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待看到屏幕上出现加粗的张校长建立女高的初衷时,他可算来了劲,就好像后世那些在网上找到了话题点的键盘侠、如被血腥味吸引来的鲨鱼一样开始疯狂输出:
  “既然有办学之心,为何不招男学生?偏偏要只招女学生,到底是何居心?”
  “男子顶天立地方能成家立业,女人学了不过囿于灶台后宅,有何用处?”
  “白白浪费了好机缘罢了!”
  “女人就该老老实实呆在后宅,干什么出来误人子弟?”
  “这些小的也不安分,不思回报父母生养、乡土养育之恩,居然想要远去异乡、一走了之?”
  “罔顾人伦、败坏天理,其心可诛!”
  ……
  路过小花园的蓝四小姐远远便听到了他的怒骂。
  在天幕出现以后,这样的怒骂已经发生过许多回了,起初蓝府上下还会战战兢兢,如今都已经司空见惯了。
  蓝四小姐更是冷笑出声。她知道父亲是想起了三小姐,自从三小姐被嫁入那位表兄家中之后,甫一过门便与家中少了往来,父亲几次想要她为家中兄弟谋个前程的意图皆落了空,可不就气急败坏了。
  “这是被戳了肺管子了。”蓝四小姐扭头便走,想到自己被许给了一位年纪大得可以当她祖父的大人当续弦,脸上的笑容便开始摇摇欲坠。
  但这笑容,最终还是没有坠下来。
  “怎么能哭呢?我要笑啊。”蓝四小姐心道,“以我庶出的出身,能当官老爷的正头娘子该是前世修来的福气才对……只看这福气,家中受不受得住了。”
  蓝四小姐面上的笑容依旧,眼中却渐渐冰冷,只有在看向天幕的时候才会微微动容。
  “若我生在后世……罢了,没有这个福分,只希望今生我有余力助几个姑娘读书写字,去过多一种选择的人生了……”
  蓝四小姐抬头望天,这四方的院子关住了她的上半生,而下半生则将会被囿于另一座四方院,但有些人可以不被关住。
  有些人,是关不住的。
  。
  明太祖时空。
  朱元璋摸摸下巴,思索道:
  “咱发现,这后世的官府可真爱给人发各种名头啊。”
  “名头花样百出,还能层层向上……可真是妙啊!”
  妙在哪里呢?
  妙就妙在,惠而不费。划重点,不费!多么适合他老朱的一种奖励手段啊!
  还有这种爱岗敬业的精神,宣扬!大力宣扬!大明多需要这么敬业奉献的官吏啊!
  。
  汉高祖时空。
  刘邦对那番“高素质女孩造福三代”的言论表示大部分赞同。
  他生平所见的“高素质女孩”之一的吕雉就是代表之一,唯一让他不满的就是,孩子虽然也高素质,但是不太类父。
  但问题不大,吕雉本人的高素质足以弥补这份不满。
  刘邦可以拍着胸脯讲,他可能不信任吕雉与他的夫妻感情,但绝对信任吕雉的能力。
  “可见女郎多读读书、见见世面还是有用的。”刘邦捋了捋胡子,“但是现在天下人口凋敝,还是需要妇人以生子为上。
  女郎们还是再苦一苦吧,说不定等到下任皇帝继位会好点呢。”
  。
  唐高祖时空。
  孔敏达在大学生讲述张校长的事迹之时,就讲天幕共享给了学生们,一边观看一边道:
  “张女士高义,我自愧不如啊。”孔敏达自知他不可能做到张校长的地步,只得面皮微红地道,“张女士高山景行,吾等虽不能至,当心向往之,言行习之。”
  “谨遵先生教诲。”学生们齐声道。
  孔敏达看向学生们的眼神格外柔和,他已经意识到,自己穷极一生也无法如同孔圣人一般,退一万步说,即使是孔圣人也不过弟子三千,若想真正实现“有教无类”、教化世间万万人,他只能依靠这些学生。
  “在座诸生今日乃我之学生,不知明日为谁人之良师?”
  。
  秦始皇时空。
  鱼的目光落在女儿身上。
  她不知道什么叫做书中自有黄金屋,也不知道读书有什么用,她只知道,张女士是一位神女及她所在的世界许多人都尊敬赞誉的人,这样一位高士自然比她这种地的寡妇聪明得多也能干得多。
  一位母亲的朴素智慧让她要求自己年幼的女儿。
  “烟,女士既然说女孩要读书,那你就要好好识字!等你识字了就一定能向神女一样聪慧能干!明白了吗?”
  “嗯!”烟重重点头,眼中全是坚定和憧憬。
  第139章 女高
  【在讲述筹建免费女高的过程是时,大学生们选择了播放一段张老师的采访内容。
  张老师在采访中回顾了自己产生这个想法的心路历程以及那些艰难的筹款过程。
  那些心中难以言喻的煎熬与痛苦、那些受人误解与白眼的日子、那些心酸与无奈……在回顾时,张老师神情淡然而眼神坚定。】
  。
  宋光宗时空。
  吴三娘蹲在河边,捂着嘴泣不成声。
  她是家中次女,家中贫苦所以她从小就只能吃哥哥弟弟们吃剩下的残羹冷炙——可家中兄弟姐妹加起来有十来个,兄弟们自己都不够吃,哪能剩下什么东西给她吃呢?
  因此吴三娘从小到大都没有吃饱过,其他三个季节还可以在外头寻些野菜草根充饥,到了冬天就只能硬熬了。
  可能是她命硬,家里好几个妹妹没能熬过,但她熬到了九岁,然后被父母嫁给了一户人家的傻儿子。
  ——为了给哥哥凑读书的钱。
  她本来不觉得有何不妥,因为在她从小生活的环境里这样的事情已经司空见惯,甚至她还暗暗欢喜,如今嫁了人虽然要受到公婆的打骂,但至少她可以多吃一点。
  如果她没有接触到天幕、看到后世的女子过的是什么日子,如果她没有看到有人为这些女孩子的遭遇而鸣不平,认为这是不对的、是需要改变的。
  比起遥不可及的前者,后者更让吴三娘的情绪无法自抑。
  “小时候我去学塾给堂哥送饭,只听先生念一遍就能背下那些子曰……”吴三娘拿起手边的棒槌,狠狠敲打在脏衣上,一边机械地重复这个动作,一边呆呆地想:
  如果,我要是有选择的机会就好了……
  。
  汉安帝时空。
  班昭年事已高,常常患病,便安心在家休养。
  在天幕出现之前,班昭一直在为家中正当芳龄的女子们忧心,担忧她们不懂为人妇的礼仪,令未来的夫家失了体面,以致辱没宗族,所以她在闲暇时以自己的切身经历为母本,写下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以勉励和告诫即将出嫁的女郎们。
  但天幕出现之后,班昭就停了笔,因为她发现云青青所展示的一切,跟她所认知的世界截然不同,而在天幕的加成下,云青青的言行必然会对如今的世道造成冲击。
  虽然班昭不认为时代的主流观念会在一朝一夕间变化,但到底在心中多了些顾虑。
  而在窥见一丝半缕后世对于女子的压迫之后,班昭兑换了《女诫》的阅读权限,然后她意识到,这部家训仍然要写,但不能按照原来的想法写了。
  这段时日她一直在思考重写《女诫》之事,直到今天,张校长的事迹给她打开了另一个角度的大门。
  在成为合格的他家妇之前,这些女郎们首先要学的,是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曹氏女。
  而曹氏女可以谦卑,但是绝不能卑微。
  至于那些关于前朝后宫的不可言说的心思,则还是要化用到这本书中去。
  看得懂的人,自会领悟其中深意。
  。
  明太祖时空。
  张校长对于让女孩上学的这一观念的坚持让朱元璋不理解,作为一个典型的农民出身的大男子主义者,他是坚定的“男主外女主内”思想,认为女人就该在家中相夫教子,而男人则应该能让女人安心在家。
  面对朱元璋的疑问,马皇后没有正面回答,只是回忆了一番朱元璋还没起家时的日子,然后话锋一转问他:“重八,当年你我刚成亲,你便说娶到我是你上辈子修来的福气,为什么?”
  忆及年少时那段温情的时光,铁血老朱也不由得神色柔和,款款看着老妻:
  “当年哪想得到那么多呢?只觉得妹子你满腹诗书、能诗会画,人也温柔,简直样样都好,又是大帅的女儿,是金银锦绣堆里养出来的小姐,配我一个乞丐,可不是我前世修来的福气吗?”
  纵然已经是老夫老妻了,听到朱元璋剖析当年的心迹,马皇后还是脸颊微红,继续说道:“那时候你常年在外征战,我和几个孩子都留在家中。”
  朱元璋接了下去:“是啊,这些年你辛苦了,这些孩子都是你一手带大的,个个有本事,尤其是咱们标儿。”
  说到这里,朱元璋明白到了马皇后话中的意思,他对上妻子的眼神,点了点头:“妹子你的意思咱明白了,咱会好好考虑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