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实录:启航1926 第95节

  王志明和两个伙伴沉默地走出了北平城,他们是三个青年人。
  到了城外,三个人的神色更放松了一些,开始有说有笑。他们走了约7~8公里,来到了一处挂着“北平保安学校”的大庄子,向哨兵出示了证件,进入了庄子。
  他们都是西华在北平建立的“北平市民纠察队”的成员,算是个秘密组织,不过现在几乎是半公开化的活动。宋哲元和29军也不敢管,包括这个“保安学校”,每天枪声不断,甚至还有手榴弹和手雷的爆炸声,附近的29军也是装聋作哑。西华早已向宋哲元及29军的其它主要军官施加了压力,西华是为了抗日,如果29军干预,那就是企图当汉奸,西华绝不会对他客气。
  随着战争的临近,西华加强了在河北的活动,各地的“纠察队”,其实就是把当地居民中比较热血和进步的青年组织起来,在未来接管各管地的时候,能够更便利和快捷。当然,在眼下他们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对华北经济战争的保卫。
  西华的2个特种师,始终没有撤出华北,而是已经在平津、河北和察哈尔的各地扎下根来,在各地情报网络的配合下,通过不断地打击日本特务机构和伪军汉奸,已经在华北很多地方塑造了“半根据地”的局面,各地的党组织纷纷强化了力量,而下属的“纠察队”也就得以半公开地成长起来。他们,其实就是未来的民兵。
  王志明这些纠察队员,只经过简单的军事训练。第一次只是3天的时间,学会开枪和扔手榴弹,以及最简单的隐蔽、搜索和战术配合;以后每周1天到保安学校培训,提升军事技能。
  他们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并不是打击汉奸,那是特种部队的事情。他们的任务,是对急促发展中的西华经济体系的保卫。
  北平城,前门大栅栏。
  一阵鞭炮声在一家商铺前炸响,门口有不少看热闹的人。鞭炮声停了以后,商铺的大门打开,门头上的牌匾上,是4个大字“华货超市”。
  开门后,人群涌了进去,他们发现,居然是敞开式的,不用店员从柜台上拿货,而是自己挑选,这让一些顾客感到欣喜,太方便了。
  很快议论声响起:“价格好便宜!”“就是,这个暖水瓶,比日本货便宜了一半!”市民们一圈兜下来,愕然地发现,所有的日用百货,几乎都比北平城最常见的日货,要便宜一半左右,最少也便宜了1/3!
  那还等什么?买呀!一些找到了自己家里缺少的货物,或者是以前嫌贵没有买的货品的人,觉得有便宜可占,开始从货架上喜滋滋地拿下货物,准备到收银台付款。
  几个混混,偷偷地混在人堆里,觉得机会来了。
  有的是想做三只手,趁机偷取顾客的钱袋;有的觉得货架都开放,偷偷拿几样好货跑出去,估计店员也追不上。
  结果呢?人群中偷钱袋的混混,刚把顾客的钱袋掏出来,就被两双大手拧住了贼手,他抬起头,看见的是两个冷笑的青年面孔:“想偷钱,门都没有,跟我们走!”
  在被偷钱的顾客的感谢声中,另外两个混混觉得机会来了,拿着手上选好的货物就冲出门外,结果呢?门外4条大汉等着他们呢,立即就被他们抱住了,拿下他们手中的货品,接着就是对他们一顿暴揍。
  3个混混都被绑走了,超市恢复了正常的购物。
  过了一会,门外又来了几个混混,其中领头的一个光头,胳膊上都是刺青,到了门口,把上褂一脱,露出纹满了上身的刺青,整个一条龙!
  周围的顾客都倒吸一口凉气,心想这家铺子算是倒霉了,这些家伙来者不善啊。
  光头刺青在门口嚷嚷着:“你大爷是江湖有名的混海龙,和兄弟们一向在大栅栏这里讨活,你们开铺子,也不知道孝敬一下大爷们,想找死吗?这铺子还想开不开了?”
  他威胁的嚷嚷还没结束,突然从铺子的边上冲出几个青年,光头混海龙一下子呆住了,因为至少有4把撸子(手枪)对准了他,他的冷汗一下子出来了。
  为首的年轻人冷笑着问他:“你叫混海龙?你是哪门子的龙?”
  光头立刻就萎了,他旁边的几个小弟,更是吓得抖抖索索。光头低头哈腰,马上给自己一个耳光:“对不住了,大爷们,我是猫尿喝多了,冲撞了老板。我不是混海龙,我只是条泥鳅。”
  旁观的顾客和闲人们都哈哈地笑了起来。为首的年轻人没有理他,命令到:“把他们都绑起来,送走!”
  一场风波又结束了,那以后,这家铺子有很多天,就再没有人敢去捣乱,而因为货品便宜而质量又好,品种还多,不断有新品,生意变得越来越好。
  这些壮汉和青年,自然就是“北平市民纠察队”的成员们。
  北平的市民们发现,街上的混混越来越少了。后来有些人听说了从街上警察那里传出的消息,说这些经常在街上闹事牟利的混混们,只要被纠察队抓到,就会被送出北平城,听说都被送去远方修路了,纠察队说这叫“劳动改造”,这可让市民们都是拍手称快。
  “华货超市”已经成为了北平城的一景,他们实行一种“加盟”制度,只要先定一批货,就可以用“华货超市”的招牌,不过会有物价监督,所有的货品必须按照“公司”统一的零售价出售,只许低,不许高,更不允许囤积。
  “华货”好卖,利润也不低,很多商店的老板都加盟了“华货超市”,更多的商店舍不得他们的老字号,但也可以从几个“公司”那里进货同样的货品,价格也是一样的,这让整个北平城,很快在日用百货、衣服鞋帽等方面,成为了“华货”的天下,而日本货,本来就因为民族大义被很多人嫌弃,这个时候几乎就没有人购买了。
  “八嘎!”桌上的茶杯被震得跳了起来。
  发火的人,是一个留着八字胡的中年男军官,他就是负责北平特务机关的机关长松崎直人大佐。
  为了准备在华北对西华作战,日本军部在最近的2个月中,已经全面重组了在华北的特务机构,其中在河北就主要有3个特务机关,包括:
  河北省(保定市):机关长铃木繁二大佐,指导下级公署1个道市,22个县;
  北平特别市:机关长松崎直人大佐,指导下级公署1个道市,15县
  以及天津特别市:机关长雨宫巽少将。
  松崎直人现在是满嘴的苦涩,这个机关长太难当了!本来以为是个肥缺,在军部计划的未来华北24个特务机关中,北平市无疑是最肥的缺,但不想,现在的北平,简直就是个大坑,他带来的情报员,已经损失超过1/3了,肥缺个大头鬼!
  北平市名义上是宋哲元29军统治,宋哲元等将领也震慑于皇军的军威,但他们同样震慑于西华的军威,根本不敢管西华在北平搞出来的风和雨。现在的情况是,亲日分子一出头,就会被盯上,然后不是失踪,就是被公然袭杀,已经没有什么人敢公开亲日了。
  而日军自身的力量,此时还有限,军部也对这种地下斗争,不是太感兴趣,因为知道西华军的战力,目前的重点是在华北厚集兵力,以及军事训练,何况军备严重不足,很多部队的武器弹药都不充足。因此他向上级汇报后,得到的回复是,力量上短期无法增加很多,北平特务机关要忍耐。反而催促他,要发挥现有的特务力量,以“积极的策略”来打开局面,去他娘的“积极策略”,手上就这点人马,如何“积极”?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发泄后的松崎直人颓然地坐了下来,确实得想办法,否则上级会觉得他就是一个无能之辈,仕途前程会成为泡影。现在北平的日本商人和企业们,不断地通过自己的各种关系,向华北驻屯军司令部,甚至是向关东军和日本国内的有关部门投诉,到时候替罪羊不是他,还能找谁?
  他咬了咬牙,凶狠地皱了皱眉,干脆发起一场大行动,狠狠打击一下西华在北平的实力,尤其是那个喧嚣一时的纠察队的总部“北平保安学校”,分明就是西华的前进军事机构。
  他的计划得到了华北驻屯军司令香月清司的赞许。香月清司算得上是日军中的“激进派”了,对于侵华一直属于最积极的那一种。现在是在大本营的严令之下,他才不能大规模地动用日本军队。他虽然知道大本营正在拼命扩军,不想让他们这些“边将”,因小利而不顾大局。但是还是觉得大本营过于重视西华,中国军的战力程度,他又不是没有见识过,就算这个西华比其它的民国军队强,但肯定不是皇军的对手。
  所以他虽然不敢违反日军不得大规模出兵的命令,却让华北驻屯军派出了小股兵力,即新建的特种作战部队“骷髅队”。
  这个骷髅队也算的上是大名鼎鼎,是由日本皇室的旁支,北白川宫永久王创建的。在1933年3月上旬,日军攻入长城北古口,这支骷髅队当时被吹嘘成为日军最强悍的特种部队,号称每一名成员,都是战斗经验极为丰富的老兵,其作风凶狠无比,比一般的日军战斗力要强大太多。其照片登在日本的画报上,大放光彩。
  但是一个月之后,当这只部队再次登上日本报纸的时候,标题就已经变成了“骷髅队遗骨归”!
  原来在长城抗战中,他们碰上了率领第17军24旅坚守南天门一线的郑动国。骷髅队与郑动国部激烈交战,郑部经过五个昼夜的苦战,以伤亡3000余人的代价,击毙了骷髅队的指挥官池上秀熊,并全歼了骷髅队。此后骷髅队编号被日军撤销。
  后来日本人自己都评论说,这只部队不吉利,起什么名字不好,要叫做“骷髅”,那不就是死人吗?而且建立这只部队的北川家族,本来就是一个“不祥”的家族,连续5代家主,有3个死于非命,而北川一身晦气(历史上1940年死于侵华战争),难怪对自己创立的军队也命名为“骷髅”呢,他是早就预感到不祥了吗?
  但现在为了对抗西华,这一只骷髅队也死而复生,这还是石原莞尔提出的。因为根据情报,西华是非常重视特种作战的,至少有2个特种师。虽然此时的日军并不重视特种作战,但石原认为,日本还是必须有类似的部队,与西华进行对抗。骷髅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死而复生,目前这只日军的“特种部队”,有1000多人,还是一只试验性的部队。
  这个时代,虽然日军的特种作战还没入门,但毕竟士兵都是选择精锐的老兵,所以战力还是很可观的。
  除了骷髅队,日本军部此时还在筹备“日军特总部队”(大陆挺进队),那将是一只规模较大的特种作战部队,侧重在完全融入中国的老百姓中,让中国人分不出来,以利用这种相似性,对特定军事目标进行奇袭。
  得到了骷髅队的支持,松崎直人与骷髅队的山本姬友大佐,一起精心设计了对“北平保安学校”的进攻方案,两人都雄心勃勃,一定要给西华一个厉害,让他们知道大日本和皇军不可轻辱!?1
  同步兵第一连队的牟田口廉也大佐,目光炯炯地送别松崎直人与山本姬友:“诸君,拜托了!”
  牟田是个疯狂的侵华主义者,在历史上此人就是卢沟桥七七事变的直接挑起者。在这个时候他很羡慕松崎和山本,他们可以去袭击西华立下大功,自己的部队却被严密约束,真是不公平啊,他心里感叹。
  松崎和山本严肃地点头,转身离去,他们的部队全副武装,安静地随着他们离去,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位于西苑的“北平保安学校”。
  他们的任务并不轻松,骷髅队全员加上松崎集中的100多名特务,总计1200人左右,而这所保安学校,至少有几百名人员,其中至少有百多人是西华的教官,军事素质肯定很高。虽然他们并不认为一个“保安学校”有什么重武器,但小心总是必要的。
  比较讨厌的一点是,西苑是29军第37师的驻地,师长冯至安,一向以反日著称,是长城抗战时29军的急先锋,他的37师有4个旅,1万5千多人。如果他支持西华,那么松崎和山本的部队,肯定不是敌手,军队的规模相差太远了。
  所以这一次夜袭,速度是关键,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攻破保安学校,杀光里面的西华人,然后迅速撤退。
  大约3个多小时后,这只部队已经接近了保安学校,他们一路上穿越了2个37师的部队,没有惊动任何中国兵,这让松崎和山本都感觉骄傲,这是一只精锐的部队。
  按照他们的计划,这所保安学校有围墙,计划从大门和大门的两侧围墙进行爆破,炸毁后从3个缺口攻入,然后重兵集中攻击宿舍区,少数部队扫荡其它建筑。
  如果没有达成奇袭效果,那就只有强攻大门,主要使用两门日军的“大队炮”即九二步兵炮,这种炮配有光学瞄准镜,在300米以内的直瞄射击时,精度远超迫击炮。但是因为是夜晚,所以精度优势是发挥不出来的,不过攻击一个大门,还需要精度吗?
  用九二炮的原因,主要是它非常轻便,全重只有200公斤,人畜都可以拉动,而且战场生存力强,毕竟高仅62公分,拆除炮盾后仅50公分高,高度比重型迫击炮还要低。而且威力不错,其使用的高爆弹重达3.8公斤,不管用来攻破大门还是拆围墙,威力都足够了。
  日军“特工队”接近学校1公里左右,所有人形成了散兵线,开始低头小跑,速度越来越慢,到了500米左右,队伍停下了,尖兵们发现了铁丝网。
  松崎和山本跑到队伍前面一看,有点冷汗,西华军的戒备还是很强的,白天并没有发现这些铁丝网,显然是晚上才又打开的。
  日军剪开了铁丝网,越过后小心翼翼地匍匐前进。
  一颗信号弹突然在夜空中升了起来,一定是西华军发现了他们!山本恨恨地一跺脚,喊道:“前进!”日军队伍急促地朝着围墙涌了过去。
  实际上,西华军的戒备很强,远远超过了日军的想象。西华军自己在北平城搞风搞雨,怎么会不堤防日本人的报复呢?而且西华有一个重大的优势,那就是老百姓都向着他们,而这个保安学校,本来就是明摆着的一个靶子。
  北平郊区,也是人烟稠密的地方,日军3个多小时的行军,即使是在夜晚,仍然被有些民众看到。而西华通过最近几个月的努力,与当地的老百姓已经建立了相对不错的关系,地下的党组织也建立了起来,所以,有一只队伍朝着西苑保安学校方向而去的信息,已经提前了一个多小时,就被通讯员紧急地传送到了学校,在这段时间中,学校已经进行了相关的作战准备。
  在日军行进到学校更前的时候,暗哨已经发现了他们,打出了信号弹。学校内和学校外的学校“守备队”都提起了精神。
  敌军行进到接近300米,又开始趴下了,就在这个时候,“开火!”听声音,有4挺重机枪开始扫射,日军过来的整个扇面都被弹雨所覆盖!有些未及时趴下的日军,立即被射杀!而趴到地上的很多日军,同样被子弹击中,惨叫声开始伴随着枪声。
  山本急叫“九二炮准备!”,同时开始指挥部队反击,日军的准备,按照日军的标准,是很充分的,掷弹筒和机枪也配了不少,日军的还击,立即就让战场变成了白热化!
  第154章 经济绞杀战(二)
  这样的对射,日军相对要吃亏一点,因为学校这面门前有条下水沟,此时没有水,正好成为了简易的战壕,而日军只能在趴在地面。
  日军的九二炮还没有开火,在学校内部的迫击炮倒是已经开火,至少有6门以上,山本判断,这让他痛苦地锤了锤地!对方的火力,远远超过了他与松崎的预计!
  虽然日军是散开的,又趴在地上,对方的拍击炮的攻击效果也只能算一般,每颗炮弹落地的杀伤面积都是有限的。但毕竟不能这样被动挨打啊。
  两门九二炮已经开炮,其中一发炮弹准确地射击在了大门上,炸出了一个大洞。山本精神一振,他命令前锋冒着弹雨,向前接近西华军阵地,安排松崎带着另一队人马,从右方迂回进攻,然后全军展开多点渗透进攻,从而打乱敌军的防御,发挥日军擅长小班战术的特长。
  日军常用的用正面进攻战术,是用机枪压制,将敌军从掩体中赶出来,再用步机枪联合击杀敌人。这种战术与欧美是有区别的,欧美侧重于主要用机枪杀敌,而日军则重视步枪,除了一贯地节省弹药的要求外,主要还是日本的机枪设计不灵,尤其是主要使用的“歪把子”即11年型。这种机枪遇到泥土灰尘必然卡壳,百试百灵。
  现在的战场上,敌人的迫击炮不断轰击在日军的阵地上,加之重机枪的射击,到处都是沙土,日军携带的歪把子就更不好用了。
  所以这个时候正面进攻,几乎没有任何成功的机会,山本的目的,一方面是吸引敌军的火力和注意力,为迂回的部队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他也只能让部队前进到距敌200米之内,以及多点的进攻,利用日军老兵精准的射术,大量击杀敌人的士兵,打乱敌军的通讯指挥体系,以及火力支撑体系,才有一线胜机。
  对面的西华军指挥官,是特种一师的一个营长章天调。
  他此时也在暗暗吃惊,对面的日军很强啊,就算在夜色中,射击也非常精准,完全不逊于用充足的子弹喂出来的西华特种战士,已经有多名战士中弹。
  他注意到敌军加强了进攻,狞笑一声,这正是他期待的,他娘的,知道我们有重机枪还敢进攻?
  他沉住气,等到最近的敌军已经攻到约150米的地方,才命令“重机枪开火!”他命令的不是已经开火的那4挺,而是一直在侧后,没有开火隐蔽的6挺,他们在掩体中一直静默。
  这下子,十挺重机枪的火力构成了一堵密集的火墙,根本没有日军能够冲过来,他们一批批的死去!山本又恨恨地重重锤了一下地,他还从来没有见识过这种“小战场”,居然有如此密集的火力!
  这些日军老兵确实坚韧,没有在重机枪火力面前崩溃,他们趴在地上,尽量地瞄准暴露出的重机枪火力点射击,这很难,因为步枪的射程相对火力点的距离挺远的,子弹会有点发飘,但各个重机枪的钢制挡板前,还是不时响起子弹击中的“砰砰”声,至少有两位重机枪手中弹,被副射手替换。
  突然右侧枪声大作,日军迂回的部队开始攻击,他们非常凶狠,下了死决心,分成了多个攻击小组,用简陋的地形掩护,形成了多点非正面的渗透攻击,西华军的右侧防线,一时有点摇摇欲坠!
  然而,身后军号响起,冲锋的声音响彻战场,西华的援军!山本回头看去,脸色变得惨败,冲锋过来的,至少有2000人左右,加上当面的数百西华军,日军已经处于劣势!
  日军一向崇尚进攻,看不起防御。山本犹豫了一下,如果撤退,这一次他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命运会是什么?不如光荣地战死吧?
  他站了起来,挥动军刀:“天皇万岁!万岁!万岁!万岁!”这就是日军著名的“万岁冲锋”,他身后残余的日军,有的叫着“万岁”,有的喊着母亲和妻子的名字,疯狂地朝着冲锋过来的西华军反冲锋,对于迎面射来密集的轻机枪子弹,似乎完全看不见、也不关心。
  整个战斗之半个多小时后结束,全部约1200名日军,只要不到十几名逃跑了,西华军也有200多人伤亡,算是蛮大的牺牲了。松崎本来已经逃出战场,但他自杀了,因为此次的失败,无疑他的责任最大,估计回去也会被自杀,还不如自己光棍一点好了。
  冯至安放下手中的望远镜,这场战斗结束了。
  这是让他触目惊心的战斗,双方的火力极猛,战斗意志极强,作为一个老练的军官,他还能看得出他们的战斗技巧,都是第一流的,在战斗中稳定沉着,非常擅长利用地形,彼此毫无慌张,都是战斗到最后一刻。
  他对比了一下自己手下的军队,摇了摇头,差距太大了。
  作为37师的师长,昨天晚上,他不顾手下军官们的劝说,亲自带着警卫排,抵近侦查,这也是国战,他怎么能够放心呢。
  然后他就看到了一场“现代”战争,火力、战术、单兵素质、决死的决心,都让他心头发沉。这是远在29军之上的战力。
  “真是羡慕西华军啊。”他对警卫排长说了一句话后,再没有说话。
  梅亦奇看着手中的信,沉吟不语。他是青华大学的校长。
  他手中的信件,是在西华科学院任职的一位老朋友的来信,劝告他中国大势已定,大学为国家人才基地,是新中国的元气,他身为青华校长,责任重大,华北局势紧张,早迁为妙,但是迁往之前几个学校计划中的长沙则毫无意义,那意味着青华校管当局,继续站在蒋介石政府的一边,对未来青华的格局殊为不利。中国的形势已经明显,蒋介石政府绝不可能成为西华的对手,而以老友在西华所见,可以预言,日本人也非西华的对手。
  青华也好、邶大也好,均非蒋介石政府的嫡系,未来在南方,并不能得到很大的支持。老友盛赞了西华在教育 上的大手笔,告诉他西华现在单单是从欧美留学回来的高级人才,就超过了1.5万人,而从小学到大学的完整教育体系,已经涵盖了根据地的每一个儿童,现在是强制性的八年制义务教育体系(小学5年/初中3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