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实录:启航1926 第90节

  当然,在日军特务机构的紧急调查下,几个小时后确认了,这些袭击者是从海上逃跑的。但已经是几个小时后了,谁知道他们跑到哪里去了?不过倒是可以确实,这一定是西华干的,因为他们公开地留下了宣传单:
  “膺惩暴倭!西华军启”。
  天津城大为震撼,就这一次袭击,日本义勇队伤亡300余人,而日本的宪兵部队,也有200多人伤亡,几乎相当于一次小型战争了。
  日本驻屯军紧急动员,派遣了两个大队共计2200人进入日租界,稳定形势。但他们还是疏忽了,此时他们的2个大队,是根本镇不住形势的。
  当然,驻屯军司令田代皖一郎和他的参谋们虽然气急败坏,但确实也觉得西华的“游击队”肯定会预料到日军的反应,不会呆在日租界及其附近等待日军的围剿。所以派遣2个大队,实际上还是为了安抚日本侨民,事态已经过去了,这两个大队,也没有携带重装备。
  这变成了一个致命的疏忽。
  第146章 西华在行动(二)
  日军进入日租界的两个大队2200人,是分散在日租界的一些重点位置进行保安,包括荣街(今新华路)的日本总领事馆、租界行政管理机构(天津日本人公会堂)、侨民的居留民会、行政委员会、天津日本商业学校等,以及一些日本大商户的仓库等地。这些日本士兵来自日本国内新派遣给田代的新师团,抵达天津后刚刚经过了两三个月的基础训练,对于城市作战技巧,几乎还完全是空白。
  王纪抓住了这个契机,整整一个特种团(约2500人)晚上从日租界的四面八方攻入,在天津日租界直接发起了一场城市战!?
  一时之间,福岛街、秋山街、旭街、山口街、兴津街、三岛街等日租界的大部分街道,全面交火!
  日租界各地火光冲天,到处是日侨的哭的喊声,以及军队之间的呼喊厮杀。缺乏经验的日军两个大队,在被优势火力的西华特种部队打击下,损失惨重!
  就在日军逐步反应过来,开始逐渐集结到几个地方固守的时候,西华特种部队却开始全面撤退。全部袭击事件不过是一个多小时。
  第二天早上的清点,让日本人欲哭无泪,大量日本的“官方”机构、银行和商业设施,建筑都被摧毁,人员倒是由于是夜晚,死伤数量不大。
  最惨的是各大日本的棉花贸易公司,大约30家设在日租界的公司,几乎全被焚毁,不仅是他们的办公场所,还包括几乎所有的仓库,损失的棉花数量不计其数。
  日军的两个大队,死伤超过800人。
  直到上午十点左右,支援的驻屯军才姗姗来迟地赶到,他们也没法不迟到。其实昨晚他们已经马上动员出发了,可是在路上同样遭到了西华军的伏击,厮杀整晚后,才在源源不断的援兵加强下,击退了西华军,而且没有敢于追击,日军损失了不少,而且还是深夜,谁知道西华军还有没有第二重的伏击?
  所以他们在赶来天津日租界的路上,战战兢兢,不敢行军速度太快,要避免西华军可能的再次袭击,直到天亮后才加快了行军速度。
  整个“天津袭击事件”,到现在才拉下帷幕,而单单是日军部队的损失,从宪兵队、到入驻租界的两个大队,以及夜袭援军,整体伤亡,高达2000余人。这还不算日本侨民的义勇队和在夜袭中伤亡的日侨,几乎也接近千人。
  田代皖一郎听到汇报,就吐血晕了过去。历史上,他本来身体就已经很差了,在77事变后,因为被日本高层作为对国际的交待,他被撤职。当时也是激怒攻心,吐血入院7日后身亡。现在重演了这段历史,只不过事件不同,对象不同而已。
  田代当然知道,如此狼狈,日军高层肯定要迁怒于他,他的责任避无可避,当然会急火攻心了。
  几天后,田代死去,接替他的,是一名号称日军“步兵专家”的香月清司。
  北平的宋哲元,在听闻消息后,也是目瞪口呆,西华的动作这么猛?日军会不会全面占领平津?他顿时急的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立即电令驻扎天津的38师张自忠,加强戒备,绝对不得挑衅日军,对于日军的小型摩擦,必须忍耐。他也立即向日本总领事馆去电慰问,其实还是表示,这都是西华干的,与我29军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他不由得痛骂西华,当初西华知会过他,说是在平津有些针对日军的“特务行动”,可能会惊动29军,请他固守民族大义,不要为虎作伥。他当时也不敢得罪西华,含糊答应了,没想到西华所谓的“特务行动”,他娘的哪是什么他想象的小股特工出没?这完全就是一场战争,他这个名义上的“平津主人”,成了西华和日本两大势力的“夹心汤团”?西华真实没有把他宋哲元放在眼里!
  然而他又能怎样呢?他要敢发言谴责西华,第二天全国人民就能把他宋哲元,当成是天字第一号的大汉奸。自从他不战而退,几乎放弃了大半个察哈尔以后,他在民间的名气,已经不是那个曾经因为1933年长城抗战,以大刀队肉搏消灭6000余日军,从而名扬天下的“民族英雄”了。
  1935年8月,在日军逼迫下,宋哲元同意二十九军从口北六县撤出,当地治安由蒙人保安队负责。12月热河的伪察东警备军司令李守信,就悍然出兵口北六县,在日军的压迫下,他没有进行任何干涉,口北六县国土就此沦丧。
  变本加厉的是,当年10月日本人又在‘察东停战区’,煽动所谓的农民自治,大汉奸殷汝耕在日本人的支持下,于11月宣布‘察东停战区’22县归其管辖。殷汝耕在通州设立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宣布脱离民国中央政府管辖。宋哲元仍然没有干涉。
  这两件事,使得他“民族英雄”的称号逐渐褪色。当然他是一个军阀,察哈尔地瘠民贫,没有油水,哪里比得上平津富裕之地呢?其实他的军队扩张很快,29军此时已经有四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师、两个保安旅、一个独立旅、一个特务旅,共五师四旅,差不多十万人的兵力。
  然而兵力虽多,如果人的精神怂了,那这些部队,就变成了纸糊的。
  所以他没有骂错西华,西华确实就是瞧不上他。在西华的高级军事会议上,李思华曾经这样评价他和29军。说现在的29军,已经不是那只在长城抗战中充满血性和不怕死的29军了。现在的宋哲元,更不是那个曾经写出“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奋斗牺牲,誓雪国耻”的豪情壮志宋哲元了。平津的奢靡富贵,已经让宋哲元和29军的血性减退,变得苟且偷安。与其说是忍耐为国,不如说是蝇营狗苟。
  为了媚日,宋哲元大量启用亲日派,其实就是汉奸,未来29军必然因此而败!
  其实以日军现在的兵力,如果还是以前的二十九军,是打不败它的,它是自己从长城抗战后,一直作死,自己内部崩塌了!
  李思华知道,在七七事变中,29军究竟是士无战心到了何等程度,37师与日军交战的时候,张自忠38师就一直作壁上观,其在北平的阮玄武旅,竟然在事变20多天里,未对日军放一枪,最后该旅总共6000多人,被日军收编为保安团,成为关内最早的一批伪军。而在抗战中正面战场第一次会战——保定会战中,刘峙率领的中央军防守保定的正面,二十九军负责两翼,结果日军还没发起进攻,二十九军便丢弃阵地逃遁,导致阵地大溃。
  唯一剩下能打的29军部队,是驻守大名的179师,死守七天七夜,而其师长,正是一名未来因此而加入中共的党员——何基邦。
  所以29军此时,虽有10万之众,在李思华的眼中,其不过是日军的釜底游鱼、瓮中之鳖罢了,她已经对这只军队死了心。所以在有同志提议是否按照傅作义模式,“招降”宋哲元的时候,被她一口否定,宋哲元这样老地主一样贪吝的军阀,如何比得上傅作义的价值?
  对于宋哲元,毛泽东和她的思路,是以力压迫他不敢对西华的行动设置阻碍。在这次行动前,西华对绥远大举增兵,目前在绥远的兵力,在接近察哈尔的绥东,已经达到了2个军6个师的规模;而在这2个军背后的绥西,则是粟裕的第一集团军9个师。西华在绥远的驻军,已经高达15个师25万人的规模,压得宋哲元不敢对西华表示任何强硬。
  西华的行动并没有停止,几乎就在天津城翻云覆雨的同时,察哈尔也是风云大变。
  首先是绥远西华主力部队,突然越过察哈尔省境“剿匪”,公开宣布在两省边境察哈尔境内的商都县、盘踞的原绥远匪徒王英,在日本人支持下组建所谓“大汉民军”,实际上仍然是匪徒,不时骚扰绥远,于是出兵剿灭,仅在一天的时间内,一个师的兵力就包围了商都,在短促的战斗后,王英被击毙,而其汇集各地土匪6000多人的部队,也被全部歼灭。对于这些罪大恶极、丧尽人性的土匪,李思华要求不留俘虏。
  同时,在察哈尔北部出现了一只“察哈尔人民抗日军”,实际上就是由特种2师田君实部以及部分地方部队组成的联军,就在短短的十几天内,这只军队横扫察北,本来此地日军很少,主要就是伪军,而前期伪军首领李守信、殷汝耕等,接连在西华“抗日锄奸队”的刺杀之下毙命,这些伪军政权因此散乱不堪,彼此争权夺利,地方乱成了一锅粥,当然无法对联军形成抵抗之力。
  察北很快成立了“察北人民自治政府”,实际上就是西华的一部分了。这吸引了全国乃至日本的目光,西华要占领整个察哈尔了吗?在察南和察东的日伪军,包括29军在张家口等地的驻军,都惴惴不安。
  “察哈尔人民抗日军”一直横扫到了接近沽源的地方才停下,而到这里几乎已经与伪满洲国军形成了两军对垒的局面了。
  实际上,占领察北后,西华部队的最紧急任务是两个,第一个是肃清土匪,这里的土匪简直是老鼠成灾,到处都是一串一串。第二个就是在沽源附近,紧急修筑一个中转机场,能够加油的那一种,以使得空军可以执行特殊任务。
  一个中转机场以空前的速度开始修筑,仅仅十天左右,就可以临时使用了,其实主要就是两条非常长的宽阔跑道,一个小油库、加油设备、一组维修班,以及接引飞机降落和起飞的简单设施。空军的一队人马,立即接管了这个机场,而周边,则由地方部队守卫保护。
  1936年的12月31日傍晚,周围10公里之内,从下午开始就已经警戒,没有人可以进入机场的范围。
  空中传来轰鸣声,一架接一架的大飞机开始降落,在塔台观察的田君实,新潮澎湃,他很激动,这就是西华的首批大型轰炸机——b-17空中堡垒!
  这一批12架b-17,还属于美国原产的。这批飞机能够进口到西华,很是费了一部分周折的。本来罗斯福政府觉得这种属于“国之重器”,不愿意出口,不过波音公司最后还是游说成功,本来这就是安华参与联合研制的,他们拥有一切的技术资料,而且也在西华建设生产线,技术已经交底,根本没有丝毫的继续保密价值。不让波音出口这批飞机,不就是让波音白白损失吗?
  在这样的背景下,这批b-17才得以出口到西华,而西华空军,早已在波音的帮助下,在美国训练了这一批轰炸机的机组成员。实际上,这批飞机也无法直接飞过太平洋,是拆成了部件,装船运到西华后重新组装调试的。现在,就先使用在了日军的头上!
  到了1937年1月1日的凌晨3点,完成加油和检查的12架轰炸机,带着西华的怒火,朝着东北辽宁飞去。每架飞机载弹8吨,总共96吨弹药,等待着倾泻!这是西华政府和军队给全国人民的新年礼物!也是西华给日寇的“新年礼物”!
  b-17的最大航程,大约是3000公里,而从沽源机场到沈阳的直线距离,则是不到800公里。按照b-17每小时273公里的时速,要飞行3个小时抵达,预算了2个小时之内充足的轰炸时间,可以仔细寻找目标,然后才飞回沽源加油,最后再飞回关中基地。
  使用b-17轰炸,并不仅仅因为它的航程远,载弹量大。关键它有一个此时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飞行在战斗机够不着的万米高空,这个时代日本的战斗机,都是为了在3000~4000米的“中空”战斗而设计的,根本够不着高空飞翔的b-17轰炸机,要到二战后期,才能有高空战斗机。
  西华的这批轰炸机,还有一个秘密武器,那就是诺顿轰炸瞄准具,其精度可以达到从6400米的高度,击中100英尺(30米)的圆圈!它由瞄准具和陀螺稳定仪两部分组成,实际上已经称得上是早期的机械式计算机。
  虽然它的体型不大,但是由2000多个精密零部件组成,包含大量齿轮和轴承轴承,这些机械式设备利用电池和电动马达进行驱动,飞行员通过调整输入盘,输入空速和风速作为参数,标准仪自动计算出飞机的地速(天上飞机相对于地面的速度),并根据风向、航向、偏航角等数据,测算出最佳投弹时机。
  实际上,这部诺顿的价值,才是高空重型轰炸机的精华,李思华深知这段历史,因此早早就布局了诺顿公司,才取得了这样精密的技术,这可谓是二战前美国最高科技的结晶。
  这次行动,西华的战斗机是无法为b-17机群护航的,因为大多数的战斗机,航程都只有700~900公里,那个时代又没有空中加油。所以全部要依赖轰炸机自身的能力。
  看着一架又一架的轰炸机离去,田君实的内心激荡,他想起了从前刚刚建军时的艰难岁月,从1927年到现在,还不到10年,我们已经走过了多远的路程!今天西华军的强大,是他早年投身革命的时候,做梦也想不到的。日本鬼子,等着接受西华的怒火吧!
  b-17的领队,是轰炸机团的团长唐金天,此时他很冷静,激动的心情早在出发后就已经过去,他与机群的其它飞机联系过后,一起进入了静默飞行。
  3个小时枯燥的高空飞行,已经接近目的地,机群开始逐渐降低飞行高度,每架飞机有10名成员,观察员仔细地寻找着目标。
  唐金天从飞机上望下去,沈阳,这就是沈阳!这是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城市,却被日寇占据,今天轰炸的最大目标,沈阳兵工厂和沈阳迫击炮厂,本来也是民族的产业,却因为东北军的不争气,反而成为日军侵略我国的武器来源,日军以此杀戮了无数中国百姓和军人,使得我们今天必须先毁灭它们。这是多么遗憾的一件事情啊!
  观察员惊喜的声音传来:“团长,发现1号和2号目标!”
  找到了!唐金天精神一震:“打开通讯!”所有轰炸机都彼此确认了目标,轰炸机群开始向着沈阳兵工厂和沈阳迫击炮厂方向逼近,最终会下降到6000米以下进行投弹,以实现最大的精度。
  轰炸这两个兵工厂,对于李思华而言,也是可惜的,但她实在想不出,又想让日军无法利用这两个兵工厂,又能保全其设备的方法。
  沈阳兵工厂当年被称为“东方的克虏伯”,每年能够生产步枪6万余支,枪弹1.8亿发,轻重机枪总计1000挺以上。而沈阳迫击炮厂在名义上生产迫击炮,其实能够生产迫击炮、山地炮、野战炮、平射炮、高射炮等各种火炮,口径从75毫米到240毫米应有尽有。在西华崛起之前,实属国内最强的兵工厂。
  根据当时候的估算,两个厂每年能够生产大口径火炮150门,小口径火炮将近1000门,炮弹20余万发。这对于日军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所以提前摧毁这两个兵工厂,是削弱日军战争能力的重要措施。
  从没有遭受过轰炸的日本关东军,在沈阳的防空措施,几乎等于零。发现了空中的轰炸机集群后,只能是立即通知陆军航空兵,陆航得知信息后,大吃一惊,立即安排战斗机起飞,可是随即遭到了陆航参谋们的反对,那是高空轰炸机,战斗机根本够不着,上去干什么?
  不过战斗机群还是起飞了,态度总要有吧?否则关东军司令部怪罪下来,陆航肯定担不起。
  然而一切都来不及了,此时12架轰炸机已经飞临沈阳兵工厂和沈阳迫击炮厂的上空,航空炸弹开始像下饺子一样地落下,在空中形成了一片弹云!
  第147章 西华在行动(三)
  弹云沉降,随着重力加速度,速度越来越快,轰炸机此时已经拉起,在投弹2分多钟后,炸弹落地,整个沈阳兵工厂和沈阳迫击炮厂的厂区,变成了一片火海!
  炸弹的轰炸还引起两厂的二次爆炸,它们也是生产弹药的重镇,每年生产tnt炸药200余吨,苦味酸30余吨,厂区内有大量的易燃易爆物,而且此时是东北的冬天,寒风呼啸,火借风势,两厂的大火燃起,映红了清晨还有些暗的沈阳黎明!
  轰炸机群从容不破,在高空盘旋了10分钟左右,又根据观察,对两厂进行了二次投弹,不一会两厂又经受了一次大轰炸。
  完成两次轰炸后,日军的陆军航空兵已经赶到,然而却无能为力,轰炸机群除了轰炸的短暂时间,一直保持在8000米高空上,对它们唯一有威胁的反而是高射炮,炮而这些高射炮也需要在它们下降到6000米高空的时候,才有万一的机会,但此时沈阳的防空根本没有成体系,少量的高射炮根本就未能对轰炸机群形成威胁。至于日本陆航机群,根本无法超越5000米限高,少数飞行员努力向上冲刺,然而根本够不上射击距离。
  完成了对两厂的轰炸,b-17机群开始转向了次要目标,例如奉天鸦片制造厂(在东关小东边门外,4个车间,烟膏年生产能力500万两)以及日军在奉天的主要机关等。在中央与满洲省委建立联系后,这些情报就开始源源不断地从东北汇聚过来,在这一次轰炸中获得了完美的应用。
  直到扔完了全部炸弹,12架b-17轰炸机才从容地从高空离开,不死心的日军陆航兵跟了一会,见没有机会,才悻悻返航。
  奉天大轰炸,轰动了全国和日本,应该说轰动了整个世界,全球强国的目光一时都将注意力集中了过来。
  民国在西华临时首府西安的记者们上蹿下跳,到处打听相关消息。本来这几天西华在天津的大行动,已经轰动全国,没想到还有更劲爆的。“外交部长”李玉振觉得,需要开一次新闻发布会,在请示中央后,由他亲自担任发言人。
  发布会定在1月7日,闻讯很多民国的记者,只要觉得时间还够的,甚至从民国各地赶了过来,不仅是民国记者,几乎所有西方列强在华的记者,都匆匆赶往西安。蒋介石虽然生气,但也没办法阻拦他们。
  所以这场新闻发布会参与的记者人数,创下了民国的记录。
  发布会开始,李玉振先做了说明,相关行动是西华对日军加紧入侵华北的坚决反击,这样的战斗还将持续下去,直到把侵略者赶出中国。
  有英国《泰晤士报》记者不怀好意的询问:
  “那么,西华是对日本宣战了吗?这是不宣而战吗?”
  李玉振盯了那个记者一眼,知道他不怀好意,说道:
  “从日军进入我国国境的那一天起,日军就已对我国不宣而战。西华与日本从来就是处于战争状态,哪里来的和平?”
  有法国记者询问:“欧洲文明各国的外交机构都对西华挑起与日本的战争不满,他们呼吁西华与日本保持对和平的克制,西华如何评论?”
  李玉振直截了当地回答:“请你不要带节奏,你们欧洲国家,在我国就是侵略者,哪来的文明可言?你的国家就是最可耻的野蛮侵略者之一。你们有什么资格干预西华抵抗和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正义事业?不知所谓!”
  这些在民国妄自尊大的西方记者,听到西华毫不客气的回答,面面相觑,他们在民国从来没有听到过这样民族主义的毫不客气的回怼。
  上海《申报》的记者问:“西华对日的连续打击,已经引起了日本政府和军部的强烈反应,他们誓言要报复西华,战争会从此开始吗?”
  李玉振反而笑了:“对于日本帝国主义,西华就是两个字:来!战!”
  全场轰动,记者们议论纷纷,那些有着民族感情的青年记者热血沸腾,在民国什么时候听到过这么强悍又自信的铿锵之音啊?
  上海《新闻报》的记者有些担心,问道:“西华的行动,会不会刺激日军加速侵略华北?”
  李玉振回答:“和平是祈求不来的,和平只有用铁和血来争取。日本帝国主义就是条疯狗,只有打断这条疯狗的脊梁,才会有中国的真正和平。日寇想侵略华北,西华一定让他们有来无回!”
  香港《南华早报》的记者问:“中央日报指责西华对沈阳的轰炸,以及在天津的袭击,导致很多无辜市民伤亡,尤其在天津公开袭击日本侨民。请问西华有何评论?”这又是一个准备带节奏的西方记者。
  李玉振同样盯了他一眼,回答到:“西华无论是袭击还是轰炸的目标,都是日本侵华的主要力量。在中国根本没有所谓的日本侨民,这些人都是日本侵华力量的一部分,当然是西华的打击对象。他们侵略中国,就该心理准备好,承担侵略者最终的悲惨下场。”
  “至于那些在西华打击中伤亡的为日本效力的其它人,他们事实上已经不是中国人了。西华不认为汉奸是中国人,他们当然是西华必须消灭的日本侵略力量的一部分。”
  西华的严酷态度,让记者们都倒抽了一口冷气。
  北平《世界日报》的记者就这个问题继续问道:“可是有些人只是为了养家糊口,不得已去为日本人工作。”
  李玉振申请肃然,说道:“西华与日本的战争,是民族存亡之战,是你死我活之战。国若无存,吾何幸存?在这场战争中,每一个人都必须选择自己的立场。国家民族都不存在了,哪有什么个人渺小的幸福?以养家糊口的借口,为日本人效命,不过是不顾民族大义的完全利己主义者而已,对这些自己去当狗的人,西华不会顾惜他们的身家性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