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实录:启航1926 第184节

  另一方面就是国力,即使埃塞能够革命成功,还需要中国多年的强力支援,这个国家才有可能立住脚,人口太多,底子太差,又缺乏“硬通货资源”例如石油,是硬生生要从底层开始生长。这样的话,对中国本体的伤害太大,在中国发展到美国gdp至少2倍以前,这样做,缺乏实质意义。
  当然根据前世的历史,李思华知道无论是阿联共和国,还是阿联邦,两者都不靠谱。阿联共和国(后期叫阿拉伯合众国)只存在了3年,因为埃及的“大埃及主义”,只照顾埃及的利益,叙利亚愤而退出,接下来也门也退出,后来埃及就逐步转向亲美路线了——从承认以色列开始的。至于阿拉伯联邦,伊拉克很快就会发生政变,这个概念也会化为乌有。要改变这种历史,需要中国全力介入,但是实力不济呀,更何况这些都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革命,按照她的理念,为此付出大的代价,完全不值得。
  有些事,看似是很好的机会,其实是很大的陷阱,我们的世界革命,可不是为了争霸。不过倒是可以将所有的情报,让克格勃去“发现”,看看赫鲁晓夫会做什么。李思华不由露出了一丝微笑。
  她朝窗外望去,12月的冬天,却难得地有着黑云密布,大风劲吹,空中的黑云都似乎在翻滚,大颗的雨珠子,突然就开始落下来,一场大雨陡然席卷了大地。今年天热,冬天居然不是下雪,而是下雨。
  她感叹了一句:“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急,真是个多变的大时代。”心想再有个十几年,才是中国在全球大显身手的时候,国力够了,军力够了,影响力也扩散了,做事才能水到渠成。
  按照情报,1957年预计美国的gdp,会突破4400亿美元;中国的gdp,将达到1.2万亿人民币,按照2.5:1的汇率,就是4800亿美元。历史上第一次,中国gdp超越了美国,成为全球经济第一大国。这必将震惊世界,虽然经济学家们早有预料。
  总量第一的时代,虽然到来,但人均水平的追赶,仍然道路漫长。到1957年,中国的人口已经达到7.3亿,人均gdp大约是657美元;美国是1.73亿人口,人均gdp大约是2543美元,所以美国的人均gdp是中国人均的近乎4倍,这仍然是巨大的差距。
  按照凯南的策略,美国这种在人均收入水平上的领先,以“民主化消费主义”来进攻人心,仍然足以对中国形成很大的压力——这个时代的美元,仍然是按35美元:1盎司的比例锁定黄金,并没有像后世那样只是印钞,美元的含金量仍然是足够的,其gdp也以实业为主,制造业的比例还是很高,货真价实,是真正的国力。
  这个阶段大国经济数据的真实对比,也比较简单,因为实业为主,且汇率根据贸易来确定,美元既然锁定黄金,那就大家货币的汇率,都比较稳定和可估算。等到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元与黄金脱钩后,真实实力的对比计算,就变得复杂了。
  美国是这样一个情况,回过头来看苏联,其弊端开始暴露,经济的增长率开始下降,现在不过是比美国稍快而已,当然后来的勃涅日涅夫时代,还会有一个快速增长期。
  1957年,苏联工农业总产值按照中国为它建立的数学模型,估算为1750亿美元,人口接近2亿,人均gdp估算为875美元左右(按照新的数学模型,中国认为对苏联在1950年前后的gdp有所高估,重新调整了数据),中国人均已经是苏联水平的3/4,且中国的增长速度并没有降低很多,仍然保持着11%13%的年增长率,人均赶超苏联的时间不会太久了,或许就在三五年内。
  李思华冷冷一笑,苏联虽然貌似还领先,可是现在中国国民的消费的多样性,哪里是苏联能够相比的?民用工业产品、手工品、食品等消费品的种类,恐怕是苏联的上百倍。苏联市场规模小、不利于各种产业发展,以及重工业占用过多资源的弊端,已经开始逐渐暴露,经济结构相比中国,落后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所以能够抵抗美国的消费主义的,只有中国,美国人丰富多彩的家庭厨房,如果放到现在的中国,无非是电器还多一些,但中国在消费上也有自己的优势,例如消费食品的种类,不知道比美国人丰富多少。美国人吃多少种蔬菜?中国人现在是上百种。美国现在开始的汉堡炸鸡时代,不过是用垃圾食品,填饱底层人民的肚子,未来会制造出无数胖子而已。
  美国人开始炫耀的“丰富厨房”,中国人现在哪里做不到了?成套家具、冰箱、洗衣机、洗碗机、烤箱、微波炉,各种厨房小家电,哪一样没有?产品的丰富度,早已超越了美国。真正的差距无非是收入水平,大多数的中国家庭,还没有办法购置如此丰富的装备。
  还需要20年时间,李思华内心下了一个判断。再有20年时间,中国的收入可以增加10倍左右,加上通膨率,就是15倍。人口增加到现在的2倍,人均名义收入就可以增加到现在的7.5倍。而美国含通膨在内的gdp每10年翻倍,20年后是4倍,人口增加1.8倍,人均收入增加到现在的2.2倍,这样中国的人均收入就将接近美国的9成。
  到那个时候,美国所谓“民主化消费主义”的说服力,在中国人面前就将一钱不值,而在全世界人民面前,也将大打折扣,人们会看到,模仿美国民主制的国家,大多数经济一塌糊涂。而中国这样与美国完全不同体制的社会主义国家,却追平了美国的生活水平。哪一种体制优胜?人心都有杆秤。
  希圣有句话是不错的:“发展才是硬道理”。苏联不顾自身的经济问题日益严重,与美国拼命争霸,投入无限的资源,最终自己垮塌。这样的策略,当然不能仿效。不过,也不能一味埋头发展,因为帝国主义不会让我们如此舒服。他们总是会不断寻找我们的弱点,来打击我们。所以核武器也好,航天事业也好,都是用来建立保障国内和平发展的威慑力的,而不是将之作为霸权的一部分。
  1957年12月23日,中国宣布射程1.3万公里(实际1.2万公里,号称1.3万公里)的洲际导弹东风5号试验成功,导弹从东北大区的外东北某地发射,而落点在斯里兰卡附近的阿拉伯海,导弹斜跨了整个中国。
  消息传出,全球轰动,这无疑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洲际导弹,射程最远,中国拥有这样的洲际导弹,由于新时空中国的领土广大,已经可以打击世界上的任何一块陆地地域,这是人类前所未有的军事能力!一下子就把苏联在10月4日、美国在12月18日接连发射卫星成功的大事件,给压了下去。
  按照新闻的评论,这是中国对美苏两国的示威——不要以为发射卫星了就赶上中国了,你们还差得远呢。美国的媒体,更是视为中国对美国发射卫星成功的羞辱和威慑——美国的卫星刚刚成功5天,中国就试射了洲际导弹。
  第291章 为了谁的选择权?
  新加坡直辖市,赵云腾的车开进了城市,他要去市委,与原时空一样,市委书记都是担任当地国卫部队的第一书记,今天他就是来与书记,沟通本市国卫部队的相关工作的。
  新时空的新加坡,与原时空他看过的风光片,大不一样,实际上现在中国的每一个城市,都与他前世的印象相差很大,最主要就是因为强调中国风格、中国韵味和中国文化,加上强制性的5倍绿植比,城市变大了、建筑风格不一样了,呈现出来的城市风貌,就完全不同。
  穿越每一个“标准城区”的时候,他得以窥见新加坡的城市风貌,这里与内地很多城市不同的是,南粤的风格更加强烈,例如道路两边的商铺,很多门头,采用多层式“立体”灰塑,工艺精细,看上去色彩艳丽,璀璨生辉,很有浮雕感。
  不过与传统不同的是,不再是过去传统那种以神话传说、祥禽瑞兽为主,例如以龙凤、狮子、麒麟、蝙蝠、喜鹊等为主题,而是多了很多新时代的特色,例如以经营的工业产品为背景,或者以人物形象、山川大河、宇宙星辰等为背景,整体更加多元化了。
  新加坡的楼宇也不高,应该说现在中国的楼宇都不高,中央对高楼大厦是严格限制的。确实,如果不缺地的话,干嘛要花那么高的成本来修筑高楼呢?把所有人都限制在一个狭小的地域,工作沟通是方便了,但安全等其它方面的隐患就很大。这些年各地轻轨高速发展,每个城市都修了不少,标准化城区之间靠轻轨往来,而城区之内修了不少的轨道电车,成为通勤的主要工具。
  经过一条商业街,赵云鹏从后座上打眼望去,发现人很多,熙熙攘攘,他还在中间看到了一些年轻的男女流动民兵,不由微微地一笑。他们穿着“制服”,是最好辨认的,最近几年开始对所有流动民兵发“制服”,每年薄、厚各两套,他们一般都会穿着制服走动。
  看到有些流动民兵年轻的眼神中好奇的神色,就知道恐怕有些人,也是第一次来到这座大城市。赵云鹏看过的近期资料显示,目前在流动中的“流动民兵”,已经有3000多万人,每一年的“毕业班”,即那些即将年满5年的流动民兵,都是各地政府争抢的对象,因为“好用”啊,他们通过5年的历练,做各种工作实践能力都很强,政治思想又过硬,基本上是拿来就能用、拿来就顶用,是基层干部、工厂职工、乡寨基层等领域特别受欢迎的来源。流动民兵加上四流工程的每年“流动经费”,高达gdp的0.5%,据说以后还要逐渐增加到gdp的1%。
  正因为形成了这种趋势,所以现在民间,对于子女参加流动民兵,各地家庭已经普遍从有点反对、但不敢违反国家政策,变成了认知为子女很好的出路。反正现在这个社会,子女想要有点出息,又想呆在家乡,是根本不可能的——只有流动,才有前途。
  就算考上了大学也是一样,现在大学本科都变成了5年制,之所以延长一年,就是因为每年现在是上学8个月,“假期”4个月,但其实寒暑假都只有1个月,还有2个月,就是利用全国已经建设起来的流动民兵基础设施,到异地参与实习,2个月是劳动和实践的历练,5年时间就要异地实习10个月。更不要说毕业后,如果是当干部,那就加入了永久“流官”的行列。
  建国18年,流动民兵开启16年,四流工程开启10年,中国的社会已经因此变得面目全非,大流动席卷了整个中国,过去稳定的传统社会不复存在。
  又堵车了,虽然中国还在严格研制轿车的使用,但随着收入水平变得富裕,轿车的数量还是快速地增长了起来,尤其在新加坡这样的大城市里。
  突然一阵争吵声从车子边上的街道传来,赵云腾转头从半开的车窗处,向声响处望去,看上去像一对母子,青年的儿子与中年的母亲。
  耳边传来青年激烈的声音:“我才不要去参加流动民兵!我要继续考大学,不就是今年没考上吗?我复读一年,明年一定考得上!”
  青年的母亲犀利地对青年说:“你考得上个鬼!复读生要被录取,分数要比应届生高20分,你明年需要比今年的成绩好个30分,才能考得上!你要有这个本事,今年不就考上了?”
  青年回嘴:“爸爸和你不是一直跟我说:读书就是为了选择权吗?我想上大学,还不就是为了选择权多一些?要是当了流动民兵,未来的生活,不就一眼就望到头了,有什么意思?”
  母亲叹了一口气,说道:“那谁让你今年没考上呢?你想要选择权,就要自己拼命努力。当了流动民兵,还可以继续考大学,时间是没有复读充裕,但不用多考分数,同时还能保住自己未来的一条不错的职业之路。两全其美,有什么不好呢?”
  母子两人吵吵嚷嚷着走远了,赵云腾却因此陷入了沉思。
  他心想,这就是“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与社会可以提供资源之间的矛盾”呀。建国之初,人民只要吃饱饭就能满足,后来要追求家里的几大件、改善物质生活,现在有些人开始想要更多的选择权,这是一种自我满足的需求。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种。建国之初人民满足的是生理和安全的需求,现在则对后三种的需求开始追求。
  这也是美国和西方资本主义用来攻击社会主义的重要支点,意思是他们的人民,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活,自主择业,而社会主义就没有这样的“自由”,每个人都被“极权政权”桎梏着生活,像是被约束的奴隶。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年轻的时候,没有经过生活的毒打,很难满足于眼前可即的“小确幸”,总是以为自己的未来,必然是星辰的大海,迫不及待地要投身大海,自己去闯荡一番。社会主义为了保障底层人民生活的种种措施,就有可能被他们当作是一种桎梏,而不是福利。你越是约束,可能他们反而越是不满,就会被西方污蔑为“人民对生活和自由的向往和追求,遭到了极权主义的镇压。”
  实际上现在中国的约束,多数并不来自于政府,而是家庭,中国的家庭,总是希望青年能够做出一种稳妥的选择。在政府层面,除了与军工、政治等有关的专业,无论是大学生还是流动民兵,并不强迫他们毕业后,要服从分配之类的,而是提供各种工作的机会,但也让你可以选择“自由”的道路。
  但是所谓“自由”的道路,其实是很有限的,自己创业?加入私企?做自由职业者?多数人经过社会的毒打,还是会回头,但回头的时候,过去的机会可能就没有了;或者以为自己闯出了一条路,但若干年后,发现自己还不如当初做出“自然的选择”。
  大多数人的人生总是平凡的,但是年轻的时候,很多人是不会承认这点的。随着社会逐渐富裕,这就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矛盾,国家有必要对此做出调整,需要有一些政策。
  市委书记李洛热洛情地与他拥抱。李洛是宋长彩总理的老部下,当初缅华时代的小通讯员,当兵若干年后,又进入西北工业大学深造,毕业后到地方工作,也是属于此时政坛少壮派中的中坚,年龄才40岁,他与赵云腾年少时就相识。
  作为“红色中国”对外开放桥头堡新加坡的市委书记,李洛在西方也颇为知名,西方学者还把他作为中国“红色工程师治国”的典型来研究。
  两人谈完工作,开始闲聊,回忆了一些陈年旧事后,赵云腾又提到了刚才路上碰到的母子吵架,感叹地说:“选择权,开始成为了一个社会矛盾了。”
  李洛的神色变得严肃:“是的。在美国用民主制消费主义对社会主义的进攻中,选择权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论据和消费主义的重要根基,非常地蛊惑人心。”
  “美国和西方用各种文化包装,例如电影、数据、图片,舆论,来展示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们的选择权是多么的丰富,证明这样的人生,才是多姿多彩的。在我看来,其强势的地方有两个方面。”
  “一个是激发人们尤其是青年的欲望。在他们对选择权的描述中,暗暗地总是以发财、美女、奢侈享受等为导向,他们所谓的个人奋斗,就是为了追求财富、女人和生理享受。在革命者看来,这不过是人生的低级欲望。但不可否认,这对普通人的蛊惑性很强,对他们的吸引力是巨大的。普通人会问,为什么我没有这样的机会呢?”
  “另一个,就是混淆个人成功的概率。在他们的描述中,这样的成功,仿佛在美国或者西方,是俯拾皆是,是唾手可得。实际上,只有极少数人穿越了阶层,大多数的人,在盲目地追逐之后,折戟沉沙,仍然是社会的底层阶级。但他们不会说这个,而是说起码给了你追求的机会。按照社会达尔文主义,弱肉强食,你自己太弱了而已,所以无需抱怨。”
  “按照我的观察,美国由于处于鼎盛期,其阶层穿越的机会虽然很少,但至少还能找得出一些例子。但欧洲已经可以说是一个阶层固化的社会,底层人民,根本没有多少上升的机会。”
  “就算是美国,这也是美国梦,既然是梦,就代表现实发生的可能性极低。但在低级欲望的吸引下,大量的底层人民,就像是飞蛾扑火,他们不会想到这是不公平的社会,而是下意识地按照资本家设置的路径,用“个人奋斗”,去追求所谓的个人幸福,然后碰到头破血流。”
  赵云鹏点头同意,说道:“其实我国对于青年开放的选择权并不低,但由于社会主义是坚决反对美国为代表的那些资本主义低级欲望的,例如发财、女人等等,所以对于普通人,有些人会感到不满足。而对于那些小富人,很多人就更不满了,他们觉得以自己的能力,应该享受更多,他们获得的,与他们付出的不匹配。”
  “有的人从正面说,这是社会主义国家把人民保护得太好了,以至于他们失去了在大海里游泳的本领;还有的人从反面说,这是社会主义国家物质不足和落后,所以要压制人民的消费欲望。人民被迫主动选择放弃,永远过着被动的生活,被安排,被指挥,被极权国家左右一切,过着已经被他人筛选后剩下的生活。”
  李洛哈哈一笑,说道:“在西方社会,男人有钱就可以随意地嫖娼,这也是他们的选择权,他们把这也叫做自由。可是那些妓女,为了生活出卖身体,这算什么?以一部分人的痛苦和生活的残酷,来满足少数人的欲望,这样的选择权,社会主义国家怎么能允许呢?要谈选择权,首先是不损害人民利益的前提下,才有个人的选择权。”
  “对那些资本家来说,人民生活得越痛苦和贫穷,他们的选择权才越大,因为随意花两个钱,什么稀奇古怪的欲望,都能够得到满足嘛。可是他们越幸福了,就代表着人民的越不幸福。”
  “我国的历史传统就是中庸,到了社会主义阶段,也不能极端,不能让青年没有选择权,例如苏联现在就做得不好。但也不能让他们拥有和追求对低级欲望的选择权,那他们就会变成物质的奴隶,不再是独立的人。”
  赵云腾非常认同李洛的说法。他回忆起前世的种种见闻,资本总是鼓吹竞争、鼓吹放开一切,例如邶大光华学院某张姓的“著名经济学家”,就以主张放开对一切产业的限制而闻名。
  可是如果放开了一切产业,就意味着资本可以控制一切产业,而没有限制,资本就可以尽情地压榨劳工,用金钱换取对自身欲望的所有满足,他们是有了充分的选择权了,但底层人民呢?则为了生存,而必须去满足这些“上层人物”的一切欲望,卑微地活着,他们的选择权呢?一切不过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借口而已。
  他接着李洛的话说道:“所以我们的策略,大约也是两方面,第一是发展,经济不断地发展,消费产品越来越丰富,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娱乐方式越来越多种多样,满足人民的精神生活。第二就是教育,舆论上要不断揭示西方的选择权,其实质就是少数人满足自己的低级欲望,而代价则是多数底层人民扭曲的痛苦的生活,底层人民并没有什么选择权。任何人的选择权,都不能以践踏底层人民的生活为代价。”
  李洛点点头,说道:“总体上,个人的选择权,是一种市场化的微观经济行为,而社会主义国家更重视的,则是顶层设计中计划性的宏观生存权。一定程度上对选择权进行限制,以保障底层人民的多数生存权。我们的社会,使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那些奢侈享受的选择,是难以成立的,但中低端的消费,则能够普及到尽量多的人民中。长期而言,我们的做法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意味着消费能力的扩大化,而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只能是少数人满足这样的选择权,最终总需求不足的弊端,就会不断地表现出来,严重影响他们的经济发展。”
  “所以这不能说是社会主义的弱点,反而是社会主义在经济上的强点。当然,我们必须不断做政策上的调整,提高青年的正当的选择权,不能对他们的需求,哪怕只是幻想,视而不见,从而增加他们的不满。另一个重点,就像你说的,必须加强舆论宣传,揭露西方选择权宣传的真相,引导青年理性地认知社会。”
  赵云腾想到了前世的一篇鸡汤文,他向李洛说了这个故事:一个富翁带孩子去乡下玩,和穷孩子在一起体验贫穷生活。结果孩子说,爸爸谢谢你,谢谢你让我知道我们有多穷,我只有一条狗,他们有四条,我们有一个花园,他们却有整片田野,我们有灯光,他们却有满天繁星。
  结果那个富翁回答:你只要愿意,就可以一直体验这种生活,不仅可以在这个地方体验,还可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体验。体验腻了,还可以回到他那个带花园的家。而那些穷孩子呢,他们没有任何选择权,他们只有那片田野,那片田野就是他们的全部,甚至是他们的整个人生。这就是富与穷的差距,富人可以选择各种各样的生活,而穷人却没有选择生活的权力。
  听完这个故事,李洛深沉地说道:“是啊,这就是西方资本主义,现在宣传上的蛊惑性。他们所说的选择权,就是你必须要发财,发财了就能有人生丰富的选择。但隐瞒掉的,就是这种发财,只是少数人的可能性,甚至只属于本来就是富人的阶级。”
  “用这样的故事做例子,我们要发展的选择权,则是通过共同努力实现共同富裕,让每片田野和生活在田野上的穷孩子,能都富裕起来,他们可以选择别的人生,可以外出体验别的人生,或者在本地创造自己的人生。这才是社会主义选择权的发展,而不是让每个人,都去追求变成那个富翁。”
  回去的路上,赵云腾仍然在思考,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总体开始富裕,人民的思想日趋复杂,这和前世时空的趋势是一致的。原时空的苏联的应对,就是粗暴而无效,导致他们的人民人心涣散,对西方资本主义日益向往,社会主义的理想坠落。
  在新时空,主席和姑姑为首的领导层,对于这个问题是高度重视的,现在的体制中,已经蕴含了无数应对的策略和政策,但仍然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这场思想的斗争,必然是长期而残酷的。
  第292章 海洋和森林经济下的乡寨
  黄色的沙滩,从远处海水边开始向高处延伸,一直到陆地边界的松树林边。沙滩沿着海岸线漫延,直到望不到尽头的地方。浅蓝色的海,黄色的沙滩,深绿色的松树林,美丽的海滨风光,让人一下子心旷神怡。
  赵云腾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望海寨的主任得意地向他说道:“首长,怎么样?我们这里美吧?”
  赵云腾狠狠地点了一下头:“很美!”海湾曲曲折折的海岸线,如同裙摆的花边,像是浪花的笔,蘸着海水,画在岩石和沙滩上。望海寨就像一颗珍珠,恰到好处地嵌在这里。他觉得,乡寨的名字起得很好,“望海寨”,名副其实地守望着眼前的一片碧海。
  “首长,带您去见识一下我们的浅海养殖区,这是寨子现在的主要经济来源,我们寨就是以海洋经济为主的,和内地耕作为主的乡寨差别很大。您可能会吃惊的!”
  赵云腾哈哈一笑:“那我倒要见识一下,到底怎么一个让我吃惊法。”
  赵云腾来这个寨子,是来视察基层部队“军民共建”的相关工作的一环。结果碰上了个健谈又热情的乡寨主任。
  登上船后,柴油机的声音响起来,就像是在不断地敲门。不到二十分钟后,船开始接近主任所说的浅海养殖区,赵云腾还专门用望远镜望去,立即大吃了一惊,倒吸一口冷气!
  那是无边无际、望不到头的海上牧田!应该是用浮箱,将海面割成了一个一个的方块,有的方块里,他还能望到那是他认识的紫菜。他回头看着主任,有点不相信地为他:“这都是你们寨的?有那么大规模?”
  主任自豪地回答:“那哪能呢?这里有几十万亩呢。属于我们寨子的,有3万亩,不过明年又准备扩大了,最后我们寨,准备搞到10万亩。”
  “那可也不小了,这规模化起来了啊。”
  主任开始如数家珍地向他介绍。这个主任可是1950年“毕业”的流动民兵,然后来到望海寨工作,现在可以算得上是浅海养殖的行家里手了。
  这里的浅海养殖,可不仅是单单扩大规模,更重要的是向深度进军,目前养殖深度,已经从最早的15米发展到30米水深,专家说未来会发展到100米水深。
  养殖基本分三层,一层是底播,就是养殖那些埋栖性贝类及海参等无脊椎动物,把种苗直接播放在适宜海区的海底养殖;
  一层是筏式养殖,用各种平台式、排架式、延绳式等类型的筏架,进行大型藻类(海带、裙带菜、石花菜、江蓠等)、贝类(贻贝、扇贝、牡蛎、蝾螺、鲍等)及其他海产动物的养殖。
  还有一层是网箱养殖,就是一定规格的方形或圆形网箱,网箱成排、成组地固定于浅海,而网目的大小,随养殖个体大小而变更。放养后定时、定量投饵。主要是养鱼和虾。
  主任还遗憾地说,望海寨没有适合的海湾,否则现在还开始试验港湾增殖放流,即将鱼、虾类一定规格的苗种,在适宜的港湾内,放流增殖,而后捕捞。那可都是一些名贵的水产,例如对虾、黑鲷、乌贼、牙鲆、大黄鱼等。
  为了实现这些养殖,近年望海寨和附近的乡寨,可是建了不少人工鱼礁,以及移植大型藻类。在科技发展的支持下,各乡寨的养殖水平也不断提高,像望海寨,属于“鱼-贝-藻”的多营养层次综合生态养殖体系,还有其它“鱼-贝-参”等多种其它体系。
  主任有点得意地说道:“我们南方养殖的条件,我觉得要比北方,例如渤海的条件好。我们这里冬天不会冻,几乎没有季节的影响。他们那要是冬天太冷结冰,可是会冻死这些海产,导致损失的。”
  赵云腾吁了一口气,问道:“产量能达到多少?”
  主任摇摇头,说:“不同的种类区别很大的。去年平均大约每亩海田,能够产2吨水产吧。海田的一个好处就是立体的,从海面到海底,都可以养殖不同的种类。”
  这个数字仍然把赵云腾吓了一跳,非常高产了。他又问道:“知道现在全国浅海养殖有多大规模吗?”
  提到这个,主任有点兴奋:“发展可快呢,去年全国养殖产量已经突破了2000万吨,我看再有10年,1亿吨都有可能。”
  赵云腾心想这个发展法,恐怕很有可能。要是能发展到1亿吨,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就算未来有20亿人,如果全部国内消费的话,就能达到人均50公斤水产,这是什么概念?而且这还仅仅只是浅海养殖,还有内地淡水养殖和深海捕捞呢。
  他恍惚记得,前世中国的年水产产量,好像超过了5000万吨,而在新时空,海岸线可是增加了几倍,估计最终干到2亿吨水产都有可能,人均达到100公斤?消费不了那么多吧?肯定还需要大力出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