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实录:启航1926 第211节

  情况既然清晰,对策也因此很快就决定了下来,达扬负责调整军事策略,大家都倾向于提前发动,不给阿拉伯人更多的准备时间。另外一方面,就是以此向美国进一步求援,以色列人为亲近美国,实际上已经在付出惨重的代价,美国人不能没有回报,佩雷斯则负责联系在美国的犹太财团,请求他们向美国约翰逊政府施压。
  在达扬的指挥下,以色列军队开始疯狂地调动起来,他们的进攻时间提前了,而进攻的重点和次序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所有的指挥官和基层军官,必须立即熟悉新的计划。
  在此期间,双方的各种小冲突仍然不断,在全球电视媒体上反复出境,全世界都注意到了,这里的硝烟似乎开始弥漫,猜测起一场战争是不是会开始。
  以色列的军事调整,也被此时高度警惕的阿拉伯三国注意到,但效果仍然是明显的,信奉防守反击的他们,对于以色列接下来的行动变化,开始变得模糊和有点茫然了。
  纳赛尔几乎每隔两三天,就要到空军指挥部,视察空军的戒备情况,中国人不停地警告他——以色列军的行动很可能提前,他可不想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被以色列军队的突袭所打败。
  第336章 新中东战争与伊拉克联动
  cfia中东情报处的处长刘鸿尹,与克格勃第一总局副局长伊万诺夫握手寒暄,但很快两人就进入了正题。
  伊万诺夫看着年轻的刘鸿尹,内心很感慨,中国人真是出色的工作!这一次苏联中东的情报网络,算是出丑了,居然没有发现以色列突袭阿拉伯三国已经即将发动,还是在cfia的“友情提醒”并提供了充分的情报基础下,kgb才如梦方醒,由此kgb撤掉了两个情报站的站长,并派遣他来迅速调整和完善苏联在中东的情报网络。
  这两年中苏关系良好,两国的情报机构的合作也多了起来,实际上,两国情报合作一直断断续续,就没有中断过,kgb的青年官员们,大多数对中国人是有点好感的,因为中国人从来没有坑过kgb(没有人知道当年伊朗事件中的中国行为),虽然他们同时也对中国有着警惕。不过,情报合作总是受制于两国关系的,也只能是时好时坏。
  这一次中国人提议,在美国的注意力,尤其是海军主力会更多地去临时关注中东战争的前提下,在伊拉克发动一次大型的游击反攻,给美国人一个大教训。现在伊拉克的游击队,要不是亲中,要不是亲苏,但也有一些是亲伊朗或者叙利亚的,甚至还有单纯的宗教势力,非常复杂。但亲中和亲苏的游击队,仍然是主体,他们才能拿到最好的武器和补给嘛,更何况训练的水平也不一样,让他们更容易生存下来。
  克格勃对这个计划很感兴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对美国“复仇”的机会,在美国人支持下,以色列人瞒过了kgb的眼睛,这是耻辱。苏联不愿意直接介入阿拉伯人与以色列人的战争,但也不能眼巴巴地看着美国人得意,通过伊拉克战争,给他们一个教训,当然是很好的选择。
  在刘鸿尹与伊万诺夫以及两人助手们的协商下,基于刘鸿尹的原始计划,一个新的计划出炉了:
  这个计划按照刘鸿尹的提议,被命名为“百团大战”,伊万诺夫听刘的说法,是cfia总部上报初步计划后,领袖李思华亲笔批示的。伊万诺夫没有异议,他觉得这个名字其实很好很威风——现在伊拉克有数十万来自各个伊斯兰国家的游击队,中苏两国加上伊朗能够动员的部分,差不多也有“百团”的规模了。
  当然,这一次大战后,美国人必然会全力反击,百团能剩下一半就不错了,但两人都不在乎,各自的训练营中,超过10万以上的训练中的游击队员,可以随时补充,单单伊朗人中宗教的狂热分子,就足够提供源源不断的兵源,他们绝不缺乏勇气,缺乏的只是军事训练和武装而已,中苏为他们补上了关键的一环。
  按照cfia与kgb协商的计划,大致的行动步骤是:
  一、在中东战争爆发后,苏联立即做出向埃及等阿拉伯三国,大举派兵支援他们的假象,调动美国在中东附近的海军和空军主力,集中到地中海,而不是波斯湾。这个步骤只有苏联能完成,因为中国缺乏在这些地区的军事支撑。
  二、百团大战的重点,首先是破袭战,要达到几乎截断伊拉克所有公路和铁路交通的目标,并争取突袭各个重要机场,以此调动美军防护,并使得美军的补给,发生短期的困难。
  其次是对美军军营和油田的大范围骚扰,以及“冷枪冷炮”等袭击。目前美陆军在伊拉克,日益龟缩在军营中,或者是在油田周围守卫。更多的作战任务,几乎都是通过空军轰炸来完成。美军以此来减轻其“日常伤亡”,开战7年来,美军的伤亡已经突破9万人,这让美军普通士兵开始厌战,也使得美军高层,不得不想方设法地降低人员损失。
  但这种情况下,美军军营和油田作为军事行动目标,就变得和夜晚的萤火虫一样显眼,平时他们足够应对少量游击队的袭击,但这一次的袭击,突然增加了十倍乃至二十倍的力量呢?
  第三就是防空战,苏联已经训练了一些游击队中的“正规单位”,让他们学会了使用防空导弹,这一次会在苏联派遣教官的指导下,秘密运输一些萨姆2型(c-75)的防空导弹进入伊拉克,它们将部署在伊拉克的几个城市,利用建筑物的掩护,对美国派遣轰炸的飞机进行突袭。可惜此时萨姆2需要配套的设备过多,机动性不够,因此只能在几个有条件的地方尝试。
  第四是城市战,重点是巴格达,以打击伪政府的力量为主,同时吸引美军守卫力量,开展城市游击战。
  三、中苏将派遣各自人员,大量搜集美军残暴行径,和伊拉克普通人惨况的照片和资料,在战争中不断通过两国各自的途径,在全世界发动对美国的舆论战,揭露美军的残暴,推动全世界人民对美国侵略伊拉克的反对运动。
  这一部分连刘鸿尹都不知道的是,cfia会利用伊拉克百团大战形成的“势”,在西方各国推动学生和各界人士的反战运动。这是李思华从原时空越南战争得到的启发,可以让西方各国陷入内部的争斗之中。美国人一直在全球各处挑起战火和混乱,我们当然要学习这种有效的美国策略。
  在cfia和kgb各自上报最终的计划后,中苏两国的相关机构,开始迅速地准备行动,中国还协调了伊朗军方背后支持的游击队,他们将统一在百团大战中,参与这次光荣的行动。
  5月24日,纳赛尔召开埃及高层军事会议,埃及军队已经准备就绪,3天后开始向西奈半岛出兵,埃及不能被动地等待以色列进攻,纳赛尔要求埃及陆军要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蒂朗海峡给封了——蒂朗海峡对以色列至关重要,它是以色列与外部连接的必经之地。
  但是这个动作已经来不及了,5月25日,以色列的突袭开始!相比原时空的6月5日,整整早了11天!
  埃及的军队,是有“上下班”的习惯的,不像大国军队,上下班是不明显的,保持着24小时不间断的军事军能力。埃及军队上班时间是早上九点,九点之前呢,会有一些交接工作,比如说雷达监测、飞机什么的,在近期高度警戒后,军官们开始大量加班,但每天这个时刻,仍有25%左右的军官,会上下班,总不能不让人休息吧?陆军的将官,倒是都进入了军营,但类似空军指挥中心这样的单位,还不能完全实现大国标准的战备。
  所以,在发现以色列机群来袭后,大约在8点40分不到,埃及反应了过来,空军指挥中心开始进入角色,但仍有部分混乱,那些已经下班的军官,难以迅速召回了。
  好在相比原时空,埃及空军多了不到10分钟的准备时间,因此主要的10个战斗机机场上,飞机开始连续起飞,与来袭的300多架以色列战机,形成了有点慌乱,但大致上还能勉强对战的格局。
  这种格局就相当于,有了最初的百架埃及战机,卷入了与以色列的对战,在他们的牺牲中,为其它战机的起飞,多赢得了两三分钟。
  所以虽然仍有战机,被以色列空军摧毁在机场上,但埃及大部分的战机,得以起飞作战——这些天埃及空军都是保持60%以上的战机满油满弹,飞行员值班战备,随时起飞。
  于是埃及各战机机场上空,很快爆发了剧烈的空战,埃及其余8个轰炸和混合机场的战机,也借此机会起飞,飞向以色列方向,寻找事先设定的目标。
  以色列的飞行员们,明显技术要比埃及飞行员好,因此虽然飞机的数量,略逊于埃及,但有效的击坠率远远超过了埃及空军。在差不多60个小时左右的空中大战中,消灭了300多架埃及的战机,几乎让埃及空军损失了95%,可以宣布不存在了。由于叙利亚和约旦的空军也赶来参战,以色列空军又击坠了超过90架的两国空军,战果仍然是辉煌的!
  但是以色列空军,毕竟是在和已经有准备的阿拉伯三国空战,所以自身的损失也是惨重的,总共有接近160架战机的损失,相当于以色列空军的力量,损失了一半!从战术的角度来看,1:3的损失交换比,对于以色列空军,当然是一个伟大的胜利,但在战略角度来看,剩下的以色列空军,能保持的对阿拉伯陆军的压制,就变得比较弱了。
  好在达扬事先调整了以色列陆军的战略,原定主要打击埃及,现在变成了先捡“软柿子”捏,以色列在空袭埃及的同时,陆军全力进攻约旦和叙利亚。
  首先是打爆了最弱的约旦,以色列用9个旅(包括3个装甲旅)的兵力,进攻约旦的10个旅(8个步兵旅和2个装甲旅),前期约旦还能抵抗住以色列的进攻,但在以色列空军能够腾出一些手后,开始对约旦打击,他们立即就支持不住了——杰宁以西约军炮兵阵地被摧毁,而耶路撒冷东区及其它约旦河西岸地区,也逐一失守。
  前期陆军的主要战争,还是发生在以色列与叙利亚(包括部分埃及援军)对戈兰高地的争夺战上,这是一场2000辆坦克的冷战最大装甲战,堪称一场主战坦克的大会战,总共打了20多天,最后以色列还是胜利了,但这是一场惨胜,以色列空军剩余的力量,不足以完全压制埃叙军的防空力量,所以只能是硬碰硬。
  而在西奈半岛,以埃双方打成了僵持战,虽然以色列达成了打通蒂朗海峡的目标,但无法歼灭埃及在西奈半岛的7个师,战争持续了一个多月,直到最后双方在美苏的“外交斡旋”下,签署协议停火。
  新的第三次中东战争即原时空的“六五战争”,总体上以色列依然取得了胜利,但这个胜利,远远达不到彻底的程度,战略上变成了一场消耗战,以色列在战后的自我总结中,认为大致这就是一场1:3的消耗战,以色列空军和陆军都付出了敌人1/3左右的代价,不过以色列仍然占领了耶路撒冷和约旦河西岸,占领了戈兰高地的大部分,逼迫约旦和叙利亚,签署了对以色列有利的条约,但是对埃及,没有达到原来预想的结果,后患不浅。
  签字停战后,纳赛尔非常郁闷,事先得到了详细的情报,最后埃及军队仍然打成了这样,简直让人有些羞愧。他清楚地认知到,必须提高埃及军队的能力和管理水平,否则即使人多军队的规模大,埃军仍然难以战胜以色列。
  虽然在美苏的强压之下,以色列周边的烽火,暂时平息了下去,但下一次即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种子,已经埋进了泥土,等待生根发芽的时机。
  在中东战争进行到半程的时候,全球民众的注意力,已经被另一场战争分去了一半。
  中东战争爆发前的5月,苏联就开始向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等地大举增兵,引起了苏联的邻居——属于北约的土耳其的高度警惕,不断向北约和美国请求支援,而苏联的舆论,开始痛批土耳其,甚至有传言说苏联要给土耳其一个狠狠的教训,因为土耳其屡次刁难苏联黑海舰队的军舰通过土耳其海峡,这让土耳其大为惊慌,欧洲也是舆论大哗,一时间似乎战云密布。
  美军不得不大举调动航母战斗群,在中东战争前即通过苏伊士运河,向地中海派遣了3支航母战斗群,作为土耳其的后盾,波斯湾这里对伊拉克战争的支援航母舰队,暂时只剩下了1支舰队。当然,美军在印度洋还有2支航母舰队,但必须应对中国海军的压力,不可轻动,实际上也动不了,中国的2支航母舰队也盯着他们呢。
  中东战争爆发后,伊拉克战争的“百团大战”很快打响,美军发现,在伊拉克几乎所有的美军重点防守地域,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同时打击,一向各自为战、“一盘散沙”的伊拉克游击队们,突然似乎有了统一的指挥,让美军措手不及,一些地方遭到了重大的损失!
  赵云腾作为总参副总参谋长,飞抵伊朗亲自督战。
  在中国援建的伊朗总参指挥中心,crt显示屏上呈现出伊拉克战局态势图,指挥中心的100多台电脑,都由参谋们,不断根据最新的情报更新数据参数,输入电脑,使得显示屏上的态势图可以5分钟左右刷新一次,当然并不是每一次都有真正更新的内容,情报总是滞后的。
  当他看到显示屏右侧高亮的小图框,通知一只“游击团”,正准备对巴格达近郊的美军第一骑兵师军营进行突袭的内容,他不由得微笑起来,因为“游击团”显示的指挥官是“萨达姆·侯赛因”,萨达姆此次将指挥2只临时编成的“游击团”。
  赵云腾的内心感叹:每个民族的优秀人物,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中,只要没有意外死去,还是相对容易地能够冒出头来,这个萨达姆也是。根据情报,他在伊拉克的“巴格达游击区”现在很有名,是游击队的风云人物,近年来的战果不少,有人甚至用当年德国隆美尔元帅的“沙漠之狐”来称赞他——阿拉伯的新沙漠之狐。
  第一骑兵师是美国陆军的代表性军队,绝对称得上王牌。几乎每一次美国对外侵略,它都是急先锋之一,算得上大名鼎鼎,如果萨达姆能够突袭成功,也可以声名大噪了。
  伊朗军队现在深受中国的影响,其主要装备和指挥系统,包括军官的教育训练,现在主体都是来自中国,这是与中国长达十几年对伊朗的深度渗透,分不开的。
  在经济上,现在伊朗超过70%的原油,都是卖给中国,甚至在中国开了账户,每天生产的原油送到中国,结算的大部分金额,就放在中国银行中,然后伊朗购买中国的大量产品,就从这个专户核销。
  实际上伊朗已经与中国实现了最深层次的经济绑定,绝大部分的工业产品和设备都是从中国采购,对美元用得越来越少。伊朗现在的工业基础,包括最重要的石油化工产业,其工业化都是中国帮助实现的,现在各种石化产品,开始向中国大量出口。伊朗无数的商人,都是做中国产品生意的。不管哪个阶层,都少不了与中国人打交道,利用中国的各方面能力和资源。
  中国的经济策略,是根本不在乎推动这些国家的工业发展的,因为他们无法威胁到中国的地位,伊朗现在只有不到3000万人,最多能够发展出34个优势产业,在这些产业变成出口中国、赚取中国的利润又何妨?伊朗其它的产业,就与中国绑定得更深了。何况没有经济发展,伊朗国民哪有对中国产品的消费力呢?
  经济关系发展的同时,军事关系就开始逐步深化,石油的收入,很大的一块就是提供军费嘛,在美军进攻伊拉克后,伊朗对此极为紧张,目前军队已经扩大到了60万人,还有40万的“动员部队”也就是预备役,在发生战争时两三个月,就可以武装百万大军。
  对于伊朗军队,中国人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按照伊朗军方的评估,由于中国向伊朗提供军备上的“特殊待遇”,伊朗按照同样的性价比,采购中国武器要比向苏联采购便宜30%以上,要比向美国采购更要便宜一半以上。而且中国提供的,可是全套的服务,包括维修厂都开到伊朗来,并且培训伊朗自己的维修和养护力量,未来还会帮助伊朗生产武器。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伊朗人很清楚,他们只能依靠中国,已经站队了,就不能动摇,美海军在波斯湾对伊朗的压力很大,但大量进口中国导弹后,伊朗就安全了很多,而且现在外围印度洋,中国海军开始与美海军形成两强对峙的局面了。
  现在伊朗甚至让中国熟悉了几个重要的空军基地,准备在美军威胁伊朗的时候,立即与中国签约,部署大量的中国空军到伊朗,保卫伊朗的安全。
  所以这一次伊拉克的游击反击战,伊朗是非常支持的,他们也受够了美国人的军事压力了,每天都提心吊胆的。
  第337章 伊拉克百团大战与反战风暴
  被赵云腾念叨的萨达姆,此时正在美军骑兵第一师营地外大约10公里左右的地方潜伏。他今天的策略很简单,那就是“声东击西”,在反方向用一个“游击团”组成几伙,对美军营地发动骚扰,使得美军的值班力量和注意力,都集中到反面,他则带领“主力”——其实就是大约20部107火箭炮,争取从正方向,潜入到离开美军军营大约5公里左右的地方,然后利用107火箭炮8.5公里的射程,集火袭击后迅速逃跑。
  萨达姆今年正好是30岁,6年多的游击队生涯,已经让当年那个野心勃勃的青年政客,变成了一个老练深沉的游击队领导人,他现在复兴党内的地位已经很高了,是军事方面的3名负责人之一,这一次亲自来指挥这场袭击,正是他试图巩固和提升自己地位意图的驱动。
  这个行动,是在他从中国顾问那里,听到了百团大战的战略构想后,立即确定下来的行动之一。他是一个报复心很强的人,在巴格达地区,他带领的游击队,与美骑一师多次交手,很多他的同志和下属,都死在骑一师的手里,包括他本人的一次负伤,也是骑一师干的。
  血海深仇,让这次参与行动的游击队员,都是非常兴奋,终于有机会,狠狠地报复骑一师一次大的!
  在一个临时掩体内,满脸胡茬的萨达姆对着摄影机:“马上我们就要去袭击美军的骑兵第一师了,无数的伊拉克人民,死在了他们的屠杀之下。敌人很强大,今天我也许不能活着回来,但我们别无选择,愿真主保佑我们。”说完这些,他又面向伊斯兰圣地麦加的方向,虔诚地叩头,前额触地。
  这一切都被摄影师,用摄影机记录了下来,这一次有些战事,必须让战地摄影师冒险拍下来,因为接下来的舆论战很重要。
  萨达姆不知道,这一段简单的录像,将在一个月后,让他成为全球知名的“反抗英雄”之一,他的满面烟尘有些憔悴的形象,在全球的电视台中,反复地出现,成为全球很多反战运动者心目中的反抗英雄,也在伊斯兰世界,激励了无数新的“圣战者”,加入伊拉克战争。
  远处的炮火声传来,萨达姆和其它人知道,那是反方向的游击队们发动了,美军有直升机朝着那个方向飞去,那里的游击队员也有少量的107火箭炮,他们也开炮了,但萨达姆们知道,他们不一定能接近射程之内,美军的防护是很严格的,他们的作用还是为了吸引美军的注意力,愿真主保佑他们,萨达姆与其它人默默地祈祷。
  第一波骚扰过去,很快又在反方向的另一侧,听到了炮火声,又过了两分钟,萨达姆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无线电通话器,下达了突进的命令,在很宽的一个正面,几百名游击队员,开始低低地往前跑,最吃力的,当然是那些扛着107火箭炮部件和炮弹的人们,没有彼此的说话声,但不远处的呼吸声,是那样的清晰,每个人的心脏,都砰砰地跳着。
  此时正是傍晚,太阳将落未落,有一些余光,便于队员们掌握方向,加快速度,但又不是很清晰,这能够提供他们一些掩护。萨达姆的内心是最担忧的,但他紧咬着牙关——在反方向的游击队员,也动员了200多名,如此规模的袭击,应该可以将美军的注意力全部吸引,他们此前的军营,每次都只是遭到个把的几人小组的突然袭击。
  萨达姆默默地内心计算着距离,大约20分钟后,他命令队员们停下,立即分头展开组装107火箭炮,他不敢再接近美军军营了,反正现在的射程,肯定是足够了。
  在望远镜里,美军的军营已经清晰可见,他内心平静了一些。
  很快,每一个炮组,都完成了准备,报告接连汇总过来,等到全部23个炮组,都汇报完毕。他深吸了一口气,命令:“全部发射!”
  残留着血色的天空,划过了几百道绚丽的火光,萨达姆顾不得其它,命令全部抓紧撤退——美军一旦反应过来,他们是跑不过机械化的美军的,更不要说是那些直升机了。
  队员们撒腿就跑,速度比来的时候快的多了,只有跑到10公里外,才有生机——美军的搜查必然分散,他们可以用游击战的方式,向巴格达城且战且退,而再退出几公里,就有大量的建筑掩护,那就都不怕了。
  剧烈的爆炸声不断传来,萨达姆只是回头看了一眼,除了天空映出的火光,什么都不清楚,他咧嘴笑了笑,没有再回头,拼命跑!
  骑一师确实遭到了重大的损失,700多人伤亡。近300发火箭弹的打击是不可低估的,相当于二战水平20多个榴弹营的一次齐射呀。何况有些火箭弹引起了二次爆炸,特别是那些装满油的汽车,总算是弹药库并不在军营内,没有这方面的顾虑。
  接下里的三天内,美军几乎所有重要的军营、机场、运输仓库,伪政府的办公大楼、其它设施,各处油田,到处都是袭击,规模相当于平常的数十倍,而且是集中爆发,一时间让美军手忙脚乱,而且支援各地,非常不方便,装备简陋的一些游击队,没有参与袭击,但是他们挖断和炸断了几乎所有的公路!
  单单这三天的袭击中,猝不及防的美军,伤亡就达到了约4千人,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而美军以外的其它系统,尤其是美国各大公司投资的伊拉克油田,这一轮损失是非常惨重的——到处的油田都被点燃了,烧起大火,很多设施被炸毁,仅仅是灭火,可能就要两三个月。
  最让美军吃惊的,是游击队居然有了苏联的萨姆2型防空导弹,总共有4架执行轰炸任务的b-52被击落。毫无疑问,伊拉克的游击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现在不仅是在低空,被游击队大量的中国肩射便携导弹威胁,连中连高空也不安全了。
  美军反应过来后,迅速进行了反击,在伊拉克的20多万部队,几乎全部出动,而在沙特等国的其它部队也全力支援,到处搜寻游击队的踪迹,争取将他们消灭掉。
  大部分的游击队,在袭击后,就急促撤退到了城市和一些村庄,利用大量此前建构的“游击基础设施”——尤其是地道系统和地雷区,与攻击的美军进行周旋,当然还包括那些多数已经变成残垣断壁的建筑物。
  美军此次也发了狠,对于明确了躲藏区域的游击队,在空中轰炸后,出动了大量的地面部队进行清缴,所以在很多城市和村庄,都爆发了激烈的巷战,美军射杀每一个他们见到的伊拉克人,因为没有办法分辨了,所有的人,都可能高呼着“真主伟大”的口号,作为人肉炸弹与美军士兵同归于尽。
  这样的战斗与残酷,被各地的100多部摄影机记录着,虽然有部分摄影机和“记者”,死在了战斗中,但多数照片和资料,被送了出去。
  这一场百团大战,持续了几乎两个多月的时间,游击队的损失是巨大的,大约有不下10万游击队员伤亡,但他们也换来了丰硕的战果,美军的伤亡高达1.7万余人,这个数据,大大震动了美国高层,除了二战和澳洲战争,这是冷战以来,前所未有的伤亡水平!
  美国高层,开始有人思考判断,这是一场美国赢不了的战争了,失败的情绪开始蔓延。
  但欧美的民间,现在已经是“翻云覆雨”了。
  照片、视频、资料,首先传到了西方媒体云集的“巴格达记者团”,也有一部分被cfia直接发到美国去,其实都没必要,单单在“巴格达记者团”引起的震撼和报道,已经足以震动整个世界。
  最出名的是三件事情。其一是一张照片,美军用燃烧弹轰炸一个村庄时,一群孩子在惊慌失措地逃跑,而一个没有了衣服的小女孩,哭泣着跑在最前面,她因为衣服被烧着,而不得不赤身露体地奔逃。这张名为《逃离美军燃烧弹袭击的孩子们》的照片,很快成为全球各大报刊的封面照片,轰动了全球,最后甚至美国著名的《时代周刊》,也以这张照片作为封面照片,影响所及,让这张照片获得了1967年的普利策奖。
  这张照片,让全球非常多的民众,对美军开始仇视,认为他们与当年的法西斯分子是同类,是残暴的刽子手、一帮血腥冷酷的屠夫。更关键的是,这张照片直接引爆了欧美的学生民权运动。
  其二就是萨达姆在攻击前的简短视频,这个视频与其它伊拉克游击战士出击前平静赴死的视频,剪辑在了一起,被西方和全球的电视台普遍播放,效果可不仅仅是让萨达姆出了名,而是让西方很多人第一次体认到,美军可能不会最终胜利,他们的敌人,为了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坚忍不拔、视死如归。
  其三是“美国最受信任的人”沃尔特·克朗凯特的节目,他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主播,是当时美国最著名的主播,得到美国中产阶级的高度信任。cfia通过美国情报机构的巧妙安排,使得克朗凯特来到伊拉克采访,而又“恰好”地安排他,拍到了不少血腥和残酷的战争场景,甚至包括美军士兵横尸沙漠的场面。
  当克朗凯特刚从伊拉克回国,脸上还带着疲惫的神色,他用一个半小时的专题节目,向美国民众展示了清晰、惨烈的伊拉克战局,当天就有数千万人收看。而他最终的总结,如同一颗炸弹般轰动了美国——美国军队在伊拉克的血腥经历,将以僵局告终,美军无法战胜根本无惧死亡的抵抗军。
  总统约翰逊也收看了他的节目,他是带着意外的神色,结束了收看的,克朗凯特的节目让他确认:“如果我失去了克朗凯特,我就失去了美国的中间阶层。”现在这个时刻真的来到了,他下一届的竞选连任,必然失败,没有参选的意义了,人们都会把对伊拉克战争的怒气,宣泄在他的头上,参选就是自取其辱了。
  欧美的学生运动,犹如野火被浇上了油一样,开始熊熊燃烧,一开始是从各种“宣讲会”开始的,宣讲会主要是讨论如何反对战争升级,这种新型的反战形式,得到了广泛的响应,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内,迅速波及全国。多所大学举办了类似的宣讲会,在校园内外,宣传反战思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