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实录:启航1926 第210节

  “要改变非洲,最关键的不是资本、不是专家、不是科技,而是大量的基层干部,组织起有效率的现代体制。我国的策略,现在之所以见效很快,关键就是派遣的大批干部。”
  李思华赞许地说道:“对坦桑尼亚这样的国家来说,相当于从原始部族社会,直接跳过了常见的封建、皇绅和资本主义这三个时代,直接开始建设社会主义,他们根本没有短期自我发展可行的国家体制、人民素质、文化思想,现在是靠我们强行将之快速提升。”
  “干部和组织,就是这种强行提升需求的最核心的能源和机器,否则这样的国家,不过是变成了一种过去部族原始社会与现代时髦政治理念的缝合怪罢了,难以形成长期的、持续的、稳定的发展,其国内必然是分崩离析的。”
  “现在单单我国加上次大陆各国派遣的干部规模,就要接近45万人,相当于为坦桑尼亚每30个人,就配备了1名干部。这样的好处,就是顶层设计要求的体系,全部可以在短期建立起来,对坦国人民做到全覆盖、全教育、全培训,直接打碎他们过去的原始、落后和支离破碎的旧社会,在短期内强行塑造出一个新的现代社会,并让他们习惯和跟随这个社会发展。”
  李洛恭维李思华说:“这还是总书记多年之前,就有这样的高瞻远瞩呀,否则单单一个语言,就会让这些干部寸步难行。没有这些年的班图语,及非洲主要的地域10种语言,在千万干部中的普及教育,我们现在派出的干部可就抓瞎了。现在次大陆的干部就碰到了这个问题,他们的干部都是这两年紧急培训的,很多人只能说一些英语,根本不会说非洲当地语言,交流非常困难,只能是边干边学。”
  他呵呵笑了两声,又说道:“我原来还以为坦桑尼亚是英国殖民地,应该都会说英语呢,结果只有人口比例中,只有那么一点点人会说,而且多数都是坦国以前的所谓部族上层,这些人多数是剥削食利阶层,不是坦国gc党和我们可用的人才。”
  李思华摇了摇头,笑着说:“我当时也只是感觉苏联的革命支援模式,不对头。他们除了物资、顾问和专家支援,基本上并没有深入的方式。他们的支援要有效,必须是被支援的gc主义组织,自身有很强的能力,例如古巴卡斯特罗他们。没有这样的组织,支援就完全是浪费,而且没有任何反哺,这就没有可持续性。就像在坦国,要是苏联的话,无非就是派遣一个顾问团,两三千专家,帮助建设几个工厂,这能改变什么呢?搞笑吗?”
  “我们推动世界革命,不能学苏联这种完全投机心理的模式,这没有真正的效果,不过是让美国或者西方,一度有点难堪罢了,对于改变敌我的力量,并没有太大的帮助。苏联现在,不去反思自己的工作策略,反而是在实质上延续了赫鲁晓夫的和平共处思想,对于支持世界各地的革命,越来越没有兴趣,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好日子。却不去想,不去扩大社会主义的领地,市场规模就会越来越小,如何战胜西方呢?真以为西方愿意与苏联和平共处了?”
  李洛的神色变得严肃,他仔细地听着总书记的解析。
  “我们党内的很多人,还不能理解我们推动世界革命背后的深意,只是将之作为一种gc主义者信仰的理想主义而已,所以有些自诩为现实主义者的党员,对此其实是颇为腹诽的,看到我们在坦国花那么多钱,觉得不值当。与苏联人一样,他们也是觉得关起门来,发展好自己国家就行,这不仅是过于狭隘的民族主义,更是对国家长期发展的不负责任。”
  “所有的岁月静好,都是有人在负重前行。不谈社会主义,单单是国家生存,也需要推动世界革命,在经济上这就是在争夺世界市场,我们多一块市场,西方就少一块。如果我们拿下了大部分非洲,算一算人口,看一看地图,就很清楚,我们将占据全球半数以上的市场。”
  “我们加上计划中的大半个非洲,是4000万平方公里以上的地域,再加上周边国家例如巴基斯坦和伊朗等,以及挖南美等地的墙脚,包括未来将苏联的大部分纳入我们的市场体系,那就是6000万平方公里以上的地域,全球去掉南极洲以后的地域,不过是不到1.4亿平方公里,我们会接近一半,相当于控制了全球资源的一半;至于人口,恐怕会控制到60%以上。这两个数据,就是未来登顶世界之巅的真正凭依。”
  “但人口和地域面积,只是初级资源,如果不能将潜力开发出来,也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所以我们不能像苏联人那样浅尝即止,而是确定了世界革命的目标,就要深入当地社会,不仅是推动当地gc组织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而且要推动他们真实有效地建设国家,发展生产力。只有这些国家变成了初级工业和有消费力的国家,人口和资源的潜力,才会变成真正的实力。”
  “这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长期竞争、实力消长的大战略,可不是什么好大喜功,我们都是仔细地计算投入产出的模型的,除了少数非此不可的特殊地域,所有世界革命选择的目标,在长期的经济账上,一定要算的过来,是收益大于投资才行。”
  “例如坦桑尼亚,现在专家的估算,是8年左右收回前期投资的约100亿人民币的本息,我的估算也差也不多,不过如果只是100亿人民币,大约6年就可以回收,我是考虑了还要追加3040亿元的投资的。”
  “从经济的角度,每一个这样的国家,我们都可以看成是一个长线投资项目,不过是资本投入后,需要的回收期比较长而已,但只要成功,最后得到的收益,可不是普通的项目能比的,利润将是惊人的——几乎独占一个市场,这是什么样的利润?我们根本不用榨取社会主义兄弟国家的剩余利润,大家合理分配收益就足够了。”
  “我国自己的建设,快有30年了,发展到现在,资本和人才都开始有溢出,用大白话讲,就是资本和人才都有点多了,光靠国内消化,开始出现困难。推动非洲革命,在非洲建立起大量的社会主义国家,就可以消化这一部分资本和人口,为国家和民族,创造更大的效益。一举多赢的生意,干嘛不做呢?”
  “你看,我们在次大陆就是这样做的,十来年下来,他们已经成为中国市场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毕竟也是约150万平方公里级别、2亿多人的市场,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是重要的补充。而非洲的潜力,十倍于此,因为资源要丰富得多。李洛,你一定要记住,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可不要被庸人们目光短浅的言论所迷惑。”
  “闭关自守,一向被作为一个贬义词,我觉得有了实力,而不去推动世界革命,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闭关自守,可不单单是紧锁国门、不与外界交流,才算是闭关自守。对于开拓世界萎萎缩缩,只敢在国内的一亩三分地上发横,可不算好汉。”
  李洛听得心潮澎湃,总书记心中的丘壑,简直是巍峨高山,刚才他恭维总书记“高瞻远瞩”,那是带着3分作为下属的客气,现在发现,她可是真正横压一世的气魄和眼光啊,苏联的勃涅日涅夫之流,如何能比得上?
  李洛佩服地说道:“所以我们在世界革命拿下一国,就要深度开发一国,帮助他们建立起稳固有效率的体制、初步的局部工业化、资源开发体系,有了这些,他们不仅可以追随我们发展社会主义,而且形成了有消费力和收入不断增加的市场——这就是滚雪球,他们发展好了,对周边其它发展中国家,就形成磁吸,就易于实现社会主义国家的扩散,再深度建设,形成更大的市场和消费力,以此推动雪球越滚越大,直到红染世界!”
  李思华哑然失笑:“哪有那么容易啊,美国和西方这些帝国主义国家,会不断反扑的,所以只能是斗争、建设、建设、斗争,建设不止,斗争不止,建设和斗争,是社会主义前进必不可少的两条腿。还是那句话,不能关起门来不管外面的风云变幻,那样的话,帝国主义迟早会打上门来,与其他们打上门来,不如我们主动出击,团结更大的力量与他们不懈斗争!”
  她随即问道:“在坦桑尼亚的文化体系准备如何了?”
  李洛现在已经被确认为在李思华退休之后,可能的几个国家领导人之一,参与的领域是很广的。他稳稳地回答:“文化部和宣传部等部门,已经准备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主要是参考在次大陆推广的文化体系建构完成的。”
  “重点是建设坦桑尼亚的电视、广播和报刊体系。扶持坦国gc党,建立其中央电视台,以及在几个重点城市的地方台,细化其新闻、娱乐、教育、农业等频道,向他们提供大量的班图语翻译的中国节目,包括政治思想教育、中文和知识教育、中国电视剧、中国文化普及、中国和非洲历史节目、农业生产节目、西方侵略和其它方面丑恶的揭露批判等方面的内容,尽量全面占领坦国的文化思想教育领域,让其一代新人,包括成年人,都开始深受中华文化和中国思想的影响。”
  “为此,准备援助坦国10万台电视,普及到每一个种植园村,都能有34台公共电视,在各大城市城区,更加普及一些。等到通讯系统建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可以全面按上述策略推广了。如果一些村落还不能通电,那么会支援一些柴油发电机,或者天然气发电机组。”
  “广播和报刊也如同电视一样,如法炮制。尤其是无线广播,效果在最初可能是最大的,毕竟电视普及需要的时间长。目前国内的收音机生产,成本已经非常低廉,我们准备通过干部体系,让每个坦国家庭,都能拥有一部收音机,这也算是您刚才说的前期投资的一部分。收音机普及,我们预计在1967年内即可实现。”
  “报刊需要的时间就比较长,因为内容会比较深度,主要针对知识分子。起初可以实现的发行量和有效阅读,都是有限的。”
  李思华说道:“这不意外,次大陆的经验是一样的,要一步步地推动。在内容选择上,要注重娱乐性,我们的各种文学作品,尤其是浅层次、大众化的奇幻作品,可以大规模地导入,让坦国普通文化青年的心神和闲暇时间,都被中国的文化和次文化所占领,长期的时间伟力下,就可以让中华文化成为非洲文化发展的根基和源泉,这是百年大计。”
  她感叹了一句:“现在苏联控制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众,还是主要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而二三十年后,如果非洲的社会主义国家,如果主要是受到中华社会主义文化的影响,那我们就反向成功了。西方在东欧做到的,没理由我们在非洲做不到。”
  她内心其实在想,通过几十年的时间,在非洲,至少要超过前世西方在中国的影响——阿猫阿狗都会说几句英语,很多人对西方明星的熟悉,恐怕还超过了对本国的熟悉,无数的“精美”和“精欧”,恨不得自己重新投胎,此生来世,不再做中国人。
  李洛接着说道:“非洲革命第一阶段的其它五国,即坦国西面的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三国,以及北面的肯尼亚、索马里。目前已经开始整理前期在这些国家的gc主义组织体系,逐步开始全面渗透。”
  “从现在的情况看,最主要和最困难的斗争目标,是肯尼亚。这个国家以基督教和天主教为主,要占人口的80%,受到西方主要是英国的影响很深。而英国在这个国家的力量投入也大。肯尼亚是东非经济最好的国家,农业、服务业和工业都是东非最好的,尤其工业,是东非地区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其中食品加工业发达,人均收入是周边国家的几倍。”
  “当然,所谓的经济比较发达,也只是相对东非而言,而且主要集中在内罗毕、蒙巴萨和基苏木这三个大城市,其余地区和农村,也不比其它非洲国家好到哪去。”
  “这里一直是英国殖民者传统上统治东非的中心地带,因此资本主义的力量比较强大。现任的开国总统乔莫·肯雅塔,也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他领导的肯盟在肯尼亚,现在就是一党专政,我们支持的肯尼亚gc党(毛派),还只能低调发展。由于肯尼亚这几年经济发展率,达到了6%左右,因此国家相对稳定。”
  “英国在坦桑尼亚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后,开始加强对肯尼亚政府和军队的支持,也增加了在肯尼亚的情报机构的存在,但由于非洲反殖民主义思潮并未退潮,英国派遣军队是不受欢迎的,乔莫·肯雅塔也不敢公开倾向英国人,所以短期内英国最多是派一些隐秘的特种部队。而英国人的意图,也被肯尼亚各界人士质疑,所以他们有他们的困难。”
  “总之,肯尼亚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在那里推动革命,比起塔桑尼亚来困难不是增加了一点而已。但肯尼亚的地缘地位极为重要,我们必须拿下肯尼亚,才能让东非形成一片社会主义国家地域,也才能与埃塞在地理上联通。所以,对肯尼亚的革命推动,是势在必行。”
  李思华冷笑了一声:“再硬的骨头,也必须要嚼碎吞下去。肯尼亚就是英国人在非洲势力的桥头堡,正因为如此,就必须在肯尼亚,把他们的势力彻底粉碎。”
  “肯尼亚的经济稳定,不过是短期的,这样国家发展的小生产力体系,根本经不起世界经济危机大浪的打击。不过我们无需等待那个时机。”
  “争取在1970年,发动对第一阶段五国的革命计划,迅速拿下其它4国,加上海军,实现对肯尼亚的四面合围,以泰山压顶的力量,摧毁肯尼亚的资本主义力量。英国人要是想较量,就让他们试一试。”
  “肯尼亚革命是接下来最重点的工作。龙族佣兵,要在我国ngo各组织的隐秘配合下,立即全面进入肯尼亚,推动肯尼亚gc党迅速扩张势力,需要他们成为仅次于肯盟的肯尼亚第二大政治势力,以此影响肯尼亚的民心。”
  “从政治和暴力上,对那些绝对亲英国亲西方的政客和高级军官,要以各种方式逐步清除,并同时培养亲中的其它势力,现在肯尼亚政坛,努力塑造亲中的氛围,对从英国人的角度敌视中国的政客,坚决打击。”
  “在埃塞、坦国和肯尼亚的边境地区,必须立即建立针对肯尼亚的训练营,建立未来肯尼亚社会主义的武装力量,以及培养培训肯尼亚当地干部。坦国就是我们推动非洲革命的大基地。此前的准备还不充足,必须迅速加强和扩大规模和深度。”
  李洛微笑着点头,他知道总书记的脾气,就是喜欢用绝对的实力“以力胜之”,他甚至不怀疑,到肯尼亚发动的时候,总书记会安排超过10万以上的中国军队,直接参与,一举将当地剥削食利阶层的反抗,以及英国人的捣乱,都彻底清除。
  非洲的第一阶段革命,在坦国大基地的基础上,进入了迅速的筹备期。
  第335章 中国插手下中东战争的序幕
  坦桑尼亚的革命,在全球并没有引起太大的震动,是因为主要是一场“不流血”的革命,在革命中死去的人数并不多。真正震撼了全球的,是发生在中东的另一场大战,加上仍然在进行中的伊拉克战争,让全球都感觉中东就是一个火药桶,油价因此又猛然爆发了一波大的涨幅,直到战争结束。
  西元1967年4月底的一天,中国驻埃及大使谢飞带着一位中年男人,来到了埃及总统纳赛尔的总统官邸,他们已经预约好了纳赛尔,此前告诉他中国将有特使派到埃及,希望与纳赛尔秘密沟通。
  纳赛尔当然同意了,他对此很好奇。尤其这是中国主动要求的。此时他正在总统官邸等待他们,并且推掉了上午的一切其它事务安排。
  这些年埃及与中国保持着良好但又“普通”的关系,在支持阿尔及利亚反对法国殖民者的斗争中,中国提供了不少的武器,还在外交战场上,支持阿尔及利亚人的独立斗争,这赢得了阿拉伯人的好感,包括纳赛尔个人也是如此。
  但中国虽然已经是全球第一经济大国,对于介入中东,似乎却不是很感兴趣,虽然他们强力地支持了伊拉克人反对美国的战争,但那似乎更多地是出于反美的意识形态,而不是真正对中东有很大兴趣,他们的利益,几乎局限在了伊朗这个中东的“远东”,在伊朗他们有很多投资,并且与政府和宗教界的关系都很密切。但除了伊朗,就很少关心其它中东的事务了。
  中国现在也向沙特和阿联酋等海湾七国购买石油,但他们不愿意支付美元,沙特等国也因为美国的压力,无法同意“货币互换”模式。所以最后就变成了特殊的一种贸易方式,即这些国家每年进口多少中国的产品,中国人就买他们多少石油,相当于是一种“石油换产品”的等额交易,只不过用美元记账来做为中介,双方无需发生真实的美元交易,由这几国自己的银行来做划拨。
  中国的民生产品,已经是世界的主流,性价比远远高过美国和欧洲货,因此这个折中方案,被海湾七国都接受了,而美国最后也不得不勉强接受,他们并不能完全控制这几个阿拉伯国家,尤其是在伊拉克战争持续进行的过程中,美国的声誉,在这几国民间,已经是臭不可闻,这使得美国不能在伊拉克战争以外的各国利益上,太过强势。
  所以几年下来,这种“石油换产品”的贸易,也做得越来越大,中国民生产品,已经成为了中东民间消费品的主要来源,埃及现在也是一样。
  但无论如何,中国在中东的政治上很低调,似乎也没有和哪一国发展特殊关系的欲望,所以纳赛尔领导下的埃及,现在还是主要依靠苏联的支持,与苏联的关系要密切得多,虽然纳赛尔也希望中国像苏联那样支持埃及,那样的话埃及的主要敌人——以色列,就将面临比现在大得多的压力。
  纳赛尔是有雄心壮志的,他的壮志就是统合阿拉伯民族,建立起一个庞大的阿拉伯现代国家,但这个梦想的主要阻碍,就是以色列——在以色列没来之前,埃及跟波斯湾连成一片,跨过西奈半岛就过去了。埃及如果能占据巴勒斯坦,联合伊拉克和叙利亚,利比亚等,就可以建立一个横跨波斯湾和北非的强大帝国,重新将中东整合起来,阿拉伯人就可以实现组织起来,抵抗西方的打击和入侵。
  在纳赛尔看来,一切的罪恶都是美国人造成的。以色列就是美国扶持起来的——美国要掌控中东,就必须防止中东建立强大国家。这几年美国甚至发动了侵略战争,试图完全占领伊拉克,控制那里巨大的石油资源。美国的这两个行动,都是直接针对纳赛尔的梦想的,让他痛恨不已。
  唯一可能破局的办法,就是打败以色列,干掉这个美国扶持的国家,埃及才能强大。但是阿拉伯人的力量需要积累,现代战争,光靠人多是没有用的。此前阿拉伯人就是忽略了这点,招致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中东战争的惨重失败。现在埃及正在苏联的支持下,快速地建设军力,与以色列再次一决雌雄的日子,可能不远了。
  那么中国人找我是干什么呢?纳赛尔内心猜测着。
  谢飞带着金武怠,与纳赛尔握手寒暄,然后他告诉纳赛尔,金先生是受到领袖李思华的亲自安排,来向埃及预警的。
  纳赛尔脸色大变,他知道中国肯定不会开无聊的玩笑,一定是有大事要发生了!
  那个金先生并没有介绍自己,而是从公文包中取出了一个文件袋,内有一份中国总参的分析文件,以及一叠卫星照片。
  金先生没有任何废话,直接告诉纳赛尔,中国的侦察卫星,拍到了以色列很多部队调动的照片,而发现这一事实之后,中国动员了cfia在中东尤其是以色列的情报网络,最终判断以色列已经全面动员,将在6月初大举进攻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等阿拉伯国家。
  金先生警告纳赛尔,美国不会像第二次中东战争那样,催促以色列撤军。最近的3月到5月,美国已经低价向以色列,提供了400多辆坦克、250架新式飞机,并派遣了1000多名空军人员到以色列,实际上把美国看成是参战的一方也可以,他们只会拉偏架了。
  至于阿拉伯一方的苏联支持,金先生也警告,中国判断苏联不会参战,只会支援,支援可以来自苏联在原油上涨上的获利。所以这一战,军事上阿拉伯一方,只能依靠自己。
  中国判断,以色列发动战争的原因是,先发制人,摧毁阿拉伯各国在苏联支持下,正在不断强大的军事力量,尤其阿拉伯各国策划的,改变约旦河上游的流向,使之不被以色列利用,这对以色列来说,是关系生死存亡的问题。
  至于美国支持以色列,是因为在美国内部,犹太财团的力量,已经变得极为庞大,他们当然会支持以色列,而约翰逊并不会反对他们。在美国看来,这是对阿拉伯各国的严重警告,因为不管是埃及,还是叙利亚,都有不少苏联的训练营,将伊斯兰世界的圣战者,经过训练,源源不断地送入伊拉克对美军发动游击战,所以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并不足奇。
  中国也知道知阿拉伯国家现在对以色列的策略,是后发制人,以坚固的防御,击退以色列的进攻,但中国认为很可能挡不住。说白了,阿拉伯三国虽然准备了战争,但准备的是传统的战争,例如埃及西奈半岛以色列边境地域,集中了10万军队和1000多辆坦克。
  按照中国的看法,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其实此前就已经准备与以色列开战,但明显准备不足,对于以色列的进攻,完全是缺乏预防。
  金先生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两方面军事情报:
  第一、以色列现在只有350架左右的战机,看似相比三国的500多架相差较远,但其实空军实力在三国之上,因为从飞行员训练,到以色列现在装备的主力战机(法国幻影iii),包括埃及空军在内,都相去甚远,虽然埃及开始装备了米格21这种先进战机,但以现在埃及飞行员的程度,能够发挥的战力,恐怕是不及以色列飞行员的。
  根据中国的可靠情报和总参的分析,以色列很可能在6月4日6日,空军倾巢而出,袭击埃及的军用机场,优先秩序肯定先是10个战斗机机场,然后是埃及的轰炸机基地和混合机种的8个机场。在消灭埃及空军主力后,才轮得到次要方向的约旦和叙利亚的空军基地。以色列会采用多波次的反复袭击战术。
  第二、以色列陆军攻击的第一重点方向,肯定是西奈半岛,根据卫星照片研判,加沙、阿里什和阿布奥格拉这三个方向,多半是重点对象;除了西奈,第二重点,是约旦的约旦河西岸,那里有耶路撒冷圣地;第三重点,这是叙利亚方向的戈兰高地。
  相关情报,中国也派了特使通知叙利亚,不过对于与英国关系密切的约旦,中国没有理睬,埃及自己通知吧。
  陆战的胜负,其实取决于空战,谁有更大的空中优势,就能够对这个半沙漠战区的敌人,进行充分的轰炸,这将决定陆战的胜方。这里不是山区,空军的威力太大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可不是靠坦克战。
  不过金先生警告,不可过于相信6月4日6日的开战日,因为阿拉伯三国最近的军事调动,都可能刺激以色列调整计划,只能作为一个参考。
  纳赛尔越听越惊,中国人这是钻到以色列的肚子里了,居然对他们的军事计划如此了解!他忽然想到二战时中国,曾经庇护了200万来自德国和欧洲的犹太难民,中国人是救了这些人的命的,很多人非常感激中国。而这些人后来除了少部分留在中国的,很多人去了美国,但多数人还是回到了以色列,这些人中,肯定有中国人的情报网络!
  实际上,纳赛尔只猜到了一小半,关键的情报,其实还是李思华亲自给出的,五次中东战争,是冷战期间著名的战役,每一次都代表着美苏武器、战术等方面对时代的影响,李思华在原时空作为一个军官,当然对此有比较深度的研究。
  纳赛尔送走了两位中国客人,他平复了一下被震惊到有点木然的心理,开始冷静下来思考,中国人的情报无疑是真的,向埃及、叙利亚和约旦提供了一个天大的礼包,说不定就挽救了三国的国家命运,这份礼物太贵重了。
  他将感谢藏在了心里,让人立即通知埃及总参谋部,召开高层军事会议,需要立即进行一些军事调整,并提高警戒,至少要做到以色列一进攻,埃及就可以立即反击,不能让他们的突袭成功!
  第二件重要的事情,当然是通知约旦,并且立即协调埃及、叙利亚和约旦三国之间的军事联动,大家的力量要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最好的军事效果!
  5月开始,阿拉伯三国,都开始疯狂地调整军事部署,和提高军事警戒,尤其是对以色列空军的监控,光靠雷达站是不行的!需要军队全部动员起来!所有的飞行员,尤其是战斗机飞行员,都开始进入了最高级别的警戒。军官们也没有什么上下班了,金先生尤其郑重警告,例如上午8点半到9点左右,埃及军官们通常还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这种“交接班”时刻,正是以色列最易于取得空袭效果的时刻!
  以色列国防部,国防部长摩西·达扬、总统扎勒曼·夏扎尔、执政党以色列工人党的总书记西蒙·佩雷斯都参与了会议,甚至邀请来了已经年迈退出了政坛的本古里安,这将是决定以色列命运的时刻,以色列最重要的人物都参与了,已经超出了普通军事会议的范畴。
  以色列拥有著名的情报组织摩萨德,阿拉伯三国几乎都被他们渗透,近期疯狂的军队调动和备战,迅速被他们发现,这种情况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这三个国家已经知道了,以色列会在近期对他们发动突袭,否则无法解释他们的行动。摩萨德动员了全部力量,得到的情报是,有大国通知了埃及等国,以色列将对他们发动袭击。所谓的大国,要么是苏联,要么是中国。
  在摩西·达扬详细介绍了到目前为止的情报,以及三国军事部署的调整动作后,给出了结论:三国对于以色列计划行动的情报,确实已经掌握,并做出了对应的部署,军事行动已经泄密。所以以色列的选择,无非是两个,要么是取消进攻计划,但这样就被动了,阿拉伯三国会主动进攻以色列的,他们也是箭在弦上;要么就选择继续进攻,但要对原计划进行一些调整,可能包括时间和进攻地点。
  达扬本人倾向于进攻,他认为此战无可避免,只有主动进攻,才有可能掌握主动权,等待敌人的进攻太被动了。三国军队的军事素质都不高,虽然从大国那里,得到了以色列的准确情报,但在调整之后,以色列仍然可能获得一定的先发优势。
  佩雷斯认为,虽然还不清楚到底是苏联还是中国,向埃及等提供了情报,但摩萨德更倾向于是中国,因为摩萨德对苏联驻埃及和以色列的大使和武官都进行了试探,可以明确他们不清楚此事。但中国的外交官近期极为低调,驻以色列使馆的人员,也降到了历史最低,所以嫌疑很大。
  本.古里安咳嗽着,插话说:“不用怀疑,应该是中国人干的。”会场安静了下来,大家都等待着这位以色列各界最尊敬的老人说话。
  他想起了几年前,他去拜访当时的中国驻以色列大使,他们的关系不错,古里安年轻的时候,曾经倾向于gc主义,所以两人还是有不少共同语言的。
  当时那位大使直言不讳地告诉古里安,他认为中以关系的未来不乐观,一方面,大家都要为各自的国家利益负责,以色列为了自己的生存,必然与阿拉伯世界仇深似海,至少在20年内,难以和平,而阿拉伯世界可以为中国提供大量的石油资源,这种现实利益,使得中国不可能占到以色列一边。
  另一方面则是那位大使颇为恼火的事情,在美国的犹太财团,开始积极地反华,很多美国针对中国敌对的策略和行动,都是犹太财团在背后推动的,中国对此非常清楚。中国不知道以色列是否与此牵扯,但无论如何以色列与这些犹太财团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因此中国内部对于犹太人的观感,在急剧地变坏,包括当初犹太人在日本支持下,试图分裂中国,在东北建国的事情,都上了中学历史教材。
  当时那位大使惋惜地说,对于中国拯救了无数犹太人的事情,至少在中国人看来,你们犹太人中的很多人,尤其是上层,是根本不放在心上的。关系变化,也就无可避免,以色列恐怕在未来,会为这些犹太财团针对中国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古里安当时就感到很不安,这是深度得罪了中国这个超级大国了。但是他仔细思忖之下,也觉得别无它法,以色列生存的机会在于美国,否则撮尔小国,如何在阿拉伯世界的围攻中,生存下来呢?而美国与中国敌对,以色列只能是选择站在美国的一边。那些美国犹太财团的作为,以色列也不能反对,否则同样是得罪了美国。
  现在,这是中国人的报复来了。
  当这个老人缓缓地说出这一段故事,所有人立即就相信了他的判断,会场陷入了沉默。
  过了一会,总统夏扎尔缓缓地说道:“无论如何,这种战略格局,以色列自己是改变不了的,我们能做的,是打赢这场战争,否则以色列就无法生存。我们只有先活下来,才能考虑其它的事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