就是将镇北王的家眷扣留在京城为质,镇北王不敢有叛国的小心思。
靖安帝的脸色沉了沉,若是如此做了的话,恐怕是逼着镇北王起反心。
镇北王年少轻狂时,便敢与先帝叫板,别指着镇北王长了年纪,会变得性情和顺。
犟种到死都是个犟种。
“皇上,微臣当年在凉州任监察御史一职,对凉州的情况较为了解。镇北王矫健勇猛,善于作战,是朝廷的忠臣良将。可自古以来英雄难过美人关,任他一个铁铮铮的汉子,娶了妻子之后,心思全都放在妻儿身上,只想平稳处世,全然不顾身上的使命。这才导致十四年前,凉州战事爆发,险些被北齐的铁骑给踏平。”
靖安帝眸光微微一动,似乎品出些什么深意。
他顺着问下去:“莫非十四年前的战事,另有别的隐情?”
誉王的眼皮子低垂着,等着官员说出十四年前,镇北王的女儿丢失,镇北王为了找女儿,便放松了边防,差点被北齐攻破城门。
由此引出镇北王的女儿,离开过凉州,去了南凌州探亲。
官员见皇上接了话茬,连忙说道:“皇上……”
“皇上,北境捷报到——”
大殿外传来内侍的高唱声。
誉王倏然抬眸,眼底闪过阴鸷。
再缓上片刻,官员的话便说完了。
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北境的捷报到了!
这种紧要关头,官员自然不敢抢话。
誉王的脸色猛地一沉,只差了一两句话的时间,再次错过了先机。
靖安帝听闻北境战事告捷,阴沉了几日的脸色,终于露出一丝笑容,将送捷报的将士宣进大殿。
殿门口传来沉稳的脚步声,以及百官们的惊讶声。
誉王抬眸望去,只见一道高大威武的身影,迈着稳健的步伐,一步一步走到殿前。
第178章 镇北王请罪
靖安帝抬眸望向进殿的人,他的身姿挺拔,威风凛凛,气概豪迈的逆光而来。
直到他走到殿前,靖安帝才看清楚他的模样。
只见他的头发干结成一缕一缕的,胡子拉碴,不修边幅。就连他的衣裳都透着潮气,隐隐还沾着细碎的泥沙,像是横渡了大河,又像是淋了一夜的雨,风尘仆仆地赶来。
饶是他的每一根头发丝到脚上磨破的鞋,无一处不显露出他的疲倦。可他的眼睛却炯炯有神,蕴藏着坚韧的毅力。
靖安帝眼底闪过讶异,着实没想到是镇北王亲自来送捷报,而且还是这么一副蓬头垢面,不加修饰的模样。
任何人进宫面圣,都会很注重自己的仪表,精心打扮一番,以此表示对天家的敬重。
唯独镇北王是个异类,就像是回自家一样随意。
百官们更是一脸震惊,年纪大的曾经见过镇北王,年少时的他在京城留下轰轰烈烈的一笔,给他们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
如今又见他衣衫不整的进宫面圣,纷纷摇了摇头,此子依旧目中无人,狂傲无礼。
年轻一些的官员,只是听过镇北王的名声,从来没有见过他本人。原来以为他会是形貌非凡的猛将,谁知道竟是这般……这般不拘小节?
镇北王并不在意旁人的眼光,他向靖安帝行礼:“微臣参见陛下。”随后,他从袖子里取出捷报:“皇上,微臣幸不辱命,北境一战,大获全胜。”
他接到顾宗辞的信后,得知到女儿的下落,便归心似箭,恨不得立即回京城与女儿相见。
可是他的身上背负着守疆卫国的使命,不能抛下北境的战事不顾。最后一战大破敌军,他俘虏北齐的将领,北齐退兵投降,有意派使臣来与大周议和。
平定北境的战事,他叮嘱几个儿子与副将之后,没有去参加庆功宴,带上几个下属火速赶回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